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豪諾媽媽育兒記

    第一:給孩子講清道理,不能粗暴批評,責罵。當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與做法時,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給孩子講清楚道理,把不合理之處告訴孩子,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對,以及哪裡不對,為什麼不對。對於不愛聽大道理的孩子,家長可以講一些相關故事讓其明白。

      第二: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見,對於孩子的倔強任性行為,我們不能夠只表達對孩子的不滿情緒,要孩子有表達和解釋的機會,讓他說清楚堅持這件事的理由,這樣可以防止家長冤枉孩子。如果他對這件表面很無理的要求能夠提出合理的解釋,家長們不僅要尊重他們的意見,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幫助他們滿足需求。這是家長和孩子很好的交流機會,他覺得你相信他,他也就相信你,這樣孩子也就不會為了一個錯誤說謊。但是家長如果長期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只是粗暴對待孩子的錯誤,慢慢的孩子就不會與你交流了。所以很多家長很苦惱,為什麼孩子不愛說話啊?這是因為你無意識的剝奪了他說話的權利,不尊重他。

    第三:對於聽不進道理,過於任性的孩子,要學會恩威並用。比如哭鬧的時侯家長可在一旁悄悄觀察,不予理睬,孩子看到自己這樣並未引起重視,時間久了就會放棄這種表達方式。在孩子大發脾氣,不可理喻時,進行合理的冷處理。把孩子帶到安靜的地方,讓其自我冷靜;並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比如因為哭鬧吃不到該吃的水果,得不到該擁有的玩具,告訴孩子這些都和他發脾氣和無理的哭鬧有直接關聯,這樣孩子意識到這種行為的後果就會有意識的控制。不管怎麼做,都要讓孩子最終明白這種行為對大家造成的不好的影響以及他自己所承擔的後果。

    第四:大人的言傳身教,要想孩子文明,懂禮貌,性格溫和,家長必須做到。如果家長脾氣暴躁,講再多的道理對孩子來說都不足說服力,因為有這樣的壞榜樣所有的道理都很蒼白無力。所以為了孩子的將來,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性格,建議家長也要改變自己,收起自己粗暴的教育方式,以理服人!

  • 2 # 筆聲

    孩子叛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大都要經歷這5個階段。家長可根據兒童心理的變化,提早預防。

    第一階段:尋求表揚

    這個階段的兒童,順從愛聽表揚,喜歡扮演“好孩子”。若家長以此為榮,且熱衷藉助“表揚”的方法去教育孩子,那麼就悲劇了。試想,當孩子做什麼事都是為了“獲得表揚”時,他就會產生“沒人表揚就不幹好事”或“沒人懲罰就幹壞事”的想法。

    因此,家長不能只是關注孩子的“行為”,還必須看清其“目的”。不應該只關注孩子做了什麼好事,而是要多關注他們日常生活的細微言行,與孩子獲得情感上的共鳴。

    第二個階段:引起關注

    好不容易做了“好事”,卻沒有獲得表揚?孩子在這個階段的心理需求,已經不是獲得表揚了,而是考慮如何引起別人的關注。當然,調皮搗蛋的孩子最受人關注,而不同性格的孩子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

    消極的孩子想要透過扮演弱者來換取關注和特別地位,比如說學習能力低下、丟三落四、愛哭等。而積極的孩子則會透過搗亂、破壞規則、觸犯老師等行為,來塑造自己的“與眾不同”。

    前兩個階段的問題,會出現在大多數孩子身上。家長只要用足夠尊重的方式告訴孩子,他是獨一無二的,並不需要這些附加行為,慢慢引導就能幫助孩子糾正問題行為。麻煩的是第三個階段之後的情況。

    第三個階段:權利爭鬥

    這個階段的孩子不服從任何人,不斷挑釁,企圖透過挑戰來炫耀自己的“力量”,並藉此獲得特權地位。比如說髒話、亂髮脾氣,或是抽菸、偷盜、打架,而且他們不會聽從任何建議,訓斥也不會產生效果。

    對此,只要沒有涉及法律問題,家長或老師一定要立刻“退出戰場”,否則只會愈演愈烈。等孩子情緒平復後,在透過前兩個階段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 

    第四個階段:復仇/尋求憎惡

    進入復仇階段的孩子,會反覆做些“對方討厭的事”。自殘行為和自閉症就是復仇的一種,透過傷害或貶低自己,來控訴“我變成這樣都是你的錯”。這種情況下,老師或家長越是插手去管,孩子越是認為找到了“復仇”的機會因此,求助沒有利害關係的第三方專業人士的幫助最為有效。

    第五個階段:證明無能

    當試過了各種方法,也沒有成為“特別的存在”,周圍人對自己甚至連憎惡的情感都沒有時,有些人就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如果到了這個階段,就會對所有事物失去興趣,主動放棄一切,周圍人的關心、督促也不會起到任何作用。而想要幫助這些開始“證明無能”的孩子,連心理專家都無從下手,更何況是普通人。

    所幸,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孩子的問題行為都會處於第三階段之前。但難免會有意外,對此,家長了解兒童心理知識尤為重要。只有家長加強引導,孩子才不至於走到無藥可救的地步。

  • 3 # 兒科醫生王東記

    你好

    家長不要著急,孩子到了一定年紀是會出現叛逆期的,如何預防確實是讓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把逆反心理扼殺在搖籃裡家長可以試試這三點:

    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就像我們的聽老師課的時候,接受就是在思想上認同,不接受權當參考。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們也可以借鑑這樣的態度,畢竟每個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來自父母的傷害也是不容忽視的。很多人說,父母怎麼會傷害孩子呢?愛都來不及。而家長不懂孩子,打著”愛“的旗號“傷害”孩子。父母要給自己這樣一條規則:當覺察到自己內心世界煩躁不安時,應該馬上告訴自己:”千萬不要拿著愛的旗號管教孩子,那是宣洩自己的情緒,孩子會像貓一樣保護自己,慢慢地就會關閉心門。“帶著情緒教育孩子是毒藥“。怨恨惱怒煩,不僅損害自己的健康,更會給孩子留下不可磨滅的傷害。

    二、孩子的心理需求遠遠大於物質需求

    其中的心理需求包括,認可需求,肯定需求,和被接納需求。愛是保護孩子最好的工具,欣賞、肯定和接納是認可孩子的三項發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會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面鏡子,經常要得到父母的認可,孩子才能走好他的人生路。

    三、學會尊重你的孩子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經濟、時間、空間),尊重孩子的勞動,隱私和話語權。學會尊重孩子是學會愛孩子開始。小愛給感覺,大愛給道德。父母引導孩子改正缺點做正確的事情,孩子有了美好感覺,就會用心中的美好感覺抵消做事的痛苦,自然而然,孩子的心靈就不容易受到傷害。

    溫馨提示: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成長或許是痛苦的,因為總要付出才會有收穫;成長或許是美好的,因為付出就會收穫能力的增長。當孩子具備了能力,就能駕馭成功的人生。多給孩子一些尊重,讓他們在愛中成長,讓他們擁有回報愛的能量。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 4 # 水說心理話

    感謝邀請,從心理發展的過程來看,孩子的逆反期是一定會來到的,之所以說是一定,是因為這也是一個人人格發展的需求,是一次心理成長的變革,所以,作為家長來說,我們應當學習的是如何在這個時期給予孩子應有的心理需求,只要在這些時期給予了孩子所需要的一些尊重、認同,我想就會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了。

    每個時期的需要

    關於人的心理發展,有兩個高速發展時期,一個就是0-7歲階段,另一個則是青春期的階段,由於個體不同,這個時期會有1-2兩年的一個偏差,但是基本都是符合規律的。同時,對於孩子一生的成長來看,有三個關鍵時期是需要我們家長注意的,也是今後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

    2-4歲階段,對於大多數家長而言,這個時期的孩子天真無邪,似乎除了吃喝玩樂再無其他需求,但事實是,我們會發現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開始走入了小小的社會層面,例如:幼兒園,所以,他們其實也已經進入了一個自我意識發展的高峰,我是誰、我想要什麼、父母又是誰、我周邊出現的人都具備怎樣的意義,這些事情其實都是孩子有可能出現的思維過程。所以,在這個時期,父母除了日常生活的關懷,也需要開始給予孩子一個必要的尊重和耐心。他們可能會提出很多問題,作為家長,我們的引導方式也需要用耐心、積極的方式來去應對。

    7-9歲,我們會發展,每一個關鍵時期,都是孩子即將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環境,重新加入新的“社會體系”的時期,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而言,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使得他們開始嘗試衝破所謂孩童的界限,開始尋求獨立、自由,這將體現在行為和心理兩個方面。並且,對於父母的情緒狀態、情感關係,他們的意識也開始敏銳起來,所以,夫妻之間保持良好的關係和矛盾處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注重他們合理的想法,傾聽他們的訴求也成為了父母接納、認同、尊重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你是強權思維的父母,那麼你是需要改善一下你的方式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不是嗎?

    青春期時期,每個孩子的青春期可能不大相同,但是就於目前的孩子而言,基本都出現在12-16歲期間,在這個時期,成人的自我意識基本已經形成。這個時期最關鍵的詞語就是,自我衝突和矛盾,獨立自由的意識進一步增強,我是誰、我能做什麼、我想要怎樣掌控自己的人生成為了他們的思維主旋律。但是,他們依然沒有脫離孩童般對於父母的依賴,不僅僅只是生活上的,更多的是心理陪伴,所以,作為父母而言,孩子在這個時期會出現一些頂嘴、逆反的行為,但是作為家長而言,陪伴和耐心的引導最為關鍵。

    在這個時期,父母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但是,保持距離,給予他們決定的主動權很關鍵,既不能過於干預他們的生活也不能刻意的遠離。

    其實做父母很不容易,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對於自我磨礪的品質。

  • 5 # 玉伯塵

    我更喜歡把孩子的叛逆期稱為迷茫彷徨期或成長過渡期,實際上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階段,不用畏之如洪水猛獸,孩子的成長是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協作的結果!當孩子處於成長過渡期時,需要更多的關愛指引,當然由於實際指引者的能力性格等不同因素,造就了孩子不同的未來!孩子個體的差異性也要求我們去因材施教,但很多時候我們成人都是站在我們的角度去看問題,總是固執的以為我們都是正確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如果蹲下來站到孩子同一樣的角度去看問題,也許會發現不一樣的精彩!當孩子處於成長過渡期時,我們更應該以這樣的姿態去了解孩子,像醫生一樣望聞問切,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去教育引導孩子!針對不同的孩子,應該也必須採用不同的方法去應對!有些孩子需要我們嚴厲以對,有些孩子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式教育,有些孩子需要榜樣式激勵……這就需要我們多溝通,瞭解了孩子,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

  • 6 # 若兮之音

    孩子叛逆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父母的打罵教育。過去有“棒頭出孝子”的說法,認為“慣子如殺子”,甚至認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其實這些想法都未免太過偏激。

    事實上,再調皮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不分青紅皂白地責罵和氣急敗壞地毆打,都會讓天性調皮的孩子更加頑劣,久而久之,便叛逆的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不得不承認,作為家長經常會主觀臆斷地錯怪孩子,這種誤會完全是從大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完全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沒有換位思考。

    在孩子眼裡,父母完全不講道理,行為粗魯蠻橫,這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無異。長此以往,孩子幼小的心理得不到認同,自尊心受損,喪失自信,最後叛逆甚至報復。

    不想讓孩子變得叛逆,責任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身上。特別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才是最好的教育機會。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翻了飯碗,米飯撒了一地,這個時候,不要氣憤,不要責備,不要羞辱,心平氣和地說:“孩子,媽媽/爸爸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也知道你不是有意的,你只是不小心,沒關係,既然問題出現了,看看我們怎麼解決那?”

    這樣孩子就很容易找到歸屬感,意識到自己犯錯了,並積極地解決問題。相反一遇到事情就打罵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斥責羞辱孩子,孩子只會表面懼怕,內心則不服氣,導致叛逆暴力。

    說了這麼多希望有幫助,最後還是推薦閱讀《正面管教》這本書,真心不錯,祝好運!

  • 7 # 靜慧321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有多少壓迫就有多少反抗

    青春期如果沒有反抗

    20歲30歲40歲也得反抗

    要想沒有反抗

    就要敢於放手

    和善而堅定的教育

  • 8 # 曉虞兒數理化

    孩子叛逆不是病,不需要預防,如果一個人不能有自己的判斷、辨別是非的能力,那麼他的未來會很慘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小公爺太乖巧了,所以註定是悲劇,即使他再善良;顧二叔非常有自己的主見,並能不惜一切代價的付諸行動,才是他獲得幸福的必要而充分的條件。成功的人不在於他的選擇是多麼的正確,而是無論錯的多麼離譜,都能不忘初心的貫徹到底。就像南轅北轍一樣,只要你的馬夠快,馬與人同心同德,終能到達目的地。

    1、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2、孩子叛逆大多數原因不在孩子,而是家長。

    3、就像很多人認為孩子多動是毛病,大錯特錯,孩子如果不蹦蹦跳跳的,那才是毛病。

    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家長做不到卻要求孩子做到,這本身就是不講道理好嗎.

    5、懂教育才能教育孩子,如果不懂教育就別教育孩子了,

    7、學會肯定、表揚孩子。

    8、如何批評。批評錯誤的行為,而不是批評人,不要貼標籤,不要翻舊賬,不要說總是,可以表達憤怒,但不能憤怒的表達,學會管理情緒。

    9、關於學習,不要只關注成績,更應該關注是否努力、是否認真。

    10、一個人經常被看成什麼樣,被說成什麼樣,經常被怎樣對待,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變成現實。

    11、永遠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尤其不要與身邊親人和朋友的孩子比,建立與自己比的做法。

    12、改變別人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13、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讓不同的對待改變家庭。

    14平和堅持。

  • 9 # 師文拓維數學

    分析問題

    我自己一直認為這個其實是個偽命題,所有的孩子的成長過程其實都是一個不斷尋找“自我”的過程,小的時候透過依賴父母,來認知世界和獲得安全感。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對自身有了一些特定的“期待”,比如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想吃什麼東西等等,當無法從身邊得不到相應的迴應時,則會在言語與行動上與家長的期待向背。所以,所謂的叛逆,其實是孩子在不斷尋找自我的過程,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更好的處理問題。

    為什麼會叛逆

    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分析,孩子的叛逆行為其實是在表達獨立自我的一種心理需求。

    通常情況下,孩子會經歷兩個叛逆期,一個時期是三、四歲的時候,孩子慢慢開始向父母“宣戰”,經常以說“不”來表達自己:你為孩子精心挑選的衣服款式,她會開始說不喜歡;你要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他會裝作沒聽到;甚至你給他穿好衣服,他偏要倔強地脫下,然後自己重新穿一次,哪怕穿反了也樂意,林林總總類似這樣不可理喻的行為讓人費解。這一時期,孩子會在外在行為上開始違逆父母的一些要求來表達自己的意願。    

    而到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會覺得自己長大了,“我要做我自己”,這是他們內心的呼喚。如果這時家長的教育仍然以強勢、專制的方式與孩子互動的話,孩子則有可能以違逆父母要求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想要獨立的心理需求,哪怕這些行為的結果並不是他們內心真正想要的,比如,厭學、早戀、離家出走等等。

    如何處理叛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時刻提醒自己,孩子的叛逆不是孩子的責任,而是家長本身的原因。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家長需要逐步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成長空間。    

    家長應當逐漸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從孩子幼時教育的主導者逐漸轉變為孩子成長的協助者,從“管理者”變為“服務者”。

    慢慢地調整心態,不可事無鉅細都要過問,一旦不符合自己心中的標準就馬上給予否定,甚至打擊。

    提早學會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多關心孩子的情感世界,尊重孩子的選擇與自尊,平等的對待孩子。家長做派,掌控意識只會加速孩子的叛逆。

  • 10 # 英子Helen

    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是很正常的,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樣一個過程,只不過有的孩子不明顯,有的孩子問題嚴重一些,首先,在於家長要對這個叛逆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後,他獨立成長的個人意識會越來越強,他原來可能會覺得什麼家長都是對的,那麼到了青春期以後,他會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朋友,所以,他就會和家長的一些思想產生一些衝突,所以我覺得無所謂叛逆期,只不過是我們家長不習慣而已,不習慣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為規範,所以我覺得首先家長自己要適應,其次的話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獨立的空間,要適應孩子的這種變化,和孩子要交朋友走進他的內心,然後面對問題共同成長,這樣就無所謂孩子的叛逆期了。越是叛逆的孩子,其實他越需要家長的肯定。 他們有的時候故意和家長唱反調來證明他的長大,她們已經成熟,其實處在這種情況的話,其實很多問題他還沒有弄清楚,作為家長來講一定要正確的去引導他。

  • 11 # 快樂庭院

    八個字問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明確的用之四海而皆準的辦法,但是有一些理念和思路可供參考:

    1,父母堅定自己和善而堅定的養育理念。

    這個理念是美國的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出的。

    2,相信小孩子和成年人一樣從人性上來說是平等的,接受他們的與眾不同,在他的成長中需要的只是父母的多方幫助。

    3,無條件地去愛和接納孩子。不因為孩子的美醜、性格、性別等等而減少對孩子的愛。

    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是《六A的力量》一書總明確提出的。

    4,養育孩子不是代替孩子的成長,而是輔助孩子的成長的更好。

    這每一個思路都可以闡發出很多的內容,如果真想在這方面做的更好,那就可以努力去提升自己,讀書或者選一個家庭教育的課程系統地去學習。從宏觀來說,以上的理念和思路都包容在了南懷瑾先生《論語別裁》一書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心裡一直忘不掉的那個人是誰,說出他的名字和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