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對於敦刻爾克戰役,大眾的一般印象是:希特勒突然下令停止進攻,英國人乘機逃跑,因此儲存了實力云云。但英國儲存的實力對二戰真的有很大的作用嗎?
7
回覆列表
  • 1 # 龍七公子

    兩句話就可以概括回答這一問題,一是英軍在敦克爾克撤回的兵力為隨後的不列顛之戰保留了有生力量,藉此力量,英軍得以構建起防禦體系,阻止德國登陸作戰;二是歐洲戰場的勝利,是因為蘇軍浴血奮戰和美軍諾曼底登陸,與英軍撤回部隊關係不大,皇家空軍和海軍發揮的作用遠比陸軍大。

  • 2 # 浪漫和尚3

    二戰的勝利是各各戰場勝利的總和,每一場戰役戰鬥都有可能改變整個二戰的走向。當然結局不會變,但過程可能更加艱難複雜。 沒有這三十多萬人,希特勒一樣不會冒險登陸英國。但是發電機計劃給了英國普通民眾一針強心劑,加上丘吉爾借勢的完美表演,調動起英華人內心的驕傲,堅定了抵抗的信心。這也是希特勒在開戰初期對英國和談帶有幻想的結果,如果德國一開始就堅定消滅英國的決心,可能英國本土是無法抵抗的。 但這又將大大消耗德國,蘇聯又將至少多獲得一年的準備時間。 沒有保留三十萬兵力,北非戰役的勝利將更加困難,甚至反攻方向將沒有義大利方向。蘇聯有可能把社會主義陣營推進到義大利等南歐國家。甚至德國全境都是蘇聯解放的。呵呵,那樣的話冷戰的程序又將……

  • 3 # 就是那條河

    感謝邀請。二戰的三大主戰場:歐洲主戰場是在前蘇聯和德國之間較量,亞洲主戰場在中國和日本之間廝殺,太平洋主戰場在美國和日本之間爭奪。同時,實力最雄厚的美國為本國利益出發充當了各主戰場的總後援,英國真不是主角,那時大英帝國已基本墜落也擔當不了決定二戰勝利命運的重任。

    再說一句,西方世界缺乏對中國在二戰中作出巨大犧牲和巨大貢獻的公正認可,其用心目的倒是值得我們大家去深思,而不是扯淡什麼英華人的決定性。

  • 4 # 歷史臆想愛好者劉宇

    對英國作用很大,英國是職業兵制國家,這批人死光了,軍隊很難緩過來,搞不好就投降了或者被德國登陸了。

    對二戰影響不大。頂在正面的是毛子的兵,諾曼底登陸是英美法多國聯軍。沒有這些兵,大不了提升法華人當軍官。

  • 5 # 立志成蟲

    對英國而言有決定作用,雖說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法等軍隊不得不丟棄了絕大部分的重灌備,但這畢竟是有建制有戰鬥力的軍隊,不是一盤散沙的草臺班子,官兵在,仗就還能打下去。雖說德國因為海軍和登陸作戰能力差點兒,未必能成功進行登陸作戰,有這三十萬軍隊在,英倫三島就還有戰鬥力,不至於德軍一登陸就不堪一擊。更重要的意義在日後的大反攻,諾曼底登陸如果沒有當年撤回來的三十萬軍隊,英軍的力量只會更加薄弱,在歐洲大陸的作戰中作用會更低,已經衰落的大英帝國只會更衰落,畢竟戰後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要看反法西斯的貢獻,貢獻大小要看實力的

  • 6 # 加菲龍貓

    從兵力上來說這說法也可以說得過去。但是在戰略意義上,這是丘吉爾做的一個算是聰明的決定。在波蘭和法國相繼投降下,英國在歐洲的主要地位早已不保,歐洲盟友兵敗投降,新的盟友(蘇聯,美國)保持中立,只能選擇退守本國國土和英吉利海峽,想想英國撤退,歐洲的這個戰場上就剩德國和蘇聯,讓他們倆個打去,待時機反攻。然而英國在亞洲的戰場上也做了同一個選擇,目的就是拖美國下水。總而言之,那次撤退,說儲存實力那是其次,真正有意義的是戰略。

  • 7 # 腓特烈卡爾

    個人認為英國在二戰中最大的貢獻就是保住了北非、印度等殖民地和英倫三島。保住北非限制了德意的油料供應,減弱了德國裝甲部隊的攻擊力,同時也避免了同盟國軍隊地中海運輸線被切斷,保住印度避免了日本實力迅速壯大,也避免了同盟國向中國輸送物資的通道被完全掐斷,保住本土使德國無法完全擺脫兩線作戰的困擾,也為同盟國向蘇聯輸送物資提供了一箇中轉站。英國陸軍人數有限,遠征軍如果全軍覆沒就要從其他戰場抽調兵力補充,殖民地可能就保不住了,對整個二戰的形勢就十分不利了,所以我認為敦刻爾克撤退儲存的兵力對二戰勝利作戰是巨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好人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