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6
回覆列表
  • 1 # 小強陝西特產

    怎樣飼養管理育雛期鵪鶉

    1)開水與開食:出殼雛鶉應在24小時內吃到溫水,補充體內所耗水分。遠距離引種是,應在飲水中加5%~8%的葡萄糖,第3天在飲水中加0.01%的高錳酸鉀。飲水後即可開食,在粉料中新增0.1%土黴素粉,以防白痢發生。一般每天喂6~8次,也可任其自由採食,不得無故斷水與斷料。每日每隻平均採食量:3日齡3~4克,5日齡5~7克,7日齡9~11克,11日齡13~15克,15日齡16~18克。

    2)日常管理:①0~4日齡常表現出逃竄的野性,加料、喂水要當心。②飼料與飲水保證供應。防止飼料被扒食濺失,防止飲水沾溼絨毛。③勤於檢查與調整室內溫度、溼度、通風、光照。④勤於觀察雛鶉的動態和排糞情況,檢查並調整好密度,防止啄癖發生。⑤做好防鼠害、獸害和防煤氣中毒工作。⑥定期稱測體重與檢查羽毛生長情況。⑦做好各項記錄和統計報。

    怎樣飼養管理育成期鵪鶉

    指15~35日齡(蛋用鶉)或40日齡(肉用鶉)仔鶉的飼養管理。種用仔鶉均實行限制飼餵。肉用仔鶉(含淘汰的種用仔鶉)至育成期結果(有時經育肥)時上市。公鶉性成熟早於母鶉10~14天,但體重低於母鶉,至40日齡左右便有求偶與交配行為,其標誌還表現在洩殖腔腺已發達並分泌泡沫狀物。種用仔鶉多在5~6周齡進行選種,編號登記後轉入種鶉舍。

    肉用鶉基本上採用蛋用鶉的管理原則,只是其飼養標準較高,有些單位採用雛火雞的飼糧,效果尚可。歐美國家採用"平-籠"結合方法,即前期平養,20日齡後籠育,也有的於25日齡後再轉入育肥籠育肥。其籠高12釐米,80只/米2,暗光照,籠頂採用紗布或塑膠網。飼糧中可適當摻加能量與油脂飼料。

    在管理上應注意保暖和保持安靜,嚴防各種應激而致驚群,公母鶉應分籠飼養。定期飼餵,喂後遮暗,為此可採用間歇光照制,即1小時照明、3小時黑暗,可獲得較高活重、成活率,降低料肉比。

    適時上市可獲較低的料肉比。同時應選擇高產良種,完善飼糧配方與管理,提高成活率,增加活重,降低料耗,方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怎樣飼養管理產蛋期鵪鶉

    種鶉及商品產蛋鶉的飼養管理原則基本相似。而蛋用型與肉用型種鶉的飼養管理則有各有特點。

    1)轉群:育成母鶉至35~40日齡,約有2%左右已開產時應予轉群,以熟悉新環境。最好在夜間進行轉群,及時供應飲水和種鶉飼料,保持安靜。在轉群的同時,按種鶉要求再進行一次嚴格選擇。

    2)產蛋規律與利用年限:產蛋鶉每天產蛋的時間主要集中於午後至晚上8點前,而以下午3點、4點為最多。

    在籠養情況下,種母鶉利用年限為1~2年,但一般多采取\"年年清",育種場可利用2~3年,但實踐中採種時間僅利用8~10個月,以確保種蛋質量。商品蛋鶉僅利用10~12個月。生產中應主要考慮產蛋量、種蛋合格率、受精率及其經濟效益和育種價值。

    3)強制換羽:如利用第2個產蛋週期,需實行人工強制換羽。一般自然換羽時間長,換羽慢,產蛋少且不集中。實施方法:停料4~7天、黑暗,迫使產蛋鶉迅速停產,接著脫落羽毛,然後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復產蛋。從停飼到恢復開產僅需20天。飲水不可中斷。必須淘汰病、弱個體。

    木箱、紙箱孵化鵪鶉技術

    木箱、紙箱孵化一般適宜於庭院養殖,裝置簡單、易操作、投資小。

    孵化箱的製作:把木箱或紙箱的底部及四周用紙糊嚴,並鋪上1.5—2.0釐米厚的藥棉(已消毒)。

    孵化:將種蛋消毒後入孵,種蛋放進箱內,大頭朝上整齊排列一層,隨即排列2—3層,最好不超過3層(以防蛋被壓破),蛋上面放一隻溫度計,箱上面用棉被蓋嚴,放在38—39℃的熱炕上,以不燙手為宜。待蛋溫升至38℃時開始翻蛋,每隔4小時將上下左右的蛋換一下位置,保持溫度均勻。入孵後的第5天照蛋,檢出無精蛋和死精蛋,檢查胚胎長相是否正常,入孵到第14天第2次照蛋,此時特別注意涼蛋,每隔3小時涼蛋1次,每次2分鐘左右,蛋溫降至33℃為止,再經2—3天就可出雛。

    鵪鶉的育雛技術

    鵪鶉簡稱鶉,其體型小、成熟早、產蛋率高、繁殖力強和飼料轉化率高,易飼養。現就對鵪鶉的育雛技術淺談如下。

    一、育雛前的準備

    育雛前準備好保溫、向陽、通風良好、地面乾燥的育雛室。家庭小規模育雛,一般可利用普通空餘房中的一部分,或在鵪鶉舍中隔離出一部分。如果進行規模較大的專業育雛,就需要建造專用的育雛室。

    在育雛前,應對育雛室、育雛器、料糟、飲水器等進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地面上用2%~5%的燒鹼水進行消毒,室內牆壁用5%~10%的石灰乳粉刷,對料槽、飲水器等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

    在育雛前一天就要對育雛器進行預熱,除錯到適當的溫度,同時雛鵪鶉的飼料、所用藥物、墊料等都應準備妥當,以免中途斷料、缺藥,造成工作被動。

    對出殼後的鵪鶉,要進行挑選,及時把體弱、瘦小、有殘疾等不合格的鵪鶉淘汰。

    二、育雛條件

    1.溫度 適宜的溫度是育雛期必備的條例,因為剛出殼的雛鵪鶉體溫調節機能差,既怕冷又怕熱,溫度不適宜,會使成活率降低。開始育雛的3~5天內,必須在育雛箱底板上鋪設麻袋片,麻袋片既厚又軟,易保溫,切不可墊塑膠薄膜,因為雛鵪鶉易滑倒,一旦受到擠壓,會造成跛腳。

    經育雛3~5天后,轉為地面育雛的,育雛地面可鋪上木屑;如在育雛籠中飼養的,可抽掉麻袋片,以便讓糞便從網孔中漏到下面的承糞板上。

    對出殼1周內的雛鶉,育雛溫度應掌握在35~37℃的範圍內,以後每兩天下降1℃或每週下降2~3℃。雛鶉不同日齡的適宜溫度為:1~6、7~12、13~18和19~25日齡的育雛器溫度分別為35~37℃、31~34℃、26~30℃和20~25℃,但實際應用時還應根據外界氣溫和雛鵪鶉的動態靈活掌握。當溫度適宜時,雛鵪鶉表現活潑,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羽毛光亮整齊,休息時分散均勻、不打堆,比較安穩,不常發出叫聲,平時也在熱源四周散步。當溫度過高時,雛鵪鶉表現出張口呼吸,搶水喝,張口喘氣,羽毛蓬鬆,而且遠離熱源,集中在育雛器邊緣。當溫度過低時,雛鵪鶉則擁擠在熱源底下,打堆,羽毛豎立,閉眼尖叫,身體發抖,導致死亡。

    雛鵪鶉的保溫時間,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春秋育雛保溫24天左右即可不加溫,夏季只要保溫4~5天即可,冬季保溫時間則需20天左右才能脫溫。對剛脫溫的雛鵪鶉要經常觀察,仍要注意天氣和氣溫的變化,使其逐步適應。

    由於育雛溫度是否合適關係到育雛的成敗,若採用電熱保溫法育雛時,萬一遇到停電,對雛鵪鶉必須採取緊急措施,防止雛鵪鶉受冷。如果停電時間短,可把雛鵪鶉暫時放在鋪有棉花的紙盒內,採用自溫保溫法;如果停電時間過長(在12小時以上),育雛數量又多時,應採用其他熱源補救,否則,雛鵪鶉遇低溫會互相擁擠、打堆、受涼或被壓死。

    2.溼度 初生雛開食後5~6天內,溼度掌握在65%~70%,接近出雛機內的溼度,如果出雛後於乾燥的育雛箱內,雛鵪鶉在生理上不易適應,不利於雛鵪鶉消化吸收體內殘留的卵黃。提高相對溼度的方法,一般是利用空罐頭盒等器具盛滿水,再取一條毛巾將其一頭吊在蓋上,另一頭浸在水中,水分就可隨毛巾的吸收而蒸發,從而提高箱內的相對溼度。5~6天以後,相對溼度保持50%~60%即可。

    3.通風換氣 雛鵪鶉的生長髮育需要有充足的氧氣,為了保溫,過分密閉育雛箱因阻礙了空氣的流通,造成氧氣不足和二氧化碳蓄積,從而影響雛鵪鶉的生長髮育。因此,應經常開啟育雛箱通氣孔,或者用紙稍加掩蓋,以使空氣流通。

    4.光照 雛鵪鶉出殼後的1~7天內,採用24小時連續光照,以後逐步減少,直到每天光照14~15小時。不光照時,也應開小燈照明,便於採食、飲水。光線的顏色以紅光和白光為最好,一般均採用普通白熾燈泡。

    5.飼養密度 雛鵪鶉的飼養密度也是影響成績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飼養密度,既可減少飼養成本,又能促進鵪鶉的生長髮育,減少疾病和啄肛、啄羽等惡癖的發生,提高雛鵪鶉的成活率,而且生長髮育整齊。因此,要根據鵪鶉日齡和氣溫等具體情況,合理地安排好飼養密度。一般來說,在同樣的飼養面積內,冬季可多養一些,夏季要少養一些,通常可有10%~15%的增減幅度;同時,日齡小可密一些,日齡大可疏一些。總之,如何確定具體的飼養密度,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1、2、3、4周齡和商品鵪鶉及種鵪鶉每平方米飼養數分別為150、100、80、60和55及42只,極限飼養數分別為200、120、100、80和66及48只。

    鵪鶉多產蛋的竅門

    鵪鶉產蛋多少與飼養管理好壞有密切的關係。它對飼料、溫度、溼度和光照等環境條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品種好壞也是產蛋多少的一個因素。飼養肉鵪鶉或蛋鵪鶉的產量不一樣,肉、蛋鵪鶉雜交育成的鵪鶉就比純肉鵪鶉的產蛋量高,一般可提高產蛋率15%~20%,所以要使鵪鶉多產蛋,就要飼養雜交鵪鶉或蛋鵪鶉。

    鵪鶉是由野生變家養的,雖經過人工馴養,但還保持著野生的習慣,如表現膽小易驚和怕音響、噪音,因此,要使鵪鶉多產蛋,除了必須給鵪鶉創造一個安靜、適宜的飼養管理環境外,還應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要飼養當年的鵪鶉。注意選擇體壯無病、食慾性強的個體。鵪鶉的壽命一般為2年,孵化出的母鵪鶉35天~45天開始產蛋,產蛋8個月~10個月後,其產蛋量下降。因此,飼養1年以上的鵪鶉產蛋量減少,應及早淘汰產蛋1年以上的母鵪鶉,經育肥後出售食用。

    其次,必須供足優質飼料。母鵪鶉開始產蛋後,食慾旺盛,粗蛋白質一般應占飼料的28%左右。鵪鶉1年中產蛋300枚以上,大量消耗鈣、磷,應注意日糧中鈣、磷的補充供給,因此,應飼餵配合飼料,儘量少喂或不喂穀粒整料。一般配合飼料為:玉米佔48%、餅類33%、淡魚粉6%、乾草粉5%、貝殼粉5%、骨粉3%和多種維生素新增劑0.3%。

    第三,產蛋母鶉對溫度、溼度有一定的要求。如環境溫度低於15℃,產蛋量明顯下降甚至停止產蛋,適宜的舍溫應保持在18℃~25℃,過高過低要及時調節。適宜的舍內溼度應控制在50%~60%之間,並要保持充足清潔飲水和切碎的青綠多汁飼料

    鵪鶉育雛的關鍵技術

    鵪鶉體形小,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 生素,是上好的營養補品。現就鵪鶉育雛的關鍵技術 介紹如下:

    1 育雛前準備

    用生石灰消毒場地,清洗用具和欄舍,然後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消毒。最後把清洗好的用具、墊物放進欄舍,每立方米用12克高錳酸鉀和20毫升福馬林(另加水20毫升)密閉燻蒸消毒。進雛前兩天,進行通風換氣,把舍溫升高至30~32攝氏度,並保持恆定。

    2 先飲水後開食

    出殼後先把雛鵪鶉放在育雛室裡1小時後開始飲水,第1天飲5%~8%的葡萄糖水,連飲兩天,飲水後1小時用純玉米粉,按每100只鵪鶉加入4個雞蛋黃。飼料配方(%)為:玉米52、豆餅28.4、魚粉10、麩皮5、骨粉1、多種維生素1、微量元素1、細砂1.6,自由採食。必要時,另加藥物防病。每日每隻平均採食量:3日齡3—4克,5日齡5~7克,7日齡9~11克,11日齡13—15克,15日16~18克。

    3 保證適宜的溫、溼度和光照

    育雛的溫度:1~3日齡為38~36℃;4~6日齡為36~35℃;7~12日齡為34~31℃;13~15日齡30~28℃;16~40日齡為28~20℃。一般21~28日齡後視天氣情況脫溫飼養,育雛施溫要看溫度計、群體大小、天氣變位和鵪鶉狀態。頭1周的溼度控制在65%~70%,以後控制在50%一60%。第l周的光照時間為24小時,8~14天為16小時,15~40天為10小時,光照強度為10勒克斯,光源用白熾燈,在自然光照時間較長的季節,要把窗戶遮好,保持光照時間和照度。

    4 飼養密度

    每平方米1~7日齡120只,8~14日齡100只,15~21日齡80只,22~30日齡50只,31~40日齡40只,根據鵪鶉群體的情況調整飼養密度,夏天要低一些,冬天可以高一些,一般可以有10%的增減幅度。

    5 分群與限飼

    3周齡時,根據外貌特徵進行雌雄分群飼養,並結合育雛飼糧向蛋用飼糧混合過度的方法進行,適當限飼。

    6 適時轉欄

    40日齡左右,大約有2%的鶴鶉開產時轉欄。轉群要在夜間進行,白天轉群會增加應激,同時在飲水中新增多種維生素,轉群時要保持安靜。在轉群的同時,按品種要求再進行一次選擇。

    7 管理要點

    墊物要平穩整潔,避免鵪鶉站立不穩造成殘疾;保持環境安靜,動作要輕,減少驚擾,0~4天注意防止逃竄;加料、喂水要小心,保證飼料與飲水的供應,防止飼料被扒食濺失,防止飲水沾溼絨毛;避免寒冷空氣直接吹到鵪鶉身上;及時淘汰發育不良的弱雛。

    鵪鶉的育雛技術

    鵪鶉是公認的高產高效特禽。鵪鶉體型小、成熟早、產蛋多、飼料報酬高、耐密集型飼養。既適合家庭經營,又適合工廠化產業化生產,其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是上好的營養補品。現就對鵪鶉的育雛技術淺談如下。

    育雛前的準備 育雛前準備好保溫、向陽、通風良好、地面乾燥的育雛室。家庭小規模育雛,一般可利用普通空餘房中的一部分,或在鵪鶉舍中隔離出一部分。如果進行規模較大的專業育雛,就需要建造專用的育雛室。在育雛前,應對育雛室、育雛器、料糟、飲水器等進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地面上用2%~5%的燒鹼水進行消毒,室內牆壁用5%~10%的石灰乳粉刷,對料槽、飲水器等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在育雛前一天就要對育雛器進行預熱,除錯到適當的溫度,同時雛鵪鶉的飼料、所用藥物、墊料等都應準備妥當,以免中途斷料、缺藥,造成工作被動。對出殼後的鵪鶉,要進行挑選,及時把體弱、瘦小、有殘疾等不合格的鵪鶉淘汰。

    先飲水後開食 出殼後先把雛鵪鶉放在育雛室裡,1小時後開始飲水,第1天飲5%~8%的葡萄糖水,連飲兩天,飲水後1小時用純玉米粉,按每100只鵪鶉加入4個雞蛋黃。飼料配方為:玉米52%、豆餅28.4%、魚粉10%、麩皮5%、骨粉1%、多種維生素1%、微量元素1%、細砂1.6%,自由採食。必要時,另加藥物防病。每日每隻平均採食量:3日齡3克~4克,5日齡5克~7克,7日齡9克~11克,11日齡13克~15克,15日16克~18克。

    保證適宜的溫溼度和光照 育雛的溫度:1日齡~3日齡為36℃~38℃;4日齡~6日齡為35℃~36℃;7日齡~12日齡為31℃~34℃;13日齡~15日齡28℃~30℃;16日齡~40日齡為20℃~28℃。

    鵪鶉的五種孵化方法

    自然孵化法

    選擇體型小、抱窩性強的母雞代孵,一次可孵種蛋30牧~40枚。孵化前期,當母雞離巢吃食時,如果氣溫較低,應在窩上加蓋棉毯等保溫。孵化過程中要防止母雞踏破種蛋。用鴿子代孵,每次可放入孵種蛋6牧~8枚。方法:在鴿子下蛋後準備孵化時將鴿蛋取出,放入鵪鶉蛋即可。雛鶉出殼後,要及時將其取出放入育雛器內。

    熱水缸孵化法

    用口徑一致的水缸、鋁盤各1只和保溫用的棉被等進行孵化。將種蛋每30枚~40枚放入一小網袋,然後放入鋁盤內。水缸外用棉絮等包緊保溫,內放入50℃~70℃的溫水,水量以不會接觸放入的鋁盤底為準。將鋁盤放在水缸上,再蓋上棉被。開始入孵時缸內溫度可略高些,同時盤內邊上蛋與中間蛋溫差較大,要多進行幾次翻蛋,使蛋溫基本一致後,每4小時~6小時翻蛋1次。缸內的水一般每天換1次~2次,每次只換一部分水。孵化時可在鋁盤內放一支溫度計,以便掌握溫度變化。

    電熱毯孵化法

    在電熱毯的下面先鋪一層棉絮,毯上再蓋一層棉毯,上面再平放數根3釐米~5釐米見方的方木棍,將蛋盤放在方木上,可疊放2層~3層,上蓋棉被,然後通電加溫。入孵後10小時~12小時,每隔30分鐘檢查1次溫度,以後可透過電熱毯的開關、翻蛋、晾蛋、蓋被的厚薄等控制溫度。每天翻蛋5次~6次。

    火炕孵化法

    是適宜於在北方地區採用的一種孵化法。做一土坯火炕,然後在炕床上進行孵化,方法基本上與電熱毯法相似。

    機器孵化法

    市場售的孵化機種類很多,凡用於禽蛋的孵化機均可用來孵化鵪鶉。

  • 2 # 萩蘆果農

    母鵪鶉四十天左右開始產蛋,若其後三個月的平均產蛋率達到80%以上,那麼其中優良的個體就可以作為我們的種鵪鶉了。對於原種用的母鵪鶉,最好是查清一年產蛋能力之後再進行選拔,公鵪鶉也是這樣。但是隨著日齡的增長,產蛋率和受精率都會不斷的降低,所以有意義的產蛋時間,實際上也就是開產3到7個月這段時間裡所產的蛋做種用比較好,孵化率也比較高,孵出來的小鵪鶉成活率也高。

    剛開始產蛋的母鵪鶉不要立即交配,一般要透過20天以後,不然就會讓母鵪鶉停產。公鵪鶉一個月開始鳴叫,三個月達到性成熟,這個時候可以做種用,利用兩年以後再淘汰更新。再來看一看配種比例,從受精率的角度上來看,公母比例最好是1:1。但是從我們生產成本上來考慮,一般是1:2-3只,也能夠獲得比較理想的受精率。公母交配之後2到3天產下的蛋,其受精率不高,最好在交配以後5到7天開始採用種蛋為宜。

    鵪鶉在配種的時候,每隻公鵪鶉每天只能交配一次,多交配的話會影響種蛋的受精率。再來看看配種的方法,將單籠飼養的公鵪鶉捉出來,放到母鵪鶉籠子裡面進行自由交配,交配以後就捉出來,以免消耗公鵪鶉的精力,或者引起母鵪鶉的反感。母鵪鶉交配一次以後,可以隔3到4天再把公鵪鶉放到母鵪鶉籠子裡面,交配的公鵪鶉要固定,不要隨意亂換。

    鵪鶉的孵化和雞的孵化在原理及方法上基本相似,鵪鶉的孵化期為16到17天,野生的鵪鶉在繁殖期產蛋期到的時候就開始就巢孵化了,但是經過人工馴化之後的鵪鶉,就失去了這一特性,不會孵蛋,一般都採用人工孵化的方法。孵化數量不多的時候可以用鴿子進行孵化,一次能夠孵化八個蛋左右,也可以用抱窩的雞來代替負擔,一次能孵30個蛋左右,數量比較多的時候採用人工孵化,例如說用炕孵及熱水袋,電孵器等方法來孵化。

    種蛋的大小要適中,外形美觀,蛋重大小差別不超過兩克,過大過小,過長或過圓以及異形,但都不能作為種用。蛋殼的顏色要新鮮,呈大理石狀或者是斑點比較大,並且有光澤的蛋,都是理想的蛋種。採集完了之後,下一步就是要進行儲存了,我們要管理好溫度,合適的溫度以10到15度為好,溼度在70%最為理想。

    在入孵前進行種蛋的消毒,它的消毒方法跟雞蛋的消毒方法類似。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關於飼養鵪鶉過程中交配和孵蛋的知識。

  • 3 # 老周說三農

    鵪鶉的繁殖和孵化有什麼特點?

    鵪鶉具有繁殖力強,成熟早、生長快,容易飼養,生產成本低、投資少、收益大的特點,鵪鶉養殖適宜於農村飼養,鵪鶉蛋、鵪鶉都是比較暢銷的養殖產品,需求量較大。

    鵪鶉從孵化出到產蛋只需要45天左右,每年可以產蛋270—280個,作為肉用的鵪鶉40天就可以上市,一年可以繁殖3—4代。鵪鶉個體小,飼養裝置簡單,只需要搭簡易的棚舍,放置籠子,每平方米可以養殖150只,一個60平方米的棚舍就可以養殖1000只左右。每公斤蛋大約消化飼料2—2.6公斤。投資少成本低。

    鵪鶉的特性

    鵪鶉性情溫順、膽子小,公鵪鶉30日齡左右就開始叫,鳴聲高而且響亮,母鵪鶉鳴叫聲音細而低。鵪鶉對外界環境刺激特別敏感,容易驚群,適宜於籠養,要求養殖環境安靜。

    鵪鶉喜歡溫暖、乾燥、光照,害怕寒冷、潮溼、陰暗。最適宜的室溫為20℃左右,相對溼度50—60%,每天光照14—18個小時,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產蛋最高,當溫度高於30℃或者低於10℃,產蛋率就會下降。

    母鵪鶉42—49貼就可以下蛋,肉鵪鶉經過飼養40天體重可以達到100克,就能夠上市銷售。

    鵪鶉喜歡吃顆粒飼料,鵪鶉的抗病力強,成活率較高。

    鵪鶉的繁殖特點

    鵪鶉是一種性成熟比較早、繁殖力比較強的禽類,一般40—50日齡開始下蛋,最早的35日齡便開始產蛋,到50日齡時產蛋率達到50%。開產日齡的早晚與品種、營養、光線、季節等因素有關。母鵪鶉一年四季都能下蛋,每天下蛋時間主要集中在午後到晚上8點以前,下午3—4點是產蛋高峰時間。因此,一般多在早晨、晚上集中撿蛋,而不是零星收蛋。

    在自然交配的情況下,鵪鶉交配季節春秋兩季即3—5月份,9—11月份,雄鵪鶉40—45日齡時,開始有交配行為。公母比例為1:1—3(最大比例不超過1:5),受精率平均75%左右,該的可以達到90%以上。鵪鶉早晨和晚上交配次數最多受精率高。單籠飼養的,可以每天早晨、晚上放入雄鵪鶉交配,或者在產蛋後20—30分鐘內進行。

    種用母鵪鶉的利用年限是1年半到兩年,但是因為第二個產蛋年比第一個產蛋年大約下降30%,所以除少數優良個體外,一般都是採用“一年利用制”。商品蛋鵪鶉也有利於1—1.5年的,但是如果產蛋率下降到40%時就可以淘汰。配種年齡雄鵪鶉以出殼後6個月到兩年,母鵪鶉以5個月到一年配種效果最好。在生產上用不同品種的鵪鶉進行雜交來獲得雜種優勢,提高後代產蛋和產肉效能。

    鵪鶉的孵化方法

    大批次的採用人工孵化方法,少量的用抱窩母雞和鴿子代孵,每隻母雞可以孵化20—30個鵪鶉蛋,每隻鴿子可以孵化6—8個鵪鶉蛋,入孵前種蛋要消毒後才能入孵。

    1、種蛋的選擇,種蛋必須來自健康的鵪鶉群,受精率在70%以上。種蛋要新鮮,儲存在7天以內。蛋形正常,蛋重10—12克,白殼、茶色、沙皮、軟殼蛋和沾汙糞便的蛋都要淘汰,不能用於孵化。

    2、用孵化機孵化,溫度一般為37.7—38.2℃,如果用坑孵化前期1—5天溫度保持在38—38.5℃,中期6—11天保持在37.78—38℃,後期12—17天保持在37.5—37.8℃,室溫保持在28—30℃。

    3、溼度,孵化初期65—70%,中期60—65%,後期16—17天70—75%。

    4、通風,溫度、溼度、通風換氣三者密切相關。當溫度過高時可以適當通風,溼度過大可以加強通風或者用提高溫度的辦法來降低溼度。

    5、翻蛋,孵化機每隔2小時翻蛋一次,當孵化機內溫度升高時,翻蛋次數增加,溫度低翻蛋次數可以減少。用其他方法孵化的,可以每隔4小時翻蛋一次,14天以後不再翻蛋。

    6、涼蛋,涼蛋的目的,使胚胎產生餘熱散發,起到調節蛋溫和換氣的目的。

    7、照蛋,孵化期中進行兩次照蛋,孵化5—6天第一次照蛋,取出無精蛋、死精蛋。12—13天進行第二次照蛋,取出死胚蛋。

    8、落盤,孵化到15天,將種蛋移到出雛盤,等待出殼。

    9、出雛,孵化到16天開始啄殼出雛,17天達到高峰期,第18天出殼完畢。

    怎樣選擇鵪鶉苗和雌雄鑑別

    優良的鵪鶉苗要符合以下要求:

    1、鵪鶉苗體格健康強壯,個體高大,體重在7克以上。

    2、鵪鶉苗羽毛蓬鬆密生,有光澤,整潔豐滿。

    3、鵪鶉苗的眼睛有神、活潑靈敏,叫聲響亮。

    4、將鵪鶉苗握在手中有柔軟感覺,並且富有彈性。

    5、鵪鶉苗的臍部收縮落後,腹部毛長而且密。

    6、嘴和腳趾比較粗壯,有光澤。

    鵪鶉苗的雌雄鑑別

    初生鵪鶉苗從外表上很難看出,一般採用肛門鑑別方法鑑別雌雄,方法是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雛鵪鶉,使頭朝下,背貼手心,再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將雛鵪鶉洩殖腔上下輕輕翻開,如果洩殖腔的粘膜呈現黃赤色,下壁的中央有一個小的生殖突起,就是雄鵪鶉,如果呈現淡黑色,沒有生殖突起,就是雌鵪鶉。

  • 4 # 農村小七妹

    鵪鶉最常見的就是,繁殖不是特別的容易。這個問題一度讓很多批次養殖的農戶們覺得非常的擔憂,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首先大家一定沒有找準它們的繁殖時間,正常情況下是鵪鶉的繁殖時間,應該是在每年的5月份到7月份左右,但是因為雄鳥和雌鳥沒有固定的配偶關係,所以它們會有一雄多雌的情況。每當到了這個時節的時候,大家就可以以兩隻雌鳥配一隻雄鳥的方式進行搭配,這樣的話,雄鳥就能夠佔據主導地位,因此它們就能夠正常開始繁殖。不過大家在搭配上,如果出現的誤差的話,自然它們的繁殖問題就會出現很大的影響。

    另外一方面是大家最好選擇那些身體比較健壯的鵪鶉進行繁殖,這種身體比較健壯的鵪鶉,在繁殖的過程當中,就會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但是有一部分農戶為了能夠提高它們的繁殖量,所以即使那些身體比較弱小的鵪鶉也會被用來繁殖。首先我們不能說它們能否繁殖成功,如果說這種身體比較小的鵪鶉用來繁殖的話,其實它們也無法達到我們的需求標準,有的時候這些鵪鶉可能已經正常繁殖了,但是由於母體不是特別的好,所以繁殖出來也不會被外界所接受。

    優良的鵪鶉應該是毛髮比較鮮豔的,更重要的是它們的眼睛一定要非常的清亮,這樣的話繁殖起來也就更加容易。另外一方面是大家要增加一下光照,在產蛋期間其實光照很重要,夜間增加光照的話,可以有效提升25%的產蛋率,那麼在這個階段,大家也不要通宵增加光照,這樣的話會讓它們產生應激反應。小編個人認為是每天夜間增加四個小時左右的光照,那麼對於鵪鶉來說才有著很大的幫助,而且它們的產蛋量才會迅速提升。

    鵪鶉通常在養殖一百天左右時可以出圈上市銷售,所以為了保證鵪鶉的孵化數量,對於鵪鶉孵化的方法要選擇合適的,鵪鶉孵化的方法:

    自然孵化法

    一、選擇體型小、抱窩性強的母雞代孵,一次可孵種蛋30~40枚。孵化前期,當母雞離巢吃食時,如果氣溫較低,應在窩上加蓋棉毯等保溫。孵化過程中要防止母雞踏破種蛋。

    二、用鴿子代孵,每次可放入孵種蛋6~8枚。

    電熱毯孵化法:在電熱毯的下面先鋪一層棉絮,毯上再蓋一層棉毯,上面再平放數根3~5釐米見方的方木棍,將蛋盤放在方木上,可疊放2~3層,上蓋棉被,然後通電加溫。

    入孵後10~12小時,每隔30分鐘檢查1次溫度,以後可透過電熱毯的開、關,翻蛋,晾蛋,蓋被的厚薄等控制溫度。每天翻蛋5~6次。

    火炕孵化法:適宜於在北方地區採用的一種孵化法。做一土坯火炕,然後在炕床上進行孵化,方法基本上與電熱毯法相似。

    機器孵化法:市售的孵化機種類很多,凡用於禽蛋的孵化機均可用來孵化鵪鶉,只是將蛋盤的承蛋間距改為2.6釐米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裝設計師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