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涵寶元媽

    來講下我最近遇到的事吧。

    前幾天,帶著孩子去她小姑家,同行的還有孩子的伯伯一家和其他2個姑姑一家。由於人數多了些,所以吃飯時有些人就只能等一會兒再吃了。

    這時,孩子伯伯家的兒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坐了個正位,也沒見他父母叫他坐在側位置上,吃的時候,更是全然不顧別人,愛吃的東西從盤子裡翻出來,使勁往自己碗裡夾,弄的我們都好尷尬,反正我是沒有什麼吃下去的胃口了。可他父母還在一旁傻笑,解釋說,這孩子就愛吃這個菜,在家也是這樣!絲毫沒有勸阻孩子的意思!

    雖說,這只是家庭間的一個小聚會,但也要注意禮儀不是。我們從小就要學習尊敬長輩,長輩先動筷自己才能吃的美德,在這孩子身上一點兒都沒看到,而且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平時他父母對他的教養可見一斑!

    記得很小的時候,大人經常告訴我們這些吃飯時注意的事情:

    1,吃飯時,先請長輩就座,小孩子要坐在旁邊的側位子上,不能坐正位

    2,長輩先動筷子,小孩子才可以動筷子吃

    3,吃飯時,不能把自己愛吃的東西全吃完,更不能亂翻菜,挑食

    4,碗裡的飯,能吃多少,盛多少,爭取不要剩下,吃的時候不要發岀響聲

    5,吃好飯,桌子上的掉落的菜及骨頭等,要把它們收拾到碗裡,然後倒進垃圾桶,最後把碗放到洗碗的地方

    時代在發展,我想這些美德還是值得我們永遠傳承下去的,一個人在餐桌上的表現,真的可以反應出他的涵養問題,尤其是一群人圍坐一起吃飯時,更要特別注意,不然肯定會給人留下一個“沒有修養”的壞影響。

  • 2 # 婚姻家庭諮詢師康莉

    餐桌禮儀更多來自模仿,大人怎麼做,孩子八九不離十也怎麼做。所以,餐桌禮儀不刻意,如果想讓孩子就餐文明,大人就一直按照自己期待的要求自己好了。另外,如果遇到不文明行為,可以當做現場課,過後跟孩子探討,以提醒孩子那樣是不被認可的。

  • 3 # 明霞56337271

    在家吃飯時,等大人全部上桌坐下,再開筷。如果說話,要說好聽的,有意思的話,不破壞進餐情緒。吃飯不要發出響聲,不要把萊,湯掉上桌上,不要快吃,以免飯菜沾在臉上,不要滿碗去挑選,有洗筷之嫌,千萬不要眼晴久盯著菜,扒飯時眼晴不盯著菜,適當移開菜的視線,不要過多的說鹹了淡了,如果有人說了,不要附和,做菜人不易。(飯店吃除外),先吃完者,在放筷時說,大家慢慢吃,然後筷子放在碗邊的桌上。如果倒數第二吃完就說,不急,我陪你。如果倒數第一吃完,要加速,在撿碗筷人到來之際結束進餐。個人之見,不求相同。

  • 4 # 邂逅筆墨間

    學前兒童最大的特點就是模仿,從周圍環境中模仿觀察到的現象或人,所以還是那句話,想要什麼的兒童,就提供什麼的環境,你想讓你家孩子懂餐桌禮儀,首先你得懂,並且親自去做,久而久之,你的孩子跟著你慢慢也會懂餐桌禮儀,這是不教而教的教育,是周圍環境影響的結果。

    而如果只是背一些弟子規或者看一些餐桌禮儀教育影片或者繪本,或許孩子多少能夠了解到一些餐桌禮儀教育內容,至於他會不會那樣做,那就說不好了,舉個例子,你如果想讓你的孩子喜歡閱讀,你家最好有個書屋,而且你經常在裡面看書,那麼兒童跟著你會不自覺的看書,慢慢讀書會成為他的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不是說教的結果,是身教的結果,是環境薰陶的結果。

    如果你只是一味給孩子強調“孩子,你應該多讀書,讀書怎樣怎樣好”,自己不去做而去要求別人去做,或者家裡壓根都沒書,或者閱讀的地方,那麼孩子閱讀的習慣是很難養成的。

  • 5 # 違心婧雯兒

    餐桌禮儀之中西餐禮儀

     【導語】餐桌禮儀。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吃飯用餐時在餐桌上的禮儀常識,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接下來就跟隨智睿一起,瞭解餐桌禮儀之中西餐禮儀的有關內容吧!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禮儀是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過程,涉及穿著、交往、溝通、情商等內容。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智睿網禮儀欄目為大家免費提供了禮儀常識、商務禮儀、職場禮儀、社交禮儀、公關禮儀、涉外禮儀、飲食禮儀以及個人禮儀,希望大家能從中獲益,提高個人內在,共創文明和諧的社會風貌!

      中餐禮儀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點的飲食禮俗,發達的程度也各不相同。華人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達的,也是比較完備的,而且有從上到下一以貫通的特點。《禮記·禮運》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在中國,根據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這些食禮在以後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在古代社會發揮過 重要作用,對現代社會依然產生著影響,成為文明時代的重要行為規範。

      有主有賓的宴飲,是一種社會活動。為使這種社會活動有秩序有條理的進行,達到預定的目的,必須有一定的禮儀規範來指導和約束。每個民族在長期的實踐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規範化的飲食禮儀,作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為準則。

      維吾爾族待客,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糕點、冰糖,夏日還要加上水果,給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飯前,要提一壺水為客人淨手。共盤抓飯,不能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回盤中。飯畢,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後,客人才可離席。蒙古族認為馬奶酒是聖潔的飲料,用它款待貴客。宴客時很講究儀節,吃手抓羊肉,要將羊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獻給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將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鍋煮熟,開宴時將羊肉塊盛入大盤,尾巴朝外。主人請客人切羊薦骨,或由長者動刀,賓主同餐。

      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一般的程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於門外;客至,至致問候,延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導客入席,以左為上,是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為首座,相對者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宴畢,導客入客廳小坐,上茶,直至辭別。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規程。現代的標準規程是:斟酒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八分,不得過滿。上菜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後主;上全雞、金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把頭尾朝向正主位。

      西餐禮儀

      時下吃西餐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更不再是名人雅仕的IDENTITY。不過常常光顧西餐廳的,始終還是那批人。畢竟,西餐不如街頭的經濟快餐,5元錢就可以吃到兩肉一菜一湯。還有一些嘴上“愛”吃心裡叫苦的傢伙,根本上就是無奈於不爭氣的胃,只鍾情於中華飲食文化。

      也就是說,西餐的口味、吃法與中餐是有著很大區別的。不是人人都愛吃西餐。只是偶爾光臨西餐廳的人,大多是為了消費情調。不信問你身邊的人:曾經有兩個大男人相約去吃西餐的嗎?

      西餐總是讓人聯想到燭光、鋼琴、紅酒、牛扒、沙律、忌廉湯和醇香的咖啡、WAITER或WAITRESS的微笑……初初熱愛西餐的人,也許熱愛的並不是如我們平常熱愛中餐一樣,熱愛食物的色香味,而熱愛僅僅因為牛扒和沙律是“西餐”,熱愛的是西餐的感覺,那種能深深觸動心靈的感覺。

      告訴你吧,當你下班之後會一個人走向西餐廳,一個人去品嚐牛扒、沙律,當你覺得在餐桌上想等待的是牛扒而不人,當你會悄悄地咽口水,肚子會咕咕地叫,CONGRATULATIONS!你很不幸地、正式地愛上了西餐。燭光、鋼琴、微笑原來只不過是一些無關緊要的陪襯!

      愛上西餐的感覺就像愛上一個人,過程很簡單。一見鍾情總是迷戀於它的外貌,所以對它可以忽遠忽近,又帶著點莫名的傾慕和接近時的膽怯,因為你不熟悉它,你想保持良好的狀態給它留下好的印象。當你多次走近之後,你一旦發現愛它的靈魂而不是外貌,一切都回歸真實和清醒,你熱愛的不會再是它的名字,而是它的實質。你會認真地去選擇“義大利”還是“藍山”,“五成熟”還是“七成熟”……左手拿叉還是拿刀的問題已經不再存在。西餐就是飲食而已,就是這麼簡單。如果現在你覺得它比感情的進展還要簡單,就不妨讓西餐感受一下中國文字的組織魅力,滿不在乎地說句“感情就像西餐一樣簡單”吧!

    讓孩子多多閱讀:http://www.zring.com/liyi/禮儀知識大全~

  • 6 # 紫艾悠情

    餐桌禮儀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和內涵。

    記得小時候,家人吃飯前,媽媽吩咐我去拿碗,妹妹拿筷子,媽媽把飯鍋端客廳吃飯,我們自動去洗手。等媽媽盛好飯,父母坐下了,我們開始動筷子吃飯。期間,不要說話,安生吃飯。自己那饅頭吃時,先問下父母吃不吃?要吃的話,先遞給父母。當吃菜時,要夾自己這個方位的菜,不能來回翻盤子裡的菜。偶爾咳嗽,也要扭過頭,衝沒人的地方咳嗽。

    現在,我也為人父母。吃飯時,也跟孩子講這些基本的餐桌禮儀。自己在家吃飯時,一些生活習慣,讓她慢慢養成,不要等出去了,這不對了說一下,那不對了說一下,那樣很不好。日常的生活習慣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自己把自己父母教育的好習慣也教給孩子,讓他繼承。餐桌禮儀也是一門藝術,自己知道的也不是太多。但自己知道的,一定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會慢慢長大,會有自己的人際圈,餐桌禮儀在他們的社交中會很有用。

    我堅信,有些習慣是父母能言傳身教穿給孩子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樹立好的榜樣。你能縱容你的孩子,但別人不會。不要讓別人說:看這熊孩子!

  • 7 # 大禹爸爸

    這個問題很好。

    肯定的是,小孩的餐桌禮儀非常有必要。

    首先,所謂3歲看大,7歲看老。早先我們家長辛辛苦苦 想盡各種辦法,買專用兒童餐椅(一般都帶加高功能),兒童餐具,辛辛苦苦培養孩子自己吃飯。積極吃飯,不挑食,不厭食的就餐習慣。

    等到他的習慣以後略大一些,建議1歲半,能聽懂大人的意圖的時候。我們將座椅加高,和我們一起在一個高度餐桌吃飯的時候。起初,他看到大人的飯菜就比較好奇。這時候就要給他講,什麼他可以吃,什麼不可以吃。吃飯的時候應該增樣,不應該怎樣。積極主動吃飯的同時,還要有禮貌。餐桌上不能大喊大叫,吃飯不吧唧嘴,不能用筷子,勺子指著任何人,也不能浪費糧食等等。

    然而,這種情況下大多時候,大人越阻止,小孩子不知道對錯,只知他這樣做能讓大人注意他,所以會變本加厲的動作更大。這時候就要耐心諒解,給他示範,比如掉在桌子上的食物要吃掉(前提桌子要乾淨衛生),給他示範以後,他就記下了,培養其良好的餐桌禮儀。

    隨著孩子成長,家裡也會開放更多的人來。等有長輩來的時候,也要乘機會教會孩子尊老的禮儀。開餐的時候,必須年長的先動筷子。否則,只能坐著,不能動筷子,更不能用手抓食物。等到再大一些,我們會有機會將孩子帶到外面參加正式的聚餐或者宴會。這時候也一樣,開餐前叮囑孩子,引導孩子,在家裡養成的良好習慣,一定要保持,在外面也要一樣有禮貌。

    總之,餐桌禮儀並不是簡單的吃飯不出聲,不搶食物。而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教他知道,怎麼尊敬老人,禮貌謙讓。而且。這些都是他以後生活,學習,甚至工作在中為人處事都需要的。

  • 8 # 火養情感樹洞

    餐桌禮儀最重要的是要有尊重他人之心,如果教會孩子從小觀摩他人,辨別他人的喜好,餐桌禮儀自然就會在他行為禮儀的一部分。譬如,吃飯的時候儘量別咀嚼太大聲,身邊的人會反感,從小就要教育孩子。第二,別人夾菜的時候不轉動圓盤,學會觀察。第三,懂得觀看誰是主角,如果身邊有配角,要適當和配角說話,不能只關注主角忽略配角。其實在日常交際中也可以用上,尊重他人,學會理解他人感受。

  • 9 # 蜜桃姐姐
    從哪裡開始教孩子餐桌禮儀

    從一開始就要保持吃飯的氛圍是愉快的,讓孩子懂得好的行為讓每個人都更開心。與孩子就禮貌的重要性進行一場談話,並鼓勵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設定現實的期望,然後溫和地引導孩子執行,直到變成孩子的習慣為止。

    在這個年齡能教他什麼

    學齡兒童各方面都在慢慢發展,需要在他們的能力基礎加上一些細節。基礎方面,父母要教會孩子上餐桌前需要認真洗手。告訴他爸爸媽媽希望他好好地坐在椅子上(把腳自然下垂,而不是踩在椅子上),不要把椅子向後倒,會說“請”和“謝謝”,學會用餐具而不是用手指抓。吃完後能主動把盤子拿到廚房的水槽或櫃檯。感謝準備飯菜的人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告訴孩子,他已經長大了,也可以學習一些成年人的餐桌禮儀了。有些細節可能也能教他:

    等到每個人都開吃了自己才能吃;

    小口小口咀嚼;

    不亂挑菜;

    使用哪種餐具(例如,吃麵條用筷子,較大的勺子喝湯)

    教孩子這些東西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孩子以父母為榜樣,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行動告訴他怎麼做。在餐桌上愉快地交談——沒有通篇大論、爭吵、。當父母要求遞張紙巾或拿個碗時,說“請”和“謝謝”。吃飯時不看平板電腦、打電話、看電視、或做其他事情。告訴孩子良好的餐桌禮儀包括尊重餐桌上的其他人。

    在未來的幾年裡,一致性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當家長希望孩子學會某種行為時,要用溫和的提醒來強化孩子的印象。禮貌地向孩子提出保持餐桌禮儀的要求,不要過分讚揚。

    孩子在餐桌上行為不端,應該怎麼做?

    如果他不高興吃飯,就讓他離開桌子,不要強制讓他回來吃飯或者和家人在一起。冷靜過後再交談。

    在餐廳如何也讓孩子注意禮儀?

    如果孩子在家裡學習了餐桌禮儀,那將大有幫助。在離開之前,和孩子談談他期待在餐廳吃什麼。告訴他這頓飯會很有趣。解釋一下餐館裡會有其他人不想被打擾,所以他需要注意自己的餐桌禮儀。

    選擇一家不太擁擠的餐館來讓孩子輕鬆些。甚至可以提前打電話訂個包廂。帶孩子出去吃飯時,一定要讓他休息好,不要太餓,不然孩子很容易行為不受控。

    到餐廳後,可以和他一起讀選單,談論餐廳裝飾,稱讚他是如此的彬彬有禮。如果他掉了一個餐具,教他不用撿,禮貌地向服務員要一個新的。

    孩子剛開始會很享受在玩吃飯的新奇感,父母可能不能完全看住孩子,但也不要當眾斥責他,只要給他一些提示。

    如果他表現擾亂了其他食客,和他解釋說他不能留在這,因為他的行為是不對的。

  • 10 # 柏力果雙語家庭

    孩子的餐桌禮儀,其實也體現了父母的教養和素質。今天讓我們和柏力果一起來學習一下餐桌禮儀吧。

    洋腔洋調:

    Wash your hands before food. (吃飯前先洗手。)

    Wait until everyone is served before eating. (大家都坐好了再吃。)

    Chew with your mouth closed. (嚼東西的時候不要張開嘴巴。)

    Don"t talk with your mouth full. (嘴裡有東西的時候,不要說話。)

    Don"t slurp. (不要吸溜,不要出聲地喝。)

    Use the right utensils. (用正確的餐具。)

    Never reach to get something. (不要去夠別的東西。)

    Push your chair in when finished. (吃完了要把椅子推進去再離開。)

    Thank your host or whoever prepared the meal. (感謝做飯的人。)

    柏力果重點詞彙:

    1. Chew with your mouth closed. (嚼東西的時候不要張開嘴巴。)

    在餐桌禮儀中,最基本的兩點就是嚼東西時不張開嘴巴、嘴裡有東西不說話。嚼東西的時候,要專注地嚼。不能張嘴,更不要吧唧嘴。chew就是嚼的意思。我們經常說的嚼口香糖,就可以說chew gum。

    2. Use the right utensils. (用正確的餐具。)

    utensils指的是餐具的通稱。有時候,小寶寶在喝湯的時候用筷子,你就可以用上這句,告訴他用勺子喝湯: Use your spoon, please. (請用勺子。)

    3. Never reach to get something. (不要夠東西。)

    如果孩子想吃的菜離他很遠,讓孩子不要伸手去夠。在西方的餐桌上,有時候,鹽和胡椒瓶會擺在特定的位置,你可以教孩子對旁邊的人說:Could you pass the salt, please? (你能把鹽遞過來嗎?)

    4. Don"t slurp. (不要喝的時候發出聲音。)

    在喝水或者喝湯的時候,發出吸溜的聲音,也是非常不禮貌的。slurp就是發出聲音地吃或喝的意思。

    5. Thank your host or whoever prepared the meal.(感謝做飯的人。)

    做飯的人是最辛苦的了。當孩子吃完飯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提醒他們,感謝做飯的人。只有真心誠意地表達感謝之後,才可以離開飯桌。

    好的餐桌禮儀,體現了家長的素質與教育水平。松蘇內吉說過:"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可以從小以“禮儀”相伴。

  • 11 # 嘿呦喂哦

    孩子應該知道這些用餐禮儀

    一般來說,在孩子開始學會自己吃飯的時候,爸媽就可以有意識的給孩子教一些簡單的餐桌禮儀了,比如吃飯前要先洗手、飯前要把玩具放下、要使用自己的餐具等等。等到孩子開始上小學的時候,爸媽可以再慢慢的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用餐規範,特別是在外出和其他人一起用餐的時候要注意下面這些小細節:

    1、等到大家都開始吃前再動筷子。

    2、把餐巾放在腿上,用它來擦嘴巴。

    3、小口吃飯,咀嚼的時候要閉攏嘴巴、不要吧唧嘴。

    4、正確使用刀叉切開食物。

    5、學會選擇正確的餐具,例如小勺子用來吃蛋糕,大湯匙用來喝湯。

    6、對好吃的食物進行讚美,特別是到別人家做客的時候。

    7、當餐桌上的人跟你講話的時候,不要一邊嚼食物一邊說話。

    8、拿取飯菜的時候要適量,吃多少拿多少。

    爸媽教孩子餐桌禮儀的具體方法和技巧

    1、爸媽給孩子做良好的示範

    爸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小孩子都非常喜歡模仿爸媽的行為,所以教授餐桌禮儀最好的辦法就是爸媽親自示範。吃飯的時候,爸媽自己首先不要看平板電腦、手機,不要煲電話粥、看電視,這樣孩子就會知道餐桌禮儀的第一點就是尊重與你一同進餐的人。

    2、教孩子使用餐具的時候多重複幾次

    重複多次的行為能夠幫助孩子養成慣性,在教孩子具體吃什麼用什麼餐具上,爸媽教一次兩次孩子可能記不住,比如吃甜點的時候要換小叉子,爸媽就可以每次都遞給孩子小叉子讓他養成習慣,多重複幾次孩子就會知道吃不同的食物要使用不同的餐具。

    3、不要給予寶寶過分的表揚

    當孩子在餐桌上表現的很好,比如吃飯吃的很認真,需要別人幫他拿食物時很有禮貌的提出請求,爸媽最好不要當場給予孩子過分的表揚,否則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是被關注的焦點,反而會感覺到不自然。更好的做法是在用餐完之後適當的給予孩子表揚,爸媽可以跟孩子說今天的表現說明你已經是個小大人了,也很懂得禮貌,這樣你長大以後不管去什麼場合吃飯大家都會很喜歡你的。

    4、孩子表現不好時的處理方法

    如果在家裡吃飯的時候,孩子總是在飯桌上搗亂,爸媽可以先適當的提醒孩子。如果他還是沒有改變或者變本加厲的話,爸媽就可以要求孩子離開餐桌,並告訴他們這種不好的行為是不能被接受的,下次吃飯的時候他必須改正自己的行為才可以。

    但是如果是在外面吃飯的話,爸媽最好不要當眾訓斥孩子,否則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樣也是先給提醒,如果提醒無效或者孩子的行為已經打擾到別的用餐者的時候,爸媽就最好把孩子帶到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跟他好好的講道理。

    5、在家裡舉辦茶話會模擬學習

    最後想要補充的是,不同家庭的教育理念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家庭聚餐的時候大家可以穿著睡衣,沒有太多嚴格的規範要求,有的家庭就必須要求大家穿戴整齊。但是不管怎麼樣,餐桌禮儀的關鍵點在於吃飯的時候也要保持基本的禮貌,在一些形式上的小細節上可以不用那麼在意,但是舉止行為一定要得體,不能冒犯到別人。如果孩子在家裡就能夠學會餐桌禮儀,那麼孩子外出就餐時也能保持很好的禮貌。

    孩子四五歲就可以學漢字了哦~分享一個免費的識字APP。父母可以用手機下載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寶寶學習兒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