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範範談保險與理財

    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不能用“防止上當受騙”來表述。畢竟能夠在銀行銷售的任何理財產品都是經過銀保監會稽核同過允許上市銷售,都是合法的產品。只是我們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應對該產品清清楚楚,有疑問的地方及時要去銀行工作人員講解,避免被誤導及誤解。就如我們中醫就診一樣:望、聞、問、切。

    購買銀行理財產品要注意一下幾項:

    首先,必須確認理財產品的性質,所屬的法律主體。這個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現在的銀行辦理的業務已經不僅僅限於傳統的存貸業務,還兼業保險業務,代銷基金等業務。雖然存貸,保險,基金的業務都是在銀行辦理,但是保險產品屬於保險公司,基金屬於基金公司分屬不同的法律主體,各自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大家習慣上都認為只要在銀行場所銷售的理財產品都是屬於銀行的,從而產生誤解,造成後期的糾紛。

    第二,根據自己的投資風險偏好,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只要風驗等級1級2級的理財廣品,本金風險幾平為0,也就是說基本不可能發生本金虧損的事情,但是收益就不定了,對於理財經驗不是很豐富、風險意識不是很強的投資者而言,要避免一種理財產品,那就是結構性理財,這類產品掛鉤股指、黃金、外匯等衍生品,收益率是波動的,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機率不高。

    第三,從收益上評估,儘量選擇收益大的理財產品。大家可以挑選規模偏小的股份行和規模偏大的城商行,這兩美銀行的理財收益比較高,而且發行的大多是風險等級為1級或2級的非結構性理財,但是在購買的資金額度上要做好風險防控,根據《保險存款條例》,資金額度最好不要超過50萬。規模偏小的城商行和農商行投資管理能力比較弱,國有銀行理財收益偏低,但安全性最高。

    第四,根據流動性的需求,來選擇理財產品。也就是產品的期限,這一點要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一般情況下,如果你在短期內不會有流動性需求,而且預留了應急資金,那麼建議大家選擇中長期的理財產品,畢竟收益高、而且操作簡便。如果短期內有流動性需求,可以選擇期限短理財產品。

    第五,理財服務人員的選擇,儘量選擇專業度高,職業素養,服務意識高的銀行工作人員。高素質的理財人員能夠從開始的理財產品推薦,講解,銷售,售後的整個過程提供專業高質量的服務。

  • 2 # 福星卡匯

    到銀行認購理財產品如何防止上當受騙,在銀行認購理財產品不用考慮理財產品的真偽,因為各個銀行不管是本行推出的理財產品,還是代銷其他銀行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均是合法合規的正規理財產品,所以說真偽不用考慮在銀行櫃檯認購理財產品(如不放心可以登陸理財網進行查詢)。要說在銀行認購理財產品的時候,如何防止上當受騙首先廣大儲戶需要知道的就是,國內除銀行一般性存款產品,受存款保險條例本息保障50萬元,其餘理財產品自2018年4資管新規的落地與實施,打破各類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均不在保本與保息,也就是說目前任何理財產品均是存在一定的本金虧損風險。其次就是熟知各類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保守型:發生虧損的機率極低,投資的產品基本上均是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的存款產品或有價債券等,收益率較低與定期存款產品類似;穩健性:本金虧損機率較低收益率有一定的浮動;平衡型:風險適中但是本金與收益率均會發生一定的浮動;成長型:中高風險受市場整體經濟影響,本息波動性較大發生虧損機率較高;進取型:高風險本金與收益率浮動極大,發生虧損機率極高,沒有理財經驗與理財知識的人去不可盲目選擇。在銀行認購理財產品的時候如遇到銀行工作人員推薦,XX萬元連續存款XX年,年華收益率XX(很高),風險極低保本收益,一定要考慮清楚在做選擇,因為這類理財產品多少是分紅險保險產品;風險等級雖說很低發生虧損機率極低,但是收益率並非固定利率也是浮動利率,靈活性非常低未滿期如果需要使用該筆存款,提前支取不僅僅會影響收益率虧損本金也是會有一定的虧損,因為這類分紅險保險理財產品,未到期內提前支取均是按照保單現金價值進行退費與退保,遇到這類產品保險理財產品一定考慮清楚在做選擇(個人不建議選擇)。還有結構性存款產品選擇的時候也需要注意些,這類存款產品雖說是一般性存款產品,但是收益率卻是隨著所嵌入的金融衍生品上下浮動,並非固定的存款利率,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切勿感覺這類存款產品預計收益率高就選擇(簡單來說類似於支取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注意分為,開放式與封閉式理財產品,開放式可隨意支取或贖回,封閉式理財產品有一定的封閉期,在封閉期內不允許提前支取或強行支取,只有到期後才可支取,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身資金使用率合理選擇不同的期限。

    綜上:其實在銀行櫃檯認購理財產品,發生上當受騙的機率不會有的,因為現在各個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的時候,都是會給投資者詳細的介紹預計選擇的理財產品;不過對於剛接觸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在不是太瞭解各類理財產品的情況下,一定要牢記風險等級,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符合的理財產品(牢記:高收益高風險,低收益低風險,永遠都不會出現低風險高收益)。

  • 3 # 郭施亮

    防止受騙上當,購買銀行理財前,應該注意這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充分了解自身屬於激進型、穩健型以及保守型投資者型別。

    第二、購買理財產品必須要到正規合法的渠道購買,或者正規銀行機構網銀購買理財產品。

    第三、不要隨意聽從銀行機構銷售人員的推薦,更應該擁有自己的獨立分析能力。

    第四、對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細則與協議要充分閱讀,警惕部分文字遊戲風險。

    第五、充分了解自身資金流動性需求,短期閒置資金要有相匹配的產品配置。

  • 4 # I撈

    其實每個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大同小異的,無非就是大額存單,結構性理財,基金以及一些銀行自己的表內表外產品,最多再有一些代銷相對高利息的產品。知道了大體你也就有了辨別是非的基本能力。

    目前各個銀行都有大額存單出售,保本保息是其特點,只是購買門檻不同而年利率不同。結構性理財各個銀行也有售賣,利息是個區間,一般會保下限利息。基金有定投基金指數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寶寶類基金以及各類股票基金,同時也有即將發行的新基金供顧客選擇。最後是銀行自己的表內低息產品和表外略高息產品,可以手機銀行購買也可以銀行大廳機器終端購買。

    就這麼多,僅供參考。

  • 5 # 財富公元

    由於銀行理財分為自營理財產品和代銷理財產品,為防止上當受騙,首先應該注意你購買的理財產品屬於哪一類!

    銀行代銷型理財產品主要有保險、基金、債券、信託產品等種類,主要是銀行提供銷售渠道,並得到銷售分成,並且部分產品風險係數較大,即使出現風險,銀行基本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而銀行自營理財產品,主要是由銀行理財營銷部門設計發售,雖然也分為R1-R5這五個檔次,且風險等級逐漸提高,但是由於是因銀行信譽作為擔保的,發生大額虧損的機率比較小,風險等級較低的理財產品,安全係數也非常高,即使高風險等級的理財,一旦投資成功,收益也是很可觀的。

    如何防止購買理財產品上當受騙?

    1、不要被高額收益率所誘惑,而忽略了理財產品的風險性。畢竟無論銀行自營還是代銷的理財產品,都不是絕對保本保收益的。收益越高,風險越大,這是投資理財不變的真諦。

    2、購買理財產品是,要詳細閱讀理財說明書和條款,明確理財產品的性質以及風險性。如果一旦選擇了代銷型理財產品,既有可能享受其帶來的高收益,也有可能面臨本金損失的風險。

    3、可以透過“中國理財網”官網查詢你所購買的理財產品的登記編碼,以確定你所購買的理財產品是否是合規金融機構發行的正規理財產品。

    4、警惕銷售人員推廣理財產品時的口徑,如果提到“剛性兌付”,理財的“利息”,那就一定要小心了,畢竟很多銷售人員素質並不高,為了推高個人業績而變相宣傳理財產品的真實性,掩蓋其風險。

    綜合來看,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只要睜大眼睛,很容易分辨理財產品的真實性和安全性。其實在我看來,只要能避免高收益誘惑,就能有效防止上當受騙。

  • 6 # 財說得明白

    挑選銀行理財產品,要看這四點,一看評級,二看安全性,三看收益性,四看流動性。

    認真瞭解這四點,只要是正規銀行的理財產品,上當的機會就很少了。

    01,評級

    銀行的信用等級分為· AAA· AA· A· B· C5個等級,這個評價系統是對一家銀行的金融實力的綜合評估,不同的評級機構評級方法也各有不同,他們會定期的對市場上的銀行進行評級,釋出評級報告。

    級別越高,信用越好。

    02,安全性

    凡是投資都有風險,銀行理財也是一樣,不同銀行它產品的風險由低到高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R1,R2,R3,R4,R5,分別代表的風險是,低,較低,中,高,較高。

    這個風險等級是根據資金投向來決定的,舉個例子:

    如果銀行理財是投向,債券現金管理等固定收益類市場的,那麼他的風險就會比較低。如果投向的是石油股票等權益類市場的那它的風險就會比較高。

    所以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不要光看它的風險等級,還應該瞭解他把資金投向的什麼市場。

    關於資金投向,產品的說明書裡投資情況說明這項都會詳細介紹。這一點,不能光聽理財師的介紹,一定要自己親自看一看。

    03,收益

    購買理財產品,我們要時刻清楚一點那就是風險和收益是並存的越高的收益率背後一定會有高風險。

    如果是中低風險,基本都可以達到預期收益率一般是在4%或以下。如果超過5%,就要認真瞭解和注意。如果超過6%,就很有可能不是真正的銀行理財產品了。

    04,流動

    按照投資期限的長短可以把銀行理財產品分為一個月以內,一到三個月,三到六個月,六個月到一年,一年以上,這幾個期限。

    一年以內的屬於短期,一年以上到三年的屬於中期,三年以上到五年的屬於長期。

    選擇投資期,從理論上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取決於你的資金流動性。

    05,要非常注意代銷產品

    不少人有這樣的經驗,去銀行買銀行理財產品,變成了買保險,有些購買了代銷的信託,甚至不小心被飛單,這才是最大的風險所在,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所買的產品是不是銀行的,還是代銷的,甚至是理財經理私下推薦的。

  • 7 # 財到到

    銀行是大眾經常去的場所,順帶也可能在裡面購買理財產品,在銀行裡面存款也算是購買理財產品,但是即使在銀行裡面,也有很小的可能會上當受騙,所以我們應該具備以下的常識。

    一,收益率超過6%的產品就要謹慎

    銀保監會主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超過6%的收益率就要打問號”。我覺得這句話在銀行這裡也是同樣適用的,銀行的存款五年期最高利率也就是在5.5%左右,不會超過6%,所以如果有銀行員工給你說某存款產品收益率可以超過6%,那麼只會存在兩種可能,一是銀行工作人員欺騙你,二是由於銀行看這筆存款金額巨大才給出6%的利率。

    二,區分保險和銀行存款

    銀行裡面的存款是銀行自營的,由銀行進行擔保,即使銀行倒閉,那麼還有《存款保險條例》進行擔保,而保險不一樣,保險則是銀行代為銷售的,換句話說,就是銀行幫助保險公司幫忙銷售保險產品,但是保險並不一定會保證本金的安全,並且還有收益率普遍比較低,有可能銀行員工為了完成業績指標或者高額提成來欺騙儲戶。

    所以在銀行理財的時候,一定要問清楚這款產品到底是存款還是保險,由於銀行有雙錄(錄音和錄影),所以銀行櫃員不會刻意說假話,只會如實相告。

    三,以合同上書寫的條款為準

    無論銀行員工給你說這款產品收益多高,多安全,都應該以簽署的實際的合同為準,買理財的時候應該尤其注意合同,這是以後得到合法權益的依據。

    如果僅僅是在銀行裡面存款,那麼基本上不會有銀行櫃員惡意來誤導你,如果是購買其他的理財產品,那麼還需要多多謹慎,仔細判斷這款產品的收益以及風險。

  • 8 # 四葉草話保險

    其次,對於一些非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也已經不允許剛性兌付了,對接的底層資產也不一樣。銀行會把一些對公貸款客戶,“表外”處理,從產品名稱上,作為消費者並不能知道理財自己用於哪個企業、哪個專案、風險保障措施是什麼。

    對於儲戶來講,避免被誤導:

    一、注意理財產品的風險級別和自己的風險偏好是否一致,關注產品合同裡面是否寫明“是否保本”。

    二、容易誤導的點是保險產品當作理財產品賣:

    一定要確認是保險還是理財,期限如何?理財類保險產品收益來講和保本銀行理財產品相差不大,差別在於流動性。銀行理財產品在1年期以內,而保險都是中長期,適合做15年以上規劃,如果客戶不想做長期規劃,就是銷售誤導了;如果5年內需要用錢,短期內退保,按照保險合同只能拿回現金價值,比本金還要要少。

    三、最重要,還是看合同中的風險提示,一般會要求客戶自己抄寫,這裡面會揭示理財的風險,一定要仔細閱讀。

  • 9 # 銀行研究僧

    在銀行買理財,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新聞中經常爆出的誰的錢沒有了,誰的理財變成保險了等等,那都是個別銀行的個別現象,這絕不是銀行的常態。

    即使是個別現象,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滅頂之災,所以我們還是應該防範的。經過我的一番思考,我認為銀行客戶在銀行購買理財可能會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一、客戶的訴求與銀行的銷售不一致

    想存定期,卻辦成了理財;想存理財卻辦成了保險。實際上,無論是定期也好,理財、保險也罷,其本身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在銀行辦理的產品,想讓本金虧個大半也挺難的。它的最大問題在於產品的優勢並不是客戶最想要的,而產品帶來的效益卻是銀行最想要的。

    理財經理為了個人業績,支行為了指標會帶有傾向性的推薦產品,有人說這是誤導銷售。若真是誤導銷售也好,現在都有雙錄,你看工作人員是否合規,去銀行及上級監管部門投訴準能解決。可現在的問題是,很多人是當場被理財經理合規的銷售話術說服了,出了門,過段時間需要用錢時發現取不出來又後悔了。

    面對這樣的問題,解決的最好辦法沒有別的,就是能夠了解你即將購買的產品的所有特點,至少也要了解常見問題的答案。比如是否能提前支取,利率是否能夠保證,最壞結果本金會不會損失,能不能轉讓等等。瞭解清楚這些問題以後,才能在將來不會後悔。

    二、飛單

    飛單就是指銀行人員銷售非銀行自主發行或非銀行授權達成銷售委託關係的第三方理財。

    這種形式的銷售在各行各業都很常見,它帶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僅損失銀行利益,也有極大可能損失客戶的利益。

    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不用說,都是有正常的披露要求,從歷史資料來看,出問題的機率極低。銀行代銷的保險、理財、基金、信託,也都是經過銀行多方考證而形成的委託銷售關係,至少不會出現因為不合規而坑害投資人的情況。

    飛單銷售與銀行沒有任何關係,理財經理的銷售行為也不合規,他們靠的是投資人對銀行的信任,藉機銷售一些評級非常低沒有什麼客戶認購的理財。這些理財大多是在市面上融不到錢的企業被包裝以後進行違規銷售的。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利率高,什麼都可以談,只要你肯出錢。

    防範飛單主要有以下三招:

    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投資人太信賴理財經理,沒有拿到銀行給予的回執小票就匆匆離去。再或者就是拿到的回執小票就是偽造的。

    要防範這種情況的發生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不拿回執不離櫃。畢竟涉及個人大量資金,最好還是謹慎為好。見到銀行工作人員給的回執,發現上面的資訊與自己辦理的業務一致,而且有銀行的章,再離開櫃檯。輕信他人會吃虧。理財經理很專業但他們的建議也只能做參考。聽完之後還需要自己做決定,更加不能讓他們來代理幫忙辦理業務。否則吃虧的還是自己。事後查詢多核對。自己辦理也拿到了小票,工作還沒結束,還應該登入電子銀行查詢自己的購買記錄。一般手裡銀行都會有產品的持有情況,核對之後發現沒問題,工作才算結束。總結:

    在銀行購買理財出問題的機率比較小,但也不是沒有。多加小心,多加註意銀行出現的大部分問題都會避免。

  • 10 # 侯哥財經

    一般來說,銀行在很多投資者心中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在他們心裡,只要是在銀行營業網點和櫃檯購買的理財產品就不可能上當受騙,其實這是比較片面的,要知道當下很多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以及保險公司正是利用大家對於銀行的信任然後進行行騙,因此我們需要注意甄別和防範。

    一、注意辨別理財產品是銀行自主發行還是代銷

    要知道區別理財產品是銀行自主發行還是銀行代銷非常重要,如果是銀行自主發行,那麼可信度是非常高的,即便理財產品爆雷了,也可以找銀行承擔責任,但是如果不是銀行自主發行,是其他機構委託銀行代銷,那麼該產品就存在一定的風險,該理財產品出事了,銀行是沒有責任的,而銀行之所以要代銷,主要是可以賺取代銷費用。最典型的就是代銷保險公司的分紅險,而這些分紅險沒有保險的保障功能,期限長,流動性差,整體收益也不理想。

    二、注意看理財合同,不要被理財經理天花爛醉的高額預期收益所誘騙。

    要知道銀行的營銷人員往往為了業績,會誇大理財產品的收益,對於理財產品的風險會一筆帶過,很明顯這會誤導廣大投資者,所以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我們一定要認真看理財合同,瞭解自己購買的產品,預期收益如何?流動性怎樣?潛在的投資風險在哪裡?只有充分了解理財產品的性質之後,結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在做決定,這樣才會避免被騙。

    三、不要錯誤的把一些銀行駐點人員誤當做銀行員工

    很多銀行、以及網際網路平臺的員工常常會選擇去銀行駐點,有些素質比較差的員工甚至會冒充自己是銀行員工,騙取投資者的信任,所以投資者一定要注意甄別,可以找大堂經理核實一下,或者讓其亮出自己的工牌。

  • 11 # 易將學財

    不想再在銀行上當受騙,這三個常識你必須知道!!!!

    01高風險高收益

    不管是銀行理財還是其他地方(如:支付寶等)的理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高收益的同時必定伴隨著高風險。

    央行給定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為1.75%,國有大銀行會在這個基礎上有所上調,但是上調幅度不會太大,也就是1.95%到2.25%左右的樣子;而地方的商業銀行也會上調,幅度稍大,但是最高也就在2.5%到3%之間徘徊,再高一點他給不起。

    當然,上面說到的是定期存款,理財產品收益肯定會高一些,但是高也會高的有限,不會高的太離譜,若是太離譜必定有你不知道的風險在裡面。

    02不貪小便宜

    現在的商家為了掙錢是無所不用其極,只要是不違法的,他們都會做。

    銀行也是如此,現在去銀行經常就是各種存款送禮品或者買什麼樣的理財產品送禮品的。這種禮品不假,但是他理財產品的好壞你還是要先了解一下再去購買的吧!不然花了那麼多錢,不僅沒收益還倒虧,就為了拿那麼一點禮品?這多划不來。

    03判斷能力

    假如你是一個很容易就被別人的說法所左右的人,那還是換個人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吧!

    因為你去銀行買的理財產品往往就是別人現在正在出售的,但是不一定是最好的產品,他們為了業績為了佣金去銷售的產品,也不會管是否真正的適合你。

    這個時候判斷力就很重要了,你要透過自己的判斷來選擇,如果認為這個產品不適合你那就換一個。

    綜上而言: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在任何地方都有用,高收益的背後是高風險這個需要謹記;小便宜貪不得,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看中別人的禮品,別人看中你的本金也不一定呢;不要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要自己判斷是否合適自己。

  • 12 # 河小葵話理財

    隨著人們投資意識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理財。大部分人習慣去銀行網點辦理理財業務。那麼在銀行辦理財,要注意些什麼呢?

    1、瞭解自己所買理財的風險等級

    在銀行購買理財之前,理財經理一般都會要求客戶做風險評估問卷。現在理財簽約流程非常規範,需要進行一區雙錄。客戶填寫風險問卷的過程,會經過錄音錄影,整個銷售過程都會有影片錄影。一般的風險評估問卷都有十幾個題目,填寫評估問卷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客戶的財務狀況、投資經驗、投資風格、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

    在這裡做一下提示,一定要按照自身真實的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填寫問卷。千萬記住,不要銷售人員讓您勾選哪一項就勾選哪一項,要按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勾選。風險評估等級分為保守型、謹慎性、穩健性、進取型、激進型。

    比如您的風險評估等級為保守型,即使操作購買高收益高風險的理財產品,銀行系統是過不去的,這樣可以有效的把控風險,去購買您心中可承受風險與收益率相匹配的產品。

    2、分清銀行的自營產品和代銷產品

    一般銀行的自營產品有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等。由於現在銀行有代理業務,一般會代理基金、保險、債券等業務。

    部分人在銀行“上當受騙”,可能是因為購買了保險產品或者基金產品。在銀行銷售人員向您推薦產品時,你一定要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風險揭示書、客戶權益須知。這些是銀行人員在為客戶辦理理財業務時,必須向客戶所提供的。同時一款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在其官網上應該是能查詢得到產品詳細資訊的。

    3、找銀行工作人員諮詢辦理理財業務

    隨著理財銷售越來越規範,各商業銀行都設定了理財專區,配備專門的理財經理。在這裡跟大家普及一下,佩戴銀行理財經理工牌的都是銀行的正式員工,非外面駐點人員。雖然銀保監局不允許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的人員在銀行網點駐點的,但難免會有漏網之魚,大家在諮詢辦理時,還是要仔細甄別,以防止被非銀行工作人員忽悠。

    最後提醒大家的一點,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現在銀行理財產品到5%的都特別少,6%甚至以上的收益率,必須要引起足夠的警惕。

    小小意見,不甚成熟,還望見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為什麼和奧巴馬經常互懟,兩人有什麼“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