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拾壹叔

    記得初中課本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十三歲的際遇》——作者田曉菲,裡面有這樣一段文字,我至今印象深刻,拿出來分享給大家。

    沒有什麼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我是不繫之舟

    上世紀80年代左右,中國開始破格錄取一些天才兒童,提前進入大學深造,後來還引發了一股“神童熱”。

    而其中,有一個叫做田曉菲的女孩,13歲便被北大錄取,幾年後又留美深造。

    卻在學成時,選擇更改國籍留在美國。

    還嫁給了一個美國老頭,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考入北大,這是國內無數高中生的理想。

    作為國內頂尖大學,北大堪稱真正的象牙塔,寒門學子能考入北大更是鳳毛麟角。

    筆者曾看到河北一名寒門女孩考入北大後所寫的感想,裡面有這樣的話語,“我印象當中只有三次失眠,一次是知道高考分數的那天,一次是知道錄取結果的那天,另外一次就是看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

    考入北京,意味著能享受到中國最頂級大學的教育資源,不出重大意外都會有美好的前途。

    可我們發現,也有人能輕易考入北大,他們智力超過同齡人很多。

    有人說過,北大從不缺天才,可他們最終的決定又令人很不解。

    1971年,田曉菲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大學教授。

    因此,田曉菲小時候就受父母薰陶,開始接觸詩歌創作,文字積累越來越多。

    在她小學時,就曾出版過詩集。

    後來又結識圈內名人,獲得很多人的稱讚。

    甚至很多當時的知名作家,都與田曉菲素有來往。

    田曉菲13歲時,因出版物眾多,文學造詣高而被北大發掘。

    最終,她被破格錄取。

    13歲,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還屬於懵懂的少年時期,享受著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享受著父母的寵愛,說白了,還是個孩子,離北大遙不可及。

    而田曉菲在13歲的時候,就已經小有名氣了。

    13歲的田曉菲就讀於天津13中,因為詩歌創作獲獎並結集出版,被北大西語系讀英美文學專業破格錄取。

    13歲讀北大,對常人來說,完全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別的孩子這個年紀剛剛升入初中,這個年齡一度破了北大最小新生的記錄。

    在北大的學習的那幾年,田曉菲依然展示出驚人的才華。

    在她16歲,北大建校90週年時,她為北大創作的《十三歲的際遇》一文,甚至被選入了中學教材。

    其中有一句:“沒有什麼使我停留——除了目的。

    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我是不繫之舟。”

    更是被很多學子記在心中,當做勉勵自己的標語。

    在北大讀書的同時,田曉菲也結識到了同為天才作家的查海生,也就是詩人海子。

    當時的海子任教於華人民大學政治系哲學,同為少年天才作家,在海子看過田曉菲的詩以後,對她說:“如果你能堅持,你將是位偉大的詩人。”

    但三年後,田曉菲得知了海子臥軌自殺的訊息。

    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打擊,還因此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

    無法接受偶像隕落的田曉菲,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根本無法創作。

    對於她來說,海子不僅是自己的偶像,更是親切鼓勵自己,支援自己創作的前輩。

    或許是為了弄清海子放棄生命的原因,或許是為了找尋人生的價值,田曉菲選擇了出國深造。

    2年後,她獲得了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的英國文學碩士學位。

    1998年,在田曉菲27歲時,她獲得了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博士生。

    就在人們以為田曉菲已經學有所成,理應回國效力,或是回母校任教,或是從事文學研究的時候。

    28歲的田曉菲,這個特立獨行的女人嫁給了一個外國老頭——她的導師,已經53歲的斯蒂芬·歐文(中文名宇文所安)。

    這不僅是“師生戀”,更是跨越年齡的“禁忌之戀”,她的這一行為徹底點燃了人們的八卦之火。

    當然也不乏對她的聲討,尤其是在她加入美國籍之後,聲討她的聲音就更多了。

    她的老公是一個非常愛好中國文化的老頭,還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做宇文所安,而田曉菲嫁給老公之後就轉為美國國籍了,而且還換了一個和老公同姓的名字叫宇文秋水。

    平時和自己的丈夫一起研究中國的古詩詞,還翻譯了不少中國的古詩詞。

    而在2018年唐獎漢學獎還落到了田曉菲的老公身上。

    但是田曉菲自己結婚後卻沒有太多的產出,不但是作品沒有產出,而且也沒有子女!

    前段時間採訪就看到她的頭髮已經花白了,而且整個人看起來比較憔悴,正常來說不用幹體力活,而且收入高,在美國福利好,應該保養得很好,但是看到她的樣子卻像已經60歲的樣子了。

    再來介紹一下宇文所安,作為美國著名的的漢學家,近幾年在國內學界風頭漸盛,基本週圍研究中文的朋友都有讀過他的著作。

    然而對於他和夫人田曉菲的批評也一直不斷,不少批評者認為這種現象是出於國內學界的媚外心理,宇文的研究並無深度和新意。有人評價宇文所安的水平超過葉嘉瑩和顧隨。

    說他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文字無比紮實,細讀到位,學科視野開闊,又沒有中國詩評家捧一個打一個的習慣。

    宇文所安對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已做通了,上起先秦下迨晚清,各種文字信手拈來。

    國內頂尖學者也不過如此。

    要說考據上的小問題當然是有的,但是誰敢保證國內的知名學者就沒有問題?

    還有人評價說不要因為他的書存在錯誤就懷疑他的水平,因為現在學者書裡的錯誤到處都是,宇文所安的錯誤算少的!

    何況人家一外華人,學個啥不好,學個這個大部分華人都不屑一顧的專業,人家圖個啥?

    翻譯那麼多中國古詩,非常非常難的好不好?

    你抱著杜甫全集校注翻譯白話都能有所感觸!

    就更別說研究了!

    壓根不存在崇洋媚外,外國現在就那麼幾個出名了漢學家,學一學,是擴充套件自己的視野。

    沒有人看了他的書會懷疑莫礪鋒、葛曉音等老師的水平。

    其實說了這麼多,可以看到她雖然光芒萬丈,讓人高山仰止,但她不怕流言蜚語,不懼冷嘲熱諷。

    謠言止於智者,她不畏懼任何冷言冷語,在別人眼中看來荒唐的事對她而言是理所應當。

    人與人的區別如鴻溝,差別不止在於形貌,體態,還在於想法,思維,內心,我們會嫉妒她,因為她從小就享有各種優質資源和條件。

    長大了學有所成,也出落的亭亭玉立,豆蔻年華就進入了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華府,而後出國留學,不到三十就成了教授。

    她的前進路上幾乎是一片坦途,順利的出人意料,但是她在功成名就之後卻入了美國國籍,還嫁給了一個年近六旬的美國佬,這是飽受華人詬病的一個地方。

    她的我行我素,任性妄為幫她吸引了華人長篇累牘的仇恨。

    其實這背後透射的是一個令華人不忍直視的問題,眾多高階知識分子,青年人才留學國外後就沒有回來,使得祖國花費的巨大代價都付諸東流,成了他人的嫁衣。

    這給了西方大肆譏笑和諷刺中國的機會,這使得我們怒不可遏,又無可奈何。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都是中國的頂尖學府,每年都有許多畢業生到國外求學,他們很多人學成之後就直接留在了國外發展,沒有考慮過回國的事情,造成中國很多高階人才流失國外。

    就像著名的世界級生物學家,西湖大學創辦人施一公教授說的那樣。

    施一公教授是清華大學本科畢業,他說自己那一屆的畢業生(本科)一共有2251人,其中超過1600人都選擇了到美國留學,雖然沒有統計過準確的數字,但是施一公知道,他們大多數人最後都留到了美國發展,沒有再回到國內。

    施一公教授雖然是拿自己那一屆學生舉例,但是我們都知道,清華和北大畢業的學生中,很多都會選擇留學,而且大多都把目的地設成了美國、英國。

    據統計,清華和北大每年的畢業生中選擇出國留學的人數超過30%,其中美國對他們的吸引力最大,他們學成以後不少人都留在了美國工作。

    為何美國能夠吸引眾多留學生留在本地發展?

    為何中國會成為人才流失的大國?

    一直以來,中國的有識之士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話說回來,早在上個世紀留學就已經成為“熱潮”了,但是那個時候留在國外的國內學者卻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學者在吸收國外先進的知識後會回到國內為我們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因此,湧現出一群被人們一直稱讚的學者和專家,像鄧稼先、錢學森等都為中國的發展貢獻了很大的力量。

    而現在的人無論是愛國意識還是責任意識普遍都沒有那個時候的人強,現代人更多的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很多東西都可以拋之不顧。

    當然,無論是留在國內還是“外逃”國外都是個人選擇,我們無權干涉。

    但是同時還是希望大家能夠仔細權衡一下到底什麼是自己應該追求的?

    什麼是自己能夠追求的?

    人才“外逃”一直都是令人痛心的一件事情,相信國家的政策也會有進一步的調整。

    關於人才“外逃”您認為原因還有哪些呢?

  • 2 # 水平方1

    田曉菲,出生於哈爾濱,在天津長大。13歲從天津13中學直接升入北京大學西語系讀英美文學專業,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東亞系。1998年6月,田曉菲從哈佛畢業,並獲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2006年成為哈佛大學教授。從1988年出版詩集《愛之歌》開始,1993年出版散文集《生活的單行道》,2003年《秋水堂論金瓶梅》,2005年《塵幾錄:陶潛與手抄本文化》(英文)等。

    還出版了很多譯著,1988年《毛主席的孩子們:紅衛兵一代的成長與經歷》(合譯),2001年《後現代主義與大眾文化》(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他山的石頭記:宇文所安自選集》(江蘇人民出版社、),《“薩福”:一個歐美文學傳統的生成》2003年《塵幾錄:陶潛與手抄本文化》等。現在致力於梁朝宮廷文化研究。

    代表作《十三歲的際遇》,入選中學課本。

  • 3 # 一條小河向西流

    田曉菲好像是跟美國著名漢學家宇文所安結婚了,二人都是哈佛大學東亞系的教授。宇文所安對中國古代詩歌研究頗深,影響很大!

  • 4 # 村上春樹1Q84

    田曉菲,1989年從北京大學英文專業畢業後,前往美國深造,先後擔任兩所大學的助理教授,花九年時間取得了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哈佛大學東亞系,擔任中國文學教授,東亞地域研究院主任。多年來深耕於中國文學,出版過幾部古典名著研究作品。

  • 5 # 少林劍客到此一遊

    說不愛國比較合適但是不夠解氣,說是漢奸重了點,總之,不要再提這些幫助敵國發展的中華不孝子孫了,提起來我的氣就不打一出來!

  • 6 # 華宇儂

    愛國無非分兩種人:一種在國內好好工作服務於國家,另一種在國外傳播中華文化顯示中華民族精神!不喜歡給人扣帽子,只要不出賣國家利益就不算賣國,國外那麼多華人華僑華裔,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愛中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跟你女朋友之間隔著一個丈母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