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雨說生活

    “忠孝不能兩全”有了新解

    “網約車”一詞最早出現在2016年,它也是計程車的一種。計程車的官稱有兩種:一種是可以四處巡遊載客的計程車叫“巡遊計程車”,另外一種是可利用網際網路呼叫搭乘的計程車就叫“網約車”。

    這種非巡遊式的網約車很適合胡師傳經營,也不能說是適合,是充滿著“孝”的感動和普通百姓生活的無奈,其實這是一個網約車司機盡孝的感人故事。

    老胡今年40多歲,已有20多年的駕齡,家境一般。但凡以車謀生的人經濟上都不是家財萬貫,更何況老胡家裡還有一位80歲的痴呆母親。老人除了有老年痴呆的症狀,其它還好。

    快節奏的生活每個人都在拼,不拼經濟收入就會受到影響,不拼就會被時局拋棄。“靠自己”三個字在普通階層的人群裡是一種激勵,這裡面有現實的無奈,也有窮人立志,奮發向上的精神。

    為了多掙錢,老胡每天跑網約車的時長就要比別人要多,平時多接單,小錢慢慢積累就是很長一段時間裡老胡掙錢的思路。但家有老母又著實是老胡平時最多的牽掛,有幾次行車出現的險情都是因為自己對母親的放心不下。顧外不能顧家,顧家不能顧外,面對母親和網約車老胡像活在時空穿越之中。中途抽空回家看看母親,再匆匆忙忙接單上路,一個字“累”!

    為了能專心開車,老胡決定把母親送往當地的一家敬老院。只有安頓好了自己的母親,他才能全力以赴地去工作。把母親送到了敬老院,老胡總是儘量抽空去看望母親,但比起母親在家的日子,去看母親的次數相對地減少了,因為敬老院裡畢竟有專職的護理人員。可母親不在家的日子,老胡又覺得心裡空落落的,反而更不能專心了。

    2個月後,老胡見養老院裡的母親日漸消瘦,也不是養老院的條件不好,應該是再好的條件也不如自己的兒女貼心。況且痴呆的母親看見兒子骨子裡會有幾分熟悉,而面對護工就只剩下陌生。

    老胡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於是萌發了一個壯舉。決定把母親接出養老院,但也不是安置在家裡,而是帶著母親上路網約車,拉著痴呆的母親經營網約車。從那天起,老胡網約車的副駕車座位就沒有接待過顧客,一直是母親的專座。

    多數乘客還是能接受老胡的舉動,畢竟天下的孝心是相通的,有不少乘客還給予了老胡極高的評價和讚揚。遇到不理解的乘客,老胡就讓乘客取消訂單,為了不遭受投訴,老胡便自掏腰包主動補給乘客因取消訂單而引發的扣費。

    老胡說:現在母親在車上,開車掙的錢不如從前多了,每天晚上10點前務必收車下班回家,恐怕母親坐一天車吃不消,都是在早飯和午飯的時候讓母親下車活動一下,一天下來也耽誤了四五個小時,收入是少了一些,但母親坐在旁邊心裡踏實多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媽在家就在,把母親照顧好比啥都強。

    都說“忠孝不能兩全”,但老胡把母親帶在身邊努力工作的舉動重新詮釋了這句話的定義。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每個母親不一定都能遇到像老胡一樣的漢子。老胡的事蹟是一面鏡子,是現代社會的一縷暖陽,希望這縷暖陽能射進千千萬萬兒女的心裡,讓孝心變得更加真實通透。

    老胡的事蹟就發生在河南周口,如果你在河南周口有幸搭上了老胡的網約車,我很想知道,你會投訴老胡嗎?

  • 2 # 昱彤姐姐笑談人生

    自古忠孝兩難全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

    為啥忠孝不能兩全跟當時歷史環境有很大關係。

    什麼叫忠孝,忠於君國,孝於父母,以前的環境忠於君國基本就是離家在外,因為交通工具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基本離家就是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甚至幾十年,遇上打仗這些事,一個不小心,性命都保不住,談何孝順父母,因為不能侍奉在父母身邊。有點大志向的人都是以國家為主,才有大禹治水,過家門三次而不入,岳飛精忠報國的事蹟!

    在現代社會,很少會有這種困擾了,基本忠孝可以兩全啦社會的進步~

  • 3 # 喜雀m

    沒有國家這個大家,那有小家的存在,保衛國家安全也是在保護我們千萬個小家的安全

    敵人永遠都想消滅掉我們,把我們豐富的資源,寶藏掠奪走佔為己有。所以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國家,才能有我們小家的安居樂業和幸福!

    祖國需要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捨去小家的幸福,去保衛國家的!

    請父母放心,保衛祖國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忠義孝心!

  • 4 # 侯說八道侯哥

    時至今日,個人觀點仍舊認同。

    忠孝不能兩全,所謂忠,指為國,所謂孝,指為父母,所謂全,指周全,都做的很好。

    古時不能兩全的原因有二。

    一是交通不便,眾所周知,古時最快的交通工具就是馬車,如果在異地為官的人,現在幾個小時的路程古時動輒數十日,把幾個月的時間耽誤在路上,為官之人在意的是為國為民,一般情況下不會刻意為了看望一下父母而這麼選擇。

    二是事物繁多。為國,即為百姓,為天下蒼生,大事小事瑣碎事,需要有很多操心的地方,很難再把小家照料的特別周全。

    時至今日,第一個原因已然不是大問題,但是第二點卻依舊在,在兩方面做的都很周全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在其中找一個平衡,為大家操勞的同時,也能讓小家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如此,便已經是做的很好了。

  • 5 # 真水無香82335

    我認為忠孝難兩全是事實,也是託詞。

    在古代來說,忠孝不能兩全是因為交通和通訊的落後,盡忠就是忠君愛國,以皇家和朝廷利益為重,這樣無疑要離開父母,特別對於一些武將軍人來說,長年離家百里千里之外,保衛國家,鎮守邊塞,有很多時候要參與皇權內部戰爭和開疆拓土之戰,“一將功成萬骨枯”,戰死疆場是常事。多少的男兒為皇家利益盡了忠,“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要盡忠就不能盡孝,這有很多時候是由於職業性質決定的。有時候也是特殊時期所制約的。盡忠其實有些時候也是盡孝,從古至今有不少的父母伸明大義,在國家安危之際送子上戰場,像宋朝的岳飛之母,楊家將。還有三國時期徐庶之母,當知道兒子被漢賊曹操控制,她為了讓兒子盡忠漢室,寧捨棄眼前的榮華富貴以自殺警示兒子不失節,所以才有現在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之說。現代也有不少父母把送子參軍,保衛國家為好事,在他(她)們心中,盡忠國家,為國效力就是孝順父母的體現,同時也是他(她)們的意願。比整天呆在家裡,守在身邊都高興。

    什麼是孝,雖然從字面上講是尊敬、奉養父母。還有是居喪的禮俗。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孝就是順。你順從父母的意願比什麼都好,比什麼都讓他們高興,順從是最大的孝。孝不是你整天圍在父母身旁,只伺候他們吃喝,什麼也不幹,這樣反而惹他們擔憂和生氣,你用什麼體現孝道?難道啃老、和陪老的喝西北風才是孝?

    真正的孝,是你有自己的工作或事業,有你自己喜歡的人和事,同時兼顧父母的一切。不給父母添負擔、惹麻煩,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而這一切又必須是你忠於職守,愛崗敬業等得到的。所以說盡忠和盡孝又是統一的,盡忠是盡孝的基礎,而盡孝是盡忠的前提。可以說孝敬父母的人大多能盡忠愛國,而對國家利益看重的人也多是講究孝道的人。

    總而言之,忠和孝既有對立的一面,也有統一的一面,忠孝難兩全有時是事實,這對特殊職業特殊人,非常時期非常人來說是無法改變的。而大多數人是忠孝可兩全的,如果你心裡面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志向,現在的交通和通訊如此快捷、方便,無論多遠,在工作之餘或節假日常回家看看父母,有何難?有什麼做不到的?所以說有些人當愧對父母或拋棄家人時好說:忠孝不能兩全,這純粹是推託責任,為自己找藉口,掩蓋他(她)那顆不安或醜惡的心。

    有句古話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盡忠是顧大家舍小家。也是間接的孝道,沒有國家的強大、安寧,哪還有小家的安寧幸福?父母的存在?所以忠孝是一體的存在。

  • 6 # 素秋慈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忠孝對於有些人的確難以兩全,這是一種客觀限制,例如執行任務當中的軍人、承擔關鍵任務的崗位等等;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其實不存在忠孝之間二選一的問題,如果還拿忠孝不能兩全來說事,那就是在找藉口。

    忠孝為何難以兩全?

    第一,這是一種必須面對的現實,也是一種選擇

    正如有人所說,古時候交通不便,沙場征戰,身在他鄉音訊全無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對於出征在外的將士,只能選擇盡忠職守,因為保護國家也在保衛家園,守衛國土就是守護家人。

    在我們現代社會,國家能夠太平,人民能夠安康,是因為在國防安全的各個崗位上,有人在日夜堅守著,這些人沒辦法和家人常常團聚,也很難和普通人一樣盡到對父母的孝心。和古代的兵士一樣,他們沒辦法拘泥於自己小小的家,工作性質不同,他們只能優先護佑好大家,才能照顧好自己的小家。

    對於為了國家和民族,以及大部分公民的利益,去奉獻、去犧牲的這部分人來講,忠孝的確難以兩全。有些兵士在服役期滿後,可以過回普通人的日子,有些人會把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在為國盡忠的事業上。

    第二,這是一種可以選擇的現實,也是一種理由

    “忠孝難以兩全”這句話對於不願意承擔責任的人,很容易成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我要努力工作,才能為家庭創造更好的生活,所以,我沒辦法顧及父母;我遠在他鄉,鞭長莫及,只能先對自己的職業和生活負責,也沒辦法顧及父母。

    盡孝這件事,貴心不貴金。父母健康無虞的時候,盡孝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只是很多人習慣忽視老人,在他們健康、有能力照顧自己時,盡孝就不存在優先順序。只有當父母弱了、病了、需要照顧了,才能在兒女那裡吸引一點注意,排出一點優先順序。

    只要不是工作性質所限,無法聯絡或者無法時常看望父母,說忠孝不能兩全,就只能算是一個完美的託詞,一個非常錦繡的藉口,聽起來冠冕堂皇,讓人覺得風格高尚。

    抽空打個電話的時間沒有嗎?偶爾回去坐坐的時間沒有嗎?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

    想起古代曾經有的故事,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夫人生孩子不進門,兒子生下來了不進門,兒子10歲了還不進家門,我相信歷史只是取了其中幾個片段,來說明大禹對治水的全情投入,絕對不是大禹這個人無情無義,可以把妻兒丟之一旁、毫不在乎。

    如果一個人可以置妻兒、父母於不顧,一心投入公事,這樣的人未免太可怕——一定是公事能帶給他最強大的利益,也是他最想要的那部分,這就是最大的自私。

    總之,我個人非常欽佩並且尊重保家衛國的人們,他們因為特別的職業,所以忠孝很難兩全;而對於其他人,我只覺得這句話就是個藉口,還是儘量少用得好。

  • 7 # 文刀會友

    忠孝自古難兩全

    小時候一直在父母的關愛中成長,長大也許與父母生活圈很近,也許背井離鄉也很多,常年不見,許久不通電話。

    何為忠,何為孝?應該反思

    年輕的你我也許都曾認為常伴親人左右為孝,不在父母身邊關心問候是孝,給錢給物是孝,那現在的你我肯定讓生活早早把這些可以說是天真的想法給拋棄了。“孝”應該是給予父母曾經對我們的那番愛,親情的真蘊!

    忠,不是一味賣好上級,遷就遷就縱容朋友,應該是踏踏實實做事,乾乾淨淨做人,無愧自己的人品,不負自己的那份責任!

    忠孝兩全可以盡力去做,忠為大義,孝為大德。不偏不悖!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七年人們為什麼把它叫紙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