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優尼科陽光板耐力板
-
2 # 起點農業
在說到如何管理溫室大棚的說法來講,“溫室大棚”這個詞確實不太恰當。因為它並不屬於溫室領域中的任何一種大棚,而只是口語話的叫法而已。對於溫室的行業中最簡單的分類來講:春秋大棚、日光溫室和連棟溫室,但對於溫室管理來講,三種不同型別的溫室有著非常大區別,無論是從溫室設施的管理還是在蔬菜種植使用的過程來講,區別還是非常的,尤其是種植來講,這個每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並不統一的。但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溫室設施的維護來講,這個倒是比較統一的。
▲春秋大棚維護
春秋大棚該如何進行日常管理與維護?從春秋大棚的基本結構來講,它的主要設施為骨架和塑膠薄膜,另外附帶的機電裝置就是電動卷膜器,不過多數都是採用手動的卷膜器,價格便宜還不易損壞。對於這個春秋大棚的日常維護來講,它主要是塑膠薄膜和估計的維護。這個薄膜的受損情況是不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在應用的時候不能損壞。一般情況這個薄膜基本是種植一茬就更換一次,最大使用不超過2茬的種植。因為薄膜在拆卸的過程中,無論你是否注意,都會有損壞的情況。
▲大風吹壞的春秋大棚
春秋大棚骨架該如何去維護呢?這個確實是值得思考的,一般春秋大棚採用的骨架都是圓管的,而且防護層採用的冷鍍鋅的。對於這樣的鍍鋅來講,也就能在1-2內部出現生鏽的,這個本身的一個特性。也就是因為便宜,因為整個春秋大棚骨架和塑膠薄膜的整體費用在35-45元/平米,並不會採用熱鍍鋅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春秋大棚不用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塑膠薄膜給摘下來,不會由於塑膠薄膜兜風的因素,就會把整個骨架給吹壞的。
▲日光溫室牆體維護
日光溫室的日常管理與維護?日光溫室相比對於春秋大棚稍微複雜一些,因為在除骨架和覆蓋材料之外,還多了一個牆體的結構建設。而這個牆體的建設主要磚牆和土牆的型別作為主流的,而另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結構,作為主要介紹的物件。而這個牆體的作用就是為增加保溫性,對於它的日常維護就防治漏雨或倒塌的情況發生。相對磚牆會更加結實一下,而這個土牆就不好說,尤其是最拍的強降雨的情況。尤其是夏季這個日光溫室還是休整的狀態,一定要在雨季的時候把防水給做好,不然土牆的倒塌,還會涉及到整個日光溫室骨架的倒塌,損失會非常的嚴重的。
▲日光溫室機電維護
在說到牆體的維護後,就是骨架、覆蓋材料和機電裝置的維護工作,骨架主要是檢測防鏽的問題,雖然都是採用熱鍍鋅處理,但是溫室內的高溫潮溼環境,還是會出現很多鏽點的問題,這個就是需要人工進行修復。一般採用防鏽漆進行粉刷就可以輕鬆搞定,但是需要人工支援。而覆蓋材料就是塑膠薄膜和保溫被,塑膠薄膜有稍微破損的可採用修復膠帶進行貼上就行了。但是保溫被一般壽命為5年,一般使用使用2-3年都不會有任何問題的,如果出現劃傷的情況,需要採用針線縫合的,這個一般都有配套的。在使用5年後,如何出現大範圍的老化,就不建議維修了。
▲連棟溫室骨架防鏽問題
連棟溫室的日常管理與維護?對於溫室行業來講,連棟溫室屬於最複雜的、也是最貴的。但是在整體的運營過程中它是最為複雜的,因為它配置的機電裝置也是最高的。從溫室骨架的維護、覆蓋材料、更重要的配套的機電裝置維護,這個是最為麻煩的。但是它整體的設計壽命也是最長的25年,日光溫室設計為10年,這個行業中對於臨時建築的設計規範,不用問我為什麼,因為我也不知道。
▲溼簾維護
骨架的日光管理與維護依然是以防鏽處理為大項,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而這個覆蓋材料相對就比較簡單了,一般都是Sunny板或玻璃,這些主要都是清理塵土的問題。最關鍵的還是配套的機電裝置,因為頂部開窗和外遮陽都是電機帶動,這個就需要定期檢測執行的狀態,一旦出現問題維修就比較麻煩。尤其是檢視電機和齒輪的問題,該增加潤滑油的絕對不能少,原則就寧多勿少。其中還有風機和溼簾的檢測,風機檢測電機和皮帶的問題。而溼簾檢測是否有東西堵塞,導致水流不暢的問題。
-
3 # 平陽飛燕兒
如何管理溫室大棚?
(1)管理溫室大棚最主要的就是溫度,溫室和戶外的溫差特別大,做保暖最重要了,外面蓋棉被,室內用爐子取暖!
(2)合理控制水份,溫室裡溼度大,內外溫差太大不易通風,所以水份一定要控制好!
(3)施肥管理,溫室大棚裡要根據作物的需要合理施肥,底肥一次性施足,後期最好用衝施肥,這樣遍於吸收!
-
4 # 半支菸的憂傷
這幾個方面做好就行 溫溼度管理 氣體管理 光照管理 土壤肥沃管理 農藥管理
要看你大棚裡種植的是什麼水果 花卉 蔬菜這些溫溼度 氣體 光照 施肥 農藥都不一樣因情況而定
-
5 # 國際莊守護者
土壤肥沃,溫度隨季節時間調整,冬天冷的季節晚上需要蓋一些草被子,春天暖和點後,也得看種的那些蔬菜活著花草,適時保暖,適時通風,光照很重要,一切都得隨天氣變化而定。
-
6 # zzz否極泰來
管理溫室大棚按流程操作:一,清棚。把所有作物秸稈全部清理出大棚,然後高溫悶棚十五天。再用藥劑對土壤消毒。
二,為了防止連作障礙和土壤三化問題,一般底肥一畝農家糞4000斤,生物菌肥40斤/袋4-8包,礦物質元素肥40斤/袋4-8包。60-80斤硫酸鉀複合肥。農加肥一定先腐熟。
三,翻耕土地。四整地起壟。五大水造墒。六,定植:當大棚內10cm土溫穩定在12度以上的時間不少於6小時,夜間的最低氣溫不低於13度時即可定植。
七,緩苗:緩苗期間瓜菜根系需要足夠的水分恢復活力。但過量的水分會降低地溫。不利於新根生成。因此,若定植後3-5天,生長點有新葉長出。並且土壤溼度較大,可以不澆緩苗水
八初花期管理:主要對溫度管理,水肥管理,控旺技術,吊蔓整枝,和授粉
九,結果期管理:溫度管理,肥水管理。疏果及整枝。藥物防護及葉片防護,二氧化碳利用,放風技術
溫室大棚管理,還需要管理好光照(4-5萬勒克斯8小時以上。)溫度(白天28-30度,夜間12-13度)水分的用量根據土壤的乾溼度決定。氧氣充足,適當補充二氧化碳氣體(光合作用下1000-1500ppm)
-
7 # 蔬菜植物doctor
如何管理溫室大棚?這個問題問的有點籠統,那我就籠統回答一下吧。
首先就是大棚硬體設施的管理維護。
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大棚牆體和立柱的堅固程度,增強抗壓能力,防止出現外力造成的坍塌,經常檢查棚膜的密封性。
其次就是大棚的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中注意合理調控溫度和溼度,注意大棚的溫度能夠保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溼度大時要及時放風排溼,平時注意保持棚膜的透光性,保持足夠的光照強度。
日常澆水時注意要小水勤澆,防止大水傷根,儘量採取膜下澆水,可以保持土壤的溼度,還可以降低棚內空氣溼度,防止因為低溫和溼度大,造成病害感染。
日常農事操作時,儘量選擇晴好天氣進行整枝打杈,操作後及時對傷口進行處理,以免傷口感染病害。
平時根據作物每個生長階段的需肥規律,有針對性的進行施肥,不能過量,以免造成肥害,要注意中微量元素的補充,防止出現缺素造成的生理性問題。
對每種作物的病蟲害發生規律要及時進行預防,以防為主,以治為輔,如果已經發生病蟲害,一定要及時防治,防止擴散。
以上就是幾個管理要點,具體每種作物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操作。
回覆列表
溫室大棚是中國蔬菜業、花卉業廣泛使用的一種農業設施。隨著各地對種植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溫室大棚面積迅速擴大。這對於延長蔬菜的生產和供應期,增加農民收入,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溫室大棚對管理技術措施要求比較嚴格,尤其蔬菜都是喜溫植物,遇到連陰雨雪天氣時就有較大風險。因此,必須嚴格操作規程進行管理,調整好溫度、水分、光照、氣體和土壤營養等環境條件,才能保證安全生產。
然而在生產實踐過程中,大部分種植戶沒有很好地掌握管理技術,出現了較多問題,造成了很大損失。那麼,如何管理溫室大棚呢?下面就來為大傢俱體介紹一下。
草苫的拉放與溫度、光照的調控溫度
溫度包括氣溫和地溫兩個方面,不同生長時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所以要根據不同時期對溫度進行調節。
一般來說,氣溫高地溫也高,所以大棚生產主要是調節氣溫,提高地溫。在寒冷的冬季,一般白天氣溫升高到30℃以後,不要立即通風降溫,而要維持一段時間,以進一步提高地溫。只有這樣夜間的溫度才不會太低;溫度超過32℃以後,可從頂部稍開縫通風降溫,使室內溫度保持在30℃左右,並使夜間溫度控制在12℃以上。陰雨雪天氣,白天應儘量增溫,夜間最低溫度保持在10℃左右為好。若出現夜間最低溫度低於10℃時可適當升火加溫,但一定要注意棚內升火必須把煙排除棚外。如果白天溫度較低時,晚上升溫不可過高,以維持一定的晝夜溫差(溫差8℃以上),以減少呼吸消耗,提高坐花果率。地溫不足會直接影響根系的生長髮育,應採取增施有機肥、起高壠種植、地膜覆蓋、澆溫水等方法儘量提高地溫。另外,為減少棚內外熱量的交流,提高夜間溫度,應在大棚南離膜10cm處挖一條深、寬各50cm的防寒溝,溝裡填滿雜草、樹葉、麥秸等作為隔熱層,上面用乾土蓋好壓實。
光照
光照不僅是熱量的來源,也是進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在蔬菜生產中,散射光的作用不可忽視。因為散射光中的紅光和黃光各佔約50%,而直射光中最多也只有37%,紅光又是蔬菜作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最有效光質,因而必須充分 合理地利用散射光。一般早晨和傍晚的散射光幾乎是100%,所以在晴天時早揭晚蓋草苫對充分利用光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地膜覆蓋不但有提高地溫、保墒、降低棚內空氣溼度的良好作用,同時它也有增加棚內散射光的作用。有資料證明,高壠覆蓋透明地膜可使棚內的光反射強度在距地1米處增加60%以上,這對改善作物群體內部光照特別是下部光照弱的問題極為重要,同時合理密植也是改變光照條件的有效措施。
在光照管理上,一般結合草苫的拉放進行。總的原則是隻要不過分降低棚內溫度,應儘量多見光。
草苫的拉放
(1)正常天氣的拉放:正常天氣應早拉晚放。在上午Sunny照到棚內時(拉開後棚內溫度不下降)及時拉開;日落前棚內氣溫20℃左右時蓋上草苫(下午3點以後);天氣特別寒冷時,可早揭早蓋。
(2)災害性天氣的拉放:一般陰雨雪天氣只要棚內氣溫不下降就應拉起草苫;大風雪天氣揭苫後棚溫明顯下降,可不拉草苫,但中午要進行短時間拉開或隨拉隨放,讓棚內作物見散射光;連續陰天,室內氣溫下降時仍要拉開草苫,中午進行短時通風以排除棚內有害氣體及溼氣,下午根據溫度情況提前蓋苫;連續陰天突然轉晴時,切不可猛然全部拉開草苫,應陸續間隔拉開,中午Sunny太強時可將苫子放下,Sunny稍弱時再拉開。
溼度條件及調節棚內溼度包括土壤溼度和空氣溼度兩個方面。土壤溼度主要透過灌水調節,為了防止灌水降低地溫,從定植到深冬應以控為主。必須澆水時要選擇晴天上午,從小壠溝內地膜下澆小水或溫水(最好採用滴灌)。為防止澆水後溼度過大引發病害,可在澆水前噴藥防護,澆水後加強通風排溼。棚內空氣溼度一般情況下為高溼環境,特別是陰雨天溼度達90%以上,並要根據溼度情況確定通風時間和次數。
氣體條件及其調節大棚內的空氣組成與外界有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給蔬菜作物帶來直接的影響。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一是二氧化碳,二為有害氣體如氨氣、二氧化硫及農膜的揮發氣體等。對於有害氣體和過多的溼氣,要透過通風進行排除。這裡重點強調二氧化碳的補充,二氧化碳是作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棚中二氧化碳濃度不夠是限制產量的重要因素。在大棚內進行蔬菜種植,若不進行通風、不增施二氧化碳會大大地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造成產量降低。一般西紅柿、黃瓜等作物二氧化碳濃度在2000PPM,光合速率大增。而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白天約300PPM,夜間由於不進行光合作用,早晨濃度最高時可達600PPM,與需要量仍然相差很多。因此,必須重視補充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施用目前主要採用化學反應法,即按大棚的面積折算出碳酸氫銨總的用量(碳酸氫銨每平方米的用量:苗期5.7-7.8 克,定植至坐果期11.5-16.3克,坐果至收穫期9.5-13.3克),然後將碳酸氫銨用塑膠袋或厚紙包住,並在上面插幾個孔,慢慢地放入盛有過量稀硫酸的桶中,並沉到底部。注意萬萬不可將碳酸氫銨不包好直接撒入稀硫酸中。同時,一個棚內應設幾個反應點,以利於二氧化碳在棚內的均勻分佈。一般每隔7米設一個反應桶即可。施用二氧化碳從苗期到收穫期均可使用,但應在晴天上午揭苫後1小時左右施用,施後2小時或棚內溫度超過30℃時可通風,陰雨雪天氣及棚內溫度低於15℃時不能使用。目前,使用二氧化碳液體肥、二氧化碳發生器效果也很好,可積極選用。
土壤營養調節大棚中的蔬菜生長期長、品種單一,對土壤中各種元素的需求量大、要求高。特別是果菜類除需要大量氮外,對磷、鉀的需要量極高 甚至鉀的需要量超過氮。此外,對其它微量元素也要求嚴格,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出現缺素症。因此,要根據其長勢及土壤化驗結果,及時調整,補充肥料。
一般情況下,在施足基肥後在2月中旬以前不追肥。2月中旬以後,原來土壤中的肥料往往出現短缺現象,不追肥極易引起早衰,應及時進行土壤追肥。追肥數量和次數可根據情況確定 但必須注意施用磷鉀肥。另外,根外追肥和補糖也是一項見效快、效果明顯的措施,可積極採用。一般根外追肥(尿素 磷酸二氫鉀 三元複合肥)的濃度為0.2-0.396%,補糖(白糖及紅糖)濃度為0.5%,但要注意著重噴葉片的背面,少噴葉片的正面。要加大氣壓霧化好,不能使葉片上形成水滴下落。
病蟲害防治大棚栽培由於溼度大、易發生病害,要切實搞好防治。在運用藥劑防病治蟲時,一般要結合病蟲害發生流行的條件,在發病前用藥而且幾種藥交替使用,每隔7-10天噴藥一次。若發現病株應重點用藥,每隔3-4天噴一次,至少連噴3次。當前比較好的殺菌劑有55%百菌清煙霧劑,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4%普殺得可溼性粉劑,72%克露可溼性粉劑,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50%甲基託布津,25%甲霜靈等。殺蟲劑有滅殺斃(蟲、蟎兼治有特效)、功夫、殺蟲王、大功臣、蟲蟎克等。
總之,從長遠角度看,溫室大棚的發展要立足於市場,光有先進的硬體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科學的管理與之相配套。只有管理技術過關了,收益才能持續不斷地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