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ove那片海

    從簡筆畫學是正常的,孩子開始學畫是要從簡筆畫線條開始學,讓孩子瞭解用線勾勒出事物的輪廓形狀,幫助孩子用畫筆認識世界,簡筆畫形態勾畫好之後,會用油畫棒塗顏色,孩子會喜歡五顏六色的色彩,進而對畫畫產生興趣,所以小孩子剛接觸畫畫,一般是從簡筆畫學起的。

  • 2 # 福星說育兒

    孩子學畫畫怎樣能進步?給美術老師和家長的實用建議

    首先弄清楚原因,美術教師和家長才好有的放矢。

    (分年齡來看)2-4歲的孩子處於塗鴉期,能在一切可能出現印跡的媒介上弄出線條、顏色、形象,對他們來說,這是件很神奇的事情。

    我們喜歡問他們“寶貝畫的是什麼呀?”他們的回答總是讓我們驚奇,因為答案很奇怪,可能是電視機、馬桶等天天見的東西,可能是小狗小貓等喜歡的動物,可能是父母等最親近的人,也可能是你問他時他正在看的任何東西……

    不要奇怪,不要試圖糾正他們的錯誤,我們將這一階段稱為“命名階段”,給自己創造的東西命一個自己喜歡的名字,“作品”與“命名”這兩者是沒有必然“形象”關聯的。

    4-7歲的學齡前兒童,一般也是喜歡畫畫的,因為畫畫對他們而言,還是一種“和說話一樣”的表達方式。

    有些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就開始陸續不選擇畫畫這種表達方式了,大概有幾種原因:

    1.在畫畫的“結果”上,遭受過家長的批評和打擊,畢竟家長是強勢的,孩子是弱勢群體。

    2.被老師毀了,要麼讓孩子照書塗色,要麼讓孩子照貓畫虎,沒有關注孩子的興趣點和內在表達需求。

    以我的經驗,成年人的認可對4、5、6歲孩子是不是選擇繪畫這種表達方式很重要。

    7-12歲的學齡兒童,他們依然會喜歡錶達自我世界,但他們也會開始喜歡錶達客觀世界。他們不會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們會有自己的審美,會欣賞作品的美了。同時,他們也會有自己的表達追求,有自己的“高標準”。

    “畫得像”對他們還是相對困難的一件事,一般需要經過艱苦卓越的努力才能到達自己內心認可的標準。只是,伴隨著年齡增長,主科學習壓力增加,畫畫的時間越來越少,自身的審美要求又越來越高,很有可能會“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畫畫”帶給他們的不再僅僅只是快樂、故事、神奇、好玩、成就感,而可能是“挫敗感”,可能是“心到手不到”,可能是“只能羨慕其他同學”,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慢慢放棄“畫畫”這種表達方式了。

    弄清楚孩子為什麼喜歡畫畫,對美術教師和父母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畫畫的作用有什麼?

    隨便百度一下,答案很明確,我們能看到很多耳熟能詳的詞彙: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審美能力、設計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創意思維能力,這些彙集成為了——創造力,而創造力是未來社會最看重的能力,這是我們讓孩子學習美術的意義。

    創造力,這個暫時和未來都不一定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成為了評價兒童繪畫的新標準。

    也成為了教師們喜歡用的詞彙,因為無法檢驗效果,所以家長也一直疑惑。

    但是,現下,“創造力”這個超出畫畫本體價值之外的判斷標準,已經日益成為了家長帶孩子學畫畫的重要理由之一。

    所以,在這個標準下,我們必須接受孩子“畫得像不等於畫得好”的常識。這個觀點也是沒有錯的,只是,學畫畫的價值不止於創造力,審美不能隨便丟掉。

    審美修養,就是讓孩子形成美術修養,涵養自己的這個藝術品味,包括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個是無論在任何場合下,絕對不會有錯的一個能力培養。

    再就是我們所說的美術表現,有美術表現力的孩子確實是畫出來的東西一看就很有意思,除了情感的這種不一樣,故事的不一樣,包括創作方法,創造新事物的能力也不一樣,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一個就是他懂美術的規則。

    這個就是語言的魅力。因為他懂得這些規則他運用了這些規則這些規則就是美的規則。

    所以美術老師要關注能不能把這個能力給他培養出來。

    要培養能力,就需要循序漸進,也需要一以貫之這麼一個過程。

    美術老師要怎麼做?

    當孩子畫不好時什麼最重要?

    美術老師要沿著一個正確的路徑去教,才有可能把他教會, 如果你是東一榔頭西一錘子,今天學個材料,明天學個工具,後天學個技巧,其實零碎的東西是沒什麼用的。

    我們說的體系課程究竟是在美術上面是什麼體系,其實就是美術語言的體系。這個問題恰恰是最核心的問題。

    老師要怎麼做?就要針對不同年齡段,把基本的美術語言把它分清楚。

    美術基本的造型元素,從線條的角度,怎麼教孩子去運用。從色彩的角度,怎麼讓他們去理解去運用。從空間/從各個角度基本的造型元素怎麼去做,然後組織其規律,怎麼讓他們能夠更好的透過一個畫面來表達他自己的想法。

    裡面就會涉及到對比,對稱,畫面的節奏,構圖,大小之間的對比,就涉及到很多這種原理組織。

    原理的東西之前其實都是美術語言系統裡面的。我們要去做系統課程,可能就得先把每個原系統搞明白。

    平常美術老師可能如果不用一些方法的話,並沒有把觀察落實到上面,沒有落到實際這樣孩子的繪畫能力上,確實是得不到發展的。

    而且因為孩子的繪畫能力,在這個階段沒有得到有效發展。導致孩子在進一步往下滑的時候,滑到人家最終不再願意畫畫了,這個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但兒童有時感性是超過理性的,這是一個慢慢發展的過程,那麼在這個過程裡面,一般是九到十一歲,他的理性思維能力才慢慢地開始轉化成社會能力。

    所以在這個感性思維能力佔主流的階段從三到十歲左右的時候,都是需要在感知上面對他們有一定的促進的。情感的表現依賴於他們的這種感知能力的處境中,他們對於情感的這種激發,這個也包括討厭/喜好等這些情感,其實它這個是依賴於感知能力的培養。

    怎樣看待孩子畫畫的進步問題?

    在校外教育領域,美術這個學科與很多學科不一樣,英語有背單詞多少的標準,舞蹈、鋼琴都有考級的標準,一對一的標準是提分……

    美術因為無法產生明確標準,大家只好傾向於“顯性標準”,就是美術技能的進步。這種普遍存在的心理,也讓很多培訓機構抓住,讓這個行業變得魚龍混雜。

    其實,讓家長看到“顯性進步”不是難事,讓孩子照著範作畫得很像不是難事,讓孩子把典型形象畫出來不是難事,讓孩子機械地臨摹大師作品也不是什麼難事,讓孩子畫得很整潔更不是什麼難事,讓孩子把顏色塗勻塗滿根本就不算個事兒……

    關鍵不是看教師用不用心,而是看教師有沒有良心。

    判斷孩子是否“進步”一定要在區分年齡的基礎上針對每個孩子的特點。

    首先,每個年齡段“畫畫”給孩子帶來的進步,標準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我們應該尊重不同年齡段兒童自身的表現慾望,教學和考核都應該符合兒童的認知水平和年齡心理特徵,家長和教師都不應該用成人的模式化概念束縛孩子想象、創造的翅膀,也不要毀了孩子對藝術特有的純真和審美修養。

    其次,衡量每個孩子的進步標準也是不一樣的。

    例如,對某一個5歲的孩子,用一節課讓他/她把顏色塗勻塗滿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她/他是個很安靜的小女/男孩,喜歡整潔的畫面,塗滿塗勻的效果讓她內心很愉悅。對一個喜歡自由表達,不在乎畫面效果更在乎故事細節和情感表達的5歲孩子,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不用考慮“塗滿塗勻”這個問題。

    繪畫題材的豐富多樣,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而在具體的藝術規則方面,如比例、透視、構圖等,更需要慢慢介入,需要在他的成功體驗的基礎上慢慢引導。

    一句話,孩子應該是慢慢成長,還不到急速塑造的年齡階段,只有這樣,他的表達方式才可以一直得到溫柔的寵愛,悉心的呵護。

    對於4-7歲的學齡前兒童

    父母如何陪孩子一起畫畫呢?

    我個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對父母來說,這些建議並沒有過高要求,很好實施,我相信,試試這幾種建議,對孩子有益無害。

    (一)以平等的身份

    我們做了很多次實驗,讓家長和孩子一起畫畫,然後讓其他人區分哪些是家長畫的作品,哪些是孩子畫的作品,結果如下:普通人基本無法判斷作品歸屬,美術教師也經常混淆作品歸屬。

    所以,讓我們先認清一個事實:沒有美術專業背景的家長和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繪畫水平基本相當。家長無非就是欣賞眼光高一點,但對於真正的藝術欣賞也基本說不出所以然;在沒有明確可模仿形象的支撐下,家長經常會畏手畏腳,不如孩子敢畫;家長的幻想能力大多不如孩子,動手能力略強於孩子,大膽表現的能力與孩子不分高低。

    但是,家長比孩子強在一點——心智成熟。所以,家長會運用方法。

    在陪孩子畫畫時,花點小心思,就會讓孩子開開心心地藝術成長,例如,有時候,需要家長很笨,畫得不如孩子;

    有時候,需要讓孩子覺得家長很厲害,能幫他完成他不會的部分;

    有時候,家長可以查詢資料,幫助孩子解決畫面形象問題;

    有時候,可以和孩子一人畫一部分,讓孩子有參與的成就感;

    有時候,可以用開放的語言引導孩子畫出更多的畫;有時候,就給孩子做個小助手,準備材料;……

    具體如下:

    1.你畫的是什麼呢?(相信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畫是用來聽的,不是用來看的。你只有用心聽他說,你才會發現你的孩子有多麼獨特,你只有以發現的眼光看,你才會發現孩子有很多新的閃光點。而且,無論對成年人還是對孩子,“聽”都是一種基本的尊重。)

    2.畫得真棒!(切忌一看孩子的畫就發表自己的觀點。)

    首先,不要批評孩子畫得不好,前文的實驗表明,我們不一定能比自己孩子畫得更好,只是我們也許更能欣賞一些畫得好的畫;

    其次,不要試圖去批評孩子畫中的“不合理”,例如,頭畫得很小,手畫得很大;城堡有生命,太陽會哭……我們處於他那個年齡時,也是像他那樣理解世界的;

    再次,不要毫無根據地表揚孩子的畫,拍馬屁前先認清馬。)

    (二)

    提供創作材料

    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因為畫畫“好玩”,孩子才喜歡畫畫。有了好玩的心態,家長不累,孩子也不累。注意玩的結果,更要注意玩的過程,先“愛玩”,然後“學著玩”,再從“玩中學”,最後能到“學中玩”,就“好玩”了。

    要想畫畫“好玩”,就需要有“玩具”做基礎。

    白紙和彩筆是基本玩具,如果能提供彩紙、陶泥、油畫棒、顏料、畫筆、毛筆、宣紙等玩具更好。如果不願意花錢買,也沒關係,那就需要把眼光放寬一些,舊衣服、快遞叔叔送來的包裝盒、喝飲料的瓶子和蓋子……

    每一個新的材料都可能給孩子帶來“好玩“的新鮮刺激,就像孩子希望每天都穿新衣服一樣。

    當然,也需要培養孩子養成收拾畫具的習慣,藝術不應該是一件邋遢的事情。不要怕孩子弄髒自己,弄髒家,國外教育經常讓我們反思因噎廢食的壞處,正好借這個機會讓孩子養成收拾東西的好習慣。

    也不用因為看到一些知名藝術家不修邊幅,習慣沉浸在自己世界裡,就擔心畫畫可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如前文所言,畫畫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是“和說話一樣”的表達而已,鼓勵孩子畫畫,和鼓勵孩子說話一樣重要,至於藝術,還得且行且看。

    (三)

    畫友

    當我們確實不願意或者不知道怎麼陪孩子畫畫時,找兩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也是個方法。

    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

    夥伴很重要,分享的品質很重要,小朋友間的認同也很重要。當然,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也不應該隨意比較孩子。

    1.如果以比較的眼光看,我們發現總有更好的作品出自別的孩子的手中。

    2.如果以成長的眼光看,我們能感受到孩子一直在進步。

    3.如果以發現的眼光看,我們會發現孩子有很多新的閃光點。

    這三者之間,我們用“2、3”結合的方法會更好。

    對於7-12歲的小學兒童

    父母如何陪孩子一起畫畫?

    我們曾做過這樣的實驗,當我們問小學一年級孩子“會畫畫嗎?喜歡畫畫嗎?”一個班40個孩子會有38人以上舉手,小學二年級會有30人以上舉手,小學三年級以後,舉手者減少,慢慢已成零星。

    這是為什麼呢?其實,7-9歲和9-12歲是應該區別對待的,7-9歲的孩子還不具備足夠的語言表達能力,“對言語的積極態度”仍會體現在畫畫這種表達方式上,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畫畫仍然是很好的表達方式之一。

    陪這個年齡段孩子畫畫,還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使用“傾聽 鼓勵引導”的方法,尤其需要特別注意“引導”。

    因為,伴隨著正規學校教育的強勢介入,他們會慢慢熟悉自然規則、社會規律、科學知識,以前被成年人認為是“幻想”的那種想象力會慢慢消失了。

    此時,合理的想象能力更依賴“我們還能畫成別的樣子嗎?”這一引導方法。

    畫畫本就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事,用畫畫去培養這種探索的習慣,恰得其所。

    2、多嘗試“觀察 感受體驗”的方法。

    多帶著孩子觀察,觀察一切可能感興趣的物件,不要怕浪費孩子的時間,你放心,觀察會很容易讓我們感受到孩子的進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同時,若要發揮藝術對孩子的有效幫助,主要靠感受和體驗,多感受藝術的美能有效增強孩子的審美鑑賞力,將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感受有效結合起來,這種體驗,會讓孩子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創造。

    3、注重審美意識的引導。

    尤其是主觀色彩上,可以多增強表現力、裝飾性、情感性三方面的引導。

    相信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經常會創作出讓人驚歎的作品。

    以9歲為界,9歲之後,很多孩子還是喜歡畫畫的,但是也會有很多孩子會慢慢拋棄畫畫。

    這是為什麼呢?以前,我們一直認為這是孩子的藝術成長轉型之痛,專業解釋是“大概在9歲左右,孩子會進入寫實期”。

    什麼意思?大致是這樣:伴隨著孩子理性思維能力的發展,他們會慢慢喜愛客觀描繪,傾向於現實主義審美,也就是開始追求“畫得像”了,而手頭功夫又跟不上,所以挫敗感越來越強,慢慢就不喜歡畫畫了。

    只是,我很奇怪,古代華人,非洲人,他們的藝術往往不以寫實為美,也就是說他們是不會有這個“寫實期之痛”的,那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們就肯定要經歷這個痛苦呢?

    所以,我們把藝術理解得太狹隘了,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而言,畫畫仍然是一種表達,只是表達的層面更多元,深度要求更高,更傾向於表達自己對情感、審美、世界的認識。

    不談新中國的“蘇式”現實審美一統天下,也不抱怨西方古典寫實繪畫的強勢入侵,只談孩子正確的藝術成長。

    這個時候,一個真正懂藝術的家長確實能給孩子帶來幫助,很多案例都證明,一些頗為成功的藝術專業人士,確實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影響,而且,能將孩子培養成青年時期就能在某類專業領域有所成就,很多時候都取決於父母在具體教育方面的傾向。

    但是,父母懂不懂藝術真的不會對孩子產生巨大影響,父母只需要堅持一點——寬容,就好。

    正常情況下,9歲以後還在堅持畫畫的孩子,沒有專業背景的家長已經很難跟上孩子的藝術發展需求了,所以,尊重孩子,提供你能提供的幫助,就是很棒的父母。

    在具體建議方面,我們可以多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1、我們可以尋找一個幫助孩子畫畫的切入點。

    因為,無論是一直在畫畫的孩子,還是突然開始喜歡畫畫的孩子,這個年齡都應該已經有了喜歡的主題,例如,變形金剛、城市、科技題材、動漫題材、唯美題材、情感題材……

    我們可以就從這個主題切入,千萬不要把這些“模式化”的創作與“創造力培養”對立起來,創造力有一個基本來源是技能,所以請堅持鼓勵孩子並以新鮮刺激來引導,就這個主題,不斷突破,不斷觀察,不斷豐富,不斷用不同材料來完成它,不斷拓展它的可能性,直到找到成就感為止。

    2、多多看展覽,尤其當代藝術展。

    藝術是多元的,除了畫得像,還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藝術的表達?多看看當代藝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肯定有好處。

    3、如果孩子就喜歡畫得很像,那不好意思,家長只能陪著他“死磕”像不像了。畫得像其實不是難事,並不那麼需要藝術天賦,只是需要時間積累做保障。

    所以,孩子到了這個年齡的時候,就沒必要完全排斥簡筆畫了,簡筆畫自身是無罪的。

    只要能用這種方法畫出不一樣的事物,那就不是在做簡單的重複工作。只是,更應該用簡筆畫做一些想象力練習,一定要強調事情的無數種可能性。

    父母如何陪孩子畫畫的家庭美術教育問題,但能歸納出來的都是共性問題,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 3 # 美術程老師

    目前畫班,培訓機構很多,你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

    首先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班型。

    比如小班孩子可以先從創意美術開始,手工加各種材料相結合。

    培養興趣愛好,開發想象,提高智商。

    中班孩子開始用彩筆,油畫棒等為工具。老師教一些簡單易學的表現方法,孩子們再加一些自己的創意。

    大班孩子要用美術語言表現主題,學習繪畫的一些基本構圖,色彩搭配,線條線描等。

    運用多種表現方法,創作既有美感又有兒童特點的作品。

    當然,是孩子學習。所以尊重孩子的感受。讓孩子自己挑選他喜歡的老師和課程。

  • 4 # 仰望244801359

    你哪裡找的老師啊這麼不專業,簡筆畫那麼簡單根本都不算畫畫了,我看這個老師的美術水平不咋地,或者他就是在忽悠你呢。我大伯以前給他孫子找的老師學畫畫也是很水,教了幾個月孩子繪畫水平一點沒提升,我大伯還奇怪是不是孩子不是學美術這塊料,結果你猜怎麼著?有一次我大伯提前去接孩子下課,看見老師就讓孩子在那臨摹。唉,真是無語了,現在找個好老師真的很難。我那天在網上看見一個網站叫做美術寶1對1的,好像他們介紹老師都是嚴格招聘的,最低也得大學本科畢業,而且還是影片1對1教學可以看見老師教的怎麼樣。我覺得你可以嘗試瞭解一下,畢竟大平臺的話教學水平還是有一定口碑的。

  • 5 # T_T莫名的心傷

    換老師吧,別辛辛苦苦賺點錢還要被這種坑人的老師坑走,那多不值得。可以去美術寶1對1平臺上找個老師,上面老師都很專業,教學水平也有保證,他們平臺招聘很嚴格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實驗心理學產生於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