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陌瑞
-
2 # 科幻直通車馮志剛
《三體》可以叫《科幻觀止》了,因為它是娛樂性最強的科幻小說沒有之一,但是不要把他當科普看,不要糾結於裡面的是科學還是神話還是用科學包裝起來的神話。
三體不是一本嚴肅的科幻小說,核心價值觀也不對,所以只有第二本很幸運的勉強得到一個雨果獎,結果國內精英階層就拿這本書來做資本故事了,他們都不知道,美國這個雨果獎和法國那個大文豪雨果只有一毛錢的關係,就是都叫雨果。
所以神話三體,會給社會帶來極其負面的影響,什麼降維打擊,什麼黑暗森林,完全不顧人類良知正義,讓獸性凌駕於人性,而作者又不明確自己的傾向性,誤導普羅大眾,弄得很多投資圈的人認為黑暗叢林法則是對的,能騙的時候就去騙,騙不過更大的資本大鱷就活該死,這種愚昧的理念延續下去,只能讓人類永遠無法擺脫惡性迴圈。
所以要把三體當做可讀性不錯的娛樂小說去讀,帶著批判而不是盲目崇拜去讀才對,大劉的初衷也許也是如此,是透過冷酷的現實警世,而不是讓你覺得公平正義是錯的,黑暗森林才是對的。只是作品裡沒有明確的態度,這是不負責任,很多普通讀者會嚴重誤解的。
推薦幾本可讀性也不錯的科幻小說:
遺落的南境三部曲《湮滅》《當權者》《湮滅》,第一屆擊敗三體1獲得雨果將,裡面描述了一個從未體驗過的詭異世界,同名電影也快要上映了,趕緊看看書去,電影上映了你就更有談資,可以在朋友面前吹吹牛叉了。
菲利普迪克的大多作品,可讀性非常不錯,《銀翼殺手》事實上的原著,《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國內長篇科幻大多過於針對核心科幻迷,玩概念不講故事,所以讀了三體,再去讀國內長篇科幻會比較難以下嚥的,唯一推薦的是我寫的《海藍羽翼》,被埋沒的一部作品,主要是封面設計像教輔圖書了。
寫的是一個佔據了整個太平洋的漂浮著的大帝國的一段小故事,讀過的朋友說“絕對值得一讀”哦,建議大家去嚐嚐,可讀性達到三體的70%吧。
-
3 # Gedicht
不請自答
經典好看的小說你不能錯過的有幾部,《銀河帝國》《海伯利安》《1984》《美麗新世界》
推薦你幾位作者,樓主有興趣可以看看他們寫的書: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菲利普迪克,傑克萬斯,特德姜,阿道夫赫胥黎,等等他們都是大佬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些作者大多年事已高甚至已逝,所以小說中描述的技術會有已經實現或被證明錯誤的現象,但是科幻小說中還涉及一種重要題目:社會科學
在下認為真正優秀的科幻作品是同時在科技以及社科等角度同時發出宏大幻想的作品,絕大多數雨果獎星雲獎作品都是如此
-
4 # 國士無雙7434372
劉慈欣的中短篇也很好看,帶上她的眼睛,全頻段阻塞干擾,流浪教師等。國內的推薦何夕和王晉康的可以看看比如六道眾生,異域等。國外除了海伯利安銀河帝國這種大部頭,比較推薦弗諾文奇的真名實姓和深淵上的火
-
5 # 聾王之王
外國的有很多,網上一搜一大把。中國的還是大劉,《球狀閃電》就很好,與《三體》相較是另一種震撼。如果有時間、有興趣,大劉的長、短篇都挺不錯的。只是有個問題,不知大劉會怎麼解答:丁儀到底死幾次才夠?《三體》裡,丁儀死於水滴探測器,而在另一篇《朝聞道》裡卻死於“真理”,這就有點難以理解了。
-
6 # 小王戲評歷史
第一類:賽博朋克題材《神經浪遊者》(威廉·吉布森)《雪崩》(尼爾·斯蒂芬森)《真名實姓》(弗諾·文奇)《艾比斯之夢》(山本弘)重點推薦
從名氣上講,主推作品應該在《神經浪遊者》和《真名實姓》中產生,但前者可讀性略差,後者好看是好看,但缺乏科幻深度。最後還是選擇了我個人比較鍾愛的《艾比斯之夢》,除了出於日系科幻作品比較適合華人的口味之外,更主要的是,小說以七個中篇故事寓言了AI發展的七個階段——
《宇宙盡在我指尖》和《令人雀躍的虛空間》代表AI的產生,前者是文字形式的虛擬角色(其實是個網路接龍小說),後者是將大腦植入數字空間,這兩篇算是前AI時代,主角都是真實的人類。
《鏡子女孩》、《詩音翩然到來之日》和《黑洞隱者》這三篇,代表了AI學習和獲得自我意識的三種途徑,前者講述AI如何在學習人類的行為後獲得自我意識,《詩音翩然到來之日》是植入自我意識的機器人如何學習人類的技能、與人類溝通,後者講述AI試圖理解人類的理想、藝術、哲學等形而上的理念。
《正義不打折的世界》講述擁有自我意識的AI如何與人類相處,在這一篇中,AI從人類的寵物發展為追求平等地位的物種時,與人類發生了正面衝突。
最後一篇《艾比斯之夢》將AI與人類的命運推到了一個悲劇的背景,結局我就不劇透了。
《艾比斯之夢》有點像加長版的《軟體體的生命週期》(特德姜),而故事性更強。全書最大的看點是AI視角,傳統的賽博朋克作品都是人類以AI的形式進入數字空間,其思考模式也是人類視角。
本書告訴我們,什麼是(可能的)AI視角,腦洞來了:
對於我們T A I 而言,驚人的是許多人類無法理解模糊這個概念。當我們說“愛(5+7i)”時,誤以為是“只愛百分之五十”或“滿分一百分,五十分的愛”的人類何其多。人類無法理解“5”是模糊測度。愛的強度明明不可能以普通集合表達。
我們能夠想象以縱軸為實數、橫軸為虛數的復素平面,但是人類必須轉換成實體平面才能想象。我們能夠想象自乘為負的量,但是人類無法想象。這八成是因為人類的大腦從一開始就欠缺認識的能力。
重點推薦其中第六個故事《詩音來的日子》,就算你不喜歡這本書,至少裡面有一句你不會忘記。
“所有人類都患有阿茲海默症”
關於《神經浪遊者》,這是一本不太好讀的書,但又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之前在豆瓣上看過一篇用古龍人物改寫的小說簡介,強烈推薦,看了之後再讀此書,就容易讀進去了古龍版Neuromancer故事簡介 (評論: Neuromancer)第二類,末日危機題材《三體》劉慈欣《時間迴旋》《流浪地球》劉慈欣《日本沉沒》小松左京重點推薦(7.16日更新)重點推薦《流浪地球》,因為此篇在大劉的寫作生涯中極其重要,開創了他的“末日情結”、“宏細節”、“歸鄉情懷”這三個特色,使其往後的作品呈現出一以貫之的宏大的主題、悲壯的調懷、滄桑的變遷、堅定的信念……。
末日情節
《流浪地球》原先是大劉的“末日系列”的第一篇,此係列以太陽災變為題材,原計劃有六部:除了《流浪地球》外,《補天》描寫人類進入太陽內部對其進行修補以延緩其災變;《微紀元》(已完成)講人類透過基因改造,把自己變小去適應新的太陽系;《星船紀元》描寫人類乘飛船逃離太陽系,最後把飛船當成了永久的家園;《遊魂》描寫太陽災變前人類用電波把自己的思維和記憶發向宇宙;最後一部《在冥王星上我們坐下來哭泣》,描寫人類逃生無望,在冥王星上建立人類文明紀念碑(這個情節後來在《三體》裡用了,不過我猜是受到了克拉克的短篇《星》的影響)。
“末日情節”幾乎貫穿了大劉的大部分小說,大劉是這樣看待末日的
當你被診斷為癌症時,世界在你的眼中會突然變成另一個樣子:天空是紅的太陽藍的;而當你最後得知這是誤診時,當天空又變成藍的太陽又變成紅的後,這也不是以前的天空和太陽了,世界和生活在你的眼中美了許多,也增加了許多內涵,這種感覺遠不是讀十年書能得到的。一個人的末日體驗是一種很珍貴的體驗,那麼全人類的末日體驗呢?如果世界經歷了這樣一次“誤診”,那全人類同樣會以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天空和太陽,更珍惜他們以前視為很平常的一切,人類世界將沿著一條更合理的軌跡執行。而能夠帶來這種末日體驗的,只有科幻小說,這也是我構思這個末日系列科幻小說的的初衷。
宏細節
大劉有一個創作理念——“宏細節”,他認為這是科幻小說獨有的敘事模式,在《流浪地球》中,第一次把宏觀的大歷史作為細節來描寫。在宇宙的背景下,傳統意義上的歷史事件變成一個個細節,歷史的大框架敘述成為小說的主體,而人物成為微生物,完全超越了我們的日常閱讀體驗,使作品不僅疆域極其遼闊,而且內部也極其豐富。
歸鄉情懷
在《流浪地球》的前言裡,大劉寫道:“自己的科幻之路也就是一條尋找家園的路,回鄉情結之所以隱藏在連自己都看不到的深處,是因為我不知道家園在哪裡,所以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找。”
歸鄉情懷不是懷舊,而是尋找自我在宇宙中的定位。小說描繪了這樣一幅場景:人類和地球人影相吊,相互依存,遠離已面目全非的故鄉,踏上又一條前途未卜的漫漫歸鄉之路。人類和地球來自宇宙,又走向宇宙,彷彿水滴重歸海洋,星星迴歸星群,這才是《流浪地球》真正打動我們的地方。
就像小說裡的那個謎語:
“你在平原上走著走著,突然迎面遇到一堵牆,這牆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無限遠,向右無限遠,這牆是什麼?”
第三類,太空題材(太陽系外)《沙丘》弗蘭克赫伯特《宇宙過河卒》《天淵》弗諾文奇《基地》系列阿西莫夫
第四類,太空題材(太陽系內)《2001太空ODYSSEY》阿瑟克拉克《與拉瑪相會》阿瑟克拉克《群星,我的歸宿》
第五類,生化危機題材《寄生前夜》瀨名秀明《鯢魚之亂》《紅色海洋》韓松
第六類,外星生命題材《計算中的上帝》《索拉利斯星》《死者代言人》
第七類,機器人題材《機器人》系列(阿西莫夫)《趁生命氣息逗留》 羅傑澤拉茲尼
第八類,科技驚險題材《侏羅紀公園》邁克爾克萊頓《球狀閃電》劉慈欣
第九類,星際戰爭題材《星船傘兵》羅伯特海因萊因《安德的遊戲》奧森斯科特
第十類,時間旅行題材《醉步男》小林泰三《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永恆的終結》阿西莫夫《時間機器》威爾斯《一日囚》柳文揚
第十一類,歷史題材《天意》錢莉芳
第十二類,幽默諷刺題材星新一的微型小說《銀行系漫遊指南》道格拉斯羅伯特克里謝的短篇
第十三類,哲學宗教及其他思想實驗題材《光明王》羅傑澤拉茲尼《海伯利安》丹西蒙斯《超新星紀元》(劉慈欣)《星》阿瑟克拉克《最後的問題》阿西莫夫《巴別塔》特德姜
-
7 # 真實之夢
我推薦您看一下《天意》。
這是被成為內地版《尋秦記》。是以楚漢爭霸為背景對歷史進行了重構:外太空的“龍羲”(源自中國神話的伏羲)駕駛的飛船收到毀壞,困於地球。為了自己脫困,將自己的智慧傳授給當時的人類,使人類文明向前邁進,以此達到他的目的,過程中龍羲一直物色人類中的傑出人物幫助自己,最後看中了韓信。但是計劃一旦完成,歷史將會被更改,人類文明將歸於洪荒,韓信發現了這個事實,走上了與龍羲對抗的道路。自此一個糅合了歷史、神話和科幻元素的故事由此展開。
在《天意》中的有一個角色是虛構的—季姜。以旁觀者的視角講述了後半段故事,連著前半段的韓信視角,利用這種手法平衡了故事的人物性別,調順了故事節奏。透過韓信和季姜的視角,對韓信的悲歡一生進行了唯美描述。通過歷史和中國神話加上假託時光機器的想法,給讀者展現了一個更加立體的韓信。
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時間又往往會將謊言變成真理。就像《天意》寫的好像就是我們所知道的秦漢之事,但又不僅僅是我們所瞭解的秦漢,使當時的事件有了更加飽滿的背景。
我們應該忠於哪場歷史?是正在經歷的,還是被覆蓋掉的?這是《天意》所帶給我們的拷問。
這本書的作者也是一位歷史老師,她具有專業的歷史修養,又有做學問的鑽勁兒,所以寫出了在科學細節上、歷史細節上逼真考究,同時又具備相當不錯的科幻構思、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以及很強的戲劇張力,將西方的“科幻感”與東方的“中國風”契合。
現在這本書已經翻牌電視劇,由歐豪和海玲主演。喬振宇,唐嫣特別出演,預計下年可以播出。
-
8 # 鵬哥171463800
《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里程碑的著作,也是中國最早的經典科幻小說。特別是後兩部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凝聚了作者大量的心血。
其實中國不乏三體這樣經典的科幻小說,其中一部便是《雙宇》,它由三部組成,尼雅之謎、白夜流星和無風之城,目前在喜馬拉雅、起點等均有。
雙宇這部小說是一部比較另類的科幻小說,懸疑、推理、科學解密一樣不缺,最關鍵的是,雙宇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宇宙觀和全新的科學體系。
這個宇宙觀其實是華人的宇宙觀,雙宇打破了西方統治了百年的科學封鎖,用一個全新的中國式科學體系,創造性的提出了宇宙的本質,以及包括物理、生物、醫學等全新的內涵和外延,是一本真正屬於華人的科幻懸疑小說。
雙宇的構架吸收了易經、道德經、皇帝內經、包括作者自己寫的地律學等營養元素,創新提出了量子態宇宙、能子態宇宙、媒介宇宙的三分宇宙概念。
其中量子態宇宙又分為量子宇宙和思維宇宙,還有媒介宇宙。這是對宇宙的全新定義,而且更加完善。
在物理領域,雙宇提出了塑子、原子編碼、暗生物編碼、光能量等全新概論,並由此推進整個故事的發展。
在法醫領域,雙宇又提出了腦脈衝死亡和腦容死亡的概念。
在中醫領域,雙宇提出了原能的概念。
在意識領域,雙宇提出了潛意識操控、五層傀儡術、意識坍塌和夢扼等概念。
在物種領域,雙宇提出物種層次對等、圈養法則、文明多樣性、文明層次論等。
在計算機AI等領域,雙宇又提出了三分計算機思維、幽靈計算機、幽靈函式等概念。
在腦科學領域,雙宇還提出了左腦的大量未知發現。
在光速飛行領域,雙宇提出了漸進的概念,這個理論在一年以後,中科院才第一次提出類似的概念。
離子霧的概念也是由雙宇提出的,目前這個領域,正在探索之中。
同時,雙宇第一個提出了意識是宇宙終極速度這個概念,如今已經有很多人開始研究這個領域。
在能量領域,雙宇打破了經典的智慧方程式E=MC2,改為E=MTX,其中,T是宇宙衰變的時間,X是幽靈函式,既變數媒介,這個方程沒有單位,因為它的外延更加廣闊。
雙宇還打破了牛頓的經典力學,提出了引力的全新概論,既能量相互轉化形成了引力。
並且把強核力細化到了5個,創新提出了核固態、核冰態、核質態的概念。
總之,雙宇有一套完全不同與西方科學體系的東方科學,是對東方傳統文化的致敬,也是對經典古籍和古人智慧的致敬。
當然,雙宇中的名言名句也不少:
1、任何形式的面子,都只是雪中堆人,水中作畫,曇花一現;唯有裡子,才能如日月星辰一樣亙古不變。因為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而有趣的靈魂卻是萬里挑一。我帶的這件物品,沒有面子,只有裡子;高傲的人藐視它,謙遜的人無視它,聰明的人研究它,愚蠢的人幻想它。有了它,男人充滿對女人的慾望,女人充滿對男人的幻想,人生在百態,也由它歸零,世界在奇妙,都由它衍生;誤會它並不可怕,怕只怕誤會的傷害,雪藏成恨的昨天,醉死了如果。它的秘密,藏在藍海的最深處,紅海的最裡面,得到它,只為擁有它。
2、若按出生,又可以分為7個等級,7級為最,1級為末。鄙人不才,有思無種,入不得高雅之門,卻有渡人於高雅之法,法有用需擇像,若沒有高雅之種,法,不能渡;如若有,法,不擇眾。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吾願做伯樂,渡你行千里,回故鄉。
3、這艘船駛向一個神秘的地方,那裡沒有山川河流,也沒有湖泊大海,既沒有茂密的森林,更沒有熾熱與Sunny。不過,這裡有無數的塵埃、難以企及的黑暗、不可磨滅的希望、還有創造萬物的想法。我能說出它的字,卻不能言出他的名,因為要尊重遊戲規則嘛!它字玄又字妙,玄之又玄,妙之甚妙。只為尋求那意中人,此生不相見,來生為紅塵。
4、這男人談戀愛,就像是泡茶;一泡是水,洗去塵埃,所以,男人的初戀,就是拉拉手聊聊天,算是淡淡的一筆帶過,基本沒留下什麼刻骨銘心;二泡是茶,第二次談戀愛,就讓人沉醉了,就像是陶醉在茶的芬芳香氣中;但三泡四泡才是精華啊,茶水最好的精華,只有泡了兩次之後,才會顯現出來,戀愛也一樣,到了第三次,經驗也累積了不少,更懂得付出的方法和投入的分寸,所以,味道特別回味。
5、愛因斯坦認為宇宙中唯一不變的是光速,他一定錯了;宇宙中真正唯一不變的其實是時間,那些妄圖改變時間的幻想者,最終都成為了時間的幻想;因為改變光速只是科學問題,只要科技一直髮展,總有一天,它會被超越;而改變時間是哲學問題,人性變得越複雜,越是無解。
6、女人的性感分很多種,暴露是最低階的,挑逗的語言和動作是中級的,而最高階的性感,是那些可以溶化鑽石的體貼入微,鑽石都能給化了,更何況是男人的心呢?
7、一個男人可以愛上兩個女人,但究竟喜歡哪一個多一點,他多半也分不清楚。這種時候,他本能的會思考兩段戀情最開始的狀態,開始的時候,哪個是真實的、善意的、正義的、符合倫理道德的,哪個就是他所認定對的;而另一個,他會覺得是不道德的;這種心理的壓力會不斷的膨脹,直到爆炸。
8、雪花墜,風搖眉,誰的身姿盡嫵媚,水冰玉,怎描繪,霧鎖煙醉青絲垂。
9、這奇異星球的真偽虛實,誰又能說得清呢。沒什麼是可以篤定的,剝掉了浮華,下頭總是千瘡百孔,可人若在黑暗裡飄萍,總得信些什麼,要麼抓一縷浮根,要麼帖一層畫皮哄住別人,順帶也哄住自己。捱過這幾天,或許,便是一生。
9個夠了,過猶不及、
以上。
回覆列表
既然你喜歡三體,那就不要錯過劉慈欣的「球狀閃電」,閱讀的感覺跟三體一模一樣。為了不劇透多的就不說了,去看就是,絕不會失望的。也是大劉在三體系列之前長篇裡寫的最好的一部。裡面還有三體裡多次提到的人物和物理模型。
還有劉慈欣的另一篇「朝聞道」,我也很喜歡。
大劉好幾部科幻作品都很“硬”,印象深刻的有「鄉村教師」、「吞食者」、「詩云」、「微觀盡頭」、「鏡子」等。
這裡面我強烈推薦「鄉村教師」,開頭只是一個落魄的支鄉老師的悲慘生活,然而劇情神展開,那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