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畫兵器

    二戰結束後,第一代T-54/55,生產裝備和其他國家仿製的數量巨大,改進型到現在還在服役,之後是T-62,這是一個過渡產品,再往後是T-64,大量運用了新技術,新科技,效能先進,價格昂貴,又不可能出口,就又搞了低端的T-72,與T-64搭配使用並大量出口,T-80是T-64的技術體系延續發展出的新一代坦克,仍然走先進精密的路子,T-90是在T-72的基本車體結構上加裝了一些新的子系統,用於出口的產品,後來俄軍一看,價格便宜效能也確實比T-72強不少,也開始自用,再往後就是最新的T-14,是一個全新的思路和產品。二戰之前的,瞭解不多,還請大神講解。

  • 2 # 陳氏嘟嘟

    蘇聯剛剛成立時,根本沒有完整的重工業體系,當然談不上坦克製造了,國內工業企業至多隻能偶爾完成一些修理工作。但是,1924年5月6日,國防工業中央管理局在莫斯科成立,這是蘇聯國家坦克製造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在這個系統中,成立了一個分管坦克設計和製造的部門,它在1926-1929年間被稱為Ordnance Arsenal Trust總設計局(GKB OAT)。這個設計局的任務就是研製履帶戰鬥車輛並協助工廠建立生產線,使圖紙成為實際的產品。哈爾科夫機車廠在1923年設計並製造了共產主義(Kommunar)履帶拖拉機,該廠擁有生產履帶車輛的生產裝置和一定的經驗,這為建立坦克生產線奠定了良好基礎。

    1928年秋天哈爾科夫機車廠贏得了製造一輛快速坦克的原型車(1-12-32專案)。這輛快速坦克原型車就是T-12坦克。T-12坦克是一種雙炮塔坦克——主炮塔上方有1個小型的機槍塔,可獨立旋轉。主炮塔裝有1門45毫米火炮,火炮兩側的球狀機槍座上各安裝1挺7.62毫米機槍。坦克安裝了一臺蘇聯研製的M-6發動機,航空發動機設計師,後來的蘇聯科學院院士A·A·米庫林則設計了坦克的動力系統。

    T-24坦克在1931年開始生產,同年,25輛T-24坦克開下生產線。這也宣告除了列寧格勒布林什維克工廠的坦克生產線外,另一個坦克生產中心在蘇聯南部現出雛形——

    哈爾科夫

    共產國際

    機車廠。那時,工廠已經專門建裡了一個特別T2車間,用以生產坦克,而1927年組建的坦克設計小組已經成為新成立的由伊萬·N·亞歷克先科領導的T2K坦克設計局的核心,參與設計、製造和測試T-12和

    T-24坦克

    的工程師們也加入進來!

    1939年爆發的蘇芬戰爭成為T-20和T-32坦克的第二階段測試的實驗場。實戰清楚無誤的表明,只有全履帶式的坦克才能滿足在惡劣地形(特別是在秋冬季節)上的戰術機動性要求,這也進一步宣判了輪履兩用式行走裝置的“死刑”。此外,實戰表明,T-32還需要增強其戰鬥力,尤其是在裝甲防護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在1944年裡仍然在世界各地燃燒,但蘇德前線的局勢已經發生明顯的改觀。183烏拉爾斯基坦克工廠除了繼續大批次生產T-34/85坦克外,還繼續測試他們的

    T-44坦克

    ,T-44坦克安裝上T-34/85的85毫米坦克炮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和修正,測試工作在年底完成,一種全新的

    中型坦克

    宣告誕生。1945年6月,T-44坦克的量產在第75工廠(蘇聯政府決定在收復的

    哈爾科夫

    原183工廠基礎上建立T-44坦克生產線,為了與下塔吉爾地區的183烏拉爾斯基坦克廠相區別,重建的工廠被命名為75工廠)全面鋪開。第一批T-44坦克在1945年8月被裝船運往遠東,參加對日作戰

    1945年第一季度,2輛新坦克樣車完成,被命名為T-54

    中型坦克

    ,測試工作在同年進行。到1946年初,設計局完成了最後的細節修定工作,解決了在試製和測試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100毫米

    坦克炮

    、1挺12.7毫米

    高射機槍

    、3挺7.62毫米

    並列機槍

    和1挺7.62毫米同軸機槍。鑄造炮塔前裝甲厚190毫米,車體前傾斜裝甲板厚100毫米。加強火力和裝甲防護導致車重上升,為了不影響坦克機動性,

    T-54坦克

    安裝了一臺大馬力

    柴油發動機

    (V-54)。

    1947年,T-54坦克在183烏拉爾斯基坦克廠投入量產,

  • 3 # 空軍六航

    蘇聯最先開始有搭載37毫米口徑火炮了,t26,輕型坦克而後有了改良型t70輕型坦克二次大戰前期使用搭載76毫米口徑火炮中後期使用搭載,85毫米口徑火炮的t34坦克.二戰以後,蘇聯首代坦克是,於1954年定型的t54坦克。以及改良型t54a坦克。於1960年代研製出了可搭載紅外夜視儀的t64中型坦克,70年代,又研製出t72主戰坦克。以及其改進型,772a,至72d型系列主戰坦克。80年代研製出了,t80系列主戰坦克。從蘇聯解體後到今天為止,俄羅斯研製出了t90主戰坦克以及T14無人炮塔主戰坦克。兩款世界一流的主戰坦克。

  • 4 # 嫻妹談兵

    1926年5月,蘇聯開始發展第一種坦克。

    首先是買來了法國的雷諾FT-17,這是一款劃時代設計的坦克,它是第一種有炮塔的坦克,FT-17的諸多設計,比如駕駛員在前,炮塔戰鬥艙在後,動力艙後置等設計奠定了後來各種坦克的基礎設計。

    但是FT-17有很多問題,重量太重了,跑得也慢,火力也差,於是蘇聯人拿FT-17改改,就搞出了自己的第一種坦克:MS-1輕型坦克。不過,MS-1本身也是一種試驗性質很濃的坦克。

    但是蘇聯自身基礎還是很薄弱的,怎麼辦呢?引進->仿製->自研唄。

    蘇聯人買來了英國的“維克斯”

    6噸戰車,只有機槍,還是7.7mm的(好歹上個12.7mm M2HB不是?)

    根據維克斯Mk.E,蘇聯搞出了T-26。

    裝上了37mm炮(T-26B則是45mm炮),在當時來看,T-26是非常成功的一款坦克。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想應該要介紹劃時代的T-34了,然而不是。

    蘇聯是一個大陸軍國家,坦克的發展對國家戰略的實現至關重要。坦克是新時代的騎兵,很明顯,蘇聯需要一款機動性優越,能夠長時間行駛,跨越數百千米縱深發起進攻的坦克。

    所以T-26是不夠的。

    有一個美華人叫克里斯蒂,他設計出了克里斯蒂M1928型坦克,該坦克的懸掛系統非常有名,被用在了後來的T-34上,即“克里斯蒂”懸掛系統。

    這種懸掛系統透過彈簧減震器為車輛行駛減震,可以保證坦克平穩地高速行駛。實際上如今很多汽車就是克里斯蒂懸掛。

    不過美華人是有眼不識泰山,看不上這。而大洋彼岸的蘇聯人則購買了克里斯蒂懸掛完整技術並製造劃時代BT系列。

    BT系列在當時可以說是集機動火力防護於一身的先進坦克,之所以名聲不如T-34只是因為這玩意後來打仗的時候已經落後了。

    BT系列總共有BT-1,2,5,7四種型號,蘇聯人也最早在BT系列上嘗試了傾斜裝甲。

    接下來,就是科什金設計的一代名車T-34了。

    T-34在發展脈絡上可以說是BT-7的兒子。

    不過T-34也有一些缺陷,比如克里斯蒂坑爹大彈簧啦,車長炮手一人兩職啦,沒什麼卵用的機槍手啦。

    科什金在T-34-76完成設計之後就患上了嚴重的肺炎,不久後一命嗚呼,為紅色帝國燃盡了最後一滴鮮血。

    當時年輕的設計師莫羅佐夫就想解決T-34的種種BUG。

    結果無奈啊,這慈父斯大林太喜歡T-34了,竟然一不小心手滑點多了,搞的全蘇聯不論哈爾科夫派工廠還是其死對頭列寧格勒派工廠,都在加班加點造T-34。

    很明顯,T-34的種種BUG是改不了的了。莫羅佐夫就在T-34上搞出了T-44。

    在T-44上應用了諸多先進技術,比如發動機橫置,扭杆懸掛,傳動後置等等先進技術。

    T-44是一款先進的坦克,僅有30噸的身軀就達到了正面防護接近虎王坦克的水平,換裝100mm炮的T-44-100無疑是二戰最強的坦克。

    而T-44再進一步做一些修改,就有了一代名車,中國陸軍半個世紀以來的精神汙染與物質寄託:T-54。

    T-54出現之後,蘇聯坦克對歐美坦克的效能壓制已經達到了頂峰,但是其固有的缺點:人機工程卻沒有得到解決。

    蘇聯在完善T-54的火控以後。搞出了T-62,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換裝115mm滑膛炮與旋轉地板(類似於炮塔吊籃的東西),雙向穩定器等裝備的T-54。

    這個時期,尾翼穩定破甲彈讓坦克的裝甲顯得根本沒用,蘇聯人則率先想到了辦法:複合裝甲。於是蘇聯人搞出了T-64,T-64的出現代表著蘇聯坦克對英美坦克的效能壓制又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達到了頂峰。

    從T-64開始,駕駛員可以躺著開車了,所以T-64的正面裝甲傾斜角度更大,T-64的外形也代表著二戰結束後蘇聯坦克防彈外形發展到第二世代。

    而T-64衍生出的T-72,T-80,T-90如今仍在服役。

    為求技術上的突破,蘇聯人開始嘗試無人炮塔乃至頂置火炮方案的坦克,然而還沒搞出來蘇聯就解體了。20多年後,俄羅斯終於搞出了劃時代的T-14阿瑪塔。

    T-14的出現直接促使美德開始研發新一代130mm乃至140mm坦克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德國黨衛軍部隊及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