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民的小幫手

    小幫手今年種了5畝地,小麥收穫後種植的是玉米,在我們這邊,下茬作物一般以玉米、花生居多,大豆也有種植,不過種植面積會小一些,另外,隨著近幾年土地流轉,種田大戶種植高粱面積逐漸增加,而在種植麥茬玉米時,遇到了一個問題:

    目前豫東區域溫度較高,中午溫度基本上在35度以上,又長時間無降雨,田間比較乾旱,種植麥茬玉米時,到底先澆水後播種,還是先播種後澆水,不少朋友比較糾結,而這個問題,小幫手也收到了其他區域農戶的諮詢。

    為何會糾結?

    先澆水後播種:目前溫度較高,澆水過後,幾天內田間墒情再次變差,而澆水過後,又不同立即播種,需要等田間能作業後才可以播種,到時候,玉米播種以後,會不會再次因為墒情差,而影響出苗,也就是澆水意義不大。

    先播種後澆水:玉米播種以後進行澆水,在澆水過程中,可能衝散玉米種上面的土壤,導致玉米種子露出地面,降低出苗率,另外,澆水過後,面臨高溫的情況下,土壤會出現板結龜裂,也會影響玉米出苗。

    以上就是大家糾結的地方所在,如果單獨拿出來其中一個分析,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根據小幫手親眼所看到,先澆水後播種和先播種後澆水都有農戶選擇,而我自己選擇的是先播種後澆水的方式,原因有三:

    其一,選擇先播種的原因是因為剛好鄰居家在播種玉米,剛好趁著播種機器一起播種,現在種玉米基本上都是採取機械播種,很方便,速度也快,一畝地十分鐘左右即可播種完畢,如果不趁著機器,只有一畝地的情況下,播種的人不一定過來。

    其二,我們當地近期的溫度確實很高,想等雨播種已經不可能出現,只能灌溉澆水,往年澆水一般都是採取漫灌的形式,但是今年開始流行漏管(霧管),因此,選擇先播種後使用漏管進行灌溉澆水,能很好避免漫灌的劣勢,不易出現板結。

    其三,現在的小麥收穫後,大部分都會採取秸稈還田,地裡面的秸稈較多,澆水後,秸稈覆蓋在地表,也能起到一定的保墒作用。

    綜合以上3點原因,小幫手所採取的是先播種後澆水的方式,不過澆水過後幾天,需要到田間檢視土壤是否出現板結,如果板結較多,還需劃鋤,因為有小麥秸稈覆蓋,會好一些,如果有和小幫手情況類似的朋友,也可試試先播種後採取漏管澆水的方式,不建議大水漫灌。

    最後問下大家,你在播種麥茬作物時,會先澆水後播種還是先播種後澆水呢?

  • 2 # 家在南鄉

    在我們煙臺招遠南鄉,還有十天半個月的就要開始收割小麥了,各村的收割機這幾天正在整修,只等小麥熟透立刻搶收麥子了。特別是近段時間招遠的天氣,就像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不是急雨,就是冰雹,讓人猝不及防。那麼小麥收割後要立馬種植夏玉米,那麼玉米是播好澆水還是先澆水後播種呢?

    在我們當地農村,種植夏玉米是在小麥收割後那關鍵性的幾天。如果麥收後地裡泥土溼潤,這是最好的,立馬搶時搶摘直接機器耬種就行了。如果表層土己幹,這時候有經驗的莊稼老把式,會用小钁刨開土層觀察,如果表土下的泥土是溼的,抓起一把泥土用力一攥成團,說明表層土只是被高溫的麥熟天氣蒸發水分,下層土可以保證玉米發芽的水分供應,這時也不要遲疑,趕緊播種。

    因為夏玉米原本生長期短,生長迅速,晚播種的夏玉米和鄰居家先播種的夏玉米相比,秋天的成熟期確實是有差距的。夏玉米搶種的越早,秋天收穫時期就可以早一些,尤其北方的深秋,一閃忽就到了霜期,溫度驟降,長勢再好的玉米也停止生長了。

    如果麥收後,地裡不光表土層幹了,一钁頭刨下去也是乾土,或者即使稍微有點溼意,用手一攥也是散土一堆,這種情況根本不敢播種,除非你有十分的把握,在播種後兩三天內會有充足的降雨,過去有些農戶也會冒險一試,也就是農村常說的“幹抱蛋”。

    近年來“幹抱蛋”這種方法越來越沒有嘗試的了,原因很簡單,因為天氣預報中的雨水如果沒有如約而至,這時需要趕緊調水澆灌。澆水後的土地會在表土形成板結層,增加玉米小苗出土難度,延遲出土時間。原本“幹抱蛋”是為了搶時播種,如此折騰反而耽誤了玉米出苗,還不如先澆灌後再播種來得利落實在。

    總之,我們當地農村,如果麥收後地裡墒情適宜,會立刻搶墒播種。如果地裡土層己乾透,這時必須調水澆灌時,當然是先澆水,等水分完全滲透下去,再播種玉米為最好。這是因為土地吃飽水後,為玉米種子提供了足夠的水分,有利於快速出苗。而播種後再澆灌的做法,會形成表土層板結,反而阻礙了玉米苗出土的速度。

  • 3 # 悠然見東山

    玉米播種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播,一種是套種,在我們老家農村,玉米分兩種:一種叫春玉米,一種叫秋玉米。而春玉米必須是直播,秋玉米可直播也可套種,得根據情況來進行播種。

    春玉米不是春天熟的玉米,而是在春天播種花生時一起播種的玉米,是特意留出來種玉米的土地,這些玉米將來成熟比較早,播種有兩種方式,如果墒情好的話,可以在土壤溼度合適時直接播種,而如果遇到天氣乾旱,那就提前把地澆一澆水,然後播種,這樣才能保證土壤溼度合適,出苗率高。

    而所謂的秋玉米也並非是秋天播種的玉米,它是小麥收穫前或者後才播種的玉米,一般在秋天播種小麥時成熟,這種被我們叫做秋玉米的玉米播種有兩種方式,可以套種也可以直播。

    套種一般是小麥成熟前期,比如現在,或者再稍微早幾天,我估計再過一週,我們這裡的小麥也該收割了,現在沒有農民願意套種玉米,太麻煩了,套種是視墒情而定,如果土壤溼度剛好合適,農民會選擇套種玉米,但天氣乾旱的話,還是會選擇直播。

    直播是等小麥收割結束後,趕緊播種,這時候土壤大概還有溼呼氣,只要不是十分乾旱,就會直播玉米,播種玉米以後,這個時節也正好是多雨季節,有可能過些日子會下雨,一般不需要澆水,播種前如果發現土壤特別乾燥,還想早早種玉米,怕耽誤生長的話,可以考慮先澆水,然後播種,這樣出苗率就高了。

    再就是如果割完小麥後天氣乾旱接連十天半月的話,會把玉米乾死,因此也可以適當進行澆水,促進玉米出苗,一般不建議種了玉米澆地,因為水流有時候會把種子衝起來。

    真是旱天到極致的話,必須澆水,那麼千萬不要大水澆灌,我們可以選擇小水漫澆,不衝動玉米種子為主。

  • 4 # 農嫂話農事

    作為中國四大農作物之一的玉米,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種植,只是根據種植時間的不同,玉米可分為春玉米和夏玉米。這裡題主問玉米播種時是播種後澆水好,還是澆水後在進行播種好?對於這個問題農嫂認為播種方式是沒有硬性規定的,這需要根據各方面綜合情況來定。

    就拿春玉米來說吧,播種春玉米時,最好的播種方式就是等澆水過後再進行播種。因為,春玉米的播種受地溫溫度制約。在我們家鄉膠東半島這邊春玉米的種植時間一般是在穀雨過後,這時候氣溫和地溫溫度都有所回升,正是種植春玉米的好時候。但這時候往往土壤墒情也比較乾旱,在我們種植戶的播種方式一般是先進行土壤灌溉,然後再根據天氣情況,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播種。

    因為我們都知道,對於玉米的種植來說,發芽率是很關鍵的,它是影響著整個產量的奠基石。玉米種子的發芽和出苗,需要具備富含營養的土壤、合適的土壤溫度和適當土壤溼度。 土壤中的營養元素可以透過施肥的方法來得到保障。對於春季的天氣來說,要同時保證土壤的溫度和溼度難度是比較大的。對於玉米種子來說,土壤十釐米處的溫度達到12℃以上,玉米的種子就可以達到7天發芽的要求,並且還可以達到苗齊苗壯的效果。

    而穀雨時節乾旱的田地在經過澆水後,一般的情況下那時候土壤地溫都會因澆水而降低,達不到玉米發芽需要的溫度了。所以,如果採取播種以後再進行澆水,會進一步降低土壤的溫度,進而影響玉米種子的發芽。因此,春玉米播種如果土壤比較乾旱,最好的播種方式就是先進行澆水,然後再進行春玉米的播種。

    而對於夏玉米,因不受地溫的制約,在播種時相對於春玉米來講,我們種植農戶就要隨性的多了。我們這裡大多農戶在夏玉米的播種方式上,近幾年較前幾年大有不同。以前我們採取的播種方式都是套,就是在麥子還沒做收割時將玉米套種於麥壟中,那時候選擇的都是先澆地在播種。而近幾年隨著培育玉米品種生長期的縮短,玉米播種不在採用套種方式了,大多進行的都是直播種植後再澆地,當然這是在保證水源充足的情況下視土壤墒情而定進行的。

    特別是在即將收割小麥時,如果天氣有陰雨,或者收割小麥後,土壤墒情雖然稍欠,但能保證玉米出苗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農戶一般都是抓住這有利時機儘快的搶先播種。但是,如果田地乾旱,播種後又不能確保澆灌,那我們一般都不會先播種,都會等到有水澆灌土壤後在進行播種。

    說到這裡可定有人會反對這種播種方法,有人會說播種後在金星澆灌有很多弊點,先播後澆容易致使土壤表層形成板結層,這樣不利於玉米芽體的鑽出,很容易造成玉米種芽在土壤板結層下面形成萎苗或弓苗,會嚴重的影響玉米的全苗率。還有的說,如果玉米播種採取先播後澆的方式,會對玉米種子的生殖造成破壞,種子中的澱粉物質經水泡發膨脹後鬆散分裂,玉米胚芽就失去了種子幹物質的保護和胚芽養份物質來源,會致使種子胚芽缺乏保護和養份支援無法完成生根出芽過程,從而導致種子在土壤中粉化而爛種,出現不全苗的現象。

    其實這種現象的發生機率在現在秸稈還田地發生率幾乎為零,現在都是秸稈還田,麥秸杆的覆蓋對地表層有著很大的保護作用,播種後在進行澆水地表層並不會因高溫而結痂,進而土壤中的種芽也並不會受到影響。

    當然,種植過程中,我們農人也都是根據各方面的綜合情況而定的,都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總結經驗,並不是死板教條的去進行種植的。所以,怎樣種植要根據全面的綜合情況而定,沒有定律說那個就是好。

  • 5 # 農村閆老五

    最好的情況還是要在播種前進行澆水,然後等待一兩天,再將玉米種播種到地裡面,玉米粒可以藉助這個水分瘋狂的成長,就相當於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這樣的方式是對玉米在生長期間最好的保護。

  • 6 # 野丫頭花花

    我是農村丫頭小秦:我們老家種玉米是用的泥球兒,哪樣種出來的玉米成活率高。我們那邊是先找好一塊土,再去其他地方找點那種肥沃的泥巴,很那種清一點的糞水,把他們攪拌在一起,用手戳成圓球。用大拇指給它按個洞,再把玉米籽丟進去,也可以丟一顆兩顆都行,哪樣長出來的玉米比直接把玉米籽丟進土裡長出來的要好得多,而且也不容易被小鳥偷吃玉米籽,還有颳風下雨他也不會倒,玉米種好了,2-3天就可以給它澆水施肥了。

  • 7 # 雁塔農夫

    兩種辦法播種玉來均可;如果天氣乾旱,還是先種後澆水;保墒時間長。如果天不很乾旱,先澆水兩天後再播種,出苗好。

  • 8 # 一起種植

    播種時當然是先澆水再播種好一些了,澆水是為了增加土壤裡的水分,水足了,溼度溫度夠了,玉米才能夠發芽,那為啥是先澆後播而不是先播種後澆呢?主要還是為了省時省力。

    土壤中水分對播種有影響

    玉米在播種前都需要根據地裡的墒情來決定什麼時候下種。土壤中水分過多,一腳下去帶一腿泥的時候不適合播種,這時候機器進去只能陷在泥窩裡動彈不得。水分太少過於乾旱也不適合播種,種下去十天半個月不發芽,或者發芽到一半的時候水分不足種子死在土裡了,這豈不是白白瞎了種子?

    澆水可以補充土壤中水分

    播種玉米時土壤中的水分一定要適中,用手抓一把土攥在一起不粘手,扔在地上又可以鬆散開來就是比較合適的,也可以根據下雨或者澆灌的時間來判定播種的時間,一般雨後大太陽照二天就可以進行播種了。如果遲遲不下雨就需要透過人工灌溉的方式來補充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了。

    先澆水後播種的好處

    其實不管是播種前後澆水都可以補充土壤中的水分,可是為啥不選擇播種後澆水呢?播種前澆水灌溉後,經過太陽的照射可以蒸發掉一部分的水分,再進行播種時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適合種子的發芽,同時播種時土壤也被再次打鬆散了,不至於板結。

    先播種後澆水的煩惱

    播種後澆水會使得土壤板結,尤其是我們這邊的黃土地,大水灌溉後,土壤黏度較重,表皮會風乾板結不易於玉面苗的萌出,還得人工再進行鬆土。另一方面,播種後再澆水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較大,這不利於種子的呼吸作用,對出苗率也是有影響的。

    所以,播種玉米的時候一定先要保證土壤中的溼度是否合適,乾旱的時候需要先澆水再進行播種,播種後澆水只能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 9 # 大山裡的小村倌

    1.經過水分溼潤的土壤,會很容易湖在玉米種子上,降低土壤的通透性,使玉米種子不很正常的呼吸促進發芽,減少種子的出芽率。

    2.播種後澆水,會很容易將覆蓋在種子上的那層薄薄的土層沖洗掉,使玉米種子暴露在空氣中,更容易遭受外界病菌的感染,而發黴變質。

    3.因以上兩種原因造成了出芽率低下,我們就得進行後期的二茬補種,不僅提高了種子的經濟成本,還提高了補種時的人工成本,得不償失。

    4.如是種子出苗後進行澆灌,還會導致大批玉米嫩苗被水侵泡而腐爛漚根的現象。

    如何進行澆水

    1.播種前如土壤溼度比較高,可以不用澆水。如溼度不夠,我們就應對土壤進行澆灌,然後過個一兩天後,等土壤將水分充分吸收,且不那麼粘稠時再進行播種。

    此時的土壤即水分充足還透氣性好,可以促進玉米種子快速健康的出苗。

    2.在玉米植株開始拔節時,我們應該適當為其補充水分。促進莖葉茁壯成長及果穗分化,增加果穗數量,降低空杆的現象。此時的澆灌應注意不能大水漫灌,造成漚根。

    3.在玉米的抽穗期間,果穗需要揚花授粉,葉片加大了其光合作用。此時對水分的需求極大,我們應及時為其補充水分。此次的澆灌應以及時、澆透為原則。使果穗能夠更好的結籽。

    4.在玉米的灌漿期,我們也應及時的為其補充水分進行澆灌。確保灌漿率和灌漿速,提高顆粒的飽滿度。

  • 10 # 鄉村關中
    第二,視土壤墒情而定。

    如果在收割小麥時,天氣有陰雨,或者收割小麥後,土壤墒情雖然稍欠,但能保證玉米出苗,那就要抓住墒情立即播種,因為利用僅有的墒情可以促生玉米出苗,在出苗後,或許遇到雨天,或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澆灌玉米地, 這不妨是最好的選擇。既抓住了時節,也能促進玉米出苗。

    第三,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農民朋友在播種玉米時,一定要根據當地土壤墒情而定,這是決定播種的必要條件,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硬套老原則。如果田地乾旱,播種後又不能確保澆灌,那就不要播種;如果播種後能確保澆灌,那就抓住節氣時間點,立即播種。但這要有個溫馨提示:播種後澆灌,田地在夏日高溫作用下,地表就會結夾,待澆灌完玉米地後,田地在人能行走時,就要用農具順著玉米行“解夾”,這樣才能確保玉米良好的出苗率。

    總之,對於天旱時,到底是先播種,還是先澆灌,這個沒有不變的規則,也沒有硬行規定,農民朋友也是千錘百煉的,具有相當的耕作經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再做出合理的播種計劃,這樣才能確保玉米良好的出苗率。
  • 11 # 努力就好

    中國的玉米主產區是東北和黃淮海地區,所以說,玉米的主要播種時間是春夏兩季,其中春玉米的播種時間主要是受溫度影響,夏玉米的播種時間主要是受前茬作物收穫期的影響,而水分也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至於說玉米播後澆水還是澆水後播種,那得分情況而言。春玉米適當早播是增產的關鍵措施之一,夏玉米要搶時播種。

    一,春玉米

    春玉米不受前茬作物收穫時間的影響,最好是在5釐米以下地溫穩定在10℃以上播種為宜。為了防止播後澆水降低地溫,不利於玉米的出土,最好是在冬季造墒,春季趁墒播種。也就是說,春玉米最好是灌水後播種。

    如果冬前沒有灌水,而春季土壤乾旱,可於早春及時灌水,然後適墒播種。

    二,夏玉米

    夏玉米一般都是因前茬作物的制約,但在前茬作物收穫後,如果土壤過幹,最好是播後澆水,也稱為矇頭水。

    夏玉米的播期越早越好,晚播會造成嚴重減產。所以說,夏玉米要適墒播種或播後造墒。

    總之,玉米播後澆水還是澆水後再播種,要分情況而言,並沒有一定之規,春玉米如果墒情不好,又到了溫度高的晚春時節,也可以播後澆水。

  • 12 # 漫行草木間

    我老家一般是先播種後澆水的,這樣出苗整齊!

    我老家屬於魯北平原,是夏玉米的種植區域。每年的6月種玉米的時候,往往是比較乾旱的時候,雨水相對來說少一些,澆水是必不得少的了。

    如今種玉米耕種方式發生了改變,現在種玉米基本上是用播種機種肥同播,也就是玉米種子和肥料同時下進去,間隔5-10公分吧,差不多。

    玉米播種之後,為了避免燒苗,必須要澆矇頭水。一來是保證土壤的溼潤,保證玉米出苗;二來是降低玉米種子周圍肥料的濃度,以免燒苗。

    用控釋肥還好一些,如果是複合肥種肥同播的話,氮含量高的話,就很容易燒苗了。

    就是下了雨,也要看墒情:下了雨,地裡的土壤乾溼度不均勻的話,玉米苗容易出現高的高低的低的現象,出苗不整齊,不方便後期管理。

    所以玉米播種通常是先播種然後再澆水,這樣保證出苗整齊,而且還保證出苗率。

  • 13 # 怡庭農業

    小麥馬上就要收割了,玉米的種植又該提上日程了。在我們的村子裡面,家家戶戶都已經把玉米種子、肥料、以及玉米地封閉藥、苗後除草藥、殺蟲藥都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著小麥收割了。關於玉米的種植是先播種後再澆水,還是澆水後再播種這個問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不可一概而論。今天小夥子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關於玉米播種和澆水的先後問題。

    對於夏播玉米來說,土壤的墒情是影響玉米出苗率的關鍵。適宜的溫度和土壤墒情是玉米正常發芽、出苗的關鍵因素。玉米發芽的最低溫度要求為12℃,現在晚上最低的溫度都在20℃,白天的溫度都在30℃以上,因此溫度因素不用考慮。關於澆水先後的問題,就需要考慮到實際操作方面的因素,比如說:種植面積的大小,播種的方式,灌溉的條件,以及土壤的墒情等因素。

    種植面積的大小直接影響播種和澆水的先後順序。在我們這邊種植面積小的地塊,都是先播種再澆水。我們這邊菜園裡面種的玉米,一般是在小麥收割前10~15天就開始播種,這個時候播種可以趁著小麥在灌漿期的墒情,對玉米的發芽、出苗非常有利。當小麥收割完畢以後,根據土壤的墒情再決定是否澆水。玉米在大田的種植,都是先播種再澆水。這主要是因為玉米在大田的種植都是採用機械播種的方式,如果先澆水那麼播種機械就無法進入田間工作。

    播種的方式也會影響播種和澆水的先後順序。如果採用人工播種的方式,那麼不管先澆水再播種,或者直接播種再澆水都是可以的。這個時候最主要的就要考慮土壤的墒情、灌溉條件這兩個方面的因素。如果採用的是機械播種的方式,那麼就需要先播種再澆水。如果先澆水就會導致土壤溼度大、太軟,播種機械無法進行播種作業,進而錯過最佳的播種時機。

    灌溉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播種和澆水的先後順序。對於灌溉條件好的地區,最好是先播種再澆水。在我們這邊一般的大田玉米都是播種後再澆水,播種和澆水的間隔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兩天。對於灌溉條件差的、水資源缺乏的地區,最好是先澆水再播種。對於有些地區澆水還需要排號,如果排到你了那就先澆水,然後再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播種的工作。

    土壤的墒情也直接影響著播種和澆水的先後順序。對於乾旱和缺水嚴重的地區,最好是先澆水再選擇合適的時機播種。對於地塊小的山區或者丘陵地帶,也可以先播種再澆水。澆水的時候,採用人工澆水的方式,一棵苗澆上一瓢水或者兩瓢水,澆水的多少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把握。

  • 14 # 海棠小醉

    玉米種植分春玉米和夏玉米兩種,春玉米播種時間集中在四月下旬五月初,而夏玉米多數是麥收之後在麥茬地裡種植,多集中在六月中旬。無論是春玉米還是夏玉米,都需要在墒情適宜的情況下播種,不然土壤乾旱不利於玉米出芽齊苗。有些地區春玉米種植趕在下雨前後進行播種,但是齊苗之後時間不長就要看地情進行澆水提墒。

    春玉米播種既要看土地墒情,也要看土地溫度。春玉米種植在四月下旬,即便五月初期溫度才相對穩定。玉米只有在地溫保持在十二三度時才發芽生長。如果地溫不適合即便播種種子也不會良好的發芽生長。如果在此時在澆水,雖然有利於提高土壤墒情但會嚴重降低地溫,所以春玉米種植一般都是播種之後看出苗,然後決定澆水與否。

    夏玉米種植之後需要立即澆水,雖然有提高墒情的因素在裡面,但也要看到夏季麥收時的天氣溫度太高,澆水之後也有助於降低土壤溫度,方便玉米種子發芽齊苗。無論春玉米還是夏玉米,種植時都是採用種肥同播的形式,夏玉米播種之後立即澆水有利於水肥溶解方便玉米吸收,春玉米等齊苗之後澆水也是為了水肥融合方便玉米吸收。

    敲個黑板:玉米種植前後的澆水都是為了提墒溶肥,方便玉米吸收肥料養份。但春玉米種植多是齊苗後澆水,或者播種前幾天澆水,主要因素是擔心澆水降低地溫不利於玉米發芽齊苗;而夏玉米播種之後立即澆水是為了降低地溫方便玉米出芽齊苗。隨著我們本地春玉米種植時間推遲,種植方式和夏玉米越來越一致,種肥同播,播後澆水。

  • 15 # 新臨沂

    最好先澆水後播種,特別是天旱的情況下,保證出苗,出苗後也不能落幹,拔節後到抽雄前 ,結合追肥再澆水一次,後期灌漿期一般不需要澆水。

  • 16 # 后街老三

    當然是播種以後再澆水,如果播種前澆水,地太溼,玉米播種機就下不了地,無法播種。

    正確的程式應該是先播種,在華北南部這地區,收完小麥後就開始播種玉米,這時候的土地墒情適中,播種機不會因為土地太溼陷在地裡,也不會因為土地太旱影響出苗,如果土地太旱,播完種第二天就應該要施肥澆水了。

  • 17 # 李哥生活紀實

    玉米是先播下種子,然後再澆水,要是先澆水,地溼,沒發作業播種,現在種玉米,是用播種機,播種機有兩個槽,一個是肥料槽,在最下面,一個是種子槽,在上面,這兩個槽有些距離,就是防止肥料燒壞種子,播種好了玉米,最好是立刻就澆水,也是防止燒壞種子。

  • 18 # 開心的記錄鄉村

    過去農村收麥子,都是用鐮刀割麥子,那就村民都是麥子收割前十幾天,趁地裡的墒好,害怕麥子割了地裡面就沒有墒了,就先把玉米點種了,等收麥子的時候,玉米苗都十幾公分高了,因為當時都是用鐮刀割麥子,自己小心點,問題也不算太大。

    現在都是先收麥子,後播玉米旳比較多,玉米播種之後在澆水。原因是,現在收麥子都是大型收割機,要是玉米播種之後在澆水,第一,是大型收割機沒有辦法進地收麥子,第二,也更影響玉米的岀苗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昨天是二十四節氣的穀雨,你所在的地區有什麼習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