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吳蕾生命智慧

    如果你們孩子3歲以上了,可以來看下以下幾個問題:

    1、你們家孩子做家務嗎?

    2、主動還是被命令的?

    3、做家務是孩子的習慣還是心血來潮?

    4、他們覺得為什麼自己要做家務?

    家有兒女

    我們家孩子一個快6歲了,一個快4歲了,

    受疫情影響,不能去幼兒園,

    就在家自己玩。

    家長有自己的工作,還要自己親自做飯,打掃衛生,照顧孩子,真的挺累的。

    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親力親為了。

    以前還可以在餐廳吃飯,白天有老師照顧孩子,家長們還可以有時間喘息一下。

    所以看到孩子們像個大爺似的,每天就是吃了就睡,睡醒就吃,吃飽就玩。

    吃的零食包裝袋放在地上或是桌上,也不順手扔到垃圾桶去;

    臭襪子髒了就隨手放在地上;

    玩具玩之後也不歸位……

    父母與孩子分工合作

    我開始反思在做家務方面對孩子缺失正確的引導。

    但是我覺得這個缺失,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

    當然我可以透過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和想法,來促使孩子們去做家務。

    比如:我可以跟孩子們說爸爸媽媽真的很辛苦,需要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幫助爸爸媽媽。

    確實有很多孩子做家務的動力就是:家務本身的好玩,有趣,對爸爸媽媽愛的迴流。

    有個孩子說:因為媽媽陪她玩了,所以她要幫媽媽做家務。

    可是做家務的好玩,有趣,可能在實際生活中與家長的效率上的需求會相沖突。

    我們需要短時間做好飯,馬上投入工作,

    看到孩子們玩的很開心是極好的,但是這個時間很緊迫呀,

    我們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呀。

    對爸媽愛的迴流,也是與孩子們自身的認知有關,

    我們不確定他們什麼時候來一個愛的迴流……

    他們不迴流的時候,我們是否耐心等待,自己動手算了?

    全家合作

    所以我決定將這個做家務上升到感恩、合作方面的教育。

    我會讓孩子認識到,這個家是我們一家四口的,不是誰一個人擁有的。

    我們的家在保護我們每一個家人。

    所以我們同樣也需要保護我們的家,每個人都要為這個家庭做出一些貢獻。

    我們的年紀不同,能力大小不同,所以可以做出不同的貢獻。

    收拾玩具

    對於小孩子,可以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吃過的垃圾扔到垃圾桶,弄髒的衣服要放在洗手間固定的地方,自己洗臉刷牙,穿衣服……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都是做貢獻。

    那麼父母需要工作賺錢,做飯、洗衣、拖地、照顧他們、陪伴他們,這都是作貢獻。

    如果爸爸媽媽的工作需要安靜,那麼孩子們需要保持安靜,這是孩子與父母的合作。

    如果我們買菜購物,他們需要提前穿好鞋子,外出服,幫忙提菜,這也是孩子與父母的合作。

    很多孩子就是在這種體驗中,感受到了父母的付出,

    原來把玩具全部收拾好,還是有點累的。

    原來每天要為家庭做貢獻,也是會花掉很多時間的。

    這個時候,孩子對於其他人的付出,才會發自內心的產生感恩。

    自己的付出創造美食

    每次在我們家庭合作之下,產生的家庭收入所購買回來的食物,

    孩子們都會好興奮,因為他們參與了家庭收入的創造。

    他們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媽媽就可以更好的為家庭做貢獻了。

    孩子們說很喜歡為家庭做貢獻之後創造出來的美味,

    爸爸媽媽很開心,他們也很開心。

    之前是無論他們做與不做,爸爸媽媽都會買零食給他們吃,

    但是產生的垃圾會讓爸爸媽媽不開心,他們也就不開心了。

    現在全家都開心,他們才真正的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 SE 2評測要不要升級13.4.1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