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小說或者史書都會記載說投進自盡啊,但是去景區參觀,發現那井真的好小啊,這麼小怎麼能夠死人呢?感覺都進不去啊?
22
回覆列表
  • 1 # 宮殿君

    這個問題其實挺有意思的,古人經常動不動就投井而死,尤其有些深閨怨婦,一犯點啥錯,比如做了不檢點的事,或者被丈夫誣陷偷人,被婆婆罵,又或者生不出孩子,都會羞愧加悲憤的去跳井,這其中以《紅樓夢》裡的金釧最為典型。

    那麼,有小夥伴會問了:“我看古代的井口都挺小的,她們跳井真能死嗎?能跳的進去嗎?”

    上面這張圖是故宮最出名的“珍妃井”,據說當年珍妃就是被慈禧太后命人推進了這井裡,後來慈禧老做噩夢,夢見珍妃索命,於是她命人打撈起珍妃的屍體,並以貴妃儀制下葬,求個心安。

    相信很多看到這個口井的小夥伴都會驚訝:“哇!珍妃到底得有多瘦啊,否則根本跳不進去,你看那井口就是個小碗大小!”

    那麼,珍妃真的很瘦,瘦到腰只有個小碗那麼大嗎!當然不是。

    一、這不是真正的“井口”!

    珍妃是怎麼被投進這口井的呢?其實珍妃井和很多其他旅遊景點的井一樣,工作人員為了保護它們,也為了防止有些好奇心特重的遊客掉井了,於是都會在水井的井口上罩上“箍井石”(如下圖),這箍井石的口一般會開的很小,因此,在不懂的人看來,就還真以為這是真正的井口,也就會自然而然的認為咱們古人投井自殺是從這個小口跳進去,殊不知真正的井口是在這石頭下方。

    二、倒栽蔥,一摔就死!

    好了,箍井石蓋住了真正的井口,也蓋住了投井的真相。那麼,如果井口真的能容得下人進去的話,是不是一跳進去就必死呢?

    如果你是頭朝下倒栽蔥式跳井的話,那一般都必死無疑,而且事實上真正想投井而死的人也會採取這種方式。

    三、井口有大有小

    其實每個地方的井口不是統一的,有的地方大,有的地方小,小君猜測也許投井而亡的案例大多都發生在井口比較大的地方吧,畢竟憑人自己的目測就可以看出自己身材到底適不適合跳這個井。

    四、一些意外情況

    其實投井也不一定必死無疑,比如恰好井裡水多,你跳進去也就洗個澡而已,等打水的人來,就可以救你上來了;

    可有些“意外情況”註定了你投井一定必死無疑:

    情況1—井裡沒水,你又倒栽蔥似的跳下去,頭碰地頭破血流!

    情況2—井裡有水,可你不會游泳,淹死!

    情況3—井裡有水,你會游泳,可井口被蓋上了,你窒息而亡;或者是冬天,在水裡凍死!

    情況4—最最極端的情況,這井是個廢井,裡面有一些不明生物,然後,你被它們吃了!

    最後,小君我想說的是,據我的考證,小說裡說投井而亡其實在歷史記載裡真的不多,畢竟小說還是虛構為主!

    如果一個人想投井而死,真的抱有必死之心的話,區區井口又難得了他嗎!

  • 2 # 走過路過走遍中國

    我沒見過別的水井口!我見過自己往外流水的井口,老井口我小時候見過,是大青石做倆大塊,周圍有近十五個左右的深漕子,有倆指原那麼深!井口約一米,深約三十五米左右!井下都是大城磚灰色的,上面長滿青苔鮮很滑的,因為經常有人下去撈捅!也見過淘井的!投井的聽說過,但沒見過!是和家裡人吵架了,或者覺得被冤枉了或者覺得不入別人強!被人看不起!才投的井!水就倆三米深,頭向下必死無疑,我是沒見過!井水冬暖夏涼!冬天井口冒熱汽!夏天可以冰鎮西瓜!今年夏天我問了這口井,有人說是填的!我問為啥填?說是有人掉井裡淹死了!因為是吃水井呀!現在家家都在院裡打機井,很少有人用,淹死沒人當時知道!地址我就不說了!免得大家心裡不好想!知道這口老井的人不多!因為井填了,水泥封掉了,我也就沒圖發!要是沒封我還可以讓人去照一張,就上傳了!水平有限!我講的真事!

  • 3 # 牛頓張

    1 歷史中女人投井自盡的比較多,考慮她們的身材較小

    2 古代的井 也未必小,過去大量的井都是一個村子一起打的井,還是很大的,不過上面常常有軲轆

    3

  • 4 # 豆子人民藝術家

    前面的答主說得很好,你去故宮看的那個珍妃井,上面那東西其實是井口石,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再掉下去。

    先來個旁光圖:

    來個鳥瞰的:

    這很明顯就不是正兒八經的井口,是封死的井口。一是怕再有人和珍妃一樣,“一不小心就掉進去了”。二是禁止人們再用裡面的水,因為珍妃在裡面泡了一年多,井已不能用。

    事實上,民間有相當一部分井,井口較大:

    像這種井,也是在村中很常見的。古代詩人喜歡吟詠詩歌,類似於《詠渫井得金釵詩》,都說井裡撈出來很多鳳釵。那其實是古代婦女打水的時候掉下去的,引起詩人的想象,非說是對著井水照鏡子的時候掉的。

    事實上這種大口的井很危險,需要一定的保護措施,於是就有了我們見到的井口石。桶能下去,人下去比較困難。更有甚者,直接把井口弄成這樣,你想下去也下不去,就算下去也只能腦袋下去:

    另外,眾所周知的是,你要投井,不能找卡屁股的,否則卡在那裡下不去,就會很尷尬。你得找口大的,前面的答主說的都很不錯,但有一點,要說投井小說居多,正史記載的少,這是不對的。

    根據史料的記載,古代投井而死的人真的不少,而且投井的多數是女性,這是一種富有尊嚴的死法。如明末甲申國難時(1644年),被記錄下來的不投降而投井自殺的烈女子有:

    按畿輔通志王延礽妻賈氏保定府人甲申城破投井死  婁邦衡妻馬氏按畿輔通志婁邦衡妻馬氏真定府人崇禎十七年遇兵變投井死從祀烈女祠  劉廷諫妻李氏按畿輔通志李氏劉廷諫妻廣平府人遇亂被執不從投井死  劉弘妻王氏按畿輔通志劉弘妻王氏保定府人甲申城陷投井死  袁陪妻史氏按畿輔通志袁陪妻史氏廣平府人遇流賊於漳水濱欲汙之不從投井死  王耀妻劉氏按畿輔通志王耀妻劉氏保定府人甲申城陷投井死  王顯祿妻按畿輔通志苗氏李辨異母真定府人崇禎戊寅城陷不屈同十三歲小姑及十六歲長女十二歲次女三歲幼女相率投井死  孫佑妻唐氏

    同樣是投井,江陰八十一日時,就有無數這種死法。江陰縣城面對數萬清軍,堅持了八十一天。城破,縣民巷戰。清軍預備進城大屠殺。百姓慷慨赴死,都以先死為幸,沒有一人順從。清軍下令從東門出去的不殺,又下令十三歲以下的童子不殺。然而男女老少,投水、蹈火、自刎、自縊的不計其數。內外城河、絆河、孫郎中池、玉帶河、通塔奄河、裹教場河處處填滿了屍體,疊了有好幾重,光投四眼井的就在二百多人。

    江陰四眼井什麼樣?

    這樣:

    這種井口石是可以挪開的,四眼子一挪開,再把板子掀開,那口子足以吞下一班人。很多情況下,大井口為了方便居民取水不必排隊,只用護欄圍著:

    所以你問,古代的井那麼小,怎麼能夠投井自盡?事實上投井自殺的人,一定不會去找那種卡屁股的井,他們會選一口大井。到現在,很多地方還有很多並未填上的廢井,井口都很大,很多都是直徑兩三米的。因此我覺得這個問法就有問題,就好比幾百年後,可能有人這樣問他那個時代的人:

    為啥二十一世紀初會有人電死啊?我看照片和記載當時的電線杆都很高啊!(你們不要罵題主,題主查過了,當時的電線杆總長7~10米不等,地下一般埋1~1.8米左右,這樣就有六米多高,他們到底是怎麼被電死的?)

    嗯。

    更多人生勵志小故事,請直接關注答主!

  • 5 # 車珠子老闆-順溜

    古代的井一般是提水井,木桶直徑一般在35-45大小,人打水需要翻桶動作,就是把桶口翻向下灌水再鉤回來灌滿水,這個動作需要更大的空間,所以井口一般都不太小,公用水井都在一米以上大小,家用的也就是大戶,口徑也不會小,井口用石頭或者磚砌臺,有的井臺太低,人容易掉進去,天天打水,井臺也很滑。不像後來有了壓水井或者桶底帶水蓋的桶,就不用翻桶了,井口才變小。

  • 6 # 小融92759232

    現代的井多是水管抽水井,而更早的井多是木桶提水井,有井口,井沿,井桶,井繩,用井繩晃動使木桶翻轉從而使漂浮的木桶入水取水,所以井口一般要比桶大不少。直徑在半米到一米之間是比較常見的尺寸。很多井為了防止小孩落井會建井臺,井臺比一般臺階高,但是並不能防止成年,有些井口大的還有井蓋,防止落葉髒物落井,總之小口井大口井都有,跳井?當然不是太小口的。

    有些地方地質地層原因,井用幾年就會被泥沙瘀住,還需要專門人員下去掏井,讓井再度出水,井口也不會太小的。

  • 7 # 自與然

    我55歲,標題上的井在農村我沒見過,農村大口井有兩種,一是農田灌溉井,是用水泥管落起來形成的,井口大到2米小到半米,都在農田裡。村裡吃水井一般都比較老,都是用石頭壘的,有十幾米深,井口有一米半左右,有的用木頭框子圍著,有的用大條石砌著,打水搖把叫轤櫓,盛水的叫柳罐。夏季井裡會有賴蛤蟆,井壁有青苔。想不開的人跳下去不死亦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去泰國,怎麼安排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