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羋妃兒

    直播賣東西可以給人一種現場感,讓人們更直接的瞭解商品的形態和品質。也可以和賣家面對面的交流,就像走進了實體店。選擇商品先要了解賣家是什麼樣的人,從而判斷這件商品是否值得購買,什麼人賣什麼貨,什麼人做什麼事,有信譽的賣家一定不會欺騙消費者,所以看直播選擇商品的買家會越來越多。

    直播賣東西必將成為未來銷售的一種趨勢,深受年輕人的喜愛特別是女性朋友,當實體店不再營業,網店沒有客服,天氣不好,身體不適的時候看直播就可以滿足您的購物慾望。而且可以隨時切換直播間看到不同的商品,如果是逛商場你想從一樓美妝直接到四樓看男裝是不是要乘坐電梯或者爬樓梯既浪費了體力又浪費了時間,到了現場也是自己隨便看,不像直播間裡賣家講解的那麼詳細,因為直播首先要講話,買家可以透過賣家詳細的描述和自己客觀的認識而選擇商品,如果聽的舒服了自然而然就想要去購買,也許是被賣家的真誠所打動,也許是為了賣家的那份辛苦所打動,我想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會有想買的衝動。

    直播可以24小時營業,我們也可以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的隨時進直播間選擇商品,是一種方便快捷的購物體驗。當你有飢餓感的時候你會選擇吃播看看大家都在吃什麼,賣家那裡有什麼新鮮的食材,你可以享受一個小時吃遍中國的感覺!當你覺得面板不好的時候你可以選擇美妝護膚直播間瞭解更好的護膚產品,彷彿這些昂貴的護膚品馬上就屬於你了。

  • 2 # 冷夏談心

    這兩天直播界的大事可真不少,準確來說應該是直播電商界。

    淘寶一姐薇婭在直播間賣火箭,售價4000萬的快舟火箭發射服務的庫存在不久之後就顯示為0,果真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羅永浩在抖音開播帶貨一個半小時,直播間銷售額就超過5000萬,開播兩個小時銷售額破一個億,創下了抖音平臺目前已知的最高帶貨記錄,也獲得了“新口紅一哥”的雅號。

    說到口紅一哥,就不得不提李佳琦了。有人就說過,自己啥都不怕,就怕李佳琦的OMG,帶貨直播真的有這麼大的魔力嗎?

    在帶貨直播中剁手的觀眾們,有比較理性的,當然也就有一些不太理性的了。那為什麼我們很難抵擋住直播帶貨的誘惑呢?

    這背後也是可以用心理學的成因去解釋的。今天就來跟大家談談暈輪效應,從眾心理,戈培爾效應。

    暈輪效應最早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提出的。他認為,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判斷往往只從區域性出發,擴散而得出整體印象,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以偏概全。

    一個人如果被標明是好的,他就會被一種積極肯定的光環籠罩,並被賦予一切都好的品質;如果一個人被標明是壞的,他就被一種消極否定的光環所籠罩,並被認為具有各種壞品質。

    名人效應就是一種典型的暈輪效應。昨天出現的新聞中的人物,無論是薇婭還是老羅都可以說是某個領域的名人,人們因為喜歡他們,相信他們,所以也會自然而然地覺得他賣的東西就是好的。這就不難發現,為什麼拍廣告片的多數是那些有名的歌星、影星了。

    很顯然,這種效應是有偏差的。在看直播的時候,我們不能認為李佳琦之前賣的東西都是物美價廉的,就覺得他賣的東西就都是免檢的了,要不也不會出現李佳琦在某次直播賣不粘鍋現場翻車,觀眾大呼無法接受的事情了(我只是實事求是地說,狗頭保命,求生欲可以說很強了)。

    生活中,這樣的情況也很常見。比如在戀愛的時候,我們會因為喜歡對方,而覺得對方做什麼都是對的,這不是客觀意義上的對與錯,而是由於暈輪效應的存在,我們會主動忽略掉那些做的不好的事情。反過來也是一樣,當不喜歡想要跟對方分手時,對方做的哪怕是對的也被認為是錯的了。

    從眾心理大家應該不陌生,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和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

    我們在社群中,很難做到不從眾,從眾可以說是個體普遍會遇到的心理現象。

    “OMG!”隨著主播的一聲“買它!”庫存量又有幾萬支變成幾千支了,有多少觀眾還能夠按住自己的手不去點選購物車呢?那麼多人都買了,這還有假?買到就是賺到,再不買可就沒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會容易去參考大家的行為,而忽略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這一點了。

    湊熱鬧其實就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從眾現象。只要發現前面圍了幾個人,旁邊零零散散的人也都會陸續靠近去一觀究竟。很多商家開業要找一些託來營造氣氛就是這個道理。湊熱鬧可以,只是我們可別忘了自己的正事兒,不然就上了圈套了。

    戈培爾效應,其實說的是重複的力量。我們更願意相信自己熟悉的人和事,這其實跟人腦加工外界的資訊機制也有一定的關係,我們的大腦在加工外界資訊時,面臨複雜的陌生的資訊需要佔用更多的資源,而這種資源又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會優先分配給那些我們所熟悉的資訊。

    帶貨直播千千萬,為啥只愛這幾個?就是因為對他們熟啊。如果想要從其他的帶貨主播那裡買東西,我們還需要花一段時間去了解,瞭解這個主播的人品,瞭解主播都賣什麼東西,大家買了之後的評價是什麼等等,一想到這兒,就覺得太難了。所以,重複到熟悉,我們買的也更放心。

    對於陌生和未知,我們是有著本能的恐懼的。吃火鍋的經歷,大家都有過。三五好友,圍坐一起,你夾一筷,我夾一筷,把酒話桑麻,好不熱鬧。

    如果跟不太熟的人一起,還能做到如此親密無間嗎?這不僅是由於關係不夠近,打不開話題,因為我們對不熟悉的人,還有著未知的擔憂。在沒有重複交往到熟悉時,在我們的大腦加工還需要很多資源之前,我們會本能地開啟這樣的保護機制。

    不過,話又說回來,現在很多商家也正是運用了這個心理狀態利用大資料進行“殺熟”。你用慣了電信就不想再改用移動了,你用慣了攜程就不想再用途牛了,殊不知新使用者在這些平臺的一次消費所需在同等條件下比VIP客戶還要低。

    心理機制的本意都是出於保護個體或是方便個體而慢慢發展出來的,只不過我們要辯證地去看待這些內在的機制,而不是被無意識地驅使著去做某一件事。直播帶貨,希望大家都能理性剁手,火箭是買不起了,喜歡且需要的口紅還是沒問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白菜好吃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