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學時評

    2017年諾獎化學獎頒發給了冷凍電鏡的研發者。這其實說明諾獎的特點,第一是雖然近年來有給屠呦呦等醫藥研發頒獎的案例,但絕大多數仍然是在最基礎的科研領域。第二是獲獎研究應該是對整個科學發展或者具有方向性指引、或者在起到指導的同時,還能提供強大的方法支援。小RNA干擾技術這種成果獲獎就是這方面最好的說明,如今冷凍電鏡獲獎也是諾獎這一特點的註腳。

    在搞清楚這些基本的情況下,再來看這個問題, “冷凍電鏡拿獎了,施一公還有可能拿諾貝爾獎嗎?“ 乍一看,這個問題問得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提問者顯然是比較熟悉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院士的蛋白結構解析研究,知道其研究對冷凍電鏡有很大的依賴。同時,提問者顯然也知道,諾獎是將給重大原創成果的,所以該問題的邏輯就清楚了:因為施一公研究嚴重依賴冷凍電鏡,而冷凍電鏡獲獎了,所以施一公的研究就顯得沒有那麼原創了,所以拿諾獎就很難了。

    但這個邏輯仍然是有待澄清的。上面說了,獲獎研究應該是對整個科學發展或者具有方向性指引、或者起到顛覆性的支援作用。從這個角度講,發表多篇CNS(Cell、Nature、Science)論文的施一公的研究,並不必然被諾獎“淘汰出局“,因為科學的進步是環環相嵌的。冷凍電鏡促進了蛋白質結構的解析研究,但突破性的、經典的蛋白質結構的解析研究,有可能為我們認識生命世界的其他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南,為新的研究方向開啟大門。所以以冷凍電鏡拿獎來否定施一公蛋白質結構解析研究獲得諾獎的可能性,這本身是不成立的。

    當然,這麼說並不是說蛋白質結構的解析研究、甚至是施一公本人及其團隊的研究就一定有可能拿諾獎。如上所述,是否能拿獎,還要看這些研究是否為人類正在進行的和未來的科學探索提供了方向性指引。有一點可以肯定,CNS發表本身,並不是拿諾獎的保證,甚至不一定是必要條件。

  • 2 # sentairider

    完全不可能拿,現在結構熱隨便解些重要蛋白的結構都是cns,這些工作是很重要,但不是突破性的進展,之前測基因組熱,燒錢進去就行現在測基因組的也越來越低了,很久以前蛋白質組很熱。。。。。。都是一陣風潮,其實也沒多大貢獻,冷凍電鏡,晶體衍射這些是貢獻,後面的工作其實經費到位,並且有意願誰都可以做

  • 3 # 自力更生的我很驕傲

    有個毛的可能,給你組一臺冷凍電鏡,再給錢幫你挖點人才,你組做的也不會比他差多少。他那就是個平臺之上的民工水平,跟大部分博士博士後的創新能力比都差一大截。經常上電視的,拿成果,拿獎的,不見得就是真牛逼,那是外行不動,容易被媒體鼓吹而已。真牛逼的往往大家都見不到,踏踏實實搞大業務。

  • 4 # 蘇村居士

    //施一公教授在natureE的系列成果發表本身是一種非常高階的技術員工作,是結構生物學裡面頂級的technician工作,而不是scientist的工作。//

  • 5 # 我心永恆vlog

    施一公終生獲得不了諾貝爾獎,為什麼呢?就像咱們上學的時候,用顯微鏡看片子!發明顯微鏡才能得諾貝獎,看片子的幾乎不可能!

  • 6 # 周小魚

    施一公教授在natureE的系列成果發表本身是一種非常高階的技術員工作,是結構生物學裡面頂級的technician工作,而不是scientist的工作。基於冷凍電鏡基礎上的結構解定工作並不是諾貝爾獎要表彰的工作方向。本身冷凍電鏡的技術革新也與他無關,施教授的工作只做結構並沒有在此基礎上去做機理和調控,這個工作性質決定了不論發多少nature都有可能,但不是諾獎成果。(節選自某乎@Lydia Yang的回答,侵刪)

    蛋白解析只是研究工作的第一步,後面的工作還很漫長很具挑戰性,專注於一個蛋白或者同一個家族的蛋白,搞清楚這些蛋白髮揮功能的機理…這些工作將耗費一個科學家畢生的精力。施一公顯然是沒往後後再走的。(節選自某乎匿名回答,侵刪)

    所以,施一公教授多少有點借冷凍電鏡科研投機的意思,非諾獎水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總統特朗普政治上的商業思維表現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