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家樂

    我覺得是有必要的。網課已經是一種利用媒體的手段傳授知識的一種教學模式。學生上網課要求打卡是管理上網課學生的一種手段,其目的是督促孩子自覺完成教學任務,保證網課教學質量。並且在一定時間內能堅持完成相對應的學習目標,從而提升網課質量指數。

  • 2 # 學科君

    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學校延期開學,學生不能在正常開學時間到校上課學習。因此,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認真做好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工作,為廣大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援服務,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許多地方採用了網上學習方式,或透過微信、qq、釘釘,每天打卡簽到。

    一、“停課不停學”不是指單純意義上的網上上課,也不只是學校課程的學習,而是一種廣義的學習,只要有助於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 二、許多地方、學校、老師的做法就是想方設法獲透過淄博或者錄播的方式,傳輸知識,讓學生在家學習。對待這種學習,我們應該理性去對待,從幾個角度去分析利與弊。1、首先,從教師的準備工作來說,由於教師以前都是站在三尺講臺上課,面對學生,備好課利用現場的教學裝置就能直接上了,現在由於延期開學,學生在家裡,那麼老師就必須自己想辦法弄好課件、教案、練習,教學資源等,然後透過各種途徑傳送給學生學習,還有線上實時解答、抽查、檢查、批改網上作業,這無形中增加了很多繁雜的工作和老師的負擔。有些上了年紀或者對先進的教學裝置不會使用,更是鬧出笑話,上課無聲音、自言自語。2、對學生家長而言,每天都要監督陪讀、每天要打卡簽到,上傳作業、時刻關注群訊息,這也是加重家長的負擔,尤其是一些家庭經濟困難或者網路不好的地方,更是難以學習,學習效果不好,孩子不完成作業,不認真聽,又怕班主任催促,確實是累。3、對學生而言,如果學習好的還好,有基礎,能聽的懂,更得上老師的思路,節奏,聽不懂的學生、平時基礎差的學生,那就是在聽天書了,父母又在身邊督促,如坐針氈啊。對年級小的孩子,長時間盯著電腦、手機、電視學習,也是對身體不太好,對視力有很大的影響。 總而言之,網上學習,有利有弊,要一分為二,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完成,量力而為,更重要的是理解上級要求的停課不停學,這個學,範圍。內容很廣,不侷限於教學知識點,更不侷限於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產品的途徑。

  • 3 # 醬子one

    現在網課上的如火如荼,一到早上八點半,學生們自覺搬好小板凳,拿起作業本等待。上課。那麼,堅持打卡完成作業有必要嗎?

    我覺得有。本來網課全憑自覺,如果再沒有合適的檢查方式,對於那些不自覺的孩子,上網課根本沒有效果。雖然老師檢查作業很辛苦,看圖片確實很費眼,因為發到網上的檢查方式不方便,但是我認為學生聽完課用作業打卡的形式,對學習有鞏固反饋的效果,所以還是很有必要的。

  • 4 # Strive12138

    作為初三學生來說,感覺還可以,我們學校沒有用任何其他軟體,只用QQ,透過分享螢幕,影片聊天來講課,打卡也只是每天必須完成的作業和上課中記錄的筆記。個人覺得在這個時候,打卡還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保證每個學生上課筆記的完整度。每天也只有語數英體四門科目打卡,其他科目基本三天一次。所以我的自己一個人還是忙的過來的。上課效果個人也覺得非常好,可以用手機錄屏,第一次沒有聽懂的部分可以反覆聽,並且老師全天線上,隨時可以問問題。效率還是不錯的。總而言之,覺得總比自己呆在家裡盲目複習的好,老師畢竟經驗多。

    “人生是一次漫長也短暫的單程旅行,你沒辦法回頭,走了錯路就不斷去試著修正,只要你想,你會離心中的終點越來越近。”

  • 5 # 樂芯小怪

    大家好

    由於疫情嚴重,各大所學校開始網上學習,在網上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都要按時去打卡完成作業,但是這個是對的,畢竟已經開學了,可是不能在學校在家裡面上課,相當於就是在學校所以在家打卡完成作業那是必須的,和學校是一樣的,不能不做,像有些簽到是有福利的

  • 6 # 昕昕蟲

    就在剛剛,河南省叫停了網上授課,為什麼?各個參與方都不滿意。

    首先,是教師方面。網路授課是一種新穎的授課模式,很多老教師不太適應這種新的模式,講課效率不好,不利於教師的教,而且現在是疫情特殊時期,有的教師可能還不能正常回到工作辦公區域,在相對落後的老家可能沒有網路,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其次,學生方面。學生本身自律能力不高,拿著手機平板打遊戲,看影片,沒有課堂上學習的氣氛和老師的監督,聽課質量嚴重下降,各科老師輪番在網上授課,一天時間安排的滿滿的,孩子也會疲勞,對眼睛也不好,並列各科都有作業,學生負擔壓力劇增。

    最後,家長方面。家長工作性質不同,有的可能提前進入工作崗位,兼顧不了孩子,但是班級群裡要求打卡,簽到,拍作業,一刻不能耽誤,完全兼顧不過來。

    現在是怨聲載道,我支援暫停網路授課。

  • 7 # 梁一雜說

    首先我們來先說老師,由於以前沒有授課的經驗,所以對於大部分老師來說,這是一種新的挑戰,做得好,做不好,他們自己心裡也沒有底,即使能錄製好影片,他們心裡也沒有底,學生們是否接受知識,更重要的是,老師們已經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對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進行輔導、指點和關心,這對於教育來說是不合理的,是不符合我們自古以來的教育核心,而變成了冷冰冰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受眾群體不一樣,大學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的自律程度、年齡段都不同,現在基本是一杆子打下去“網上授課”,這肯定是不合適的。再進一步講,因為老師們以前沒有網路授課的經驗,加上對計算機的熟悉程度不同,中國的基礎教育一直以來對計算機這塊就不不重視,這也是造成現在的老師對於網際網路不甚瞭解的重要原因,現在突然來這麼一齣戲,肯定是非常難的,只能說是非常難,因為現在老師們沒選擇,會得上,不會也得上。

    其次是學生,有大學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和幼兒園,或許大家會說,幼兒園就算了,算不算又能怎麼樣?如果是這樣的話,國家肯定不會去開設幼兒園三年。梁一在此鄭重地告訴你,不但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關鍵和有用,學習是一門循序漸進的技術,而習慣更是如此,真是需要三年的幼兒園生活,才能在小學一年的時候快速適應來接受新知識,所以幼兒教育很重要。這些學生們年紀不同,課程不同,所學學科不同,自律程度不同,眾多原因都不同,那麼誰比較適合接受網路授課?梁一認為是高中生和大學生,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比較成熟的三觀,知道自己需要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如何選擇和如何安排課程等,而初中、小學處於最不自律的年紀,他們網路授課是非常不合適的。

    初中生本來就是處於青春叛逆期,很多學生本來就對知識產生了誤解,認為讀書是沒有用的,加上他們本生對網路有另外一種看法,特別是最近幾年抖音、快手等快速傳播和發展,造成了他們認為沒有知識也是可以透過這些平臺賺錢或成為名人,但他們卻不知道,讀書,且讀好書才是成功最好的捷徑,因為讀書不單單是可以賺錢,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更重要的是有更多的選擇,就好比你有知識,你可以去當一名保安,但你也可以去從事工程師的行業,這裡並不是貶低保安,這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狀況。也就是說,如果實施網路授課的話,誰來監管這幫中學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必須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接下來是小學生,小學生現在是三年級開始學英文,在中國的家庭,有多少機率家裡父母可以教授孩子英文知識的?應該不多,如果多的話,大街上就不會有那麼多英文輔導班了。很多人肯定會想,三年級以上的可能教不了,一二年級的知識應該問題不大了。梁一想說的不是知識,而是性格和脾氣,你管的住你家7-9歲的娃娃嗎?這個年紀可是媽媽不愛,姥姥不疼,連狗都嫌的年紀,你要說你管的住,我不信。

    最後就是家長,雖說疫情階段,家長們都在家裡,可以趁此機會好好陪陪孩子,好好督促孩子學習,可心有餘而力不足,一是自己不會,二是年前不剩一分錢,年後不賺一分錢,心思在哪裡?當然是關注疫情為主要目標,每當看到確診人數和疑似病例人數,自己心裡都沒信心出去工作,稍微調整不好,別說輔導孩子讀書,不罵孩子就算是優秀的家長了。對於高中生、大學生的家長,他們想管也管不了,高中知識懂嗎?大學的授課方式,懂嗎?而中學生和小學生,特別是中學生,管的了嗎?

    如有不合適之處,請諸位諒解,梁一隻是拋磚引玉!

  • 8 # 廣州逆時針教育

    受疫情的影響,線下課的進行受到了阻礙,所以教育部下達通知“停課不停學”,全國各地紛紛開始進行線上課程。然而,大部分的老師和學生可能都是第一次接觸這樣的形式,操作中發現的問題自然不在少數,“打卡”這一項也成為了關注的熱點。教育部於是再次下發通知:

    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影片等,防止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

    教育局的這項通知相信大家看過好多遍了,就不再從中挖掘什麼新資訊。但是我們可以從網友的熱評裡瞭解到關於這項舉措的幾種聲音。

    作為學生,質疑這是形式主義,打卡簽到這項徒增上課困難。一堂網課,課前、課中、課後簽到三次的也不是沒有。還有些學校設定的平臺也不統一,一天裡不知要在學習軟體中來回跳動多少次。萬一系統出現問題,老師還要一個個點名,比線下課的點名耗時更長不說,還要徒增幾百條沒用的聊天記錄。更令學生頭疼的是,某些任課老師的打卡形式千變萬化,比考試題還難搞。各個平臺的流量端也顯示,大量學生還因不能簽到最終被記成“缺課”的情況。

    然而從很多網友的回覆來看,確實有著通知是通知,該簽到還是要簽到的情況。

    這麼明顯雙贏的舉措,怎麼會受到各方質疑而且推廣不開呢?

    因為情況並非“不打卡=減負”這麼簡單,打卡也有它的意義。

    我們折騰老師、折騰孩子、折騰家長無非就是想讓孩子們的學習不落下。那麼,就問一個問題:多少學生能夠在不打卡的情況下保持上課的自覺?老師們可以不去管理,那麼學生僅憑自覺學習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說實話就算單從之前面授時普遍的上課情況來看,我們覺得是不容樂觀的。在K12教育中,不像成人自學一般,很多學生由於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將導致這部分的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更多。那麼上網課對於彼此來說也就是一種安慰,那是各方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而在校方的考慮中,其實打卡就是起到一個監督作用。不然老師們對著螢幕講了半天,結果學生其實都不線上,想想還是挺尷尬的。

    所以,打卡只是現有條件下的無奈舉措。無論是打卡亦或是不打卡,都有其利弊。

    目前能夠真正解決其中矛盾的,可能還是收集各方合理需求後,平臺方面給予相應的技術支援,學生和老師間再製定一套學習公約。摒棄不必要的耗時耗力的上傳影片和繁瑣的反覆確認線上打卡,學生和老師相互信任,讓形式主義化作源動力,才是大家共同期待的結果。

    以上只是目前我們磨合出的一個看起來比較合理的解決方案,真正的學習體驗如何,還要在接下來的課程裡去繼續跟進。在這裡,逆時針祝大家學習愉快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期有好看的勵志電影嗎?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