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藥好媽媽
-
2 # 佛曰如是我聞
兒童因為身體很多器官功能都未完善,因此主要考慮的就是藥品的負面傷害問題,有些藥品負面作用過大的話,一般緊急狀態下使用並嚴格控制劑量,其他的,就差別不大了。ps:兒童疾病應及時治療,避免大劑量高危藥品的使用,那樣對兒童身體損傷更大,以上為我個人淺見。
-
3 # PSM藥盾公益
兒童藥和成人用藥的區別很大,拿感冒藥來舉例,常見誤區:大人的感冒藥孩子用也一樣,少喂點兒就行!
兒童感冒藥和成人感冒藥到底區別在哪呢?兒童感冒藥大多為顆粒劑、滴劑、溶液劑,這種劑型既方便家長掌握用藥劑量,又方便兒童服用,而成人感冒藥多為片劑和膠囊劑,孩子吞嚥有一定困難,容易窒息發生危險。
並且,如果要給孩子服用成人藥的話,使用的劑量是需要透過年齡、體重或體表面積等進行精密計算而得出的,專業性強,可不是簡單的“少喂點兒就行”。
所以說,兒童“用藥靠猜,劑量靠掰”的方法萬萬不可取。
-
4 # 小一時空
-
兒童用藥,家長謹記!別掉入這八大陷阱……
-
-
今日立冬,氣溫驟降!
抵抗力較低的孩子更容易中招。
孩子病了,家長著急!所謂病急亂投醫,胡亂吃藥,藥到病不除,還可能損害身體,後果嚴重。
那麼。給孩子用藥,要注意些什麼?
請仔細閱讀這一系列用藥誤區,防患於未然。
-
-
-
-
-
-
-
-
-
而此次釋出的《處方集》是在《兒童基本藥物標準清單》的基礎上制定的,提供了處方指導,是世衛開展的系列活動之一,也是"量身定製兒童藥物"宣傳運動和"更合適的兒童藥物"行動的一部分。同時,世衛將支援各國制定自己的國家兒童處方集。
-
2010年6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釋出了第一份《世界衛生組織兒童標準處方集》(以下簡稱《處方集》),針對0—12歲兒童的疾患,提供了240多種基本藥物的使用資訊。
新出臺的這一《處方集》,以全球現有最佳醫學證據為基礎,提供了相關藥物的推薦用法、劑量、副作用及禁忌症等標準資訊。
例如,《處方集》指出,經常給兒童用布洛芬時,如果與所列21種藥物中任何一種藥物同時服用,都可能發生不良後果。另外,這種藥物還必須與食物同時服用或飯後服用。
-
總之,兒童用藥,關乎有小生命的健康。
除了管理部門,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應高度重視,避免用藥誤區,保證安全用藥。
-
-
5 # 家庭醫生線上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有個小病小災的,不僅僅是兒童易得病,成人也是如此。在得病的時候,最離不開的就是藥物的,說到藥物,我們不得不說藥物有個最大的分類,就是兒童用藥和成人用藥之分,這二者之間都有哪些區別,是很多人想了解的,成人不能用兒童用藥,兒童也不能用成人用藥,為什麼這樣,也是很多人比較納悶的地方。兒童用藥與成人用藥是有區別的。
說到兒童用藥與成人用藥之間的區別,我們不得不說到兒童的身體特點,要知道兒童體重輕,身體發育不成熟,尤其是兒童肝腎功能發育尚未完善,因此在用藥上,才會生產兒童劑型,也就是主要減少對肝腎功能的影響,因為藥物主要透過肝、腎代謝,兒童用藥明顯對於肝腎功能的影響較小,至於說到成分,其實成人藥物和兒童藥物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
兒童吃藥多數是要按公斤算,每公斤吃多少,這與成人不同的地方。有些透過藥物,兒童如何服用,藥物說明書是會有明確的規定的,不能過量,如果是兒童專用藥物,那麼成人最好是不要服用。因為兒童藥物與成人藥物在劑量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成人服用兒童藥物,雖然不會構成什麼傷害,但即使加大了劑量也不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的藥效而對患者產生作用。反之有的藥成人可用,但用在兒童身上卻有副作用。如有些抗生素對骨骼發育會產生影響;另外,成人藥品用於兒科時,在劑量的折算上,有嚴格的換算標準,並不是簡單的按成人劑量的幾分之幾給藥,因此藥物是不能亂用的。一定要嚴格的聽醫囑以及嚴格的按照說明書用藥。
-
6 # 胡利華
兒童用藥與成人用藥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兒童與成人在患病種類上差別很大,選用的藥物當然也不一樣。比如心血管疾病,成人以高血壓、冠心病等多見,而兒童以先天性心臟病多見。還有些疾病會在兒童時期診斷出,比如一些先天性代謝病等。
2.同樣的疾病,因為兒童還處在生長髮育期,其肝腎功能還不健全,因此對於藥物的安全性考量要求更高,很多成人可以使用的藥物在兒童不可以使用,或僅在特殊不得已情況下才使用,比如抗感染的氧氟沙星等。
3.兒童用藥最大的差別就是劑量上的差異:成人用藥可以說是“千人一量”,兒童用藥則幾乎是“千人千個量”。除了肝腎功能異常、妊娠、老年人等特殊的情況,一種藥物的成人劑量是一樣的,但兒童的用藥劑量則需要根據年齡、體重、體表面積來折算劑量;因此家長給孩子用藥時一定要看清楚了用量。對於說明書中沒有明確的兒童用量的,一定要遵醫囑用,切不可直接按說明書上的量給孩子用,因為那很可能是成人的劑量。給孩子用藥我們經常需要掰分藥片或把藥片磨成粉,這中間還存在有劑量準確與否、衛生學、藥物的穩定性如何等諸多問題;而且還有些藥片是不適合/不可以掰開或磨粉服用的,比如腸溶片、緩控釋片等。這些問題不僅困擾了非專業人士的家長們,也同樣困擾著兒科醫務人員,這需要市場能提供更多適合兒童使用的藥物才能解決。
4.由於孩子經常不是使用整片/粒的藥,因此在可以的情況下我們儘量選擇方便取劑量的液體的藥物。此外,為爭取孩子最大程度的配合用藥,我們還應儘可能選擇加了矯味劑的口感好一些的藥。
-
7 # 牙科白小博
每天與您分享實用的健康知識!只需點選右上角【關注】即可如果問很多大人,“兒童與成人用藥有什麼不同?”是不是有人會回答:劑量不同啊!沒錯,劑量肯定是不同的,但是,在這裡要告訴大家的是,除了劑量不同之外,還有很多方面也是不同的,所以給患兒喂藥的時候,不能當做是“縮小版的成人”對待,這樣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有關記者隨機採訪一個3歲大孩子 的媽媽,她說,每次去醫院給孩子看病,回家就要做“計算題”。“醫生說孩子服藥要減量,一般都是一片成人藥分幾次吃。較大的藥片家長是用手掰,如果藥片小,就需要用工具把藥片碾碎,再估算劑量分為幾份讓孩子用溫水服下”。造成這種做法的原因有哪些呢?一方面,是因為目前適宜兒童的劑型、規格非常缺乏,尤其是低齡兒童、新生兒用藥。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具有批准文號的藥品約為18萬個,兒童用藥有3000多個,佔比不到2%,僅涉及400多個品種。這相對於全國2.2億兒童人數、12%的患病率來說,遠遠不夠。另一方面,是因為對孩子用藥方面的認識還不夠深,還依舊覺得成人和孩子用藥的區別只是劑量問題。其實很多藥物,專用於孩子的藥,大人加大了劑量,未必會有相應的成效;專用大人的藥物,就算按照小孩的劑量來使用,也會產生不良的後果。所以再次強調的是,二者並不是簡單的劑量轉化就可以使用的。有以下幾個原因:1、兒童處於生長髮育期,機體各器官發育尚不完善,對藥物的耐受性和反應性與成人不同;2、兒童的面板、粘膜面積相對較大、面板薄而嬌嫩,外用藥透過面板粘膜吸收比成人多,容易引起中毒反應;3、兒童的解剖和生理特點與成人不同,對藥物極易敏感,成人能用的藥物,對兒童可能是禁用或慎用。比如抗精神病藥物的西藥,10歲以下未成年人禁用等;4、兒童的肌肉尚不發達,肌內注射和皮下注射藥物吸收不好,而靜脈給藥吸收快而可靠,故通常在病情嚴重時選擇靜脈給藥等;5、兒童的很多藥物都是以口服為主,而且不像大人的很多藥物是片劑的,越小的幼兒一般用液體劑,方便服用。而且在口感上,兒童的藥也沒有大人的那麼苦等。這都是根據兒童各年齡段的發育特點等方面來製作兒童專用藥。給家長們的建議:給孩子用藥的時候,不可擅自去藥店買藥或聽從別人的建議去買,不要覺得別人家的孩子用的有效就盲目跟從,個體還是存在差異的,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服藥之前看好說明書,有疑問及時諮詢醫生後再吃。有些大人和小孩的藥物主要成分確實是一樣的,但是具體的服用方式和劑量也是不一樣的,不是簡單的增減劑量,得聽從醫生的指導來用白小博要很慎重的提示:孩子用藥很重要,家長們要引起重視,藥物是用來治療疾病的,不能給孩子帶來更大的災難。
-
8 # 藥事健康
兒童生理不同於成年人,決定了兒科疾病的特殊性,也意味著兒童用藥有其獨有的特點。兒童時期機體處於不斷生長髮育的階段,個體差異大,自身防護能力弱,一旦造成損傷往往影響一生,因此在臨床治療用藥方面特別注重。
(1)治療前應儘可能明確診斷,選擇療效確切、不良反應較小的藥物,特別是對於中樞、肝腎有損傷的藥物不用或酌情少用。如小兒中樞神經系統對地西泮異常敏感,6個月以下禁用;喹諾酮類藥物會影響兒童的軟骨發育,禁用於18歲以下的人群;四環素類藥易引起小兒“四環素牙”,8歲以下禁用;慶大黴素、鏈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菌藥有嚴重的耳腎毒性,小兒慎用等。
(2)根據兒童年齡、疾病及病情嚴重程度選擇適當的給藥途徑、劑型及頻次,以保證藥效和儘可能減小不良反應。如口服給藥是最安全方便的,幼兒用糖漿、水劑較合適,大齡的孩子可用片劑或丸劑;兒童面板吸收較好,透皮給藥方便且痛苦小,但不宜使用刺激性大的藥物。
(3)兒科的治療強調綜合性,目前臨床上兒童用藥多根據體重、年齡、體表面積或成人劑量折算。如體重≦30kg:體表面積(m2)=體重×0.035+0.1;
體重>30kg:體表面積(m2)=(體重-30)×0.02+1.05。
(4)兒童應急能力較差,也較敏感,極易產生藥品不良反應。在用藥過程中應密切監護,避免造成嚴重後果。
-
9 # 醫聯媒體
現在許多家長都有一些誤區,認為兒童藥藥性低給大人吃沒問題照樣可以治病,相對的也有人認為成人藥只要減少藥量就可以及時給兒童治療病情。但是實際上,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並且完全不可取的。那麼,對於兒童藥和成人藥究竟有什麼樣的區別呢?
首先從有效成分上區別:在治療相同疾病或者緩解相同症狀的時候,成年人可以使用的藥物成分,絕大多數是兒童所不能適應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避免不了有時候會發燒、頭疼、渾身痠痛不已的症狀,此時成年人可以使用阿司匹林這種醫學藥物進行治療,並且對成年人來說這種程度的藥物的藥性是相對安全的。但正是這種安全藥物,在兒童面前無疑是一種毒藥,會引發其出現應激反應或者其他疾病。
此外還有咳嗽這種症狀,一般人面對咳嗽第一個反應就是吃咳嗽藥或者喝糖漿,兒童咳嗽不建議用鎮咳藥物,以化痰藥物為主。
其次從藥物劑量區別:其實每一種正規藥物上面都有嚴格規定藥物的使用劑量,特別是針對兒童和成年人,但是上面的劑量是經過精密計算的,在現實生活中卻不大可能搬到,大多數家長會無意識或者刻意的將藥物用量減半,因此導致會經常出現藥物藥性不足或者太過。
再者是藥物形態的區別:這其中的學問就有點多且比較難懂,包括藥物的劑型、口感、顏色等等的區別,考慮到小孩子和大人不同,他們會討厭一些苦澀的食品,在服用的時候會出現抗拒進而影響疾病的治療。
現如今科技發達,科學家已經在研發適合成年人且同時能完美適合小孩子的藥物,且也考慮了口感、劑量等問題,不久的將來成人藥和兒童藥或許就沒有太多的區別了吧
指導專家:石計朋,主治醫師,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三甲醫院工作近10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尤其新生兒常見疾病及危重症的診療。
-
10 # 家有小子初成長
在我們中國,兒童用藥很流行的一句話:用藥靠掰,劑量靠猜
很多藥的說明書,都有這句話:兒童酌減
兒童酌減是什麼意思?到底減多少?
又或者給出了計算公式,比如10mg/kg,一片藥是0.125克,我家娃30斤,我要怎麼掰?
掰多了,毒副作用加大,掰少了,劑量不夠,達不到療效
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身體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發育成熟,並不是縮小的成人版,其藥品的使用與成人也有很大差別,用藥需要量身定製。
所以兒童用藥和成人用藥區別是很大的。兒童並不適合直接使用成人用藥。
-
11 #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兒童用藥與成人用藥什麼區別
1、兒童用藥儘量選擇專為兒科研發兒童藥物,這樣更安全,更有效,副作用更少。
2、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他的組織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善,所以不能隨意把成人藥物分開給兒童使用。
3、兒科用藥,往往需要根據孩子體重計算,和大人用藥有時不同。
4、兒童用藥選擇口感比較好的藥物,這樣孩子依從性就比較好,療效也會更好。
5、兒童藥物不但要關注年齡適用症,還需要劑型是否合適,不能吞嚥片劑,需要開顆粒劑,大的兒童才考慮片劑或者膠囊。
6、兒童經可能選擇滴劑、口服液、顆粒劑,儘可能選擇一天一次,或者2次,這樣孩子依從性較好。當然好的口感也很重要。
7、兒童用藥,不但注意療效,同時還需要關注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比如肝功能異常,尿隱血、白細胞減少等問題。
8、兒童藥物治療疾病最好儘可能少種類,因為更多種藥物一起口服,副作用也在增加,更不要選擇2種中成藥治療。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線上找柯友建主任。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
12 # 仁心藥師
主管藥師來回答一下。
兒童藥和成人藥區別還是很大的,兒童不能用成人藥,這是基本的常識。
兒童藥和成人藥的區別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說。
第一、同一種病,兒童和成人用不同的藥。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發燒。
發燒是兒童常見病,常用的退燒藥有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這兩種藥物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使用的兒童退燒藥。常用的有布洛芬混懸液和對乙醯氨基酚滴劑。這兩種退燒藥對兒童來說最為安全,而且有效。
而對於成人來說,退燒藥可以用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還可以使用阿司匹林,賴氨匹林等。兒童不推薦使用阿司匹林或者賴氨匹林,年齡越小越不推薦使用,因為可能會引起瑞氏綜合徵,這是一種嚴重可致死的症狀。
第二、同一藥物使用劑量不同。還是以退燒藥為例。就拿對乙醯氨基酚滴劑來說吧,不同年齡,不同體重的兒童,用量都是不一樣的。
而成人用量是每次0.3-0.6g,一日2-3次,日劑量不超過2g。
此外,很多的其他藥物兒童用量和成人用量都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要嚴格按照兒童的年齡,體重等用藥。否則會對兒童造成嚴重的傷害。
第三、能用於兒童的藥物很少。許多上市的藥物,其使用年齡都是以2歲為界限。這是因為許多藥物的臨床試驗都是基於兩歲以上兒童的試驗結果,而對於2歲以下的兒童的臨床試驗很難開展,這是基於對兒童安全性的考慮。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左氧氟沙星等喹諾酮類藥物,都是18歲以下患者禁用。這是因為喹諾酮類藥物可能會引起兒童跟腱炎或者跟腱斷裂。
如氧氟沙星片說明書關於兒童用藥的說明。
第四、使用劑型的不同。兒童用藥多數為散劑,溶液劑,很少有片劑,膠囊劑等。這是基於對兒童用藥安全的考慮,防止兒童用片劑或者膠囊劑是發生嗆咳,吸入呼吸道,導致窒息等危險。還有就是兒童的藥裡面會新增一些甜味劑,使之具有水果香味和甜味,兒童易於接受。
-
13 # 兒科醫生說
兒科醫生經常說,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因此小兒用藥不能隨意服用成人藥物,即使減量。
小兒生病的時候一方面不會準確的表達自身的感受。更多的是小兒用藥受到很大的限制。
家長可能發現很多藥品說明書上都有用藥年齡段。反正最常見的是大於1歲寶寶用多少,怎麼吃等等。家長有沒有想過,小於1歲的寶寶怎麼辦呢?
2017年人民日報上一組資料可以說明兒童藥物的缺乏現狀:
中國現有14歲以下兒童約2.26億,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6.5%。總患病人群中,患病兒童人口占19.3%。而中國現有的3500多種藥品中,專供兒童使用的僅有60多種,專門為兒童生產的藥物卻不足5%。
中國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率為12.9%,是成人的2倍,新生兒則高達24.4%,為成人的4倍。7歲以下兒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
因此,小兒不可擅自服用成人藥物,濫用解熱鎮痛藥物、抗生素等等。家長更不可以擅自給寶寶用藥。
小兒不可擅自服用成人藥物是由自身特點決定的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生理特點、器官與代謝能力隨著年齡變化而變化,對藥物的處置能力,對藥物作用反應的能力與成人不同。藥物對機體產生的副作用比成人更嚴重更加敏感。
①、兒童肝腎功能及某些酶系發育不成熟,對藥物的代謝及解毒功能較差 延長了藥物的半衰期,增加了藥物的血藥濃度及毒素作用。
②、藥物經過血液迴圈到達全身組織的靶器官。尤其是小兒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善,藥物更容易經過血腦屏障達到神經系統,造成損傷。
④、兒童容易發生電解質紊亂。例如,腹瀉的寶寶更容易發生低鉀、低鈉血癥,因此使用一些利尿藥物的時候更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的情況。
那麼小兒如何使用藥物呢是不是成人的藥物掰開一點,可以給寶寶用呢?
藥物說明書上沒有標明兒童用藥是不是可以少量的服用呢?
……
小兒用藥有嚴格的要求,臨床上選擇用藥的主要依據是小兒年齡、病種和病情,同時要考慮小兒對藥物的特殊反應和藥物的遠期影響。
①、抗生素 小兒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比較高,因此抗生素應用比較多。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容易造成小兒菌群失調,微生態紊亂,引發真菌或耐藥菌感染。例如喹諾酮類藥物雖然療效好,但是禁應用兒童。
②、退熱藥物 例如對乙醯氨基酚與布洛芬,劑量不宜過大,易造成肝腎損傷。
④、鎮咳止喘藥 小兒尤其是嬰幼兒一般不應鎮咳藥物。因為嬰幼兒支氣管相比成人更窄,且小兒不會主動的咳痰,鎮咳藥使用更容易發生阻塞。
⑤、止瀉藥與瀉藥 小兒腹瀉一般不主張止瀉,排出來疾病慢慢痊癒,預防脫水,電解質紊亂。便秘的寶寶一般透過飲食條件等辦法。
總之,小兒用藥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小兒應綜合考慮寶寶年齡、疾病、病情綜合判斷。不能簡單的使用成人藥,沒有藥物說明的情況下,寶寶也不要擅自服用。
總結小兒藥與成人藥有很大區別,更不能擅自服用成人藥。
寶寶生病的時候,不確定藥物機理的情況下,家長必要擅自給寶寶服用成人藥物。很容易造成寶寶損傷。
寶寶服用藥物,嚴格按照準確劑量服用,避免造成肝腎損傷。
回覆列表
兒童藥和成人用藥有很大區別。
首先,用藥品種。相比成人,兒童用藥品種非常少,很多成人用藥,小兒是不能用的。如氟喹諾酮類(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18歲以下兒童是不能用的,因為容易影響兒童的骨骼發育;四環素小兒也不宜使用等。
其次,藥品劑型。成人的口服藥品劑型很多。如常見的片劑,丸劑,顆粒劑,混懸劑,膠囊劑等。小兒,因為其生理特點,劑型主要以滴劑,混懸劑,顆粒劑為主。
再次,藥品劑量。小兒的藥品劑量相比成人比較複雜。小兒的藥品劑量要根據小兒的體重來具體計算。不可盲目使用,大人的劑量隨意增減。以免引起藥物過量或不足,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