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裡郎苗寨艾岡
-
2 # 在河之洲yumi
種田大戶跑路的根本在於路子不對,出發點不對,專業不對。靠騙補,靠富豪,靠開發,搞不了農業。中國農業的發展糧食的安全,只有靠農民,任何揠苗助長只能適得其反。
-
3 # 鄉村新雨
春末低溫多雨,將會在極大程度上明顯減弱了玉米的光合作用,阻礙其生理活動,延遲生長髮育,使玉米的後期生育處於不利的低溫條件之下,嚴重時不能正常成熟,大幅度地降低產量。春末低溫多雨時節表現最明顯的是容易導致玉米僵種爛芽。
防控建議防控“春末低溫多雨”對玉米種植的影響一定要有長遠的思想指導。必須建立“以促為主”的常年促早熟的種植規劃,從播種開始,一直到成熟,步步促進,採取綜合性早熟高產措施,如種植早熟高產品種,適時早播種,採取早生快發的栽培技術和施肥技術。要掌握當地的氣候規律和作物品種特點,進行安全計劃栽培,確定安全出苗期、安全吐絲期和安全成熟期。
1、適期播種,預防低溫。玉米播種不可過早,以0一10釐米的土壤溫度穩定在12°C以上時比較適宜。
2、整平地面,開好畦溝。玉米播種之後遇雨,必須及時中耕鬆土,破除板結,增溫通氣。土壤含水量大,氧氣不足。土壤含水量超過土壤空隙含水量的80%,即對玉米幼根生長極為不利,尤其是氮的擴散速度降低,致使根的有氧呼吸經常受到抑制。
3、合理施用尿素。尿素如作種肥,應在播種前整地時淺施入土,不能使尿素與種子直接接觸。控制種肥用量,一般每畝以30公斤左右為宜。尿素使用不當,容易造成氨中毒。
4、受低溫冷害影響最大的還是雌、雄穗分化時期。當玉米,長出4-8片葉時,如果遇到17°C以下的低溫天氣,雄穗發育就會停滯。穗尖頂部的花絲焦枯,失去受精能力,使果穗變小。對於受低溫危害的植株可適當地應用根外追肥法來加強氮、磷營養,尤以磷的效果最好。
5、增施磷肥。低溫條件下根系吸收磷的能力差,生長緩慢。播種時補足磷肥,搞好氮、磷配合,能起到抗寒增產的作用。同時,加厚覆土。適當加厚覆土層,可以減輕或避免凍害。另外,播種後覆蓋有機肥、塑膠薄膜和稻草都有保溫和防霜凍的作用。
除以上方法外,從長遠看,搞好農田基本建設,增肥改土,興修水利,則是防禦低溫冷害的根本措施。這樣可以促進壯苗早發,縮短播種至開花時間,延長籽粒灌漿期,實現玉米高產穩產。
-
4 # 三農孺子牛
玉米是喜溫作物,由於土壤溼度大,地溫低,玉米在這種情況播種下去,很難及時發芽出苗,勢必在土壤中停留時間過長,籽粒可被很多土傳種傳病原菌侵染種子組織而被破壞,引起黴爛種子。很容易發生苗期猝倒病。
苗枯病。這種病害於春季溫度與溼度關係密切。長期低溫多雨,有利於病害的發生與流行。發病率可達10~50%嚴重時毀苗從種的都有可能。
所以低溫多雨的春播季節,一定要根據情況,靈活掌握播種時間,多注意測量地溫變化情況,地溫低時寧肯推遲播種也不要為了搶趕節令而早播,造成種子腐爛,缺苗斷壟,造成減產,經濟效益下降。農民利益受損。
-
5 # 壯鄉小美
玉米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種植,而且種植方法也簡單,只要管理到位,一般收穫都不錯。像現在4月下旬,有的地方已經種了玉米,有的則沒有(如氣溫比較低的北方)。現在春末低溫多雨,對玉米種植有哪些方面的影響呢?
種過玉米的人應該都知道,玉米是喜溫暖的農作物,低溫多雨,對起發芽生長是有影響的。
低溫對種植玉米的影響:
1,對種子發芽的影響。在播種的時候,溫度過低,影響玉米種子的發芽率,出苗推遲,出苗後植株瘦小等現象。一般來說種子發芽適溫為25-32℃,10-12℃播種的話出苗會比較晚,可能需要20天左右,15-18℃播種則會比較快,但溫度在20℃~32℃播種一般5-6天就可以出苗。所以當氣溫比較低的時候,很多人播種玉米都會覆蓋地膜,這樣起到保溫作用,對玉米生長是有好處的。
2,對幼苗的影響。玉米出苗後,氣溫太低,而玉米喜溫,這時候光合作用不強,生長也會受到抑制。植株弱小等,對以後的收穫影響很大。
多雨對種子玉米的影響:
1,春末下雨多,土壤過於潮溼,這時候播種玉米種子,導致吸收過多水分而變壞,影響了發芽率。
2,出苗後有可能導致爛根。儘管玉米種子能出苗,但是水分過多,長時間浸泡潮溼的環境中,也有可能導致玉米爛根的現象。
總結:以上是我想到的春末低溫多雨對種植玉米的影響。關於春末低溫多雨種植玉米,個人建議種植的時候起壟,在播種後覆蓋一層地膜,這樣方便排水管理,而且地膜起到保溫作用,還可以防止雨水對土壤的衝擊,減少了過多的水分,同時也能抑制雜草生長。
-
6 # 農藝師老陳
眾所周知,玉米在水分,空氣條件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播後發芽出苗的快慢與溫度有密切關係。低溫不利於玉米出苗,有時還會造成凍害,因此,生產上常把耕作層5釐米地溫穩定透過10℃的時間,作為玉米開始播種的指標。
低溫陰雨對玉米種植的影響不利於玉米的適時早播。使玉米的生育期縮短,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合成並積累更多的營養物質,使玉米果穗不能充分發育,且籽粒的飽滿度降低,影響產量和品級。加重蟲害。適時早播,可以在地下蟲(地老虎、螻蛄、蠐螬、金針蟲等)發生以前發芽出苗,至蟲害嚴重時,玉米苗已長大,抵抗力增強,受害較輕,但在晚播情況下則蟲害加重。使玉米倒伏的風險加重。適時早播可使玉米苗在低溫環境條件下鍛鍊,地上部生長緩慢而根系發達,根群能向下深扎,使莖組織生長堅實,節間短粗,植株較矮,增強抗旱、耐澇和抗倒伏能力。而晚播不僅使玉米的抗旱、耐澇能力下降,且倒伏的風險加重。在無霜期較短的地區,加重了玉米生長後期秋霜危害的風險。建議解決方法(僅供參考)待雨過天晴,氣溫適宜時,抓緊搶時播種;
地膜覆蓋,保墒增溫,加速玉米的生長髮育程序;
在玉米6至8片葉時,每畝用適量縮節胺進行葉面噴灑控制旺長,促使基部節間縮短而緊實,從而增加其抗倒伏能力;
在原有施肥量的基礎上,適當加大鉀肥用量,促使其壯杆、飽粒、早熟;
藥劑拌種或二次包衣,防治地下害蟲及苗芽等。
回覆列表
玉米是一種喜光性的農作物,換句話說相對較高的溫度條件下才能保證其正常的生長髮育,才能為真正實現玉米的優質高產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通常情況下,在適宜的溫度範圍之內,溫度越高,那麼玉米的生長髮育就會越快;溫度越低,那麼生長髮育就會減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玉米品種在不同的生長髮育階段對於溫度的要求也是有所差異的。我們以玉米發芽文帝,最低溫度是6~7℃,但是如果在這樣的低溫條件下的話,種子吸水膨脹的時間也會延長,發芽的速度就會受到影響,也非常容易受到土壤中細菌等的侵害,進而出現腐爛現象。玉米種子在10~12℃的溫度下發芽較快而且整齊,生產上把這一溫度作為開始播種的最低溫度指標。玉米發芽最適宜溫度是25~28℃。
春季低溫多雨對不同玉米品種出苗的影響
對於玉米來說,最佳的萌發溫度應該是在27~32℃之間,如果溫度太低的話,出苗的時間就會有所延遲,一旦溫度降低到10℃左右甚至更低的話,那麼萌發甚至會停止。事實上,玉米的出苗率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是播種時候土壤的溫度和溼度,尤其是在出苗之前的種子吸脹階段和露頭階段。
當種子萌發的時候,是胚根最先開始的額,其次就是胚軸和胚芽,然後給予胚芽鞘向上的、強大的動力,最終完成拱土和第一片盾葉的展開。如果土壤的溫度超過了10℃的話,播種之後相對不會受到低溫的傷害,即便是有,那麼受損山的程度也會因此降低。還有一點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種子的發育,那麼耐受能力也會逐漸增強。等到胚根進一步發育成初生根,作用不斷減弱,後期的水、養分主要依靠次生根和氣根吸收,所以,胚根遭受低溫損害一般不太嚴重。當然,任何根部發生凍害或損傷都會增加病、蟲害侵害的風險。此外,還需注意,低溫損害是不可逆的,在胚芽鞘拱土前就已經發生,典型的低溫誘導症狀在幾周後才會顯現。
山區降低低溫多雨對玉米出苗不利影響的措施
事實上,低溫多雨天氣是不可預料的,也是能夠發生在任何生長階段的,因此採取配套的措施尤為重要。具體來說,常用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就是選擇合適的品種。在選擇品種的時候,耐冷能力和是否具有高產效能都是主要的考慮因素。
二、就是整地做壟。整地做壟建議在深秋時節進行,春季頂漿打高壟,提高地溫。應在土壤化凍層達到15~18cm時,儘早滅茬、整地、打高壟、鎮壓、播種。結合整地施底肥包括有機肥。
三、做好種子處理和播種。播種之前要對種子進行精選,主要是看發芽勢和發芽率是否理想,然後採用合適的措施進行拌種處理,防苗期病蟲和控制因低溫“粉種”。採用催芽坐水種,精密播種縮短播期和出苗期,實現一次拿全苗、壯苗,搶回因低溫延遲10天的播種的農時。如機械播種採用深開溝,淺復土,重鎮壓。
四、科學運用耕作新技術提高地溫。寬窄行留高茬休間深松互動種植法、大壟雙行種植法、地膜覆蓋種植法等,通風、透光,提高地上地下溫度,抗禦低溫冷害。
五、合理密植。根據不同品種的型別及其土壤水肥情況,選擇適宜密度,提高通風透光條件,促使根系發達可抗倒伏,增強抗逆性。
六、精量施肥。合理配方施肥,包括分層施、分次施與深施肥,即基肥、種肥、追肥結合,提高利用率,促進生長髮育。
七、加強鏟趟促生長。及時定苗,力爭三鏟三趟,鏟前深趟一犁,深度達20~25cm或深松,提高地溫和蓄水,促成熟。
八、玉米站稈扒皮曬。能促進籽粒脫水,早成熟5~7天。
最後,防治病蟲草害。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尤為關鍵,由於低溫出苗慢,造成苗期病蟲和黑穗病菌浸染種苗機會,需用種衣劑吉農4號等處理種子。根據預報今年玉米螟屬中等偏重發生年,要開展田外白僵菌封垛和田內赤眼蜂及自僵菌顆粒劑防治。化學除草與鏟趟相結合清除田間雜草,提高植株長勢和抗逆性。
低溫脅迫對玉米苗期和孕穗期主要生理特性的影響
玉米是喜溫作物,溫度對玉米的生長髮育及體內的生理生化過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低溫條件下,玉米種子的發芽率下降,發芽時間延長,不同品種發芽率差異顯著。 在低溫處理過程中,兩個時期玉米葉片和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過氧化氫酶(CAT)活性先升高後降低,葉片中SOD、CAT活性顯著高於根系;苗期4個品種葉片中過氧化物酶(POD)活性先上升後下降,孕穗期4個品種葉片中POD活性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變化趨勢,不同品種兩個時期根系中POD活性的變化趨勢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講,都是呈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兩個時期葉片中POD活性差異不大,根系中苗期POD活性顯著高於孕穗期。 苗期4個供試品種葉片和根系中丙二醛(MDA)含量,隨著低溫處理時間的延長均呈上升趨勢,葉片中MDA含量顯著高於根系;孕穗期玉米葉片和根系中MDA含量變化趨勢在品種之間有所不同,但隨著低溫時間的延長,在植株體內最終都是積累了大量的MDA。 隨著低溫處理時間的延長,兩個時期4個供試品種葉片和根系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單峰曲線變化。在低溫脅迫後期,可溶性蛋白含量依然保持較高水平。 低溫脅迫條件下,兩個時期4個供試品種葉片和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變化;苗期玉米葉片中的脯氨酸含量呈逐漸上升趨勢,而根系中脯氨酸含量則先上升後下降,與孕穗期玉米葉片和根系中的脯氨酸變化情況相同,耐寒性強的品種,在整個處理過程中,脯氨酸含量一直保持較高水平。 低溫脅迫使玉米根系活力下降,耐寒性強的品種,隨著低溫處理時間的延長,根系活力降幅小,苗期的根系活力顯著高於孕穗期。
1低溫影響玉米生長的表現症狀
(1)若玉米播種至出苗遇到低溫,會出現出苗推遲,苗弱、瘦小,感染病害機率大,種子發芽率、發芽勢降低等現象,且對玉米功能葉片的生長有阻礙作用。
(2)四展葉期遇有低溫,植株表現為明顯矮小、生長延緩、光合作用增強、玉米功能葉片的有效葉面積顯著降低。
(3)四展葉期至吐絲期遇低溫,持續時間較長,株高、莖稈、葉面積及單株幹物質重量都會受到影響。
(4)吐絲至成熟期遇低溫,會造成有效積溫不夠,使玉米成熟期延遲。
(5)灌漿期遇低溫,會使玉米幹物質積累速率減緩,灌漿速度下降,造成癟粒減產。
2低溫影響玉米生長的原因分析
(1)苗期低溫降低了光合作用強度,影響植株生長。低溫下玉米仍有一定的低溫後效作用,但功能葉片生長受到抑制,影響了植株總的有效葉面積,導致光合生產率下降。播種至出苗期需有效積溫為79.4℃,生物學底限為9.3℃。出苗天數隨溫度增高而縮短。平均氣溫15℃,需15~20d。平均氣溫12.8~16.8℃,產量最高,高於或低於此溫度都會減產。均溫低於10℃光合生產率明顯下降。生產上播種至出苗平均氣溫每升高或降低1℃,產量就會增加或減少159kg/hm2。
(2)出苗至吐絲期為玉米生長髮育的旺盛階段,尤其進入拔節期後,溫度升高則生長髮育加快,有利於株高、莖粗、葉面積和單位幹物質重量的增加。平均氣溫低於23.9℃時,玉米產量受到影響;低於23.0℃時,造成減產。
(3)吐絲至成熟期是產量形成的重要時期,仍需要較高溫度。從開始吐絲至吐絲後13d是籽粒緩慢增重時期,吐絲後14~45d是籽粒快速增重階段,灌漿速度直線上升,46d後至成熟又轉到籽粒緩慢增重階段。此間平均氣溫每升高或降低1℃,則生產量可增加或減少1 149kg/hm2。吐絲至成熟期間氣溫的變化,尤其氣溫偏低對產量的影響比播種至出苗期大。
3 解決措施
(1)品種選擇。玉米品種間耐低溫差異很大,因此應選用適合當地的耐低溫高產優質玉米良種。
(2)確定播種期。嚴格根據氣候區劃科學確定播種期,適期晚播,使各生育階段溫度指標得到滿足。如播種期至出苗期氣溫最好為12.8~16.8℃,不要低於10.0℃;出苗期至吐絲期平均氣溫高於24℃為宜,不要低於23℃;吐絲至成熟期需要較高的溫度,以利於光合作用進行,尤其灌溉後期氣溫偏高、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幹物質積累;籽粒形成至灌漿期處於7月,氣溫高於23℃,需積溫300℃,一般都能滿足。吐絲後13~45d進入快速增長階段,需積溫1 000℃,氣溫20℃能順利完成。播種較晚的(一般6月以後播種),進入籽粒快速增長階段,平均氣溫低於20℃或更低,積溫僅910℃,不能滿足灌漿成熟需要。因此,必須確定當地能滿足玉米生育後期對溫度需要的播種期,儘量做到適期晚播。
(3)施肥。苗期施用磷肥能改善玉米生長環境,對緩減低溫冷害有一定效果。也可用禾欣液肥對水拌種,可提高抗寒力,還可用生物鉀肥對水拌種,稍加陰乾後播種,以增強抗逆力。
(4)種植方式。必要時可選用育苗移栽。
(5)地膜覆蓋。常見形式有玉米平作寬幅覆膜、玉米壟作窄幅覆膜、帶田套種一膜兩用、正方形窩播覆膜、拱棚加地膜兩段覆膜、玉米覆膜育苗移栽等。玉米覆膜栽培技術要點:一是精細整地。北方應在秋季整地、施肥、耙磨、鎮壓,早春頂凌耙磨、起壟作畦。有灌溉條件的,應在秋冬季灌好底墒水,適時鎮壓、耙耱,防止失墒,達到畦平土細、上虛下實;二是選用良種。選擇比當地玉米生長期長10d左右的品種,玉米採用地膜覆蓋以後,爭取達到250~300℃的有效積溫。三是合理密植。可採用寬窄行或大、小壟種植法,即大行距80cm、小行距25cm,用70~75cm寬的薄膜覆蓋2行玉米,兩邊壓入薄膜10cm,用膜7.5kg/hm2,密度可比露地玉米增加10%~15%左右。四是早播早覆膜。播種時間一般比露地早10~15d,播後先在壟兩邊各開1條溝,溝深5cm,把塑膠膜緊貼地面,鬆緊適宜,膜邊壓土嚴實,使膜的採光面在35cm以上。草害嚴重的,播種後用拉索100g或MAXIMA津150g,對水於壟面噴霧,噴後再覆膜。五是推廣機械覆膜。六是揭膜放苗。覆膜玉米經10~15d出苗,在幼苗第1片葉展開後及時破膜放苗,放苗過遲,容易在封孔時壓住玉米植株或灼傷葉片。破膜放苗最好選擇晴天下午,可使幼苗得到鍛鍊。放苗時用小刀或竹片破12cm小孔,放出幼苗,然後用細溼土沿幼苗莖基部把間隙封嚴,防止進入冷空氣,保持膜內溫溼度。日均氣溫升至25℃以上後,應除去塑膠膜,以便管理。提倡使用光降解膜和生物降解膜,以防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