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寶藏

    黃河是一條多泥沙河流。中游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下游河床因泥沙淤積而逐漸抬高,成為一條綿延亙遠的“懸河”。黃河泥沙問題由來已久,從周秦以來,就引起人們的關注。古人云,“黃河清,聖人生”,似乎黃河永無澄清的可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史籍確有關於“河清”的記載。“黃河清”作為一種自然和社會現象應當受到重視。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上游源頭清澈如鏡,但流經蘭州以下特別是經過黃土高原後,黃河含沙量陡增。黃河由清變濁是一個漸進的自然過程和歷史過程。春秋以前,黃河及其支流的輸沙量很小,山陝一帶的河水尚可直接飲用。到了春秋時期,這一地區河水已不再清澈,《左傳》有描寫黃河的詩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兆去詢多,職竟作羅。” 對黃河變清之遙遠漫長髮出了無限的惆悵。《管子•水地篇》記載道,“秦之水泔最而稽,淤滯而雜”,意謂關中地區的河水泥淤沉滯,與水相雜。戰國時已有人稱黃河為“濁河”。

    稍後出現的《爾雅》對“河”的解釋是“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這是對黃河以“黃”字描述的較早一例。《水經注•河水》中描述黃河時也引用此句。秦漢時,由於人類對黃河的直接利用及黃河流域的經濟發展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黃土高原地表植被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黃河輸沙量增加速度驚人。據《漢書•溝洫志》載,黃河“河水重濁,號為一石水而六鬥泥”。從這一時期開始,人們開始將這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稱為“黃河”。

    關於黃河“河清”的記載,就目前掌握的材料來看,最早的記載是《冊府元龜》卷二十二《帝王部•符瑞》所記載的:“成王時,周公旦攝政七年,制禮作樂,祥烏鳳凰見,萱莢生,乃與成王觀於河雒,沈璧禮畢,王退俟。至於日昧,榮光並出,黃河清,慶雲至,青龍臨壇,銜玄甲之圖,坐之而去。禮於雒,亦如之。”接著可見的歷史記載為漢光武帝建武九年,當年“平原(今山東省平原縣一帶)河水清”。(《古今圖書整合•山川典•河部》)

    而關於河清的最確切的記錄就是《水經注•河水五》下這條記載:(河水)又東,過武德縣(今焦作武陟東南)東,沁水從西北來注之。註文:《續漢書》曰:延熹九年,濟陰、東郡、濟北、平原,河水清。襄楷上疏曰:《春秋》註記,未有河清,而今有之。繼之,黃河在建寧四年二月,河水又清也。

    之後,關於河清的記載依然常見於史籍,其中比較多的為唐、宋、明、清四代。詳見汪前進《黃河河水變清年表(公元前1035年——公元1911年)》。

    對於河清這種不太常見的自然現象,歷史上主要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祥瑞說”,另一為“災異說”。

    歷史時期,祥瑞說由來最久,把黃河由濁變清這一奇異現象作為祥瑞之兆的認識也一直佔據主導地位,即“黃河清,聖人生”。

    另外一種與之截然相反的觀點是“災異說”。認為“河當濁而反清,陰欲為陽”,視“黃河清”為一種叛亂、不祥之徵。“黃河清”為“不祥之徵”的看法略晚於“祥瑞之兆”的觀點,但兩種觀點一直相伴而行,幾乎在歷朝均有提出者。

    古代黃河變清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旱災。

    黃河的泥沙最重要的來源是中游的黃土高原地區,因此黃河澄清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黃河上中游地區長期持續乾旱無雨,地表難以形成徑流,沒有或僅有少量的泥沙進入河道,同時黃河水量大幅度減少,河水流速放緩,使河水攜帶的泥沙很快沉積下來,最終導致河水由濁變清、由小至清。中游旱災是河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二是冰凍。

    冬春季節,黃河上中游河道冰封,流水趨緩,泥沙下沉;同時,冰封河道也減緩了河水對河床的沖刷,使流入河道的泥沙減少,以至於水質變清。開春後,冰雪融化,雪水緩緩滲透於地下,無法形成地表徑流,冰雪融水注入黃河後,也會使得區域性河水變清。

    三是人類活動的影響。

    人類影響的首要表現就是黃河中游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使得地表植被狀況明顯改善,減少了泥沙流失量,從而使黃清在特定時期內增多。黃河中游地區所處的自然條件註定了它的多泥沙、善淤、善決和善徙的特徵,再加以黃河流域社會經濟的持續開發,對這一地區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又必然加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水土流失的加劇。但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人類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順應了自然規律,在黃土高原區域減少農業比重增加畜牧業比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黃河澄清的可能性。例如譚其驤在《何以黃河在東漢以後會出現一個長期安流的局面》中提到:“歷史上的魏晉十六國時代是一個政治最混亂,戰爭最頻集的時代,而在黃河史上的魏晉十六國時代,卻偏偏是一個最平靜的時代。”其原因就在於“以務農為本的漢族人口的急劇衰退和以畜牧為生的羌胡人口的迅速滋長,反映在土地利用上,當然是耕地的相應減縮,牧場的相應擴充套件。黃河中游土地利用情況的這一改變,結果就使下游的洪水量和泥沙量也相應地大為減少”。

    四為地震。

    地震也會造成河水含沙量的突然變化。究其原因當有二。一是由於地震引起的地殼斷裂使得地下水的大量湧出,從而區域性改變了黃河的泥沙含量,使黃河的泥沙含量比平時少了許多。二當為地震引起的山體崩塌滑坡等固體物質堵塞了河道,使得下游河水流量突然減少,河水流量小,攜帶泥沙量就小,河水變小變清。而堵塞河道的堆積物一旦潰決,大量的經過沉澱的河水注入下游河道,也會造成特定時間段下游河水的澄清。

    由此可知,古代的“黃河清”大多數情況是伴隨著黃河流域的氣候、降水、地質等環境變化而引起的。這也是歷史上不少人將“河清”視為災異的重要原因。

    現如今,隨著工程技術的進步和黃河三門峽水庫、小浪底水利樞紐的建設,使得黃河清成為一種常見的現象。但是依然需要世人時刻提防的是,黃河多泥沙是一種歷史形成的長期而複雜的河流水文現象,有其客觀的演變規律。大壩的攔蓄使得下游河水含沙量劇減,對黃河三角洲的生態環境,及河道自然演變規律,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現在的黃河比起歷史時期的“善淤、善決、善徙”,已經安靜了很多。但是也需要注意泥沙減少給下游河道帶來的一系列影響。

    希望我們的母親河永遠健康,美麗!

    更多文史類知識與諮詢,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 2 # 金山萬丈

      黃河清兮聖人出,中華迎聖譜華章。華人,在啟蒙時候就被告知:“聖人出則黃河清。”([明]程登吉:《幼學瓊林》)傳說黃河五百年變清一次。甚至還有“千年難見黃河清”的說法。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聖人生。” 黃河之水常年混濁,如果變得清澈則被視為祥瑞的徵兆。也比喻罕見的、難得的事情。“普天有道聖人生,大地山川盡效靈。 塵濁想應淘汰盡,黃河萬里一時清。”([明]羅貫中)諸葛亮《馬前課》第十二課預言:“拯患救難,是唯聖人。陽復而治,晦極生明。”

    《推背圖》第44象:讖曰:日月麗天 群陰懾服 百靈來朝 雙羽四足。頌曰:而今中國有聖人 雖非豪傑也周成 四夷重譯稱天子 否極泰來九國春大河“清流”

      2000年以來,世界上輸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泥沙含量銳減,悄然出現變清態勢。

      黃河潼關水文站實測資料顯示,2000年至2015年,年均入黃泥沙量僅為2.64億噸,較天然來沙均值15.92億噸減少83.6%。雖然同期黃河徑流量較天然時期年均值減少46%,但黃河含沙量卻也大幅下降71%,降至目前10.8公斤/立方米。

      歷史記載可查的“黃河清”共有43次,最長的一次為1727年,黃河澄清2000餘里,持續20多天。新世紀以來的“黃河清”,持續時間之長遠超記載,史所罕見。

      1946年人民治黃以來,古老的黃河首次得到系統性治理,徹底扭轉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險惡局面,實現了70年安瀾。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近20多年來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成效卓著,正發生著由“區域性好轉、整體惡化”向“整體好轉、區域性良好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平均每年攔減入黃泥沙4.35億噸。

  • 3 # LLsSMDD

    小時侯爺爺曾經對我過,天下黃河清,餓死人。光緒三年,人吃人,狗吃狗,外甥吃了親舅舅。那是因為天下大旱,造成水流小,水流變慢造成的。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一路走來,不知匯聚了多少小河之水,受水土流失嚴重,夾雜黃土高原泥沙,一路奔向出水口,大海。

    近年來各級政府重視,退耕還林,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今日黃河清,那是人類治理結果。

  • 4 # 吃瓜群眾00123

    現在的黃河清是因為國家對黃河沿岸的環境保護成功導致的,歷史上所謂的“黃河清聖人出”是什麼情況呢?眾所周知,黃河渾濁是因為黃河上游人類活動密集,破壞水土導致,歷史上第一次黃河清的時候是五胡亂華時期,漢人被屠殺一空,長期沒有人類活動,黃河沿岸水土恢復導致黃河變清,當時的漢奸們則大拍胡酋馬屁稱聖人出黃河清。第二次是安史之亂後,第三次是蒙元之時,第四次是滿清入關,現在你們知道所謂的聖人出黃河清的真相了吧,人都死光了水當然清了!

  • 5 # 春風如沐66

    題主你好,黃河變清對中國乃至世界來說都是好事,理由如下——

    一、黃河變清意味著中國尤其是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大為好轉。

    長期以來,中國西部地區因植被受到各種(天災人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作為母親河的黃河發 源於西部,流經西部乾旱地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這些地區大多生態環境一度很脆 弱,導致黃河水沖刷出大量泥沙,水質黃而渾濁,一條浩蕩的大河看上去滿眼泥沙,觀感較差。黃 河水變清,可從側面反映沿線地區經過多年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植樹播綠,生態環境質量大幅度 提升,利國利民利世界。

    二、黃河變清將改變下游地區地上河的窘境。

    眾所周知,黃河進入下游的河南山東段後,由於是比降平緩的下游平原地區,原來攜帶的大量泥沙 大量沉積,導致河床不斷淤積抬高,形成遠近聞名的地上河,為當地抗洪防汛、灌溉帶來了不少難 題。黃河變清後,攜帶的泥沙將大幅下降,在下游將不在形成沉澱堆積現象,久而久之地上河現象 將不復存在。

    三、沿黃地區農作物產量將大幅提升。

    北方地區相較於南方而言餘輛較少,大範圍農田靠天和河水灌溉維持正常生產,而以往的黃河水由 於泥沙含量太大,灌溉後對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的生長造成損害,從而制約產量。河水變清 後,沿線良田的莊稼將大受雨露滋潤,產量提高不在話下。

    四、中國北方地區極端天氣現象將減少。

    黃河水變清,預示著西部地區生態好轉,水土流失將大大減少,整體良性生態環狀形成——草木豐美、氣候溼潤、水土永固,沙塵暴、泥石流、山洪暴雨等極端惡劣天氣必將大為減少。

    五、西部經濟發展將全面提速。

    黃河水變清,預示著西部整體生態大轉變,由此將帶動西部地區在農林木業生產、城市建設、招賢納才、招商引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從而帶動經濟社會全面高速發展。

  • 6 # 雁山楠水

    古以來黃河水就是渾濁不清的,所以才有了黃河千年一清的民間傳說,而且這還是個好兆頭,預示著聖人已經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所以黃河水都變清了,即:“聖人出,黃河清”。不過,這樣的說法自然是不科學的,聖人和黃河變清並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

    黃河水不都是渾水:

    關於黃河的流域面積,如果加上內流區的4.2萬平方公里,那麼覆蓋的範圍就達到了79.5萬平方公里。大家都知道,黃河是中國第二長的河流,發源於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全長高達5464公里,在匯入渤海之前流經了包括青海、四川和甘肅在內的9個省/自治區。

    的確,黃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巨大,這一點是得到世界認證的,泥沙含量在全世界河流中都排名第一,平均每年都有16億噸左右的泥沙會隨著黃河水流淌。其中流入大海和遺留在下游變成衝擊平原的泥沙量,分別是12億噸和4億噸的樣子,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五千多公里長的黃河水都是渾濁不清的。

    由於近年來黃河治理成效顯著,所以我們不妨參照2000年的資料,即便是從這個時間節點記錄的資訊來看,黃河渾濁也主要是集中在中下游部分,也就是靠近渤海的這不到兩千公里長的區域,至少黃河長度一半以上的河水都是比較清的。

    而且,歷史資料中也記錄了43次黃河中下游河水變清的情況,第一次是發生在漢桓帝延熹八年,這樣簡單計算一下就會發現,黃河水五百年、甚至一千年才變清一次的說法,其實根本站不住腳。

    為什麼黃河水變得越來越清了?

    簡單來說,之所以黃河的中上游並不渾濁,這是因為中上游流經的地方多為山地,黃河裡面的泥沙絕大部分都是從中游經過黃土高原的時候攜帶的,黃河自古以來就對人類文明帶來巨大影響,所以過去黃河也曾多次改道,母親河的稱呼並非浪得虛名。

    既然黃河水變得越來越清了,這說明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時夾帶的泥沙量變小了,這一點大家可以透過相隔多年的衛星地圖、或者是照片對比看出來,因為人力開發過度導致的水土流失問題已經得到顯著改善,而原本沒什麼植物的黃土高原地區,也長出了大片人工林。

    具體來說,像地處黃土高原的山西省,他們2010年時的森林覆蓋率還只有18.03%,但等到2019年的時候,其森林覆蓋率就達到了23.18%,部分縣的地方森林覆蓋率甚至高達50%。再比如說,曾經的甘肅定西不少地方都是荒山禿嶺,但經過數十年的栽樹行動,如今已從多年之前5.16%的森林覆蓋率,上升到現在12.1%的森林覆蓋率水準。

    當然,黃土高原的森林資源整體就比較稀缺,這與這種地貌的氣候和土質特點有很大關係,比如降水量少不利於植被成長,土質容易發生一些自然災害等。

    但是,我們依然不可否認一點,那就是人類的生活和生產也的確對周圍的環境造成破壞,包括黃土高原,而退耕還林、植樹造林正是過去這幾十年當地人都在做的事情,並取得了很大成效,而黃河水變清就與這件事有很大關係。

    黃河水變清對中國利大,還是弊大?

    在黃河水變得越來越清了這個時候,卻有人開始擔心會不會有什麼壞處,比如,那些常年生活在黃河渾濁水質中的黃河鯉,會不會因為河水變清而難以適應?

    首先,黃河水變清肯定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帶來改變,比如,曾經因為植被減少、水土流失而離黃河而去的野生動物,很可能會再次回到這片土地繁衍生息。

    前面已經說到並不是黃河全段都河水渾濁,黃河鯉魚在多個流經地都有分佈,有的本來就生活在水清的河段。而且,如今很多黃河鯉魚都是人工飼養的,而飼養它們的環境也同樣是普通淡水,也沒聽說誰還專門往它們生活的水裡倒黃土呀。

    其次,如果說黃河水變清可能會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那應該是下游的沖積平原,因為,過去這麼多年黃河都攜帶了大量泥沙,其中有那麼一部分就遺留在沖積平原,這也是為什麼該區域的平原面積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倘若黃河水持續變清,那將來會遺留在沖積平原的泥沙就會變得更少,這可能會導致沖積平原無法進一步增大,甚至還讓平原自身的泥沙被衝入大海,但這一切都還需要時間來進行驗證才能確定,但總的來說黃河變清肯定還是利大於弊。

  • 7 # 上進海浪lY

    黃河水變清是黃河上游及中游許多水電站及大型水庫的過濾所造成的,根本不存在什麼這樣那樣的說法,黃河水變清給黃河兩岸的人民是造福,是好事,不要糊說八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志祥如何迴應的周揚青?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