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孩子總是無意間透露出一些悲觀厭世,尋死覓活的情緒,微信聊天的時候也跟我談論生死,每次聊天我都戰戰兢兢,這本不是一個尚未體驗人世的孩子說的話啊!
14
回覆列表
  • 1 # 芃芃xin

    這孩子的心理現在比較抑鬱和悲觀,說大道理現在是聽不進去的,內心也比較排斥。如果他說他經常能看到爺爺就應該站在他的角度上去理解他,相信他說的,順著他的思路走。他已經有了自殺的傾向想去找爺爺,那麼就要讓他知道自殺的人就是死了也見不到爺爺,因為壽命不到就是死了也只能在陰陽兩界之間徘徊直到真正壽命到的那一天才能去陰界,這個好幾十年的過程是更加的孤獨和痛苦。當然作為老師給學生說這些不是很合適,但是他認為自己已經看到了爺爺,再給他灌輸無神論內心肯定是不接受,可以搜一些佛教對於自殺是罪的一些描述讓他看看,我相信他肯定不會再厭世的。

  • 2 # 毛頭香香兒

    他父母居然要老師開導孩子,我看最需要開導的是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 成為人中龍鳳,無可後非。但別忘了: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他是獨立的個體。成功的道路,不會沒坎坷,父母只需…扶助一下,不要操控孩子。

    奉勸父母們:不忘初心,社會的競爭與壓力永遠存在。如果當初你養孩子時,就這種想法,倒不如不養他!世上會少一對為孩子操心的父母,更不會有這個 比你們更痛苦、可憐的孩子……

    我雖·培養不出多麼優秀的孩子,或許也不會留給孩子多少財富。但我會告訴最基本的規矩,除此就是開心就好,孩子無憂無慮的日子不多,長大了有許多事要他自己體會。

    現在的父母:好煩!整天把孩子搞的,比上班的成人都要忙。還天天跟孩子倒苦水,說為孩子好。請問·你聽過孩子的心聲嗎?你們的愛,就是自私!無緣由的嘮叨,家暴。孩子都成出氣的了。換做誰,都會厭世!

    不知道別的父母怎麼看!我只要身心都健康的快樂的孩子!不會讓孩子淪為學習的機器。

  • 3 # D乛乛A

    我得過抑鬱症,嚴重的。產生過自殺念頭,也行動過,被家裡人送進醫院數次。我也不知道怎麼幫忙,畢竟我自己還沒走出這個陰影,只想說,多給他一些關心吧,讓他知道,他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用的,只要一起重新開始,努力進取。我不懂抑鬱症在醫學上理論持續時間多長,但我個人而言,嚴重的抑鬱症需要一年康復時間,所以在一年內多留意一下吧

  • 4 # 走一段路zz

    我學過心理學,我覺得大部分這些抑鬱又或者是強迫,焦慮等的症狀都是缺乏安全感!要拯救的話最主要是讓他改變自己的思維,家庭給予更多的關愛!最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的思維一定要改變過來,有個積極向上的心態。這點說的容易,要做到卻很難。個人認為應該多出去運動,無論多嚴重,然後緊張的話就深呼吸。請記住,一定不要自己一個人待的太久,要多去接觸外面的世界,不要過度去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比較亂哈,不要介意

  • 5 # 竅門趣兒

    經常帶他出去走走逛逛,不曬太陽整天宅著眼界會狹隘,然後給他找點治癒的故事看,幫助他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悲觀的很嚴重的話就帶他去做心理諮詢。

  • 6 # 三七姑娘

    每一個孩子的心靈都是純潔,他們有他們天真美好的幻想世界,如果這個世界被殘忍地撕碎,讓他收到種種打擊,他可能就會厭世。

    看聊天記錄,孩紙他可能對這個世界快絕望了,或許是家庭原因,或許是學校老師同學的原因,或許是這個社會的原因,讓他感覺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值得留戀的了,當他很高興跟老師說我喝了一瓶藥,那是一種苦笑著的心酸,無奈,或許是爺爺在世時對他很好,他想到了對他很好的爺爺,他彷彿聽到他爺爺跟他說,帶你去一個沒有痛苦的地方……

    “痛苦”,要拯救孩紙,必須要知道他的痛苦是什麼,他為什麼會痛苦,足以讓他想離開這個充滿痛苦的地方,誰不幻想自己沒有痛苦,到底是神馬讓孩紙承受了他這個年齡裡不該有的痛苦。

    所以,要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學校情況,知道是什麼重重壓抑著他,幫他解決痛苦,還他一個快樂天真爛漫的歲月。

  • 7 # yvubgkigtgy

    如果想讓這種情況有根本性的改觀的話,建議你去和孩子的家長談話,最好是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知道了可能會對他增大心裡壓力),先了解一下事情的情況,從微信聊天資訊可以看出,問題很明顯是出在和家人之間,僅僅和他溝通能產生的影響遠不及他家裡人產生的影響大,儘量不要對其精神給予過多的壓力,多進行一些安慰。現在的情況還不是最糟的,起碼他還希望從你這裡進行溝通和交流,趁現在還不遲,越早和家長溝通越好

  • 8 # 鄭重大-

    樂觀和悲觀是兩種世界觀,所謂世界觀,就是看待事物的方法。任何人看待事物的方法千差萬別,而且,我們很難說,某一個人腦袋中的某樣東西就是絕對正確的。事物客觀存在,但在我們大腦中,是主觀的。就比如,狄仁傑為什麼要問元芳這廝怎麼看呢?狄仁傑在乎元芳怎麼看嗎?不,狄仁傑不在乎。他要元芳先說,是為了讓元芳這廝鋪墊自己,不然體現不出來自己的高階和牛逼。所以你看狄閣老笑呵呵的,但他的優越感是絕對存在的嗎?不是。他是比出來的。他一比,覺得自己很高階,他也相信別人覺得他很高階,所以他很開心。所以,樂觀這東西,是你信,你就開心,你不信,你自然不開心。李元芳要不是一臉萌呆樣,馬屁拍得噼裡啪啦想,閣老能信嗎?要是李元芳足夠腹黑,轉眼一刀給狄仁傑抹了,狄仁傑死前肯定要睜大眼睛說:“元芳!你!怎麼會是你?!呃~~~~(死了)” 所以你看,樂不樂,能不能樂的出來,關鍵在於你信什麼。

    那你就要問了,樂觀信的準,還是悲觀信的準?有些心理學家提出,樂觀的人不過是有“積極錯覺”(Positive Illusion)而已,而悲觀的人才是掌握真相——“悲觀現實”(Depressive Realism)的人。http://en.wikipedia.org/wiki/Positive_illusions有個心理學實驗,找了一群輕度抑鬱的人和一群正常人,將他們混合,然後分成好幾組做話題討論,然後再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表現給自己打分。另外,實驗者們也把討論錄影,並找了一堆場外觀眾給每個人打分,結果你猜怎麼著?“正常人”給自己的打分普遍虛高,而輕度抑鬱的人給自己的打分跟中立觀眾的差不多。(1)這個實驗暗示了,不少正常人對自己的認知是不現實的,或者甚至可以說,他們用積極錯覺將自己保護在殘酷的現實之外了。那麼如果略有抑鬱的人才是掌握事實真相的一小撮,我們為什麼要強迫他們“樂觀”呢?而我們為什麼要滿懷希望地看著明天呢?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所謂的樂觀,不過是自己騙自己呢?

    (1. 壓力正在離開。2. 我的內心清澈專注。3. 想法源源不絕。4. 今天有無限可能)(1. 壓力正在離開。2. 我的內心清澈專注。3. 想法源源不絕。4. 今天有無限可能)樂觀還常常伴隨著控制力幻覺,就是正常(和樂觀的人)會覺得自己能控制很多事情。比如考好了就想著“這TM是努力複習帶來好成績”;可是考好了畢業了去投簡歷,都沒人回信,馬上就一落千丈,覺得“再怎麼學也沒用,還是乾爹靠譜”。而輕度抑鬱的人因為平時就不覺得自己特牛逼,對自己的能力有比較清醒的認識,所以在失敗時對自己能力的認知也沒什麼變化。(2)你能控制什麼呢?

    (巴普洛夫的狗:看哥能讓巴普洛夫做什麼。只要我一流口水,他就會露出微笑然後記小本子)(巴普洛夫的狗:看哥能讓巴普洛夫做什麼。只要我一流口水,他就會露出微笑然後記小本子)所以不樂觀就不好嗎?不是。不樂觀有時候更能認清現實。樂觀的人也需要不樂觀,需要在失敗的時候認清現實,需要擁抱痛苦、擁抱失落,需要認識到有些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盲目樂觀有時候是毀滅性的。日本人也曾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還偷襲了珍珠港,可而後不也是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不能自拔了麼?樂觀是有風險的,讓一個不樂觀的人樂觀,他就會面臨失去他一直以來評估自己、評估周圍風險和機會的能力的風險。如果你要讓他相信他具有他沒有的能力,他能控制他不能控制的東西,他比他想象得還優秀,那你最好證明給他看,不然,你怎麼知道,這種正向幻覺對他一定好呢?我們這些樂觀的人,不過只是相信自己的強力,相信自己的光明明天。然而,我們很可能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很可能只會擁有一個平凡的人生。也許未來,這些幻覺會在一個一個失敗面前粉碎,但至少我們真的試過。於是我們之中的少數人成功了,因為有些東西,如果你不相信、不去反覆試驗就永遠不能成功。樂觀其實只是一種若有若無的可能性,如果什麼都不做,這個可能性就不存在。所以與其讓人樂觀,相信這種可能性存在,不如讓他動起來,自己去找尋可能性。如果他找到了,便會樂觀。

  • 9 # 好心情精神心理平臺

    首先應該分析孩子悲觀厭世的原因。很多孩子悲觀厭世是因為學習問題,自我要求較高,但成績未達到預期,就會有很大的挫敗感,一蹶不振,進而開始自我懷疑,自卑,自我評價低,覺得活著沒有價值而悲觀厭世。對於這樣的孩子,首先應該使其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他生活的全部,還有其他如家庭,人際等等很多方面,讓其意識到除了學習還有很多事情能讓其找到成就感,找回成就感就能提高自信,重新審視自己。對於學習,幫其分析,是否真的是像其自身想的那麼糟糕,重新評估現實情況,將過高預期降低或分割多個小目標,積極尋找孩子身上的優勢與資源,使其有繼續下去的動力。還有的孩子悲觀厭世源於家庭。孩子是父母情況的晴雨表,孩子的敏感性遠超成人的想象。所以,如果是家庭問題,幫孩子分析,哪些是他不應該承受的,幫孩子卸掉一些思想包袱,尋找自我,隔離父母矛盾帶來的傷害。如果確實找不到孩子因為什麼事情悲觀厭世,同時伴有情緒低落,興趣缺乏,人際交往較少,並且還有睡眠,飲食,體重方面的改變,就要考慮,孩子是否是抑鬱症表現。抑鬱症的悲觀厭世更要引起家長的注意,抑鬱症所伴發的自殺觀念及行為更具有隱匿性,其成功率更高。如果家長髮現孩子出現悲觀厭世,無論何種原因,最好的辦法就是帶著孩子去有資質的精神心理醫院或診所就診,交由專業人士評估,確定下一步干預方案,才能順利幫助孩子走出內心的陰霾。

    該指導意見是由好心情平臺的伊春市第一人民醫院心理科白雲霞大夫回覆的,白雲霞大夫擅長治療抑鬱症、焦慮症、親自關係、家庭關係、恐懼症等疾病的診斷,可以透過好心情app進行諮詢。

  • 10 # 育人育己漫漫行

    1【請母親轉變關愛方式】

    從截圖來看,顯然上次的極端行為直接原因是母親和他的爭吵。所以應該跟孩子的母親溝通一下,瞭解一下孩子家庭成長環境。看看到底是家庭的哪些因素影響孩子。同時請母親轉變一下對待孩子的態度。一定程度上來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母親對孩子什麼態度,孩子也會對母親對世界什麼態度。

    很顯然這個母親對待孩子的時候不夠耐心,出現了大吵大吼的現象,這種情況可能從小就有了,以至於一直影響孩子。沒有父母不愛孩子,所以要讓母親轉變一下愛孩子的方式。當前的首要問題就是家庭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關懷。

    注意跟孩子母親溝通的時候不要帶著指責的口氣。畢竟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誰也不容易。2【家庭總動員】

    從截圖中看出孩子還是體會過家庭溫暖的。爺爺在孩子心目中,一直是一個溫暖的形象。那麼爺爺走後,爸爸媽媽是在哪方面沒有做好,才讓孩子感到痛苦。而且在孩子的談話中,沒有談及父親,是否父親在家庭生活中有所缺失呢?總之需要家庭共同努力,給孩子一個溫暖的環境。

    3【教師引導】

    能提出這個問題,並且用心關懷孩子的一定是位有愛心的老師。可以請題主發揮老師的作用,藉助孩子對您的信任,多與孩子溝通,尤其是面對面溝通,引導孩子把心中的煩悶都說出來。有時候找人傾訴分擔一下苦惱,會減輕自己的壓力。

    教師還可以組織孩子與其他同學多交流溝通,請孩子信任的朋友幫助孩子一起渡過難關。4【開闊眼界】

    畢淑敏當心理醫生的時候,就曾經給他的抑鬱症病人開藥房:多出去走走。儘量走得遠一些,見得多一些。看上去很簡單,實際上真的很有效。孩子的眼界打開了,心裡的世界也開闊了。在行走之中,自己小天地裡的癥結慢慢地就淡忘了。5【參與社會活動】

    可以鼓勵孩子多多參加社會活動。在群體活動中可以感受到和別人相處的樂趣,多一些歡笑和對世界留戀。另外還可以參與慈善活動。很多人厭世,是因為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價值,而參與到奉獻愛心的活動中,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可以幫助別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而且可以親眼看到還有那麼多人在努力地生活。從中可以感受到自己並不孤獨。6【利用好孩子的愛好】

    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己的愛好,不管是讀書、看電影還是聽音樂、做手工,讓孩子多多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世界中,增加對這個世界的眷戀。

  • 11 # 樂觀面對30

    既然你的學生願意和你分享他的心情說明他在遇到困難時還是願意向外界尋求幫助的。和他家人吵架後會有那些舉動如果不是處在叛逆期孩子的話就相當危險了,你所提供的圖片顯示孩子與家人有代溝,作為老師可以安撫學生同時與其家人溝通,讓你家人明白一個小孩子有那些表現時的危險性!家人對於子女應該負擔起監護和撫養教育義務,本來家長就是子女最好的老師,生而不教父母之過。學而不聽子女之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初高中的女生特喜歡看言情小說,如何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