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郭發洪
-
2 # 一九八四97
吳文英號夢窗,晚年號覺翁,什麼時候號“詞中李商隱”了(滑稽)開玩笑啦
我覺得不過分吶,我還號稱村中狐半仙呢。
號稱什麼都可以,最重要的是別人認不認。
不過分,不過分,一點都不過分……
-
3 # 亦有所思
沒那麼過份!
小可個人認為,《宋詞三百首》的含金量遜於《唐詩三百首》,究其原因就是比例失衡。由此可以看出,宋三百的編者應當是一個多情的人,而唐三百的編者卻是一個大情的人。
僅從境界而言,宋三百風雅,唐三彌高。
在宋三百之中,以吳文英的作品最多,那麼吳文英的作品特色是什麼?
傷逝!
李商隱詩歌的最大情感就是傷逝。李商隱詩歌的最大特色便是隱晦。這兩樣吳文英全占上了!
吳文英的詩很悲傷,甚至很痛苦。就像是一塊美玉在你眼前碎成無數塊,所以詞風綺麗,而且用語隱晦,他和周美成並稱,周美成是被譽為詞中“集大成者”,要知道詩中集大成者是杜甫。可想而知當時士林對周美成的讚譽有多高。而能與周美成並稱,這個吳文英絕對不含糊。
從晚唐開始,文人對政治,對家國的想法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彎,所謂忠君報國更像是一種口號,他們熟讀經史,早就知道朝廷政治就是那麼一回事。偏偏還沒有其它途徑,所以宋朝以後的文人普遍消極,都有避世之意。哪怕是辛棄疾陳亮等人,橫向比來,也是寥寥無幾。
個人情感在宋詞中蓋過了社稷民生。因為後者是假的。
我們現在讀宋詞,很少讀姜白石,周美成,吳夢窗,因為他們的詞太雅,雅到只有文化人才能看懂,才能欣賞出其中的美來。就像是黃山谷的詩,不是學問大家或詩詞宗師根本看不出其中的曼妙和精絕。
我們這一代人在古典文學修養方面太LOW了!低到看不出這些人的雅緻,情趣,以及隱藏在典故中的人文情懷。想想就知道,我們大多數喜歡的宋詞是花間,是南唐,是北宋,而到了兩宋只有一個李清照。南宋那些美妙佳句我們根本看不出好來!
看不出來的好,就不好麼?
何況這種看不出來的原因,是我們的素養不夠。我們只記得那一句清淺的“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卻不記得“似初秋入夜,淺涼欺葛”,也不記得“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雲平”,更記不得“念寒蛩殘夢,歸鴻心事,那聽江村夜笛。看雪飛、蘋底蘆梢,未如鬢白。”
此人,是一個絕世高手!
-
4 # 木山文
題主的意思大概是說吳文英的詞,是否有與李商隱詩有相似之處,就圍繞這方面來說。吳文英(1200一約1260),字君特,號夢窗。四明(今浙江寧波)人i。他的詞,讀去和諧悅耳。因為醇雅,覺得他的字面特別美麗。因為表意過於含蓄。遂使其詞旨特別晦澀。由於表情過於柔婉,故其詞的氣勢卑弱。因為他只追求形式,忽略內容。所以他的作品缺少血肉和風骨。後人對他的批評常常發出相反的論調。尹煥說:"求詞於吾宋者,前有清真後有夢窗,此非煥之言,四海之公言也"。(夢窗詞序),賙濟的"宋四家詞選"以周卻彥,辛棄疾。王沂孫,吳文英為宋代詞壇的四大領袖。以餘人為附庸。但沈義父說:"其失在用事下語太晦處,人不可曉"。(樂府指迷)。我們讀他詠玉蘭花的"瑣窗寒",那只是大堆的套語和幾個典故的湊合。一時說到"返魂騷晼",一回又說到"送客咸陽。"一時又說到鴟夷與吳苑,這些典故真不知與玉蘭花有什麼關係。前人說這詞是為追念愛人而作,既題為玉蘭,又有誰知道?吳文英的詠物詞。大半是"詞謎"。李商隱的"錦瑟"及某些"無題"詩,也有用事太晦,令人難懂的地方。大約在這點上。他二人有相似之處。僅就這點上說吳文英是詞中李商隱,還真是不過分。
回覆列表
登樂遊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浣溪沙
吳文英
門隔花深舊夢遊,夕陽無語燕歸愁。
玉纖香動小簾鉤。落絮無聲春墮淚,
行雲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於秋。
吳文英的詞像個核桃,得砸了才能開啟這個核桃,品味桃仁的甘美,讓人感到回味無窮。
李商隱的詩像洋蔥,句句動人心魄,掰一片滴一滴淚,感動,只有感動流涕。最後你才明白,你剛讀完了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