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花韻律185098660
-
2 # 雪巖書法
在像皖交界的鄲城、太和、界首,方圓百里,有一個奇特的風俗:春節時送大饃回“棗山”鄲城一帶農村,春節前夕,辦年貨,寫對聯,蒸大饃“棗山”,忙得不亦樂乎。小孩子們更是歡天喜地圍著大人
轉,尤其是蒸大饃、“棗山”時寸步不離。但是有個規矩:不能亂說不吉利的話。大饃,每個重24斤。其做法:取一小蒸饃做心子,將發好的生面(用上等白麵,溫水和麵,加酵子、經接、扎、搓、揉,面里加些香油,蒸出的饃風吹不裂口),包在心子上,要嚴實,頂上做一棗花條子,上按大棗一枚,上鍋蒸熟。蒸時注意火候,由小到大,最後文火,蒸到聞見饃氣香甜時止,出鍋後手按壓不生,不死,眼看不焦,不笑(裂口)。“棗山”的做法:用蒸大饃的發麵,搓成若干條,盤成花,疊壘如山,上小下大,按上棗,稍停,待面發硬時上鍋蒸熟即可正月初一、二日,新親戚拿兩個大饃,若干小蒸饃、禮條等去給岳父母拜年。有兒女的姥姥要回“棗山”,大饃留下乾親戚拿大饃兩個及小蒸饃若干等去給乾爹、乾孃拜年。留大饃回“棗山”。鄲城俗有稱女兒為“大饃”的。如,這是誰家的大饃(指女兒)?“這是俺家的大饃!”送大饃回“棗山”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建國前,大饃先牧天地祖先,後如今是敬奉老人的禮品。這一風俗,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那時,這一帶人民群眾遭受兵荒馬亂和黃水泛濫之災,野荒蕪,百里之內無有人煙。明朝洪武年間,自山西、山東移民到此落戶限荒。天長地久,大家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不少人時時想起家鄉的泰山和棗林了,大家就以大饃,“棗山”送親人表達思念之情老愛幼之舉。日久成俗,傳襲至今。
-
3 # 心是一朵蓮1
我是豫東的我沒有聽說過這規矩。我給你說說我們這裡的規矩:我們這裡是姥姥給外甥做棗花饃,我們這叫它棗山。外甥去姥姥家拜年走的時候姥姥要給外甥拿自己蒸的棗山,意思是說外甥搬姥姥家棗山日子越過越喧。一般都是小孩子去姥姥家搬棗山,長大了就不搬棗山了。
回覆列表
春節閨女給爸媽拿棗花?什麼樣的棗花?特製的還是塑膠的?我不明白!真是天下無奇不有,多拎點雞蛋或者是優質純奶什麼的,現在大興不買東西給禮錢,讓二老愛買啥就買啥,說實話這樣的習俗還頭一次聽說。豫東那邊代代相承,在他們眼裡並不足為奇,關鍵是這棗花樹上摘下後又存在冰箱裡面的嗎?謝謝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