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TK看世界
-
2 # 秋少筆記
機器人和人最大區別就是——人具有人格化,機器人沒有!
教育的目的,如何讓學生學得更好!成為更多有用之才!
機器人和教師都是輔助學生學得好的條件之一。
面對人類的千變萬化,目前的機器人的智慧水平都不知道能否適應,有些屬於弱智慧,有些屬於強智慧,但都不能完全解決人類的教育問題,只能說智慧有限!未來無限!
以後會怎麼樣,誰也不知道。一個好的教師能夠啟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機器人能夠做到麼?如果能的話就可以代替,但是基本上做不到。
機器人畢竟不是人,人是會思考的高階動物,所以,未來的課堂可以加機器人進入,但是能不能完全替代人,這個是未知,但應該不會!
不過,希望機器人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人類完成人類完成不了的任務,這個才是必須的!
-
3 # 達小童
人工智慧技術已經或正在顛覆性的改變著許多行業和領域,教育也不例外。
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指出高階人才隊伍建設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重中之重。
人工智慧是什麼?人工智慧會對未來教育造成什麼影響?面對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家長究竟應該如何培養孩子。
1
機器人助教:新教學模式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電腦科學教授阿肖克·戈埃爾創造了一個人工智慧助教,可幫教授處理日常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這位人工智慧助教被起名為吉爾·華生,吉爾在2016年春季班上崗,經過大半個學期,學生們都沒有注意到回答他們詢問的“吉爾·華生”原來是個人工智慧機器。
人工智慧助教上崗,最好的詮釋出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創新與影響。
2
什麼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英文縮寫為AI。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瞭解智慧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慧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慧機器;
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影象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3
人工智慧如何與教育結合
人工智慧無疑將給教育行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大資料採集和先進的演算法,能讓教育變得個性化,從而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也將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標準化教育的可複製性。
於老師而言,老師可以藉助智慧化的平臺與其平時教學方式相融合,幫助其及時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的個性化水平。
智慧平臺基於真實的學生資料為教師提供精準的習題報告及學情分析;
學生哪裡不會,哪裡有待提高,哪裡需要強化,教師一目瞭然,不在需要進行過多的作業批改與備課,可以將更多經理放置於與學生的交流之中。
讓更多人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正是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大有所為之處。
自動批改作業
計算機科學家喬納森研發了一款可行英語語法糾錯的軟體,不同於其他同類型軟體的是,它能夠聯絡上下文去理解全文,然後做出判斷。
例如各種英語時態的主謂一致,單複數等。它將提高英語翻譯軟體或程式翻譯的準確性,解決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問題。
語音識別和語義分析技術的進步,使得自動批改作業成為可能,對於簡單的文義語法機器可以自動識別糾錯,甚至是提出修改意見,這將會大大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
拍照搜題的線上答疑
2014年到2015年投資比較火爆的拍照搜題軟體都是藉助了智慧影象識別技術;
學生遇到難題時只需要用手機排成照片上傳到雲端,系統在一到兩秒內就可以反饋出答案和解題思路。
而且這類軟體不僅能識別機打題目,手寫的題目的識別正確率也越來越準,目前達到了70%以上,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語音識別測評
語音識別技術在教育上的應用,目前主要用於英語口語測評上,語音測評軟體能在使用者跟讀的過程中,很快對發音做出測評並指出發音不準的地方,透過反覆的測評訓練使用者的口語。
個性化學習
如果說今天課堂教學的主流方法是“從原理到應用”,那麼機器人的教學方法是“從案例到原理”,並且是同時學習多個案例。
當一個學生閱讀材料並回答問題時,系統會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給出相關資料。
系統知道應該考學生什麼問題,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系統還會在儘可能長的時間內保留學生資訊,以便未來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幫助。
大資料可以描述每個學生的學習特性,人們的學習方法可以分為70種;而現在的機器人已經積累了1300萬名學生做過的8億道題目,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對教學體系進行反饋和評測
試想一個場景,當某學生在查詢自己的期末成績的時候,他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分數,還附有一份“診斷報告單”。
透過這份報告,他不但可以瞭解到自己學科板塊知識點和能力點的掌握情況,還能看到對自己的優勢、劣勢的學科分析。
透過這些資料為每個學生進行“畫像”,從而找到提升成績的方法。
這就是藉助大資料的幫助,透過對學生學習成長過程與成效的資料統計,診斷出學生知識、能力結構和學習需求的不同,以幫助學生和教師獲取真實有效的診斷資料。學生可以清楚看到問題所在,學習更高效;
教師也可對症下藥地針對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高教與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
4
人工智慧來了家長究竟應該如何做?
教育將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改變。在人工智慧時代,孩子需要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需要好奇心與想象力的激發,以及培養孩子有創造力的批判性思維,實現個體的差異化、精準化教育。那麼面臨時代的變革,家長究竟應該如何做?
培養創造力
當家長在給孩子準備玩具時,可以在滿足孩子的喜好的情況下為孩子準備一些擁有更大創意空間的玩具。
如家長為孩子選擇樂高機器人,可以選擇能夠更多形態創造的玩具,滿足孩子無盡的想象力。
其次培養自行分析解決問題,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比如孩子在搭建模型時,應該鼓勵和肯定孩子的創造性,開啟腦洞,開闊創新,避免孩子形成固化思維。
使用思維導圖
在人工智慧時代,人類將成為機器的使用者,一些重複、強制的記憶將變得不那麼重要,但是強大思維的作用也就此顯現。
運用程式設計處理問題的模式,引導孩子由大目標到小目標依次排列,逐個解決,把整個過程視覺化,也就是畫出來。
這樣從小就培養孩子清晰的思路及強大的邏輯,以更好的思維方式去應對生活中的問題。
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科技產品
其實人工智慧在課堂教學上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多。
人工智慧時代,電子產品將成為資訊的主要載體之一,因此可以避免對孩子的過分限制。
在有引導的情況下,讓孩子適度的使用電子產品,也有助於孩子養成自律的良好習慣。
關注其他的能力
家長在關注人工智慧的時候,除了看到人工智慧給人類帶來巨大的便利,更應該看到在面對人工智慧時,哪些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情感處理能力、深度交流能力等。
所以當家長關注孩子在傳統知識的學習時,更應該關注如感知能力、創造力和洞察力等能力,這更多的代表的是一個人的能力和品質。
5
人工智慧教育勢在必行
對於人工智慧,我們應該報以開放的心態,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只有讓孩子從小多接觸多瞭解,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自如的應對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
而人工智慧的基礎框架是機器人,機器人被賦予程式設計就程式設計了“無所不能的”人工智慧。
機器人學習是一種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可以開發孩子的智力,激發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的能力,促進各科學業成績的提升。
機器人學習可以為孩子的未來開啟一扇前途光明的人生和事業的大門。從小學習機器人的孩子未來一定會是時代最需要的人才!
樂高機器人是您不錯的選擇,當看到色彩繽紛的小配件所有小朋友的注意力都會被它吸引,併發揮自己的想象搭建出自己喜歡的機器人,從此開啟孩子們的程式設計之路。
回覆列表
在山東一所學校的課堂上,機器人教師開始課堂互動講解、英文教學等。研發者稱,與真人教師相比,機器人的發音更準確,知識儲備量更大,能夠克服真人授課中教師發音不準、疲勞走神兒等問題。這款教學機器人還可以回答疑問,它是按照一定的程式進行課堂教學,對於程式設定內的問題,在課堂上都能夠解答。
除了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以外,機器人教師還可以做許多教務工作。由福州某科技公司開發的機器人教師,可以進行學生點名、簽到,智慧巡視考場監考等,奇妙的是這個機器人教師可以透過觀測考生心跳異常的頻率,及時發現誰想作弊並進行制止。除了監督學生外,這位智慧助教還會很貼心地在下課時間播放音樂,以提醒老師該下課了,讓學生休息。家長也可以透過機器人的攝像頭,在家裡就可以開啟手機APP檢視孩子在校學習情況。
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個機器人教師,是2009年日本科學家小林弘曆經15年研製成功的,推出後在東京一所小學開始其“試用期”。這個“女性”機器人被命名佐屋(又稱莎亞)。她不僅可以說多種語言,還能完成點名、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等各種最基本的教學任務。由於在乳膠製作的臉孔後面安裝了18個馬達,佐屋還會做出喜怒哀樂等多種面部表情。
南韓是世界上第一個大力推廣機器人教師的國家。2009年起,30個蛋形機器人開始在南韓小學教授英語。2012年南韓在400所學齡前學校普及機器人助理,2013年機器人教師已普及到8000所學齡前學校和幼兒園。這些機器人教師的一項任務是檢查課文背誦,同時會把結果簡訊傳送給家長。
高難度教學示範 機器人更有優勢
機器人教師應用會創造出一種嶄新的“未來課堂”模式。不可否認,機器人教師有它獨特的優勢。
如在技能要求較高的教學訓練中,教師一般情況下都會親自操作示範性動作,這樣會消耗大量的體力。而採用將機器人引入教學中的方式為學生進行示範操作,可以完成一些高難度的教學示範,免去教師高強度、繁重的訓練任務,使教師有更多精力集中於對學生的指導上。該模式在醫科教學、體育教學及訓練、機械操作教學中,都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美國華盛頓就使用一部名為“諾埃爾”的教學機器人演練為孕婦接生。“諾埃爾”可以模擬即將生產的孕婦,甚至還可以說話和尖叫。透過模擬真實接生,有助於提高婦產科醫護人員手術配合和臨場反應。
在生物學和進化論教育領域中,機器人教師可模擬自然界存在的一些規律,形成我們從未看到的現象,並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和掌握這些規律的本質。美國科學家研製水中機器人模擬生物進化論,把兩種機器人放進水池內,模擬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遇的場景,從而對大約5.4億年前的生物進化進行研究。
特殊教育領域,機器人教師也有不俗表現。在英國伯明翰,一所小學引入機器人麥斯和本到該校“執教”,目的是與該校患有自閉症的兒童進行溝通。校方發現,孩子們很喜歡它們,對於孩子們來說,機器人教師更容易接近,更容易理解,更沒有侵略性,而且能對話、玩遊戲、跳舞還可以上課。那些不願意與其他人眼神接觸的孩子,開始願意和機器人交流。孩子們將麥斯和本視為“最好的朋友”,與它們一起學習、玩耍,甚至回到家中會和父母分享他們同機器人玩過的遊戲。在機器人的幫助下很多自閉兒童已經做到了這點。
感性認知將學生社會化 機器人永遠做不到
有意思的是,即便如南韓那樣,將機器人教師計劃全面推開,也沒有打算讓機器人教師充當班主任,要是當班主任的話估計都會被摔成“變形金剛”。畢竟,機器人在教學活動中,只是教師的得力助手,還可以作為學生的學習伴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互啟發,共同探索,從而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使學生的學習取得進步。
近些年來,《鐵甲學堂》、《雪國列車》等影片中,不斷出現機器人教師主導課堂的場景。這一幕,有可能在現實中出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