首頁>Club>
董其昌是明代書畫大家,其書畫作品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但傳說此人人品之卑賤、人格之變態更是絕無僅有,歷史上真實的董其昌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5
回覆列表
  • 1 # 翰墨盧浮宮天津中心

    董其昌是美術史一代巨匠,他書畫皆能,是“華亭派”的主要代表。他也精於書畫鑑賞,其鑑定和收藏過的書畫成為後世考證真品的有力證據,董其昌在藝術理論方面也論著頗多,其“南北宗”的畫論對晚明以後的畫壇影響深遠。此外他還是一位政治家,官至禮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可謂位極人臣。

    董其昌 《林泉清幽圖》

    但是提起董其昌,跟他生活在同時代的明代萬曆年間百姓可不這麼看,當時群眾對董其昌的惡行恨之入骨、怨聲載道,最終於萬曆四十四年,爆發了“民抄董宦”事件。婦孺競傳:“若要柴米強,先殺董其昌。”人們到處張貼聲討董其昌的檄文,說他是“獸宦”、 “梟孽”,以致徽州、湖廣、川陝、山西等處客商,凡受過他家欺凌的人都參加到揭發批判的行列中來,簡直到了怨聲載道的地步。民抄董宦之時,百姓擁擠街道兩旁,不下百萬,將董家數百間畫棟雕樑、朱欄曲檻的園亭臺榭和密室幽房,盡付之一炬。當時有人手持董其昌墨跡的扇子,都被痛打了一頓。

    《民抄董宦事實》 清刻本

    “今日生前畫靠官,他日身後官靠畫。”——這兩句雖是陸以寧對董其昌的戲謔之語,但對董其昌的人生總結可謂一語破的。就藝術實踐而言,董其昌透過活躍於政界的朋友圈,他能觀賞到的歷代書畫精品比任何一位同時代的人都要多,他能成為一代藝術領袖、在書畫創作和理論上卓爾不群,無不得益於這種廣博豐厚的積澱。

    董其昌的書法,自謂“於率易中得之”,日事翰墨,未嘗稍倦。六十歲時,他的書藝漸趨成熟,真正領悟到“書家妙在能合,神在能離”的真諦,從而開始進入了旺盛的創作階段。此後董其昌不斷臨幕古帖,出入於鍾繇、二王、顏真卿、楊凝式、米芾等諸家的同時,創作了大量的書畫作品,在風格上亦漸趨平淡、率真和蕭散,達到一種爐火純青的境地。這正如他所深悟到的:“晉人書蕭散不羈,別有一種風度,絕無板刻之病。所謂字如運算元,便不是書。學者握筆,便當念此,自然超乘而上。”

    董其昌 《為高觀察臨魏晉唐宋諸書卷》

    《為高觀察臨魏晉唐宋諸書卷》用紙為名貴的“宣德箋”,高25.4釐米,長776.7釐米,現藏於蘇州博物館。此卷系臨古之作,為董其昌65歲前後手筆,臨書魏、晉、唐、宋凡涉九家;楷書、行書、草書共計18帖,清初大鑒藏家高士奇稱之“神品上上”。

    董其昌的書法風貌與美學追求在晚明及整個清朝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康熙酷愛董書,臣下莫不摹仿。董其昌的書學歷程是初師顏真卿,進而學二王及宋四家,之後又再入顏真卿的。因此,他的書藝有一種含筋裹骨、雍容自如的美,這個特徵可用淡雅清秀四個字來概括。董其昌在用筆上汲取了虞世南的圓潤、顏書的筋骨、米芾的清勁、二王的飄逸,寓剛健於阿娜之中,行遒勁於姿媚之內,點拂波捺之間,使轉執行之際,似不用力而力在其中,若不經意而意在法中,使他的書法往往有書不盡筆,筆不盡意之態。起筆時鋒芒微露,收筆時勁氣內斂,血脈貫注,來去分明。

    董其昌的山水畫,畫風筆意松秀,用墨則蒼潤兼濟。遠師董巨和黃公望,對倪雲林倍加推崇,他認為倪雲林的畫雖是寂寥小景,卻自有煙靄之色,絕非一般畫家之流俗。他提倡以蕭疏簡淡的藝術格調為山水畫最高境界。

    董其昌 《漁村夕照圖》

    董其昌作為明代晚期對中國繪畫時產生巨大影響的藝壇領袖、書畫巨擎,憑藉其超越世俗的藝術眼光和過人的藝術造詣標程百代,並使文人畫完全確立了在中國繪畫史戲中的正統和領導地位。他在繪畫中主張以筆墨氣韻為上,將傳統文人在哲學,文學,書法上的深厚造詣與繪畫結合,使他的作品於義理、法度、技巧諸方面得臻完備,天真清新,蔚為大觀,開啟了晚明“松江”一派。

    董其昌 《水村深秀圖》

  • 2 # 劍飛齋主人
    董其昌是一代書畫宗師級的人物。董其昌對文人畫的梳理、對書法的梳理,對自他之後文人書畫家的影響,比米芾還要大。董其昌一直以來爭議很大,主要有兩個方面:一、人品方面的爭議1、激進派的看法:

    提起董其昌,仍有人不自覺地冠以“惡霸地主”四字。原因是,上海曾發現的明代手抄本《民抄董宦警示錄》對此記有:“王皮、曹辰,一系兇徒,一系惡少,一條龍地扁蛇……禍因利搶棍徒,間有報怨之民,乘機蜂起……嗜搶如飴,走險若鶩,固其素刁,乘機進入董府,將其文物珍寶,一搶而空,而董宅不久為燼矣!”

    一直到現在,幾乎到了“人人與之劃清界限”的地步。網上幾乎所有文章對他的人品評價很低。

    2、認可派的看法:

    董其昌在世時是處於黨禍不斷的晚明社會。

    而野史中所記載的董其昌遭遇火燒家宅,其實到底是“民燒”還是“士燒”一直存在爭議。換言之,到底是自發組織的去燒,還是被某一群體者為了一己私心去燒操縱了這件事?這個大有疑問。

    不論是古代史還是現代史中,這樣的事例不少。

    歷史與人心,每每想來總讓人心驚。

    (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區域性)卷 董其昌跋)

    董其昌雖然不是一個完人,但絕非惡霸。

    董其昌雖說最後做到了南京的禮部尚書,不過卻只是名分而已。他的政治雄心,在晚明混亂的現實中根本無法施展。

    他喜愛的是陶潛與王維,最大理想是歸隱鄉里,寄情於書畫,以畫為禪。

    二、書畫作品方面的爭議1、激進派的看法:

    康有為攻擊董其昌,說他的書法是“雖負盛名,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若遇大將整軍厲武,壁壘摩天,旌旗變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徐悲鴻更是前所未有地猛烈抨擊董其昌,稱“董其昌、陳繼儒才藝平平,吾尤恨董斷送中國畫二百餘年,罪大惡極”。

    2、認可派的看法:

    康熙、乾隆對董其昌的力捧,使得董其一直影響到今天。現代,對傳統文化有深入研究者依然對董其昌給予很高的肯定。

    黃賓虹認為董其昌“士夫之畫,秀潤天成,是為正宗”。傅抱石說:“董是畫壇的中興健將,畫壇惟一的宗匠,他有卓絕的學識和沖淡的境界,主張以禪理入畫。中國繪畫既自宋的‘理性’變而為元的‘意志’,現在則成為明清之間的‘忠節’,不惟是完成了民族主義的莊嚴形象,而且順著‘山水’‘寫意’‘水墨’的自然發展,射出過去從未有過的光芒。”吳湖帆崇拜董其昌稱他為“畫中之聖”。

    我認為對董其昌的看法,還是應遵從內心的想法。他既復古,上溯魏晉;又開拓創新,成為文人書法、繪畫的典範。

    以上文字,僅代表個人觀點。

  • 3 # 快雪堂書法

    董其昌是一代書畫大家,影響至今。 一、董其昌的書法,強調以古人為師,但不在筆跡上刻意模仿,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董其昌傳世書畫作品較多,其大量的題跋中,可以看出他的學書心得和主張。最著名的是:“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這是歷史上書法理論家第一次用韻、法、意三個概念劃定晉、唐、宋三代書法的審美取向。

    董其昌的書法成就很高,他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有選擇地取捨,融入自己的創意以自己獨創的形式再現古人的“風神”自成家法。

    正鋒用筆、佈局疏朗、平淡古樸、飄逸空靈、禪意十足,自成一體。

    他的行草書造詣最高,小楷寫的也相當好。

    康熙、乾隆都推崇他的書法。康熙讚美董其昌書法“非諸家所能及也”。康熙還經常親自臨寫董書,使的董其昌的書法成了清朝的“流行書風”。康雍乾的時候,沒人能比得上他的影響。

    二、董其昌的繪畫風格是文人畫追求的意境的典範。

    董其昌的山水畫有兩種面貌:一種是水墨或兼用淺絳法,另一種是青綠設色,時有出以沒骨。 他是“華亭派”的首領,聲望顯著。

    他十分注重師法古人的傳統技法,經常是臨仿宋元名家的畫法,以書法的筆墨修養,融會於繪畫之中,柔中有骨,拙中帶秀,著墨不多,卻意境深邃,韻味無窮。他仿黃公望的淺絳法,參以趙大年、趙孟頫的青綠法,別樹一格,層次分明,淡雅清新,生機盎然。

    董其昌是詩、書、畫全才。畫完畫,再題以詩文,相映成趣,極有意境。 三、董其昌的仕途並不順

    他從三十五歲走上仕途到八十歲告老還鄉,為官十八年歸隱二十七年。

    他擔任過皇長子朱常洛的老師。不久,他就奉旨以編修養病“家食二十餘年”。

    直到光宗繼位,董以帝師身份回到朝廷,授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修《神宗實錄》。但光宗執政一個月就駕崩了。

    之後,魏忠賢把持朝政。董其昌又被任命為南京禮部尚書,只幹一年就退隱“家居八載”。

    魏忠賢死了之後,七十七歲的董其昌第三次出仕。魏忠賢餘孽掀起黨爭。幹了兩年,董其昌又請求退歸鄉里。

    四、董其昌爭議最大的事是“民抄董宦” 因為這個事件,董其昌被自古罵到今。

    其實真實的情況,應該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被“官二代”兒子“坑爹”了。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

    萬曆四十三年秋天,他辭官在家。

    他的兩個兒子董祖常帶人強搶佃戶範昶之女綠英。

    不久,董其昌擔任考官,這個倔老頭因為不徇私情,得罪了當時當權勢力。

    他們就利用他兒子的這個事情,收買了說書人錢二編故事,到處說唱。

    傳言很快得到發酵。

    董其昌追究範昶,範昶不承認,跑到城隍廟裡起誓。

    無巧不成書,範昶暴病死了。

    範母就帶著兒媳龔氏、孫媳董氏等女僕穿著孝服,上董其昌家“堵大門”的了。

    董家當然“不怕不怕啦”,對范家侵宅的行為進行了回擊。

    范家兒子不堪其辱,冒死用一紙“剝褲搗陰”的訟狀將董家告了。

    於是乎,那幫勢力趁機煽動讀書人把董其昌家圍住,群情激昂,大打出手。最後,把董其昌家燒了。

    這就是所謂的“民抄董宦”。

    董其昌嚇壞了,跑到蘇州、鎮江、丹陽、吳興等地避難,半年後這件事才平息下來。

  • 4 # 紅爐一點雪559

    他一生都在入仕與歸隱的矛盾中度過。不僅如此,年輕時因落筆不工而痛失入仕良機;去世幾十年後其書卻被封為"館閣體",莘莘學子們如果要想走上仕途,首先必須仿效他的一筆一畫。他一生倡導"臨書不臨死"。

  • 5 # 文藏

    董其昌《金陵懷古》(區域性)

    董其昌是書畫史上公認的大師,在書畫的創作與理論上對當代與後世都有很大的影響。董其昌之所以成為大師,有以下幾個重要的原因,今天我們說他少年的經歷!

    十七歲時,參加松江府科考,原以為十拿九穩可以拔得頭籌,但最後卻因為書法不佳,僅被列名第二,排在他堂侄之後。董其昌受此刺激,發憤練字,終身不輟。

    我覺得,少年受挫是一個很好的事情。比如張居正,張居正是明朝中期的首輔,以大刀闊斧的改革著稱,稱得上一位有真才實學的能臣。

    董其昌《金陵懷古》(區域性)

    張居正自幼被稱為“江陵神童”,在當地是相當有名氣的,就連他爺爺工作的遼王府王妃都經常拿張居正勉勵自己的遼王刻苦學習。按理說,以張居正的才能,即使是13歲,考個舉人那是綽綽有餘。可偏偏他就落榜了,當時鄉試結束後,監考的官員都對張居正的試卷十分滿意,即將要錄取張居正時,主考官顧璘出面極力反對,很多人以為他是嫉妒一個13歲的孩子,但顧璘卻說:“一個13歲的孩子,早早的中了舉人,孩子或許會開始自滿,這對於他將來的路是有害無益的,不如讓他遭受一些挫折,讓他更加發憤圖強。”

    董其昌《金陵懷古》

    三年後,張居正還是考中了舉人。中舉後張居正前去拜訪了顧璘,顧璘對張居正中舉也十分高興,可高興之餘他還是認為張居正遭受的挫折還不夠,還是太早中舉了。告誡他:“古人都說大器晚成,這只不過是中才,而你是大才。但是,我希望你要有大的抱負,要做伊尹,做顏淵,不要做少年成名的江淹。”

    董其昌《草書懷素自敘帖》甲戌

    後來,如顧璘所言,張居正果然成長為一代名相,而他對顧璘的良苦用心也是感激不已,曾說道:“自以童幼,豈敢妄意今日,讓心感公之知,恩以死報,中心藏之,未嘗敢忘。”

    我舉這個例子來講說,董其昌其實少年受挫,主考官給他第二名,其實也是一個福報。我記得今年高考,河北棗強女生王心儀考上了北大中文系,寫了一篇《感謝貧窮》,讓很多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所以說小時候的困難反而成就了你後面的堅韌。對於董其昌能成為大師的原因,我認為這個少年時期的挫折對他人生的這個路程影響很大。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種油適合七個月寶寶啊,超市的橄欖油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