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寸縷5
-
2 # 知我君
突厥在漠北從雄起到消失,史書上是這樣寫的:公元550年,突厥破鐵勒。公元553年,滅柔然。公元554年,統一鐵勒以及整個漠北地區。唐初,東西突厥滅亡於唐,高宗末東突厥復國。公元743年,回紇人起兵反抗突厥,於745年滅後突厥,東突厥諸部或者在戰爭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鶻,或者投靠唐朝。——歷史的天空,自媒體
百科上的介紹如下:
突厥是歷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也是中國西北與北方草原地區繼匈奴、鮮卑、柔然以來又一個重要的遊牧民族。唐初,東、西突厥滅亡於唐,高宗末東突厥復國建立後突厥汗國。公元745年,唐朝與回紇攻滅後突厥汗國,東突厥諸部或者在戰爭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鶻,或者融入唐朝。唐朝滅西突厥以後,原西突厥汗國所屬突騎施、烏古斯、葛邏祿、欽察、卡拉吉、樣磨、處月等部落也活躍於中亞地區。突騎施在防止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的擴張起了重大作用,葛邏祿則在唐末以後的中亞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與回鶻建立喀拉汗王朝。現代的突厥也指突厥語民族,是今中亞和西亞的主要民系之一。今天的“突厥”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而是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各個民族的統稱,大多是歷史上受突厥人統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後裔,主要民族有土耳其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維吾爾人、烏茲別克人、撒拉爾人,亞塞拜然人、土庫曼人、韃靼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雅庫特人等。其範圍西到西亞,東到中國的新疆、青海。突厥語族的人口不到2億。比較詫異的是“不到2億”,這是個什麼概念?世界上一共才70億人,除了英語、漢語、日語,使用一種語言超過1億的很多嗎?
據說匈奴是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共同祖先。匈奴人的祖先呢?歷史太多未知了。
-
3 # 山色歸讀
突厥的源流並未有定論,大致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應該是匈奴別種。 《北史》記載“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另一說出自平涼雜胡。又曰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在南北朝由葉尼塞河遷居至阿爾泰山。由阿爾泰山遷居至蒙古。由蒙古前往中亞。 現代土庫曼人,認為自己是突厥的直系後裔,他們認為突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8年立國的北匈奴。突厥人主要講突厥語。突厥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人以狼為圖騰。
突厥族 “突厥”一詞分廣義和狹義。狹義專指公元6-8世紀在中國北方和西北建立突厥汗國的突厥族;廣義則包括突厥、鐵勒諸部。突厥人在南北朝至唐朝時住在現今中國西北地區。公元6世紀遊牧於金山(今阿爾泰山),初屬柔然。西魏時首領土門連續敗鐵勃,破柔然,建立政權,東至遼海,西抵西海(鹹海),北越貝加爾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為東西兩部,唐太宗貞觀四年攻滅東突厥,顯慶四年唐又滅西突厥,餘部臣服於唐。
此後,中國史籍中的突厥事蹟逐漸消失,而在波斯人、阿拉伯人、拜占庭人和後來的西方人的史籍中,一批批名為“突厥人”的民族卻在中亞大地上縱橫馳騁,給世界歷史留下深遠的影響,他們就是突厥語民族,是突厥化的中亞和西亞人。
歷史上中國境內的突厥部落不算大,只是隨著蒙古成吉思汗的擴張,突厥部落由於遊牧本性在整個西域、中亞擴散很開,導致突厥語民族(今天歐亞大陸民族的主要成分之一。現在全球約有1.82億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這些人分佈在亞塞拜然、土庫曼、烏茲別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的新疆與青海循化、甘肅、蒙古到俄羅斯,遍佈東亞、中亞、西亞十數個國家和地區。)現代所說的突厥族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對突厥語民族的一種不規範稱呼,包括所有語言為突厥語族的民族.
-
4 # 山中老仁數
匈奴原本就不是單一民族,是匈奴單于依仗武力統一北方遊牧民族各部,後匈奴被漢擊潰,各遊牧民族各自為政,匈奴就此解體並消失。
突厥是繼匈奴之後又一個興起的草原汗國,如果硬說它是一個民族的話,那真的很龐大,他們曾經征服過全亞洲,歐洲大部,如:蒙古帝國,大清帝國,其實單一的純血統的民族早已不存了,建義取消所謂的民族屬性,人為地製造分裂因素。
-
5 # 執法研究院
民族不過是近代西方引入的人類分類學。古代只有人口概念根本沒有民族概念的,所謂突厥人本來就是個泛稱,裡面包含很多個種族的人,甚至還有漢人。突厥人稱謂就和現在稱北京人,上海人類似,所以古代戰爭中,往往有劫掠人口一說。古時的族,更多的是指地緣概念,和現在的上班族稱謂一樣,不是指的是民族。
-
6 # alex郭亞軍
比較認同突厥是國家認同,類似現在華人日本人美華人,大一統統時間長了如中國組成簡單漢族佔多數,日本大和佔多數,要是說美華人就不好說了。突厥可能是多個部族構成的,沒來得形成統一穩定的文字政治經濟軍事認同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了。
-
7 # 星星點燈法海無邊
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其實都是一個人種的歷史演變。好比漢朝人,唐朝人,宋朝人,明朝人等等,只是名字不同,人種隨歷史演化,哪個名氣大,我們就叫什麼人,比如漢人,唐人,今天叫華人
-
8 # 伊登100104231
歷史上任何部族都是由弱變強 大到一定程度後 分裂 再轉為弱小 甚至消失 史上突厥族既為代表 我們漢族 其實並非純單一民族 自強漢起定名 一直在混合同化其他民族 故我們叫中華民族 才是準確的
崇其自然 佑我中華 國泰民安 萬世永存
-
9 # 漫溯古今
突厥族在6世紀遊牧於阿爾泰山一帶,後強大控制了東至遼海,西達西海(裡海)的廣大地區。隋時分裂為東西兩部。唐時東突厥不斷南下,唐太宗派兵進攻,俘其首領頡利可汗,設定都護府。東突厥後逐漸漢化。西突厥一部分被唐攻滅,一部分又遷到西亞,建立了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現在土耳其人主要是西突厥的後裔。
現在全球約有1.3億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這些人的分佈在土克曼斯坦、亞塞拜然、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的新疆,遍佈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
10 # 鬍子哥說北京土話
“突厥”是一個蒙古地區遊牧民族的符號象徵,是可以聯合的遊牧民族,形成民族集團後,用以稱謂自己的符號,歷史上各次突厥國的出現都不是同一個民族或者同樣的民族集團組建的,而是在歷史繁衍過程中,幾個民族或部落強大起來,足以組建一個國家,而用歷史上“突厥”的稱謂而已。
其實“突厥”的概念和“遼”、“女貞”、“金”、“契丹”等名稱在北方政權中的使用應該是相似的。
而組建政權的民族或者部落為何使用“突厥”這一符號象徵?主要原因是:1.圖騰文化與歷史上的突厥極為近似;2.崇拜用“突厥”這個名稱的人們創造的輝煌歷史;3.起源的地理位置或地理環境與“突厥”歷史近似;4.歷史的偶然因素。
-
11 # 野樹春秋
突厥的問題,到現在,史學界仍然無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首先,東方文化中的突厥和西方文化裡的突厥有差異540年,突厥這個詞始見於中國史冊。
554年。北齊後主天統三年(567),突厥汗國分裂成東突厥、西突厥兩部。
在東方文化裡,突厥指的是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統稱,而未必是指某一個特定的民族。
就好比我們叫外華人都叫鬼子一樣,日本人是日本鬼子,俄羅斯人是羅剎鬼子,葡萄牙人是紅毛鬼子一樣。
而西方文化裡,突厥指的是歷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民族集團統稱。
東方人以血統定義突厥,西方人以活動區域定義突厥。
現代人理念裡的突厥現代的“突厥”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而是語言屬於突厥語族的各個民族的統稱,大多是歷史上受突厥人統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後裔,主要民族有土耳其人、維吾爾人、韃靼人(塔塔爾人)、雅庫特人、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柯爾克孜人)、撒拉爾人、亞塞拜然人、土庫曼人、烏茲別克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等。
為什麼漢人對突厥這個民族存在形式很難理解?漢族人由於聚居地和生活相對穩定,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很輕易地追溯到祖先的容光。
但是草原民族是遊牧民族,居住地不定,又無有固定的喪葬文化,換言之就是文化沒有根,沉澱不下來,所以對血統、民族的歸屬感並沒有漢人那麼強。最終的結果就是大部落吞併小部落後,小部落就快速地融化在了新的部落裡。
同理,較大的遊牧民族吞併較小的遊牧民族以後,小型的遊牧民族就融化在了大的遊牧民族裡了。
所以,你說突厥是發源於柔然的打鐵世系,倒不如說柔然的打鐵世系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融合了主要的草原民族後形成的新型民族文化聚合體。
突厥哪裡去了?突厥在隋朝時達到了鼎盛,開始分裂為東西突厥。
當唐朝時分裂頻繁,同時唐朝軍隊強大,把突厥部落趕到中亞地區。
從此,突厥人一路向西,先後在中亞建立了塞爾柱帝國、花剌子模、金帳汗國、帖木兒帝國、奧斯曼帝國。
其中奧斯曼帝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可惜站錯了序列,一戰戰敗於協約國,奧斯曼帝國政權瓦解,土耳其強人凱末爾在一片廢墟上重新建立了今天的土耳其帝國。
所以,今天的中亞五斯坦、土耳其,都是突厥人的後代。只是名稱改變了而已,就像我們新華人現在是華夏民族,在之前叫秦人、漢人、唐人一樣。
突厥和匈奴的關係突厥是匈奴都是中亞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都對中國的農耕文明進行了長期和大規模的侵擾,所以很多漢人對突厥和匈奴常常混為一談。
實際上,匈奴是漢朝時期活躍於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到三國時期已經被曹操掃滅。
而突厥則是隋朝開始活躍於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至今只是遷移到了中亞地區,而並未消亡。
-
12 # 回憶還是要忘記
突厥是中亞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現在全球約有1.82億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後裔。這些人的分佈在土耳其、塞普勒斯、亞塞拜然、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的新疆,遍佈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突厥的源流並未有定論,大致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應該帶有匈奴的血統。在南北朝由葉尼塞河遷居至阿爾泰山。由阿爾泰山遷居至蒙古。由蒙古前往中亞。現代土耳其人,認為自己是突厥的直系後裔,[來源請求]他們認為突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元48年立國的北匈奴。另一說法是來自鹹海一帶的戴尖幌的塞人。 突厥是中國古代民族。先世源出於丁零、鐵勒。南北朝時鐵勒原住在葉尼塞河上游,後南遷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達山)。突厥是鐵勒的一部,以狼為圖騰。5世紀中葉被柔然征服,徙於金山南麓(今阿爾泰山)。因金山形似戰盔「兜鍪」,俗稱突厥,因以名其部落。 發跡:公元五世紀,突厥人成為柔然的種族奴隸,被迫遷居於金山(今阿爾泰山)南麓,為柔然奴隸主鍛鐵,被稱之為“鍛奴”。 柔然多次被北魏太武帝領兵擊敗,尤其是在公元429年,很多敕勒高車等各部落紛紛脫離柔然統治,投向北魏一方,人數達30萬餘眾。而隨著柔然軍事上的慘痛失利,其他尚未投靠北魏的草原部落都開始不斷進行逃亡和反抗。(參考百科:北魏破柔然之戰)從五世紀後葉起,柔然被奴役的部落不斷進行逃亡和反抗,敕勒各部最為激烈。突厥人也逐步擺脫了被奴役的地位。 公元546年(南北朝後期,北方的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率領部眾,打敗和合並了鐵勒各部五萬餘落,開始發展壯大起來。552年突厥打敗柔然,建立起幅員廣闊的突厥汗國,勢力迅速擴充套件至整個蒙古高原。這時華北北齊與北周政權並立,雙方均懾於新興突厥汗國強大的軍事實力,也互相為了消滅對方,均採取向突厥納貢、和親的政策,以換取突厥帝國的支援,至少是中立。而突厥則藉機以和平或戰爭手段,獲得大量經濟利益。 後突厥的發展: 突厥戰士默啜成為後突厥可汗之初,曾於693年(長壽二年)臘月進攻靈州,殺掠當地官吏和人民。在這以後,他為了鞏固其篡奪的汗位,改變策略,討好中原王朝以取得支援。 695年(天冊萬歲元年)冬十月,默啜遣使請降。這時早已稱為周朝皇帝的武則天非常高興,冊授他為左衛大將軍、歸國公。 第二年夏五月,營州(治所在今遼寧省朝陽市)契丹松漠都督李盡忠等反叛。是年九月,默啜請求當武則天的兒子,併為他的女兒向皇室求婚,又要求歸還河西的突厥降戶,聲稱他願意率領部眾“為國討契丹”。武則天晉封他為遷善可汗。冬十月,契丹李盡忠死,孫萬榮繼領其眾。默啜乘機突襲松漠都督府(治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南),俘虜了李、孫二人的家屬,契丹部眾潰敗。武則天進一步冊立默啜為頡跌利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 697年(萬歲通天二年)春三月,默啜向唐朝求豐、勝、靈、夏、朔、代六州突厥降戶及單于都護府之地,以及谷種、繒帛、農器、鐵等物。武則天聽了廷臣不同意見的爭論以後,最後還是將六州降戶數千帳(戶)送交默啜,並給他谷種4萬斛、雜彩5萬段、農具3千件、鐵4萬斤。後突厥得到這一大批人力和物資以後,國力大為增強。 是年夏,契丹孫萬榮將老弱婦女以及器仗資財留在新築的城中,自己領精兵進攻幽州。默啜得知此訊息後,發兵奪取契丹新城,俘虜了全部人口,掠奪了所有物資。當時孫萬榮正與唐軍對峙,契丹兵將聞家屬被突厥搶走,軍心大亂。唐將楊玄基與奚族的軍隊趁機前後夾擊,孫萬榮兵敗被家奴殺死。其殘餘部眾和奚、霫兩族降於後突厥。 698年(聖曆元年)夏六月,武則天命內侄孫淮陽王武延秀前往後突厥,準備娶默啜女為妃。八月,武延秀到達後突厥南廷(都城)黑沙城。默啜卻說:“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兒邪!此豈天子之子乎!”他不但不允婚,反而將武延秀拘留,並揚言要用武力幫助李氏恢復唐朝。接著,他發兵襲擊靜難軍(治所在今陝西省彬縣)、平狄軍(治所在今山西省朔縣東北馬邑)、清夷軍(治所在今河北省懷來縣),又進攻媯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鹿縣西南)、檀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密雲縣),陷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定縣)、趙州(治所在今河北省趙縣)。武則天起先任命其內侄武重規等領兵45萬反擊默啜,但毫無成效。這時武則天看到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不得已立其子廬陵王李顯為皇太子。又任命李顯為河北道元帥,討伐突厥。在這以前唐朝招募兵士一個多月沒有招滿1千人,當人們得知太子李顯擔任元帥後,不久就招滿了5萬人。但實際上領兵出征的是副元帥狄仁傑。默啜得知唐朝大軍將出發,即將從趙州、定州掠奪的男女八九萬人全部殺死,從五回道(在今河北省易縣西)撤退,一路上掠奪、殘殺百姓,搶劫財富、牲畜,不計其數。武則天手下的一些大將,雖擁有重兵卻不敢逼近默啜。只有狄仁傑領兵10萬追擊,但未能追上。 默啜回到漠北後擁兵40萬,佔地萬里,西北諸民族都歸附於他。因此,他很輕視中原王朝。 699年(聖歷二年),默啜任命其弟咄悉匐為左廂察,骨咄祿之子默矩為右廂察,各領兵2萬多人;又任命自己的兒子匐俱為小可汗,地位在左、右兩察之上,統轄處木昆等十姓部落,領兵4萬多人,稱拓西可汗。 默啜恃強一再侵擾中原北邊。 700年(久視元年)冬十二月,掠奪隴右諸監馬1萬多匹。702年(長安二年)春,奪走鹽州(治所在今陝西省定邊縣)、夏州(治所在今陝西省靖邊縣東北白城子)羊馬10萬,三月破石嶺關(今山西省陽曲縣東北關城),圍幷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秋七月侵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縣),九月攻忻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忻縣),一路殺掠。 在這以後,默啜採取時和時戰的策略,唐與突厥雙方關係時好時壞。 703年(長安三年)夏六月,默啜派其臣莫賀達幹向武則天提出,嫁其女給皇太子之子為妻。接著又派大臣移力貪汗入朝,獻馬千匹及方物,以謝許婚之意。武則天在宿羽亭設盛宴款待來使,並賜予重賞。704年(長安四年)秋八月,由於雙方已建立“和親”關係,默啜放還被扣留了6年的淮陽王武延秀。 唐中宗李顯即位第二年,即706年(神龍二年)冬十二月,默啜又進攻靈州鳴沙縣(治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西南豐安縣故城)。唐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戰敗,死6000多人。後突厥繼進原州(治所在今寧夏固原縣)、會州(治所在今甘肅省靖遠縣)等地,奪走隴右牧馬萬餘匹。唐中宗取消與後突厥聯姻的計劃,懸賞“能斬獲默啜者封國王,授諸衛大將軍”。默啜殺唐行人(使者)假鴻臚臧思言。
-
13 # 巴山夜雨涮鍋
突厥原本位於今天中國的西北,是當時中國北方一個叫柔然的部族的附庸。到了6世紀中葉,突厥忽然牛氣起來了,短短几十年,把柔然打得幾乎滅種。殘存的柔然部族只好一路西遷,就跟400年前的匈奴人一樣,一路裹挾了不少沿途部族,最後到達東歐,被稱為阿瓦爾人。此後阿瓦爾人在歐洲也是鐵蹄縱橫200餘年,還曾幫助薩珊波斯圍攻東羅馬帝國,直到公元800年前後才被查理曼大帝完全擊敗。
突厥人轟走了老主子柔然人,繼續大砍大殺,又先後征服了高昌、吐谷渾等部族,從西域一直擴充套件到中亞,還跟薩珊波斯一起滅了嚈噠(白匈奴),然後又跟東羅馬帝國兩頭夾擊波斯。包括南邊的北朝(東魏和西魏、北齊和北周),對突厥可汗也都只能點頭哈腰,送錢送禮。
到公元6世紀中後期,突厥已經佔有東到大興安嶺,西到裡海、南到蒙古大漠、北到貝加爾湖的龐大領土,面積達上千萬平方公里(當然,荒地多),擁有百萬騎兵,是當時歐亞大陸首屈一指的強大力量。
這時候,隋文帝楊堅也已經統一了中國北方,建立隋朝。楊堅堪稱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不甘心再臣服於突厥,就停止了給突厥的保護費。這下突厥可汗怒了,立刻發大兵南下攻打隋朝。兩國從581年到602年,打了整整二十年的惡仗,畢竟當時隋朝已經統一北方(後來還統一了全國),能夠調動更多力量對抗突厥。而且狡猾的隋文帝還無恥地使用了離間計,不斷在突厥人內部煽風點火,又拉又打,使得頭腦簡單的突厥人自己內訌起來。最終,突厥被隋朝打退,不光啃掉了一嘴牙,突厥自己還分裂成了東西兩部分,其中東突厥很多時候臣服於隋朝。
然而幾年之後,隋文帝楊堅的兒子隋煬帝楊廣殺了老爹,自己當皇帝,上臺後胡作非為,橫徵暴斂,把中國搞得一片混亂。水火之中的民眾和心懷叵測的豪強紛紛起兵造反,天下大亂。這時突厥就趁機又牛了起來,615年東突厥的始畢可汗帶幾十萬騎兵南下,把隋朝雁門郡的41座城池打下來39座,還把隋煬帝團團圍困,差點抓住。後來東突厥還聯絡各地反隋的軍閥,支援他們給隋朝捅刀子。這麼內外交攻,隋朝很快在619年滅亡了。
隋朝之後的是大將李淵、李世民父子建立的唐朝,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身上至少有半數的鮮卑血統。在李淵起兵造反之初,還曾向突厥借兵,對突厥可汗畢恭畢敬,就差直接喊領導了。可是等李淵統一天下後,當然不能再對突厥奴顏婢膝。於是突厥可汗不樂意了。從620年開始,突厥頻繁南下,擾襲唐朝。唐朝呢,本來就是打出來的江山,你突厥既然要來戰,那就戰個痛快好了。於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遊牧帝國和最強大的農耕帝國之間又是一番血戰。
要知道,李世民的文韜武略,比當初的隋文帝楊堅更強,手下又有李靖、尉遲恭、蘇定方、李世績、秦瓊、程咬金、侯君集這等一流名將,突厥可汗們光憑著匹夫之勇,哪裡是這票人的對手?公元630年,東突厥被唐軍所滅,其領土都設定了唐朝的郡縣,部眾歸為唐朝子民,可汗、酋長、首領們都做了唐朝的官。至於西突厥呢,他們原本統治著西域到中亞的廣闊領土,尤其控制著絲綢之路,坐地收錢,日子過得很滋潤。結果西突厥可汗賀魯好死不死,興兵來進犯唐朝的邊州。唐高宗李治勃然大怒,派程咬金、蘇定方等討伐西突厥。657年,蘇定方生擒賀魯,西突厥滅亡。
唐朝舉手之間,滅亡了東西突厥,充分展現了世界一流的戰鬥力。此後,原本被西突厥控制的伊吾(哈密)、鄯善、高昌、焉耆、龜茲、疏勒、于闐等西域小國先後投降唐朝或被消滅,唐朝從此建立了以安西四鎮——龜茲(今新疆庫車)、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為核心的西域統治體系。
被滅亡的突厥殘部,除了給唐朝當臣民之外,還有一部分往西逃竄。就和前面的匈奴、柔然一樣,這些東方的殘兵敗將也將在西邊的世界繼續掀起驚濤駭浪。他們一路西行,征服中亞、西亞的諸多部族和大片領土,建立了龐大的塞爾柱突厥帝國。向西邊,他們威脅到東羅馬帝國,迫使東羅馬皇帝向羅馬教皇求救,於是發動了數次十字軍東征。最後,突厥人中的一支原本很弱小的部族,在小亞細亞建立了一個國家。這個國家逐漸擴張,一度稱雄數百年,就是赫赫有名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本段節選自本人的作品《不可不知的亞洲史》,2017年出版)
-
14 # 我只是一個JUSTWE
突厥……匈奴……烏古斯TMD都是聯合部落不是民族!不是民族!TMD不是民族!民族這個概念是近代的概念不要用現代人的眼觀看古代第一個民族概念是12還是13世紀被回鶻人提出可是被自己否決的這個是有歷史依據,而被全世界公認的民族概念是18/19世紀才開始的在那之前都TMD是部落或者什麼亂七八糟的,突厥最強的部落有五個塔吉克 塔塔爾 回鶻 哈薩克 克爾克斯,突厥前有匈奴 有烏古斯 這裡烏古斯有兩個第一個叫什麼我不知道第二個叫九姓烏古斯第一個烏古斯在亞歷山大時期就有了大概是中東人的總稱,第二個烏古斯是唐朝回鶻人弄的九姓烏古斯說白了也是一個聯盟,而且在說一遍突厥不是民族也沒有這樣的民族突厥是一個聯合部落突厥裡面有20-30個部落也有王國東突厥和西突厥的文化差異也是有的,西突厥都已經進入貿易時期東突厥還是牧民 說的具體點就是西突厥都開始住二層小洋房了東突厥還在住帳篷。
-
15 # 葦說定製化運營
突厥,中國北方各族中第一個創造自己文字的遊牧民族。突厥是一個比匈奴還強大的民族,作為一個遊牧民族,突厥人能夠擁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並且影響至今,這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它僅存不足200年,只是因為他們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錯誤的遇到了大唐帝國的李世民。傳說突厥人的祖先為與狼結合後所生,而他們也的確對生性貪婪、兇殘的狼頂禮膜拜。
突厥族為何在歷史上消失了?都成了隨軍亡國奴了嗎?為什麼匈奴人的語言是突厥語系的,匈奴人和突厥人的興盛先後順序是什麼?
回覆列表
歷史上的突厥可謂不可一世,552年建立突厥汗國,一度控制漠北和中亞等地。
1.有人認為突厥是原先生活在鹹海邊的塞中,後走至葉塞尼河南方,受鐵勒同化。6世紀初突厥部落遊牧於金山(今阿爾泰山),初歸於柔然,併為其鍊鐵奴。柔然因常年與高車的戰爭勢力不斷削弱,546年,突厥與柔然斷絕關係。550年,首領土門擊敗鐵勒,552年破柔然,建立政權。
(突厥的圖騰)
突厥汗國的首都位於窩魯朵八里(Ordu-Baliq),今蒙古國前杭愛省鄂爾渾河谷的世界遺產,也叫都斤山。
2.突厥人的祖先是匈奴人,《北史》記載到“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突厥是一個民族集團,具有高加索人種到北蒙古人種的血統。突厥人的語言包括慄特語和古突厥語,宗教薩滿教騰格里信仰。
突厥汗國後來分裂為東突厥國和西突厥國,7世紀被唐朝所滅,東突厥復國形成後突厥汗國,在8世紀被回紇所滅,回紇懷仁可汗獻給長安。
3.現在全球約有1.82億人使用突厥語族語言的人,他們大多自稱是突厥人或突厥人的後裔,分佈於土耳其、亞塞拜然、哈薩克以及中國的甘肅等地、克里米亞、以色列、俄羅斯、巴爾幹,等等。其實經過長期的遷移和混血等歷史條件,血統上和原先的突厥人相去甚遠。(使用突厥語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