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西老梁
-
2 # 小布衣時代
高新技術製造業顧名思義就是國家目前推動並且扶持的政策了,高新技術是多個領域,比如中國產替代晶片,生物醫藥創新,北斗衛星等等都算是高新技術,這些領域正是國家扶持並且推動的。既然要投資這些領域就要緊緊抓住當下的時間節點,投資一些中小型發展企業勒們相對更好一些,同時結合目前的國家政策也是針對中小型企業創新而推動的!
-
3 # 時間的朋友軍哥
高新技術是指那些對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各方面的進步產生深遠的影響,並能形成產業的先進技術群。比較典型的如通訊行業、半導體行業、軟體行業等。
高新技術主要特點為高智力人群密集、研發門檻高、收益高、也伴隨高風險。
高新技術製造業,我理解就是自己研發了產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產品和工藝方面有創新,自有生產或者組裝產線的企業。
高新技術製造業投資,就是聚焦於高新技術,專門研究某個行業及其產業鏈,並作相應的產業投資佈局。
國內有很多風險投資機構專門做高新技術行業投資,但專門投資高新技術製造業並不多見。舉個例子說明,比如半導體行業,他的產業鏈是設計公司、晶片製造、封裝檢測,已形成了格局,他的製造業概念是晶片製造和封裝檢測,但這個鏈條投資巨大,且已經被臺積電、中芯國際壟斷,很難出現投資標的,大多數風險投資機構會投資IC設計公司。這是個特例,其實很多行業的特點是研發門檻很高,但製造相對容易,且需要精細化管理以降低成本,所以一般將製造鏈條外包。如華為手機大部分是外包工廠完成製造,研發和經營在華為。
所以,我覺得高新技術製造業投資,是指專門投資高新技術的製造環節,但這個環節在大多數行業中不是很常見,常見的要麼是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一體化,要麼是研發和製造分開,因為研發和製造兩個環節需要的條件不同。
-
4 # 圓夢吧v打板
高新技術產業: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從事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集合,這種產業所擁有的關鍵技術往往開發難度很大,但一旦開發成功,卻具有高於一般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高新技術產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產品的主導技術必須屬於所確定的高技術領域,而且必須包括高技術領域中處於技術前沿的工藝或技術突破。根據這一標準,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資訊科技、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三大領域。
先進製造業:相對於傳統制造業而言,指製造業不斷吸收電子資訊、計算機、機械、材料以及現代管理技術等方面的高新技術成果,並將這些先進製造技術綜合應用於製造業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線上檢測、營銷服務和管理的全過程,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生產,即實現資訊化、自動化、智慧化、柔性化、生態化生產,取得很好經濟收益和市場效果的製造業總稱。
-
5 # 劉英田
中國製造2025計劃提出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製造業的情況,一層層神秘的面紗被揭開,大家逐漸對製造業的生存現狀有了一些認知,更積極的訊號是,各領域的專家紛紛會診製造業,提出琳琅滿目的改革方案,大家都希望看到最尖端的高新科應用於中國製造業。作為一個長期的製造業觀察員,筆者有幸結識一些製造業的老兵,他們大都長期浸潤在製造車間中,對“改革”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卻要面對更多現實的無奈,其中一個核心的觀點,正如馬雲所講:現代製造業不再是工業範疇,它正轉型成為服務業,這就意味著,製造業不可能安安靜靜地躲在實驗室裡搞研發,或者等著一項新技術慢慢成熟,企業全部的策略必須圍繞“客戶需求”來展開,而客戶需求這個東西又是非常隨機的,受廣泛的社會元素影響,比如流行趨勢會影響耐克、阿迪達斯等服裝製造業的訂單,而華為/Vivo等智慧手機的崛起,又讓三星、蘋果的訂單變得非常飄忽不定,轉瞬即逝。
在這種大背景下,當客戶訂單出現時,中國製造業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產中,忙碌的工作狀態會徹底沖淡之於未來的巨大擔心,大家都會拼盡全力吃掉客戶的訂單,這個階段,沒有太多精力做改革;而當客戶訂單消失時,製造企業又要處理閒置的員工和裝置,需要緊緊地捂住自己的錢袋子,畢竟,誰也不敢保證轉型之後,訂單會接踵而來。
積跬步至千里,中國製造如何衝破桎梏?
如此的惡性迴圈之下,中國製造正變得越來越尷尬,經營狀況越來越艱難。筆者的一些製造業老兵朋友,直感嘆:自己浸淫在製造領域十幾年,本以為能靠著多年積累下的豐富經驗,打造一個鐵飯碗,卻發現製造業的飯碗比之瓷器更加易碎。面對人工智慧、大資料等高新科技,他們更多地是敬而遠之,一方面,三十五歲的年齡已經不允許自己重新學習程式設計或者尖端科技,另一方面,這些技術精彩絢麗,卻很難落地,製造業要投資這些技術,有可能血本無歸,直接掛掉,只能如毒癮般迷戀著流水線和工人的雙手。
現在,中國製造業面對最大的窘境就是利潤率太低以及更低的技術含量,一條條古老的流水線依舊矗立在中國製造的車間內,在這樣的生產模式中,活生生的自然人被定義成工具和成本,主觀能動性遭遇最大限度地閹割。如此模式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靡一時,也創造了中國製造的黃金時代,但顯然,新一代的員工越來越討厭這些機械勞動,大家都不願意如肉雞一樣被限制到一小段的流水線上,於是,自動化的概念深受追捧,以期徹底解放人類雙手,一些大型產品的製造,如汽車、彩電、冰箱等已經基本實現自動化,但智慧手機、iPad等產品的製造,精度要求非常高,目前的自動化機械手臂,是絕沒有能力把一根軟軟的排線準確無誤地安裝好的。此外,自動化的研發難度非常大,中國製造業內很難見到完全的自動化製程,依舊需要自然人輔助完成生產,也就是說,所謂的自動化生產線更確切地說法是“人機結合”的半自動化生產線,企業主除了要忍受自動化的愚蠢、笨拙,還要忍受其大量的Down time。目前的中國自動化裝置往往只能滿足單一的產品製造需求,一旦訂單更新換代,就會導致大量自動化裝置淘汰。投資回收期的太過漫長以及不可控制的高風險,常常讓製造企業對“自動化”望而生畏,更不要談什麼智慧製造了。
現在,有很多技術都能給製造業帶來幫助,比如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等。按照基本邏輯,這些技術可以幫助製造業預測訂單,幫助企業主做出更精準的決策,但同自動化一樣,它們因成本問題很難落地,製造業的資料量足夠龐大,卻缺少足夠的演算法,忙碌的工人甚至不願意多看一眼掛在流水線上的顯示器,更妄論資料分析之類的高階工作。總的來說,筆者認為,就目前中國製造業的水準來看,不宜大幅度引入高新科技,這些科技所佔用的鉅額成本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基本運營。相比之下,中國製造業更需要一點一滴的“改善”,一些耐用的工具,或者比較成熟的資料採集系統、RFID等可以直接落地的技術,至於說,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技術的研發任務不應該落在製造業上,畢竟,CEO們的精力頻寬、資本容量都非常得有限,更靠譜的做法,應該由國企性質的研究院做專項硏發,獨立於製造訂單之外做模擬測試,等到技術成熟、成本降低之後,再逐步匯入製造生產,謹記,中國製造業現在已無法收納“不成熟”的高新技術,車間不是“技術培育”的溫床。
搶人戰略,中國工人能否探救製造業?
除了技術層面的問題之外,中國製業還面臨著“人才匱乏”問題,筆者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專門討論過製造人才的三難問題:找不到、招不來、留不下。因為利潤率極低,製造業能給予高階人才的薪水並不具備競爭力,特別是同高校研究所、電商、網際網路等新興行業搶奪人才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敗下陣來,加之,中國整體大環境都更追捧金融、房地產等行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喜歡呆在寫字樓裡,而不是滿手油汙地去研究製造技術,總的來說,中國社會給不了“製造業人才”應有的收入和社會地位,這使得很多高階人才都不願意碰觸製造業,此外,中國的製造企業常常是用工大戶,動輒創造數十萬的工作崗位,這個屬性常常被權臣利用,使之成為消化“低端、過剩”勞動力的工具,如前文所述,CEO們的精力頻寬非常有限,面對大量低學歷、低技能的員工,他們的首要任務是維繫經營環境的穩定,而非大刀闊斧地改革,畢竟,誰也不願意見到“工人大面積失業”的情況。
中國製造業關乎大量工人的飯碗,關係到社會穩定發展,關乎制度、文化和人性,如此重要的行業理應能吸納更多的高階人才,從技術、運營、規劃戰略方面做出改善,否則,中國製造業一直會徘徊在基礎領域,或者成為一種廉價可悲的“社會工具”。
-
6 # 94日記
高技術產業是指用當代尖端技術(主要指資訊科技、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領域)生產高技術產品的產業群。是研究開發投入高,研究開發人員比重大的產業。高技術產業發展快,對其它產業的滲透能力強。
1971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在《技術和國家貿易》中首先提出高技術(high technology High-Tech)的概念,英國政府在撒切爾執政期間把高技術列為國家發展綱要,1982年8月日本新聞週刊和商業週刊相繼發表了《日本的高技術》和《高技術專集》。
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定義,美國學者A.Nloisog認為高新技術產業是研究和開發高技術密集型產業,美國商務部借鑑其研究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界定主要根據兩項內容,一是從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二是R&D佔銷售額的比重。Lanr Dege等學者認為高新技術產業是指生產高技術產品的產業而不是僅僅使用了高技術生產產品的產業。高技術產業的主要特點有:1)知識和技術密集,科技人員的比重大,職工文化、技術水平高;2)資源、能量消耗少,產品多樣化、軟體化,批次小,更新換代快,附加值高;3)研究開發的投資大;4)工業增長率高。以資訊產業為例,發達國家資訊產業的產值已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0%~60%,年增長率為傳統產業的3~5倍。高技術產業的智力性、創新性、戰略性和環境汙染少等優勢,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20世紀80年代以來,高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為人類社會開拓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
用途介紹
高技術產業是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的重要陣地。發展高技術及基礎業,對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1995年5月6日)明確指出:“國家產業政策和發展規劃要把發展高技術產業擺到優先位置,在政策上給予重點扶持。”到2000年,中國的高技術產業產值要力爭達到工業總產值的15%,2010年提高到25%左右,接近美國90年代初期水平。“九五”期間發展高技術產業的具體任務是:
1)以市場導向為主,以資訊科技、生物工程技術、航空航天技術、先進製造技術、海洋技術、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為應用重點,突破一批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
2)支援大、中、小型高技術企業共同發展。
3)發展高技術產業與傳統產業改造相結合。
4)完善和建設一批高技術研究和產業基地,建立高技術研究、開發、除錯、生產一體化的發展環境與機制。
發展高技術產業,所需科研費用高,從產品研製到投放市場需要一定的研究週期,其中的不確定因素難以預見,風險性也大。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發展高技術產業,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回覆列表
高新技術是指當今世界領先的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科學技術,它對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的升級,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經濟增長方式的改進,國際競爭力的加強具有重要作用。財政用於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一方面表現在國家要集中一定的財力發展以電子資訊科技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另一方面要透過國家財政的支援,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努力提高工業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