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燕歸來a

    河曲之戰,雖然西夏取得了勝利。但是靠的是堅壁清野,殺敵1000,自損900。西夏的國力遠遠不如遼國。趁著大好局面儘快簽訂城下之盟才是最好的理智選擇。

  • 2 # 張傑談史

    這個問題其實還是要看一下當時的局勢。

    說實在話,雖然西夏都曾經大勝過遼和北宋,但是問題是,西夏能否一直大勝遼和北宋呢?顯然這是不現實和不可能的。因為這三國之中,西夏地處西北,面積最小,國力也是最弱。即便是李元昊打仗有些水平,他也不能一直保持勝利。

    而且,當時三國中,北宋是最有可能成為另外兩者合作對付的物件,也就是說本來遼和西夏就有很大可能合作。這是因為北宋經濟發達而軍事出了問題,在此情況下,遼和西夏結盟對彼此都是好事。

    我們知道,西夏最終是被蒙古滅掉的,也就是即便遼被金朝取代,西夏也能夠在西北存活,這也就證明西夏政策的成功和正確。

  • 3 # 阿爾卑斯山雄鷹

    李元昊的爺爺李繼遷的發家史就是合縱連橫的結果。這是西夏能幾百年不滅的原因,找到對自己最有利的,相互利用,互相牽制。

  • 4 # 鬼影問道化真身

    決定一場戰場的勝負,可以是統帥的才華、將士的英勇丶武器的優良等因素。決定整個大戰局的勝負,就必須仰仗綜合國力了。通常綜合國力不行,戰爭的最終結果也好不到哪裡去。

    如果綜合國力不行,又想獲得戰爭的最終勝利,那就只有一條路了,那就必須“以戰養戰”,以奪取到的敵方財物來支撐己方的軍事行動,這就是《孫子兵法》所稱的“因糧於敵”。對付悍敵“以戰養戰"的策略,自古只有一招,那就是“堅壁清野”。

    西夏綜合國力遠不如遼,若久戰,西夏必亡。遼的實力十分雄厚,打幾場大敗戰,遼國承受得起。然而,西夏若戰敗,那對西夏是致命的打擊。即便是西夏打了幾場勝仗,由於西夏國小力弱,戰爭對西夏造成的同比例傷害,也會遠大於遼國。

    西夏與遼國接壤之處,多為遼國的不毛之地,百姓多為遊牧民。一旦西夏進入遼國境內,遼國遷走百姓,搞“堅壁清野”就行了,遼國這麼做的代價不大,容易實現。西夏伐遼不可能實行“以戰養戰”。如此一來,西夏與遼的爭鬥,就會變成遼國一有機會就會出兵伐西夏。這樣下去,西夏會受不了,輕則國力大衰,重則亡國。

    西夏之主李元昊也是一代雄主,他有遠見卓識,自然能看清大局。因此西夏在“河曲大戰”中,戰勝遼軍後,西夏馬上向遼求和,與遼結盟,名義上向遼俯首稱臣!

  • 5 # 大白白野

    李元昊河曲之戰發生於公元1044年,遼國與西夏國之間發生的戰事,此次大戰,發生於河曲(今內蒙伊克昭盟),故稱“河曲之戰”,西夏軍擊敗了三路遼軍的進攻。遼國對此戰記錄不詳。

    李元昊河曲之戰大勝遼軍,還要與遼結盟可能原因如下:

    1、西夏和遼國綜合實力相差懸殊,雖然此仗打敗遼軍10萬人,但是遼興宗耶律宗還可以組織軍隊再次攻擊西夏,西夏國小人少兵少,很難抵擋住遼軍。遼軍以騎兵為主,比宋軍戰鬥力強。

    2、西夏河曲之戰獲勝是天時、地利等各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如果李元昊此戰不搞些策略,兩軍硬碰硬交鋒,西夏軍打不過遼軍的。李元昊知道西夏軍和遼軍實力,見好就收。

    3、遼興宗耶律宗1031年將姐姐興平公主許配給李元昊,李元昊對興平公主不好,興平公主去逝後西夏和遼國關係緊張,最後各種矛盾集中在一起導致遼興宗興兵攻擊李元昊,李元昊雖然擊敗遼興宗進攻,但是李元昊和遼興宗畢竟有親屬關係,而且戰場是在西夏本土土地進行的,李元昊還搞堅壁清野,焦土抵抗政策,西夏損失不少,也需要停戰恢復,沒有力量再進行戰爭了。

    4、遼、西夏、北宋是對峙局面,李元昊剛獨立不久,綜合國力在三方最弱,不允許與各方關係搞僵。這是實力弱小的通常作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霍光家最後如何?多少人被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