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內蒙林區眼鏡哥
-
2 # 人力資源小太陽
樓主應該是垂釣的新手吧,根據樓主所說的這種情況,應該是小魚在叮咬魚餌所致,不是真正的草魚,鯽魚,鯽魚在咬鉤,正常拉桿兩種情況:
1、魚漂上下起伏,一點一點的,然後魚漂猛的下沉,此時可以拉桿。
2、魚漂一頓一頓的,然後突然所有魚漂都浮了起來,此時可以拉桿。
釣魚是一件愉悅身心和鍛鍊耐心的戶外活動,樓主耐下心多嘗試幾次就能把握住拉桿的那個點了,祝樓主垂釣愉快,收穫滿滿。
-
3 # 小黃132105978
魚漂一目上一目下,鉤魚冬季鉤魚也是從今年新春的時候去鉤魚,以前都是用七星漂,今年過年後才學用立漂,一般鉤魚都看著立漂是流幾目一般三四目,能看見上魚沒有,上魚都往下沉一目,要看你是用什麼餌料,有用丘引,有的是用餌料,餌料要提竿怏,有丘引就雖那麼極。
-
4 # 男人喜歡錢錢厚厚
哈哈我也是釣魚愛好者,這個問題我經常遇見,
第一最大可能是田螺,田螺這傢伙可是不簡單,不管葷食,素食都來者不拒,有時候連空鉤都能釣上來!
第二是蝦米,蝦米的機率小一些,但是夏天也會碰到這種口,去年夜釣我就這種口釣上來兩隻蝦米,然後果斷換位置,因為大多數魚都吃蝦,所以只要有蝦就肯定沒有魚!!!
第三也有可能是快入冬的鯽魚,魚口太輕,需要換細的主線和子線,用繡四的鉤,浮漂也需要換吃鉛量小的,鉛最好是活鉛,調四釣一,有時候半目上下都得提,這個時候最好用輕的魚竿,這是打頻率的時候!!!
-
5 # 黑坑釣魚—迪君
巧了!今天我就碰見這種情況,作釣黑坑,魚情不是很給力,口很慢,魚漂始終是在一上一下那樣晃~參考於北方這個季節,水體上下水溫不一樣,導致魚都不在底部,離底估計20公分左右吧[因為有離底截口]。魚確實在窩中,但是在魚餌的上方,它的遊動攪起的水流會給靈敏狀態的魚漂一個干擾,導致魚漂忽上忽下。我的處理方法就是上推鉛皮打大飛鉛,專打離底截口,雖然這樣很困難,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將散炮換成顆粒粘麻團,嘗試著避免因散炮的霧化導致本就起伏的魚更加不愛下底吃餌,試圖把魚給壓下去,然後配合大飛鉛的緩降效果試著打行程截口,魚鉤到底就抬杆。 到最後恐怕是為時已晚,效果不太理想[魚好像有些問題] 最終憑藉中途打氧釣上幾條以總數13尾鯉魚收場 2500斤200場 賠了一半。
-
6 # 小橙視野
魚漂一目上一目下沒有頓口可能是以下幾個問題,供你參考。
1、我經常在河裡野釣,也經常碰到魚漂上下一目沒有頓口,那我就會判斷到底是什麼魚會出這個的訊號,河裡的白鰱與花鰱會出來這樣的訊號,白鰱與花鰱吸食餌料,所以會出現上下一目的訊號,沒有頓口。
2、一般池塘釣魚也會出現上下一目的訊號,釣的時間長會發現有的池塘小魚比較多,特別的麥穗鬧窩也會出現這種訊號。
3、冬季釣魚如果線組,漂,鉤用得比較大,也會出現這種的訊號,也有可能沒有訊號,所以到冬季釣魚我們應適當調整自己的線組,這樣點頓口訊號就會很明顯。
4、遇到天氣悶熱的時候釣魚也會出現魚漂上下一目沒有頓口,天氣悶熱,氣壓不高,水中含氧量底,魚的開口性不好,吃餌磨嘰。
總之,釣魚要注意這幾個因素,天氣,氣壓,風向,目標魚種,餌料味型,釣位,線組匹配等等,同時也呼籲釣友們現在已經是4月份了,因避開雷雨天氣作釣,野釣,夜釣應結伴而行,穿套鞋,不能再高壓線下釣魚,注意安全,保證安全才能更好的享受釣魚生活。你說呢?
-
7 # 樂園之失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浮漂是我們釣魚人的眼睛,它有很多的調釣方式反饋給釣魚人的魚汛訊號也相應不同。在自然水域多品類魚種共存的狀態下,浮漂會遇到很多複雜胡亂的漂相令釣魚人難以捉摸,而一目上一目下沒有明顯頓口也是常見的漂相之一。我是野釣與庫釣的愛好者,本著答題盡善盡美的原則結合題主的提問,我們來共同探討浮漂“陰漂”的解決方法。
陰漂是多種因素產生的題主的問題是浮漂一目上一目下,沒有頓口,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常稱為陰漂,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因素有很多,逐一列舉:
一、鰱鱅鬧窩
鰱鱅是濾食性動物,可以大量過濾藻類生物以及有機物,有著淨化水質的作用,在一些養殖水庫或管理釣場最為常見。野釣環境下的野河或河道,鰱鱅的釣獲率不高這是與密度有著很大的關係。鰱鱅的嘴巴向上,是以喝的方式進行進食,餌料直接入口的方式很少,在進食時嘴巴的不斷的開合對餌料附近的水體產生壓力,導致浮漂出現陰漂的現象。
二、醬層、暗草的問題
河底的淤泥與釣位的窩料、餌料堆積的過多都屬於醬層的概念,前者是釣場環境天然形成,後者是老釣位或管理場長期投餵區域,在此作釣餌料會被鉛墜帶入醬層區,魚類的吃食形成困難,造成浮漂陰漂的現象,同樣的道理,河中的暗草也具有相同的問題。
三、風線、走水對浮漂產生的影響
我們在懸墜釣中,拋竿後待浮漂翻身都會有個下壓竿體的動作,這是為了使風線沒入水中利於浮漂的穩定。如果缺少上述步驟或沒有忘記風線入水,就會發生風帶動水面魚線移動,浮漂會出現上頂或緩沉或移位的動作,同樣的道理走水時也會出現類似漂相。
段落小結:陰漂有魚類造成的原因,也有釣場環境、作釣手法等天然和人為原因,我們只需要朔本逐源就可以做出改變。陰漂現象的調整辦法上面列舉了三種導致陰漂現象的因素,風線與走水在作釣中僅需要注重釣場環境與作釣細節即可做出簡單的改變,而針對鰱鱅鬧窩以及醬層的問題則略顯複雜。具體分析:
一、防止鰱鱅鬧窩要從窩餌與調釣入手
在管理場水庫,白鰱魚的密度還是很大的。與鱅魚不同的是,白鰱魚肉質粗糙沒有經濟價值僅屬於工作類魚種。而白鰱進窩後對於底釣目標魚來說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最常見的漂相就是陰漂。在已知釣場具有白鰱的情況下,我們會透過窩料、餌料以及浮漂的調釣上進行有效的規避,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窩料:作窩時可以選用本味或麝香、薯味等味型的穀物類窩料,發酵的穀物帶有酸敗的氣味,雖然對大個體的草魚、鯉魚有著特殊的效果,但鰱魚也同樣會被吸引。為了規避鰱魚,在打窩時不能新增帶有溶散性或輕質性的新增餌。
餌料:作到底層魚我們通常會選擇帶有霧化的餌料,常規開制時會新增雪花粉類狀態餌使其霧化增大誘魚率,而在白鰱較多的釣場就要改變餌料的狀態,在打窩的前提下儘量採用實芯的玉米或僅具溶散性的餌料,如將雪花粉的狀態餌換成麩類餌料,只注重溶散性而降低霧化性,或新增粘粉使餌料變的軟粘。
浮漂的調釣:在大水面作釣,搓餌是最好的誘釣結合。商品餌的多樣組合可以減少餌料單開的味道單一性。在使用搓餌時我們通常會採用調高目釣低目的方式來作釣,這樣可以有效承載餌料的重量視為釣靈。通常釣靈的方式多數為一鉤觸底一鉤懸浮,這正好給予鰱魚吃食的方便。所以出現鰱魚鬧窩時可以採用調低目釣高目的方式,使子線雙鉤躺底來儘可能的規避鰱魚視為釣頓。
二、醬層
野釣中的醬層:因投食或打窩產生的醬層,在坑塘釣中最常出現,而在自然環境下,水底的淤泥也是如醬層般的物質。野釣我們通常會選擇釣頓,當我們起竿後發現魚鉤上帶有黑色的淤泥或水草帶有黑色的雜質,應及時更換釣位或採用調高目低目的方式使魚鉤輕觸底與懸浮,在餌料搭配上可以新增雪花粉或狀態粉等改變餌料的比重使其變輕。注意,野外環境下的鄉野小河鰱鱅的密度是很小的,不必擔心鬧窩的現象。
水庫中的醬層:在水庫作釣就要避開管理場的投餵區或傾倒區,如我常年作釣的水庫水口,該水庫存在傾倒雞、豬、牛的排洩物用來調和水質的養份,增加魚類的生長個體。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放棄手竿改為拋竿作釣,拋竿的遠距離作釣方式恰好可以越過醬層區。
段落小結:我們常說的靈活運用,正是根據水情、魚情做出判斷,透過改變窩料、餌料狀態,改變浮漂的調釣,來不斷的嘗試正確的辦法。寫到最後陰漂是浮漂的一種漂相,除文章列舉之外,小魚鬧窩、鬧蝦或水底暗流等多種因素導致的浮漂亂象,找到問題並解決問題正是釣技釣法提升的實踐過程。
回覆列表
出現上述情況如果是野釣的話有可能是水下有小的田螺,魚鉤比較大田螺小它想吃又吃不進去,所以會出現一目上一目下的情況。另外如果是冬天釣魚,魚口比較輕,線組又粗,會出現檔口的現象,也會發生這種情況!
如果是在養殖魚池釣魚出現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線組搭配不對,或者魚生病不吃鉤,蹭線,也會出現魚漂一目上一目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