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眾相
-
2 # 潘新華
早期的蘇雪蓮對魯迅可謂是十分敬重的,散文集《綠天》主要記錄的是蘇雪林婚後的生活。該書出版後,蘇雪林贈送給魯迅一本,並在扉頁上寫道:“魯迅先生教正 學生蘇雪林謹贈7,4, 1928”。
蘇雪林在魯迅面前謙稱為“學生”,可見其對魯迅先生是敬重的。1934年,蘇雪林曾在《國聞週報》上發表《<阿Q正傳>及魯迅創作的藝術》一文,對魯迅的《阿Q正傳》等小說創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她說:“魯迅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還說:“誰都知道魯迅是新文學界的老資格,過去十年內曾執過文壇牛耳……”蘇雪林認為:“魯迅的小說創作並不多,《吶喊》和《彷徨》是他五四時代到於今的收穫。兩本,僅僅的兩本,但已經使他在將來的中國文學史上佔到永久的地位了。”
從這些言論中可以看出,此時的蘇雪林,不僅對魯迅先生是尊重的,而且還是有幾分崇拜的。
但在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去世後,蘇雪林對魯迅先生的態度卻忽然轉變,從以前的自稱為“學生”而變成不擇手段地發起對魯迅的攻擊。曾在文章中稱,“魯迅病態心理將於青年心靈發生不良之影響也,”“魯迅矛盾之人格不足為華人法也”,“左派利用魯迅為偶像,恣意宣傳,將為黨國之大患也”……
這裡的“黨國”,便是國民政府。此時的蘇雪林,完全投靠了“黨國”,為了她的“黨國”利益,只能犧牲她心目中所尊重所崇拜的魯迅了。
除此之外,蘇雪林還對魯迅進行人身攻擊,罵魯迅“陰險,多疑,善妒”,“是一個刻毒殘酷的刀筆吏,陰險無比,人格卑汙又無恥的小人”,“不近人情,睚眥必報”。她還攻擊魯迅的雜文“文筆尖酸刻薄,無以倫比”,“含血噴人,無所不用其極”。
最令人髮指的是,當全國都在沉痛悼念魯迅時,蘇雪林卻在《文藝月刊》上發文說:“上月文壇巨匠魯迅先生死了,全國報章雜誌,這裡也在悼魯迅,那裡也在悼魯迅,拉拉雜雜,如火如荼,似乎比什麼綏遠戰訊、華北危急,還來得熱鬧而緊張。不但害得一般前進的崇拜魯迅而其實未讀魯迅一行之書的青年,痛哭流涕,如喪考妣;便是我這樣落伍的中年,也給鬧得中心搖搖,不可終日……”
蘇雪林在魯迅逝世後幾乎花了大半生的精力反魯,什麼原因促使蘇雪林對魯迅由欽敬走向反對甚至敵對呢?蘇雪林在一篇文章中說:“什麼時候對他觀感幡然轉變呢?那就是女師大風潮以後,由於蘇雪林與魯迅對女師大校長楊螢榆女士在女師大風潮中的所作為的看法截然相悖,繼而牽涉到對支援楊螢榆的教育部長章士釗的態度也產生了分歧,蘇雪林在思想上的分歧愈來愈大,其言辭也愈來愈激烈. !
-
3 # 淳赫媽媽
蘇雪林,是“民國十大才女”之一,與林徽因、凌叔華齊名。或許這也算不得什麼,不過若是看看她的成長史,你定然會對她刮目相看。蘇雪林出生於官宦世家,不過其父親一輩已經不是什麼大官,只是清政府下面的一個小縣令,由於父親工作繁忙,蘇雪林是由她的奶奶帶大的。她的奶奶可沒現在的老年人那麼潮流,能帶出會跳廣場舞的娃兒,奶奶是個舊社會的傳統女人,習慣了三從四德,意識裡刻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印記,所以蘇雪林是不被允許去學堂讀書的。好在到了7歲的時候,終於在兄長叔叔學習的私塾中有幸識得了幾個字,雖然不懂其意,但也是將什麼《三字經》、《千字文》這等啟蒙教材背了下來。而再大一些,她就徹底沒人教了。不過呢,這正規課本她沒能讀到,卻是偷偷摸摸將《水滸》、《三國》這等閒書看了個遍。與其說她聰慧,不如說她好學,無論什麼書,只要到了她的手裡,那就如同珍寶一般去讀,
而且她不光罵魯迅,也罵郁達夫、郭沫若等人,簡直如同一名“女鬥士”。至於她到底為何要罵魯迅呢?蘇雪林並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後來也有不少專家學者在蘇雪林死後對此事進行多方面分析,卻始終沒能找出理由。有人說,在蘇雪林剛剛聲名鵲起的時候,曾與魯迅同時參與一個學術活動。當蘇雪林見到魯迅的時候,立刻熱情伸出手向他走過去,然而魯迅卻只是看了她一眼,點了下頭便走開。如此般,魯迅怠慢了蘇雪林,從此蘇雪林記恨在心。當然,這理由是不可能成立的。要說蘇雪林本就這般刻薄的性格,那也絕對說不通,因為有一個人物,可是得到了她如同戀人般的讚賞語氣。“叔華固然容貌清秀,難得的是她居然駐顏有術,步入中年以後,她還是那麼好看。叔華的眼睛很清澈,當她同人說話時,眼光常帶著一點迷離,一點恍惚,總在深思著什麼問題,心不在焉似的,我頂愛她這個神氣,常戲說她是一個生活於夢幻的詩人。”而說起魯迅,她卻直罵他“誠玷汙士林之衣冠敗類,二十四史儒林傳所無之奸
。
不過呀,民國時期的這些才子佳人之間,因為一些小事引起的恩怨情仇不在少數,比如魯迅就因為黃堅不讓別人幫他忙就對黃堅記恨了很久。至於蘇雪林為何要罵魯迅呢?不知大家有什麼樣見解,或者說你們怎麼看待魯迅這個人呢?
-
4 # 流年小築
前塵往事,無憑無據,只是根據人的經歷和個性和不知道哪裡搜尋來的可靠還是不可靠的資料,再結合個人之間一些也許是後人妄加揣測甚至杜撰的關係,去評判,真的有什麼意義嗎?
和現在的八卦有什麼區別?
這樣的問題,不提也罷!
有時間倒不如去分析分析他們的作品本身的好!
回覆列表
蘇雪林在魯迅去世後,大罵魯迅,是文壇的一段歷史公案,至今讓人唏噓不已。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病在上海去世,正當上海文藝界籌備魯迅葬禮之事時,一個叫蘇雪林的女子卻在1936年11月12日給蔡元培寫了一封信《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拉開了她大半生反魯的序幕。在信中蘇雪林要求蔡元培不要主持魯迅的葬禮,認為魯迅“褊狹陰險,多疑善妒”,“睚眥必報,不近人情”,“色厲內荏,無廉無恥”,“好讒成癖”,“為所欲為”,“劣跡多端”,甚至認為魯迅是“玷辱士林之衣冠敗類,二十四史儒林傳所無之奸惡小人”。《與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一發表,立刻激起了社會公憤,蘇雪林也成了眾矢之的。蘇雪林後來回憶道,“罵我的漫畫、詩歌、雜俎,無所不有”,“凡有報紙者,對我必有罵聲。”
1966年11月,臺灣《傳記文學》又刊出她的一篇二萬七千字的長文《魯迅傳論》(後收入《我論魯迅》一書中),此時正值魯迅逝世三十週年之際。蘇雪林在“自序”中坦承“我的那幾篇反魯文字,原來從魯迅學來,正所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魯迅一輩子運用他那支尖酸刻薄的刀筆,叫別人吃他苦頭,我現在也叫這位紹興師爺吃吃我的苦頭,不算不公道吧?
蘇雪林何許人?她與魯迅又有什麼恩怨呢?蘇雪林,名梅,字雪林,生於浙江瑞安,筆名綠漪。蘇出身在一個小官吏家庭,青年時期就讀於北京女子高等師範,是周作人、胡適等名教授的學生。後留學法國。1925年回國,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上海滬江大學、武漢大學等校任教。在上個世紀30年代中國文壇有五大女作家,蘇雪林便是其中之一,其餘四人是冰心、凌叔華、馮沅君和丁玲。1949年,蘇雪林離開大陸去了香港,後又到法國。1952年由法國應聘到臺灣師大和成功大學任教,直至1973年退休。若說文壇最為長壽者,非蘇雪林莫屬,活了102歲。在其筆80餘年的筆耕生涯中,為後人留下了2000餘萬字的作品。被作家阿英譽為“女性作家中最優秀的散文作者”。”
這樣一個有才華的女子,與魯迅到底有什麼恩怨值得其把反魯“幾乎成了我半生事業”(自語)?從汪修榮《民國教授往事》一書的記載中可窺一斑。
1928年7月7日,已經在文壇嶄露頭角的蘇雪林參加了當時北新書局老闆李小峰組織的一次作家派對。當時的北新書局是唯一出版新文藝的出版社,參加這次派對的有很多文壇名將,如魯迅、林語堂、郁達夫、王映霞等人。由於當時蘇雪林憑藉著成名作《綠天》已在文藝界小有名氣,因此受到了聚會作家的肯定,散文大師林語堂更是對其讚不絕口。並把她帶到了魯迅面前,面對崇拜的偶像,蘇雪林非常熱情地向魯迅伸出手,但令人十分尷尬的一幕發生了,魯迅既沒有同她握手,也沒有寒暄,只是象徵性地朝她點了點頭,蘇雪林當時臉就紅了,在座的人也感到有些意外。無疑這件事在蘇雪林的心底埋下了深深的陰影。多年後,蘇雪林在其自傳中,依然對這件事耿耿於懷,書中寫道:“魯迅對我神情傲慢,我也僅對他點了一下頭。”
還有讓蘇雪林反感的事,就是魯迅對恩師胡適的攻擊。作為自己的恩師,胡適在蘇雪林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魯迅曾在文章中罵胡適為“高等華人”、“金元博士”, 是“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向侵略者“出賣靈魂”等等。
有人曾指出蘇雪林反魯迅是其固執偏激,心胸褊狹所致,恐怕有一定道理。誠如當年胡適在看到蘇雪林詆譭魯迅的信後,當即給其回了一封信,指出“我很同情於你的憤慨,但我以為不必攻擊其私人行為。魯迅狺狺攻擊我們,其實何損於我們一絲一毫?”“凡論一人,總須持平。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方是持平。”對於恩師的教誨,想必蘇雪林並沒有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