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羿雲天說
-
2 # 鵜鶘心理陳小康
孤獨症和自閉症是一樣的,這是同一個疾病。孤獨症是在1943年由有外國的神經精神醫生Kanner發現,報道的,當時Kanner醫生將其命名為infantileautism,翻譯為嬰兒孤獨症。在當時由於autism(孤獨症)也是精神分裂症的一個症狀,是單純型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現,所以其概念較為混亂。在很多情況下嬰兒孤獨症被看作是兒童精神分裂症。直至1970年以後,由於發現嬰兒孤獨症存在明顯的社交困難,言語功能障礙,行為刻板,興趣狹窄,有明顯的發育延遲和扭曲,才和精神分裂症完全區分,而被看作是一類獨立的疾病。隨後嬰兒孤獨症命名為autistic disorder,國內在翻譯時稱作孤獨障礙,也有直接翻譯為孤獨症,當然也有未避免概念混亂而翻譯成自閉症。但可能由於習慣原因,目前多數情況還是翻譯成孤獨症。
隨著對孤獨症的研究深入,發現有些孤獨症患兒的臨床症狀相對較輕,而有些患兒症狀較重,並伴有智力發育的損害。孤獨症患兒的臨床表現變異較大,不同患兒的表現不盡相同,其中將一些言語功能未受到損害,和普通患兒表現差別不大的分為阿斯伯格綜合徵,當中智慧未受到損害,或者高於普通小孩的又稱作高功能阿斯伯格綜合徵。故目前對孤獨症的認識傾向於這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類疾病,屬於兒童廣泛性發育障礙的神經精神疾病。其命名也改為兒童孤獨譜系障礙,來強調這是一類臨床症狀變異度較大的疾病。
從孤獨症疾病命名的變化也能反映出醫學對這一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
-
3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孤獨症有明確的醫學界定,又稱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徵是漠視情感、拒絕交流、語言發育遲滯、行為重複刻板以及活動興趣範圍的顯著侷限性,一般在3歲以前就會表現出來。
自閉症者“有視力卻不願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為卻總與你的願望相違。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自閉症與孤獨症沒有實質的區別,只是一種病的兩種叫法。
事實上,這裡存在著一個很大的誤區,自閉症與孤獨症有著本質的不同,只有認清它們的區別,才可以對來訪者“對症下藥”,從而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
1、孤獨症是一種先天疾病,被更多地用來特指發生在嬰幼兒期的“自閉”,是一種特殊的精神障礙,又稱嬰兒孤獨症。
2、相對於孤獨症,自閉症是不良的心理因素形成的,因此在治療上相對於孤獨症,可以更準確地找到問題的根源與癥結,更適合於心理諮詢與治療,德福心理相信,透過心理干預,即主要運用認知心理治療,使來訪者逐步認清產生問題的原因,從而幫助他們轉變對世界的看法和觀念,引領他們完成社會化的過程,以開放的心態和行動去接納自己以及生活的環境,並最終治癒自閉症,成為能夠適應社會,健康發展的人。
3、相對於發生於青少年時期的自閉症,自閉傾向也可能表現在成年人身上。如患者表現出的退縮、迴避的心理機制和消極的認知偏差等。當然,這裡只是藉助“自閉”這個詞來反映成年患者的一些類似自閉的症狀。而他們實際的心理障礙,則應根據不同的表現,用抑鬱、社交恐懼、焦慮等定性為宜。由於孤獨症起病年齡早、症狀特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且至今也沒有完全得到治癒的病例。孤獨症的治療目前仍屬世界難題,國內目前多采用中西藥物治療以及行為訓練。
該建議是由仙居縣精神病醫院陳偉青主任回覆的。陳偉青主任擅長重性精神疾病、抑鬱症、焦慮症、睡眠障礙等的治療,CBT及團體心理治療、親子關係諮詢、藥物治療諮詢等。如果有相關問題,可以透過好心情app與醫生溝通交流。
-
4 # 鮮活週一凡
自閉症病源是缺乏交流和關愛,家長要積極地創設機會與孩子溝通。每天保證有固定的時間單獨跟孩子交流。孤獨症也稱自閉症,其實是同一種先天疾病。有些人錯誤地認為性格孤僻就是孤獨症,其實那是孤獨症的誤區。孤獨症的症狀一般在兩三歲就開始體現出來。所以孤獨症兒童應該及早發現,儘早進行干預性治療。
-
5 # 愛陪娃的熊叔
孤獨症和自閉症是同一種疾病的兩種稱呼,是一回事。
四十年代的時候,美國的一位專家研究了一組有相同特徵的孩子,之後他將具備這些特徵的疾病命名為autism,在香港,臺灣,澳門,一般稱為自閉症,而在大陸,很多醫生和專家將之稱為孤獨症,其實是一回事。
無論哪一種叫法,尤其是孤獨症,很容易讓人從字面上去理解這種疾病,從而產生一些錯誤的認知。很多人會因為這個叫法,覺得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為外界的刺激而導致患者內心世界的自我封閉或者性格孤僻極度內向等。但實際上,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腦神經發育障礙,是與生俱來的疾病,而非後天因為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氛圍以及成長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疾病。自閉症是一種精神類疾病,而非心理疾病。
還有一些和自閉症相似的疾病,過去也都有各自的定義,比如阿斯伯格綜合症,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等等,在最新版的DSM-V診斷標準中,將這些統稱為自閉譜系障礙(ASD)
-
6 # 優加學院姜老師
自閉症就是孤獨症,這只是兩種稱呼而已。
孤獨症(autism),又稱自閉症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一種。常見於男性,而部分女性症狀更嚴重。
孤獨症的核心症狀:社交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動作、感知覺異常。
主要表現有:
社交障礙:缺少眼神交流,不願意與他人進行言語交流等;
興趣狹窄和刻板動作: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同一件事情,一直做同一個一個動作,玩同一個玩具,看一件事情看很久,看來來往往的車,看車子轉動的輪子等等;
感知覺異常:孤獨症兒童一些器官會顯得過度敏感而另外一些器官會顯得過度遲鈍。部分ASD兒童會有痛覺遲鈍;本體感覺方面也顯得特別;
認知障礙:國內外研究表明,對孤獨症兒童進行智力測驗,發現50%左右的孤獨症兒童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於50),25%為輕度智力缺陷(智商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於70),這個早期可能表現得並不明顯;
言語發育遲緩:多數孤獨症兒童有語言功能問題,通常在兩歲和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倒退,在2~3歲以前有表達性語言,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喪失。自閉症的言語障礙通常會和語言發育遲緩有混淆;
自理能力差:由於認知上的問題以及家長的親力親為讓孩子在自理的方面會產生依賴,不能自己穿衣、吃飯、如廁等。
情緒問題:一些孤獨症兒童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產生情緒問題甚至攻擊行為。 一旦發現類似症狀一定要早干預,早治療,目前主要以ABA應用行為分析和康復訓練為主要干預手段來改善行為,提高孩子的能力以便日後更好的融入社會。
-
7 # 優加學院姜老師
自閉症就是孤獨症。
孤獨症(autism),又稱自閉症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DD)的一種。《DSM-IV-TR》將PDD分為5種:孤獨性障礙、Retts綜合徵、童年瓦解性障礙、Asperger綜合徵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獨性障礙與Asperger綜合徵較為常見。常見於男性,女性症狀更重。
它的核心症狀是社交溝通障礙、感知覺障礙、行為刻板和興趣狹窄。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言語交流障礙、認知障礙以及重複的刻板行為等。
目前主要以aba行為矯正和康復訓練為主要干預手段來改善行為、提高能力,以便自閉症兒童日後更好的融入社會。
-
8 # 鳳凰新傳說
孤獨症(autism),又稱自閉症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DSM-IV-TR》將PDD分為5種:孤獨性障礙、Retts綜合徵、童年瓦解性障礙、Asperger綜合徵和未特定的PDD。
其中,孤獨性障礙與Asperger綜合徵較為常見。
目前醫學上還無法明確病因和有效治療方法,需要家人和社會的廣泛接納、理解、陪伴。
我是廣州市紅十字會10心理志願者,目前與廣州圖書館、融愛之家特殊兒童服務中心一起,舉辦每月一期的親子伴讀,透過“1+1+1”(1名特殊兒童、1名普通兒童、1名心理志願者)模式,希望讓特殊兒童能更多、更好地融入社會,幫助特殊兒童家長找到更多方法、途徑陪伴孩子成長。
回覆列表
一樣。自閉症,又稱孤獨症,表現為社會交往、交流障礙和行為異常。據2016年12月釋出的《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Ⅱ》中資料顯示,中國現有自閉症人數超過1000萬,並以每年十幾萬的速度遞增。
歐美及港臺俗稱自閉症,國內政府及相關協會稱之為孤獨之,民間機構和俗稱為自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