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色列這一舉措究竟對其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6
回覆列表
  • 1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1948年5月14日和15日的午夜之交已亡國兩千餘年、已在世界各地四處漂泊的過程中受盡白眼乃至遭遇屠殺的猶太人才在古代猶太人國家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區宣佈建立以色列國。然而僅僅就在一天之後的16日凌晨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五個阿拉伯國家就集結了4萬多軍隊向以色列發起進攻,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時才剛建國一天的以色列甚至還沒來得及組建自己的軍隊。在戰爭的初期階段以色列臨時拼湊起來的部隊完全不是阿拉伯國家的對手,這時以色列的美國盟友及時伸出了援手——開戰的第三天美國代表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安理會命令戰爭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為美國冷戰對手的蘇聯也要求安理會指責阿拉伯國家發動的進攻。其實這是美、蘇兩個新興的超級大國聯手坑老霸主大英帝國的局——這時阿拉伯國家的支持者恰恰是英國,儘管美、蘇已崛起成為超級大國,然而此時尚未完全解體的大英帝國餘威猶在,於是急於上位的美、蘇兩國就聯手做了這個局。很快英國因為國內財政的問題而有求於美國,不得不向美國屈服,阿拉伯國家就這樣失去了外部支援。失去外部支援的阿拉伯國家接受了安理會的停火決議,而以色列方面抓住這一緩衝時間擴充兵員、採購武器並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軍事改組。1948年7月9日經過充分準備的以色列這次選擇主動發起進攻,這次進攻一直持續到7月18日。在以色列備戰的時期阿拉伯國家之間卻爆發了內部的紛爭,這回輪到阿拉伯人在以軍面前節節敗退了。內訌中的阿拉伯國家各自分頭和以色列開啟了停戰談判:其中約旦與以色列的談判於3月2日在羅得島開始進行,4月3日以色列、外約旦正式簽訂停戰協定:以色列承認外約旦與約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併,而以色列則得以控制了越過卡梅爾山脈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戰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對特拉維夫和哈德臘東部沿海平原的軍事威脅。

    以色列就這樣贏得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勝利,新興的以色列國家因此得以生存。然而第一次中東戰爭並未能解決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糾紛,相反雙方的矛盾進一步增長導致雙方在此後又爆發了四次中東戰爭,結果一連五仗打下來以色列屢戰屢勝。以色列不僅牢牢控制著約旦河以西的整個迦南地區,還一度侵入黎巴嫩、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埃及的西奈半島等地。按說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同樣都是以色列在中東戰爭中從阿拉伯國家佔領的,然而以色列對這兩個地區的處理方式卻大相徑庭:1982年以色列將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相比之下以色列自從在1967年佔領戈蘭高地以來就一直將該地牢牢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迄今已有52年,這也成為一直困擾以色列和敘利亞關係的一大問題。那麼以色列為什麼要歸還西奈半島呢?事實上以色列曾不止一次佔領過西奈半島: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同英、法組成聯軍與埃及爭奪蘇伊士運河通行權。以軍先以1個傘兵營在西奈半島米特拉山隘空降,隨後出動10個旅的地面部隊,由裝甲部隊率先突擊,在5天之內佔領了整個西奈半島。相比之下作為以色列盟友的英、法兩國遭到了埃及軍民的頑強反抗,國際上對英、法、以這次軍事行動的譴責之聲也越來越強烈。11月6日英、法、以方面接受聯合國的停火決議,12月英、法軍隊撤出埃及,次年3月以軍也從西奈半島撤軍。這是以色列第一次佔領西奈半島,而這次佔領最終是以在國際社會的干預下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島而告終的。

    1967年6月5日早晨7時45分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當天以色列就佔領了西奈半島。1973年埃及發動的十月戰爭摧毀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解放了西奈部分土地。如今的埃及人普遍認為:正是在這一基礎之上才打開了通往和平之路,以色列是迫於壓力才歸還西奈半島的。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1973年的十月戰爭中埃及試圖奪取西奈半島的軍事行動儘管一度進展順利,然而當埃及軍隊投入1000輛坦克展開第2次大規模進攻時以色列方面投入800輛坦克,步、坦、炮協同作戰並使用武裝直升機和其他飛機發射“小牛”、“百舌鳥”式空地導彈、“白星眼”式電視制導炸彈等,最終擊毀埃及坦克250輛,迫使埃及軍隊於當天撤回進攻出發陣地。到戰爭結束時以色列部隊已經大量攻入埃及,距離埃及首都開羅只剩下101公里了。埃及方面發動的這場旨在收復西奈半島的戰役儘管收復了一小部分西奈半島領土,然而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甚至連自己的首都都受到了以色列的威脅。戰後時任埃及總統的薩達特認識到單純憑藉自身實力戰勝以色列、收復西奈半島是很困難的,於是埃及想到了利用美國的力量實現收復西奈半島的目的。埃及作為當時中東舉足輕重的國家是事關美國中東戰略和石油美元霸權的核心國家之一,其對美國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以色列。美國樂意充當埃及和以色列之間的和事老,然而以色列同樣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因此美國不可能在埃及和以色列之間明顯偏袒其中任何一方。對此心知肚明的薩達特及時向以色列伸出了橄欖枝。

    以色列的地緣環境是相當惡劣的——天然缺乏戰略縱深的以色列始終身處佔據絕對資源優勢的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即使以色列一再戰勝阿拉伯國家,可對阿拉伯國家的根基並無太大影響,然而以色列只要敗一次就有亡國之危。對以色列而言:分化瓦解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同盟關係是相當必要的。當時以色列所面臨的局勢比今天更為嚴峻:如今阿拉伯國家儘管仍普遍敵視以色列,卻到底不是鐵板一塊,還是有相當一部分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建立了外交關係;然而當時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都拒絕承認以色列。1977年埃及薩達特總統破天荒地訪問了以色列並在以色列國會發表演講,正是在這次演講中以色列第一次得到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承認。1978年9月6日在美國總統卡特的邀請下美國、埃及、以色列三方在戴維營舉行會議;9月17日埃及和以色列簽署《關於實現中東和平的綱要》、《關於簽訂一項埃及同以色列之間的和平條約的綱要》兩份重要檔案。1980年1月埃及根據與以色列達成的條約收復了西奈半島近三分之二的領土。1982年又收復了三分之一的領土。由此可見埃及人透過十月戰爭收復的西奈半島領土面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絕大多數西奈半島土地還是透過與以色列的和約收復的。

    近年來以色列國內開始出現這樣一種觀點:歸還西奈半島是一大戰略錯誤。眾所周知以色列是一個缺乏戰略縱深的彈丸小國:以色列南、北長不過433公里,東、西最寬處只有五十多公里,而特拉維夫走廊的東西寬度也就10公里。缺乏戰略縱深的以色列卻一直身處在資源、人力等方面佔據絕對優勢的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可以說以色列所面臨的地緣格局是相當糟糕的。西奈半島的面積約為61000平方公里,而如今包括戈蘭高地在內的以色列實際控制面積只有25740平方公里,也就是說西奈半島相當於如今以色列實際控制面積的2.37倍左右。如果以色列佔據著西奈半島將使自己的戰略縱深成倍增長,從而大大緩解自己面臨的戰略壓力。同時面積是以色列兩倍多的西奈半島如果為以色列控制,那麼將大大緩解以色列地少人多的壓力。況且西奈半島的資源儲量也是相當可觀的:西奈半島的錳礦儲量估計有900萬至1400萬噸,還有煤、石膏、雲母、粘土、銅、磷酸鹽、鐵和稀有金屬鈷、鉛、鋅等。自1910年在丹卡赫山發現石油以來西奈半島許多地方陸續發現石油資源,尤其是沿蘇伊士灣海岸一帶發現了新油田,目前整個西奈半島的石油儲量約有1.4億噸。身處中東邊緣沙漠地帶的以色列偏偏就是盛產石油的中東地區的貧油國,控制西奈半島可以大大改善以色列的能源匱乏現狀。西奈半島西部是作為亞、非兩洲分界線的蘇伊士運河,這裡可是國際貿易的黃金通道,同時也是世界大國博弈交鋒的焦點之一。如果以色列能控制西奈半島就能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到蘇伊士運河,那麼以色列就不再只是一個蝸居中東的小霸,而是具有全球話語權的大國。

    如今的以色列是一個小而精的國家:以色列身處沙漠的包圍之中,水資源嚴重缺乏,土地荒漠化嚴重的以色列在排除掉荒漠後只擁有615萬畝可耕地,人均耕地面積大約只有0.7畝左右,和耕地一樣稀缺的還有水資源。就是這個環境惡劣的彈丸小國卻是中東地區工業化程度最高、經濟最發達、人類發展指數最高的國家,有著中東地區最高的平均受教育年數和最高的識字率,與日本並列為整個亞洲平均受教育年數最高的國家。在連續五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都戰勝了在資源、人力上佔據絕對優勢的阿拉伯國家。如今以色列的經濟總量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32位,在全球軍力排行榜上排名第16位。平心而論就以色列的規模體量而言: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不過以色列只能算是世界範圍內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國家,但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大國。以色列儘管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但由於受制於先天性的規模體量上的缺陷使其與真正的世界大國比起來還有相當的距離:以色列的經濟總量大約只相當於日本的1/10。在軍事上排名全球第16位儘管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不過意思了近年來在全球軍事領域法排名整體上是呈下降趨勢的:2013年以色列的軍力排名全球第九位,然而到了2016年就降到第十一位,2017年進一步降到第十五位,2018年降到第十六位。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色列儘管憑藉自己先進的軍工科技得以暫時佔據軍事技術的制高點,然而新的軍事技術終歸是要在世界範圍內擴散的,任何國家都會研發本國的新式軍事技術。相比軍事技術在世界範圍內突飛猛進的發展勢頭而言:以色列在戰略縱深上的先天劣勢卻是難以改變的。說到底以色列之所以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級大國強國就是因為受制於領土。

    如果以色列想要成為一個真正在世界上具備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大國,那麼現有的領土根本不夠。佔領了西奈半島不僅使以色列控制下的領土成倍增加,更重要的是使以色列能將蘇伊士運河這一國際地緣戰略透過掌握在手中,那麼以色列也就具備了成為一個擁有世界話語權的大國。反過來說以色列把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其實就相當於放棄了自己崛起成為世界大國的基礎,以色列也就最多隻能成為像現在這樣的小而精的國家。如今以色列之所以會出現認為歸還西奈半島是一次戰略失誤也就根源於此。那麼當年以色列為什麼要歸還西奈半島呢?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以色列的確是迫於壓力才歸還西奈半島的,不過以色列所忌憚的並不是埃及人發動的十月戰爭所帶來的直接壓力,而是擔心國際地緣政治壓力。以色列實在太小了——缺乏戰略縱深的以色列必須時時刻刻保持高度警惕。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儘管阿拉伯各國在五次中東戰爭中一敗再敗,卻沒導致其整體國力的大幅消減,然而以色列只要敗一次就有亡國之危。顯然對以色列而言:得罪整個阿拉伯世界並不是什麼明智之舉,所以對阿拉伯國家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更符合以色列的國家利益,況且有些阿拉伯國家本身還是美國盟友,同樣需要依賴美國支援的以色列自然要給人家留幾分薄面。埃及恰恰就是中東地區舉足輕重的大國——在蘇聯、美國等世界大國的中東大棋盤上埃及的重要性絲毫不遜於以色列,同時埃及在阿拉伯國家中也有相當的號召力,與這樣一個地區大國始終保持對立狀態並非明智之舉。

    在歸還西奈半島之前以色列已連續打贏了四次中東戰爭:幾乎每次都是三面作戰——以色列同時被埃及、敘利亞、約旦等國包圍,打起來仗來非常吃力。儘管已連續打贏四次戰爭,但依然沒法改變以色列所面臨的極其糟糕的地緣環境。尤其是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和敘利亞南北夾擊以色列,一度把以色列打的焦頭爛額,約旦和伊拉克的數萬援軍也緊急支援。儘管以色列最終成功扭轉了局勢,但也使以色列徹底看清了形勢:自己可以打敗阿拉伯國家無數次,可過不了幾年人家就能恢復元氣,然而自己只要敗一次就有亡國之危。1977年埃及總統訪問以色列主動向以色列釋放善意,這在以色列看來是一個改善與埃及的關係,從而分化瓦解阿拉伯國家的機會。以色列方面接過了埃及人遞過來的橄欖枝——順水推舟把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事實證明此舉實現了以色列透過之前四次中東戰爭都沒能實現的戰略目標: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後埃及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此後埃及再也沒與以色列爆發軍事衝突。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埃及袖手旁觀,導致了敘利亞、黎巴嫩迅速敗北。第五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在中東確立了軍事上無敵的形象,再也沒有阿拉伯國家國家敢於與正面交戰。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實際上以色列在歸還西奈半島就使自己在南線的戰略壓力徹底消失了,迄今為止埃及再也沒找過以色列的麻煩,於是以色列得以專心應對來自於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等國的戰略壓力。可以說正是歸還西奈半島這一行為使以色列在軍事上擺脫腹背受敵的戰略壓力,在政治上打開了與阿拉伯國家的外交局面。成為世界大國對以色列而言:不過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然而歸還西奈半島卻是著實改善了以色列所面臨的地緣環境,所以這不該被視為是一次戰略失誤。

  • 2 # 謝金澎

    以色列曾經不惜代價打下 西奈半島,西奈半島的戰略地位對以色列太重要了。是連結非洲大陸和中東的橋樑,整個西奈半島有6.1萬平方公里,約佔埃及領土的6%,是以色列領土的3倍。

    西奈半島北臨地中海,南靠紅海,直接溝通東西貿易。 從歐洲到亞洲的貿易,基本上都要走西奈半島的蘇伊士運河,所以西奈半島戰略位置堪比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以色列本來國土狹小,才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擁擠了近900萬人,而且幾乎沒有擴充套件的空間。

    以色列要想成為大國,現在的領土遠遠不夠。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控制區一度超過10萬平方公里,原本有這1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完全有潛力發展成為像英國那樣的大國、強國。 而且掌控蘇伊士運河,就完全具備大國地位的要素。

    但是以色列迫於國際壓力歸還了西奈半島,就永遠失去了成為大國的機會,只能成為一個袖珍型的軍事強國。 對於以色列來說,人口增長的瓶頸越來越明顯,如果沒有領土的擴大,永遠只是現在的規模。

    所以,很多以色列人認為當年不應該放棄西奈半島,失去了西奈半島,就失去了成為世界大國的唯一機會。 但是以色列能夠抗住壓力不歸還西奈半島嗎?答案是不能,包括以色列的最強大支持者美國都不斷的施壓,不斷的威脅,以色列不歸還西奈半島,就會導致國際孤立。以以色列的那個小身板,如果陷入國際孤立,蘇聯就會利用國際社會進行干預,那以色列丟失的可能就不僅僅是西奈半島了。

  • 3 # 老鷹航空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其決策的成功與否,都要經受時間的考驗。讓出西奈半島這一決定,如果從歷史長遠角度來看,談不上是戰略錯誤,相反更是一種明智戰略決策。如果說1948年時期,或者說第一次中東戰爭時代,以色列的根本目標時建國,那麼之後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中東戰爭,甚至第五次中東戰爭時代,以色列的根本目標就是立國,西奈半島的得失與否並不重要,但是一路走來,以色列不僅建立的猶太人國家,還成功的阿拉伯土地上站穩的腳跟,這就已經達到了這一戰略目標。況且以以色列現在的國力和當前國際形勢,足以傲視中東,區區西奈半島,只不過是一塊隨時可以吃下去的骨頭而已。

    具體理由大致如下:

    第一,從第二次中東戰爭開始,以色列佔據西奈半島,面對阿拉伯聯軍中最為主力的埃及軍隊方向,以色列就獲取了一個相當大的戰略縱深空間。在這一地區憑藉蘇伊士運河的屏障作用,依靠地面裝甲部隊和空中力量的合成作戰,可以更加遊刃有餘的有效的面對埃及攻勢。可以硬碰硬的進行正面防禦作戰(第三次中東戰爭,下圖),也可以進行誘敵深入+穿插包圍反擊作戰,無論如何,不會傷及以色列本土,從而確保以色列南部方向的國土安全。

    在此基礎上,以色列可以放手與北方的黎巴嫩、東北方向的敘利亞和東部的約旦進行防禦或者反擊作戰,這些國家的力量相對於埃及而言較為薄弱,面對這些國家時,以色列更穩容易。

    第二,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是冷戰時期中蘇方呈現進攻態勢,美方呈現防禦態勢。阿拉伯世界明顯抓住了這種有利的國際形勢,集中了幾乎全部力量,分南北線猛攻以色列,其中南線以埃及為核心,北線以敘利亞為核心,協調一致,同時性發動軍事行動。在這樣的戰爭形勢中,雙方都是拼了老命了,戰況相當激烈。埃及一方突破以色列在西奈半島上佈置的巴列夫防線,繼續推進。當時的以色列也是全國總動員,其國防軍主力之一的沙龍師(下圖)依靠機動性優勢成功進行戰略穿插,打擊埃及先頭部隊,並透過以色列空軍對埃及後方部隊補給線的攻擊,從而扭轉了埃及的攻勢,轉入到相持階段。這就為以色列北方戰局贏得有利條件。

    在中東問題上,蘇聯鼎力支援阿拉伯國家,提供了新式武器、軍事顧問團等。美方也是提供軍事情報支援和武器彈藥支援,也是鼎力相助。

    不過戰爭的持久化和擴大化都是蘇聯和美國不願意看到的,雙方平等對峙才是當時最符合兩個大國的利益,最後卻在聯合國的干涉之下,雙方恢復到停戰狀態,並且在1979年以色列和埃及簽署條約,放棄西奈半島,全部撤軍。

    第三,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中東局面發生了不可逆的趨勢,這種趨勢是非常有利於以色列的。埃及得到西奈半島之後,對巴勒斯坦問題就表現出“乏味感”,這就是阿拉伯世界出現裂痕的開始,之後自己陷入到內政問題之中,更加不願意投入精力在此上。伊拉克陷入到兩伊戰爭,之後攻擊科威特,在之後的事情,都知道的,這就導致阿拉伯世界進一步分離和分裂了。沙烏地阿拉伯這個中東金主就更不用說了,已經抱緊了大腿。敘利亞也慫了,自己現在都是自身難保。黎巴嫩和約旦更是如此。整個原本鐵板一塊的阿拉伯國家聯盟,現在已經成為一盤散沙。

    更為最要緊的,原先的蘇聯也不存在了,剩下的俄羅斯,也是國力乏力,雖然支援敘利亞,但是要想支援整個阿拉伯國家,那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以色列,在中東地區可謂是國力如日中天,對付現在的巴勒斯坦問題,已經不那麼感到乏力了,相反已經越來越“自信”。因為,很多阿拉伯國家都快要把巴勒斯坦這個名詞給遺忘了。

    所以,一個西奈半島,以色列用空間換取時間,得到如今的局面,還是相當不錯的。如今主動權完全在以色列一方,可謂是進退自如,豈不樂哉?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 4 # 英武

    1.如果從現在的國際格局來說:以色列將西奈半島歸還埃及,看著挺吃虧!而且當時是美國壓迫下,將西奈半島逐步歸還給埃及的。而且現在的埃及西奈半島,聯通地中海與印度洋,加上蘇伊士運河,所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以色列現在國土卻小的可憐,現在都開始遣返不是猶太裔的人員。

    2.但是如果換位思考:假如西奈半島被以色列佔領,北部跟黎巴嫩敵對,西部佔領敘利亞戈蘭高地,加上週邊都是阿拉伯國家,以色列還能夠有好日子過嗎?

    有人說:以色列戰鬥力強悍,多次中東戰爭都是以色列獲勝!但有一個細節要明白:如果沒有美國支援,以色列被消滅多次了!當然,還有前蘇聯的支援。

    埃及作為曾經的中東大國,雖然現在國力不濟,但是如果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埃及絕對要誓死跟以色列“鏖戰到底”!如果因此將阿拉伯世界國家“拱火”,到最後阿拉伯世界所有國家聯合起來,以色列就真的危險了。3.現在以色列與埃及成為“和平鄰居”,埃及廣大的國土可以看作以色列的“大後方”,一旦跟其他國家打起來,埃及就成為以色列的“拓展的國土縱深”!

    當然,對戈蘭高地不放棄,是因為上面有維繫以色列水資源的加利利海!

  • 5 # 無坡居士

    西奈半島的確是個戰略地位相當重要的地方。它位於埃及的東北部,與以色列接壤。面積足足有61000平方千米,而以色列的國土面積僅僅有25740平方千米。

    按照傳統的說法,西奈半島自古以來就是埃及的固有領土。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就曾經在這裡開採銅礦。就其地理位置來說,西奈半島連線亞非兩大洲,中間隔著一條重要的國際水運通道——蘇伊士運河;就其歷史地位來說,西奈半島是尼羅河古埃及文明與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古巴比倫文明的重要交匯融合通道;就其資源地位來說,該地區蘊藏著豐富的錳、石油、煤、鐵、銅以及稀有金屬鈷、鉛、鋅等重要礦藏,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寶庫;就其軍事地位而言,這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古埃及、古羅馬、古波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等等都曾經把這裡當做開啟非洲或者進軍亞洲的“一把鑰匙”。

    由於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西奈半島在二戰後,成為四次中東戰爭的主戰場。期間幾度易手。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曾經兩次佔據西奈半島,1973年,埃及又透過十月戰爭,摧垮了以色列“巴列夫防線”,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在此基礎上,1979年埃及、以色列締結和平條約;1980年埃及據此收回了西奈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1982年又收回了西奈半島三分之一的領土。

    對於一個國土面積狹長,寸土必爭寸土必搶的猶太國家以色列來說,把一個足足有自己國土面積三倍,且具有重要地緣戰略意義的西奈半島交還埃及是不是個重大決策失誤呢?

  • 6 # 雲中史記

    以色列守著西奈半島,那才是要命的戰略錯誤。

    以色列歷經5次中東戰爭,幾乎都是三面作戰,它被埃及、敘利亞和約旦三國包圍,打起來仗來非常吃力,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採取了突襲的方式才取得了先發優勢,先在南部打敗埃及佔領西奈半島,隨即進攻耶路撒冷,轉而集中兵力攻敘利亞,在6天裡充分發揮了速度優勢,才取得了戰爭勝利,但依然沒法改變它的極其糟糕的地緣環境。

    但過了幾年,到了1973年,埃及發起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和敘利亞南北夾擊以色列,一度把以色列打的焦頭爛額,約旦和伊拉克的數萬援軍也緊急支援,埃及雖然在西奈半島取得重大勝利,但沒有乘勝追擊,最後以色列在美國的情報支援下,打破埃及軍隊進攻,才逐漸扭轉不利局面。

    漸漸地,西奈半島對以色列成為了巨大的戰略負擔,雖然這塊土地是以色列本土的三倍大,也有石油資源,但以色列南部本身就有巨大的沙漠地帶,連帶著西奈半島基本上難以開發,人口也少,這個半島給以色列帶不了多少實際的利益。

    埃及畢竟是中東大國,有上億人口,再窮再弱相比以色列幾百萬人口也是龐然大物,佔著埃及的地兒,長期與埃及軍事對峙,這實在是一個生死存亡的問題,畢竟,埃及長期是軍人執政的國家,真把埃及逼急了,就算以十換一,也能把以色列給打光,以色列空有高精尖武器,面對埃及量的優勢,著實危險,你又不可能真動用核彈吧。

    以色列的主要敵人還是敘利亞和伊朗這些強硬反以國家,埃及畢竟釋放了善意,但是以色列得還西奈半島,而以色列也就順水推舟,與埃及保持了和平,這樣就打破了幾十年來三面作戰的劣勢,地緣環境大大改善。

    用一塊開發價值並不大的西奈半島,換取更好的戰略安全,這對以色列來說是一筆十分划算的買賣。當然,大規模的中東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也很小了,但以色列畢竟少了一個體量龐大的敵人,可以專心致志向東向北看,總歸是好事情。

  • 7 # 俄羅斯研究室

    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並不能說是犯了最大的戰略錯誤。西奈半島的戰略位置雖然重要,但對於以色列來說生存更重要,歸還西奈半島在當時是以色列正確的決策,不存在戰略錯誤。

    圖片一: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戰略位置

    西奈半島屬於埃及領土,位於非洲和亞洲的交界處,就像是一隻嵌在兩塊大陸之間的楔子。它與東邊的以色列和加沙地帶相連,以色列最苦惱的就是國土面積太小,無發展空間。如果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國土面積將增加一倍多,更重要的是能夠擁有蘇伊士運河。憑以色列的發展速度,成為中東第一強國、大國並不是不可能,但前題是其他中東國家能否坐視以色列向西奈半島及蘇伊士運河發展。

    圖片二:以色列沙漠農業神話

    西奈半島難以開發

    西奈半島雖然有6.1萬平方公里,但大部分是沙丘,乾燥缺水,儘管有豐富的石油、礦產資源,但開發代價太大。以色列人口太少,在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虎視眈眈下開發這片地區代價太大,對以色列利大於弊.

    以色列最重要的是生存

    以色列最重要的是生存,包括改善政治劣勢,爭取外交支援,而埃及也清醒的認識到,整個中東局勢在美蘇的控制之下,美蘇會竭力保持整個中東的勢力均衡,再與以色列打下去損失的只有自己的利益,所以埃及率先開啟了與以色列的和談。

    以色列在四次中東戰爭中同樣損失巨大,接過埃及伸來的橄欖枝,與埃及保持和平狀況,就可以打破兩面甚至三面作戰的劣勢,用一個雞肋一樣的西奈半島換取戰略勢態的改觀,更符合以色列的利益。

    圖片三:以色列空中力量中東最強

    以色列需要時間和精力發展內部實力

    以色列本就國小力弱,在歷次中東戰爭上損失巨大,繼續與阿拉伯國家衝突下去,以色列拼不起,不如放棄一部分利益換得和平來發展自身實力。

    事實證明,以色列在結束戰爭後,政治、經濟、科技、軍事飛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舉世聞名;經濟體制最為合理;高附加值農業、生化、電子、軍工等技術世界領先;一躍成為中東地區經濟發展程度最高、軍事科技最先進的唯一發達國家。

    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並不能說是最大的戰略錯誤,而是最佳選擇。

  • 8 # 支攴

    以色列歸還西奈,是正確的戰略選擇,保障了以色列西南方向數十年的和平,與埃及達成戰略性的和平協議,消除了長期的戰略威脅。只有神經迷走的人,才會說這是一個錯誤!

  • 9 # 快樂老張

    以色列建國伊始透過5次的中東戰爭,在美歐的幫助下奪取了中東戰爭的勝利,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包圍之下立足,建立了以猶太人為主穩固的以色列國。

    1979年在美國的壓力下以色列與埃及簽訂條約歸還埃及西奈半島,在當時也是無奈之舉,因為阿拉伯世界在不斷聚集武裝力量,蘇聯也在蠢蠢欲動,很可能再次爆發新的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的中東戰爭。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色列歸還具有戰略意義的西奈半島,以色列率先與中東強國埃及建立了外交關係,是明智的選擇,從此阿拉伯世界出現裂痕相互猜疑,內部予盾開始顯現,不在以消滅以色列恢復巴勒斯坦國為阿拉伯世界總的戰略目標。

    如果不放棄西奈半島論埃及經濟實力人口及軍事力量,埃及及阿拉伯世界不會善罷甘休,以色列將多線作戰顧此失彼,放棄西奈半島以色列迎來和平建國時代,所以歸還埃及西奈半島以色列是戰略贏家。

  • 10 # xiayuan-wang

    國與國之間明的是領土, 經濟之爭, 暗的是政治, 輿論角力。西奈半島本不是以色列建國的區域目標, 歷史上以色列的故土在黎巴嫩境內, 如果說歷史上猶太人飽經迫害喪失領土現在回到故土還算合理的話, 那麼強佔本不屬於自己的土地就是侵略和霸道了。以色列建國後面臨阿拉伯世界敵對的軍事壓力是極其巨大的, 一直處在東西方向的兩線作戰之中, 其中西線的敵人就是勁敵埃及, 雖然歷次中東戰爭都是以色列取勝, 以色列也成功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 但一直勝不代表永遠勝, 佔領不意味太平, 以色列太需要和平環境安居樂業了, 埃及也看到以色列有美國傾力支援短期內也不可戰勝, 所以雙方同意以領土換和平, 西面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給埃及換取埃及承認以色列, 東面也與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國談妥, 於是就有了現在中東的格局。如果不歸還埃及西奈半島, 可能至今中東戰爭的次數至少是兩位數了。

  • 11 # 路過世界的徐庶

    對於常規戰爭和經濟貿易來說西耐半島連線亞非,控制運河(蘇伊士運河以及東邊狹窄部可以開鑿新運河),在地中海與紅海都有出海口,等於在阿拉伯世界釘上一顆大釘子,等於控制了歐洲與亞洲連線的航道。

    但是!不還守得住嗎?答案是肯定守不住。阿拉伯世界雖然難得團結,但是不傻。歐洲雖然睜隻眼閉隻眼,但是不傻。不過談判桌上拳頭大的說了算,雖然還了西奈半島,以色列的實力美國的態度擺在那裡了,之後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國的基礎穩定了,夯實了。

    所以從談判技巧和以色列美國到底要什麼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歸還西奈半島是一種戰略上的手段。

  • 12 # 謝金澎

    以色列曾經不惜代價打下 西奈半島,西奈半島的戰略地位對以色列太重要了。是連結非洲大陸和中東的橋樑,整個西奈半島有6.1萬平方公里,約佔埃及領土的6%,是以色列領土的3倍。

    西奈半島北臨地中海,南靠紅海,直接溝通東西貿易。 從歐洲到亞洲的貿易,基本上都要走西奈半島的蘇伊士運河,所以西奈半島戰略位置堪比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以色列本來國土狹小,才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擁擠了近900萬人,而且幾乎沒有擴充套件的空間。

    以色列要想成為大國,現在的領土遠遠不夠。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控制區一度超過10萬平方公里,原本有這1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完全有潛力發展成為像英國那樣的大國、強國。 而且掌控蘇伊士運河,就完全具備大國地位的要素。

    但是以色列迫於國際壓力歸還了西奈半島,就永遠失去了成為大國的機會,只能成為一個袖珍型的軍事強國。 對於以色列來說,人口增長的瓶頸越來越明顯,如果沒有領土的擴大,永遠只是現在的規模。

    所以,很多以色列人認為當年不應該放棄西奈半島,失去了西奈半島,就失去了成為世界大國的唯一機會。 但是以色列能夠抗住壓力不歸還西奈半島嗎?答案是不能,包括以色列的最強大支持者美國都不斷的施壓,不斷的威脅,以色列不歸還西奈半島,就會導致國際孤立。以以色列的那個小身板,如果陷入國際孤立,蘇聯就會利用國際社會進行干預,那以色列丟失的可能就不僅僅是西奈半島了。

  • 13 # 老鷹航空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其決策的成功與否,都要經受時間的考驗。讓出西奈半島這一決定,如果從歷史長遠角度來看,談不上是戰略錯誤,相反更是一種明智戰略決策。如果說1948年時期,或者說第一次中東戰爭時代,以色列的根本目標時建國,那麼之後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中東戰爭,甚至第五次中東戰爭時代,以色列的根本目標就是立國,西奈半島的得失與否並不重要,但是一路走來,以色列不僅建立的猶太人國家,還成功的阿拉伯土地上站穩的腳跟,這就已經達到了這一戰略目標。況且以以色列現在的國力和當前國際形勢,足以傲視中東,區區西奈半島,只不過是一塊隨時可以吃下去的骨頭而已。

    具體理由大致如下:

    第一,從第二次中東戰爭開始,以色列佔據西奈半島,面對阿拉伯聯軍中最為主力的埃及軍隊方向,以色列就獲取了一個相當大的戰略縱深空間。在這一地區憑藉蘇伊士運河的屏障作用,依靠地面裝甲部隊和空中力量的合成作戰,可以更加遊刃有餘的有效的面對埃及攻勢。可以硬碰硬的進行正面防禦作戰(第三次中東戰爭,下圖),也可以進行誘敵深入+穿插包圍反擊作戰,無論如何,不會傷及以色列本土,從而確保以色列南部方向的國土安全。

    在此基礎上,以色列可以放手與北方的黎巴嫩、東北方向的敘利亞和東部的約旦進行防禦或者反擊作戰,這些國家的力量相對於埃及而言較為薄弱,面對這些國家時,以色列更穩容易。

    第二,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是冷戰時期中蘇方呈現進攻態勢,美方呈現防禦態勢。阿拉伯世界明顯抓住了這種有利的國際形勢,集中了幾乎全部力量,分南北線猛攻以色列,其中南線以埃及為核心,北線以敘利亞為核心,協調一致,同時性發動軍事行動。在這樣的戰爭形勢中,雙方都是拼了老命了,戰況相當激烈。埃及一方突破以色列在西奈半島上佈置的巴列夫防線,繼續推進。當時的以色列也是全國總動員,其國防軍主力之一的沙龍師(下圖)依靠機動性優勢成功進行戰略穿插,打擊埃及先頭部隊,並透過以色列空軍對埃及後方部隊補給線的攻擊,從而扭轉了埃及的攻勢,轉入到相持階段。這就為以色列北方戰局贏得有利條件。

    在中東問題上,蘇聯鼎力支援阿拉伯國家,提供了新式武器、軍事顧問團等。美方也是提供軍事情報支援和武器彈藥支援,也是鼎力相助。

    不過戰爭的持久化和擴大化都是蘇聯和美國不願意看到的,雙方平等對峙才是當時最符合兩個大國的利益,最後卻在聯合國的干涉之下,雙方恢復到停戰狀態,並且在1979年以色列和埃及簽署條約,放棄西奈半島,全部撤軍。

    第三,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中東局面發生了不可逆的趨勢,這種趨勢是非常有利於以色列的。埃及得到西奈半島之後,對巴勒斯坦問題就表現出“乏味感”,這就是阿拉伯世界出現裂痕的開始,之後自己陷入到內政問題之中,更加不願意投入精力在此上。伊拉克陷入到兩伊戰爭,之後攻擊科威特,在之後的事情,都知道的,這就導致阿拉伯世界進一步分離和分裂了。沙烏地阿拉伯這個中東金主就更不用說了,已經抱緊了大腿。敘利亞也慫了,自己現在都是自身難保。黎巴嫩和約旦更是如此。整個原本鐵板一塊的阿拉伯國家聯盟,現在已經成為一盤散沙。

    更為最要緊的,原先的蘇聯也不存在了,剩下的俄羅斯,也是國力乏力,雖然支援敘利亞,但是要想支援整個阿拉伯國家,那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以色列,在中東地區可謂是國力如日中天,對付現在的巴勒斯坦問題,已經不那麼感到乏力了,相反已經越來越“自信”。因為,很多阿拉伯國家都快要把巴勒斯坦這個名詞給遺忘了。

    所以,一個西奈半島,以色列用空間換取時間,得到如今的局面,還是相當不錯的。如今主動權完全在以色列一方,可謂是進退自如,豈不樂哉?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 14 # 英武

    1.如果從現在的國際格局來說:以色列將西奈半島歸還埃及,看著挺吃虧!而且當時是美國壓迫下,將西奈半島逐步歸還給埃及的。而且現在的埃及西奈半島,聯通地中海與印度洋,加上蘇伊士運河,所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以色列現在國土卻小的可憐,現在都開始遣返不是猶太裔的人員。

    2.但是如果換位思考:假如西奈半島被以色列佔領,北部跟黎巴嫩敵對,西部佔領敘利亞戈蘭高地,加上週邊都是阿拉伯國家,以色列還能夠有好日子過嗎?

    有人說:以色列戰鬥力強悍,多次中東戰爭都是以色列獲勝!但有一個細節要明白:如果沒有美國支援,以色列被消滅多次了!當然,還有前蘇聯的支援。

    埃及作為曾經的中東大國,雖然現在國力不濟,但是如果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埃及絕對要誓死跟以色列“鏖戰到底”!如果因此將阿拉伯世界國家“拱火”,到最後阿拉伯世界所有國家聯合起來,以色列就真的危險了。3.現在以色列與埃及成為“和平鄰居”,埃及廣大的國土可以看作以色列的“大後方”,一旦跟其他國家打起來,埃及就成為以色列的“拓展的國土縱深”!

    當然,對戈蘭高地不放棄,是因為上面有維繫以色列水資源的加利利海!

  • 15 # 無坡居士

    西奈半島的確是個戰略地位相當重要的地方。它位於埃及的東北部,與以色列接壤。面積足足有61000平方千米,而以色列的國土面積僅僅有25740平方千米。

    按照傳統的說法,西奈半島自古以來就是埃及的固有領土。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就曾經在這裡開採銅礦。就其地理位置來說,西奈半島連線亞非兩大洲,中間隔著一條重要的國際水運通道——蘇伊士運河;就其歷史地位來說,西奈半島是尼羅河古埃及文明與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古巴比倫文明的重要交匯融合通道;就其資源地位來說,該地區蘊藏著豐富的錳、石油、煤、鐵、銅以及稀有金屬鈷、鉛、鋅等重要礦藏,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寶庫;就其軍事地位而言,這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古埃及、古羅馬、古波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等等都曾經把這裡當做開啟非洲或者進軍亞洲的“一把鑰匙”。

    由於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西奈半島在二戰後,成為四次中東戰爭的主戰場。期間幾度易手。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曾經兩次佔據西奈半島,1973年,埃及又透過十月戰爭,摧垮了以色列“巴列夫防線”,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在此基礎上,1979年埃及、以色列締結和平條約;1980年埃及據此收回了西奈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1982年又收回了西奈半島三分之一的領土。

    對於一個國土面積狹長,寸土必爭寸土必搶的猶太國家以色列來說,把一個足足有自己國土面積三倍,且具有重要地緣戰略意義的西奈半島交還埃及是不是個重大決策失誤呢?

  • 16 # 雲中史記

    以色列守著西奈半島,那才是要命的戰略錯誤。

    以色列歷經5次中東戰爭,幾乎都是三面作戰,它被埃及、敘利亞和約旦三國包圍,打起來仗來非常吃力,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採取了突襲的方式才取得了先發優勢,先在南部打敗埃及佔領西奈半島,隨即進攻耶路撒冷,轉而集中兵力攻敘利亞,在6天裡充分發揮了速度優勢,才取得了戰爭勝利,但依然沒法改變它的極其糟糕的地緣環境。

    但過了幾年,到了1973年,埃及發起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和敘利亞南北夾擊以色列,一度把以色列打的焦頭爛額,約旦和伊拉克的數萬援軍也緊急支援,埃及雖然在西奈半島取得重大勝利,但沒有乘勝追擊,最後以色列在美國的情報支援下,打破埃及軍隊進攻,才逐漸扭轉不利局面。

    漸漸地,西奈半島對以色列成為了巨大的戰略負擔,雖然這塊土地是以色列本土的三倍大,也有石油資源,但以色列南部本身就有巨大的沙漠地帶,連帶著西奈半島基本上難以開發,人口也少,這個半島給以色列帶不了多少實際的利益。

    埃及畢竟是中東大國,有上億人口,再窮再弱相比以色列幾百萬人口也是龐然大物,佔著埃及的地兒,長期與埃及軍事對峙,這實在是一個生死存亡的問題,畢竟,埃及長期是軍人執政的國家,真把埃及逼急了,就算以十換一,也能把以色列給打光,以色列空有高精尖武器,面對埃及量的優勢,著實危險,你又不可能真動用核彈吧。

    以色列的主要敵人還是敘利亞和伊朗這些強硬反以國家,埃及畢竟釋放了善意,但是以色列得還西奈半島,而以色列也就順水推舟,與埃及保持了和平,這樣就打破了幾十年來三面作戰的劣勢,地緣環境大大改善。

    用一塊開發價值並不大的西奈半島,換取更好的戰略安全,這對以色列來說是一筆十分划算的買賣。當然,大規模的中東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也很小了,但以色列畢竟少了一個體量龐大的敵人,可以專心致志向東向北看,總歸是好事情。

  • 17 # 俄羅斯研究室

    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並不能說是犯了最大的戰略錯誤。西奈半島的戰略位置雖然重要,但對於以色列來說生存更重要,歸還西奈半島在當時是以色列正確的決策,不存在戰略錯誤。

    圖片一:西奈半島

    西奈半島戰略位置

    西奈半島屬於埃及領土,位於非洲和亞洲的交界處,就像是一隻嵌在兩塊大陸之間的楔子。它與東邊的以色列和加沙地帶相連,以色列最苦惱的就是國土面積太小,無發展空間。如果以色列佔領西奈半島,國土面積將增加一倍多,更重要的是能夠擁有蘇伊士運河。憑以色列的發展速度,成為中東第一強國、大國並不是不可能,但前題是其他中東國家能否坐視以色列向西奈半島及蘇伊士運河發展。

    圖片二:以色列沙漠農業神話

    西奈半島難以開發

    西奈半島雖然有6.1萬平方公里,但大部分是沙丘,乾燥缺水,儘管有豐富的石油、礦產資源,但開發代價太大。以色列人口太少,在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虎視眈眈下開發這片地區代價太大,對以色列利大於弊.

    以色列最重要的是生存

    以色列最重要的是生存,包括改善政治劣勢,爭取外交支援,而埃及也清醒的認識到,整個中東局勢在美蘇的控制之下,美蘇會竭力保持整個中東的勢力均衡,再與以色列打下去損失的只有自己的利益,所以埃及率先開啟了與以色列的和談。

    以色列在四次中東戰爭中同樣損失巨大,接過埃及伸來的橄欖枝,與埃及保持和平狀況,就可以打破兩面甚至三面作戰的劣勢,用一個雞肋一樣的西奈半島換取戰略勢態的改觀,更符合以色列的利益。

    圖片三:以色列空中力量中東最強

    以色列需要時間和精力發展內部實力

    以色列本就國小力弱,在歷次中東戰爭上損失巨大,繼續與阿拉伯國家衝突下去,以色列拼不起,不如放棄一部分利益換得和平來發展自身實力。

    事實證明,以色列在結束戰爭後,政治、經濟、科技、軍事飛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舉世聞名;經濟體制最為合理;高附加值農業、生化、電子、軍工等技術世界領先;一躍成為中東地區經濟發展程度最高、軍事科技最先進的唯一發達國家。

    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並不能說是最大的戰略錯誤,而是最佳選擇。

  • 18 # 支攴

    以色列歸還西奈,是正確的戰略選擇,保障了以色列西南方向數十年的和平,與埃及達成戰略性的和平協議,消除了長期的戰略威脅。只有神經迷走的人,才會說這是一個錯誤!

  • 19 # 快樂老張

    以色列建國伊始透過5次的中東戰爭,在美歐的幫助下奪取了中東戰爭的勝利,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包圍之下立足,建立了以猶太人為主穩固的以色列國。

    1979年在美國的壓力下以色列與埃及簽訂條約歸還埃及西奈半島,在當時也是無奈之舉,因為阿拉伯世界在不斷聚集武裝力量,蘇聯也在蠢蠢欲動,很可能再次爆發新的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的中東戰爭。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以色列歸還具有戰略意義的西奈半島,以色列率先與中東強國埃及建立了外交關係,是明智的選擇,從此阿拉伯世界出現裂痕相互猜疑,內部予盾開始顯現,不在以消滅以色列恢復巴勒斯坦國為阿拉伯世界總的戰略目標。

    如果不放棄西奈半島論埃及經濟實力人口及軍事力量,埃及及阿拉伯世界不會善罷甘休,以色列將多線作戰顧此失彼,放棄西奈半島以色列迎來和平建國時代,所以歸還埃及西奈半島以色列是戰略贏家。

  • 20 # xiayuan-wang

    國與國之間明的是領土, 經濟之爭, 暗的是政治, 輿論角力。西奈半島本不是以色列建國的區域目標, 歷史上以色列的故土在黎巴嫩境內, 如果說歷史上猶太人飽經迫害喪失領土現在回到故土還算合理的話, 那麼強佔本不屬於自己的土地就是侵略和霸道了。以色列建國後面臨阿拉伯世界敵對的軍事壓力是極其巨大的, 一直處在東西方向的兩線作戰之中, 其中西線的敵人就是勁敵埃及, 雖然歷次中東戰爭都是以色列取勝, 以色列也成功佔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 但一直勝不代表永遠勝, 佔領不意味太平, 以色列太需要和平環境安居樂業了, 埃及也看到以色列有美國傾力支援短期內也不可戰勝, 所以雙方同意以領土換和平, 西面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給埃及換取埃及承認以色列, 東面也與約旦敘利亞黎巴嫩等國談妥, 於是就有了現在中東的格局。如果不歸還埃及西奈半島, 可能至今中東戰爭的次數至少是兩位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子是生活的必需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