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alight
-
2 # 樂媽小康
孩子突然口吃,除了模仿他人以外,還有可能是遇到了什麼問題導致心裡壓力大,觀察一下孩子的日常情緒有無變化,跟幼兒園老師瞭解一下是否有其他原因或真的就是跟其他小朋友學的。
如果只是模仿他人,她多半是覺得這樣好玩,家長不必太緊張,也不要時時提醒她,反而是一種強化,可引導她做一些鍛鍊口齒的遊戲,諸如繞口令,講故事背兒歌等,把“好好說話”變成一個遊戲和習慣,慢慢就能讓她調整回來。
4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如果是遇到了什麼讓她緊張的問題,家長可以有技巧的引導看看具體問題怎麼解決。
-
3 #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我家也有這個現象發生。我個人建議是不要去做強化,就是老說孩子你怎麼說話結巴之類的,我家寶有一階段也是說話結巴,我會跟她講,寶寶說話不要著急,在心裡面先說一遍之後再用嘴巴說出來,這樣子別人一聽就清楚了。而沒有說她說話結巴之類的,那樣的話,會給孩子形成心理壓力,越著急越結巴,越結巴越著急。3.4歲的小孩子很喜歡模仿,這2天孩子從幼兒園放學回來,學人家小朋友講話一口港臺腔,我也還是一樣的處理方法,先跟寶寶說我們說普通話最好聽啦,我們不要學習別的小朋友講話,因為那是人家的講話方式,你是你,你學習人家說話,老師還以為你是那個小朋友呢,所以我們做好我們自己就好了,過幾天這樣的現象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觀察下,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跟幼兒園老師反映下,讓老師協助一下也是一個好辦法的。
-
4 # 珠拉佛前供奉的燈
我家3歲半的時候有過,特別嚴重。我都快嚇死了,越說她越厲害。她奶奶姑姑聽見她說話就說還笑她,結果她結巴的更厲害了。我就從網上查的,看了好多資料。然後我很嚴肅的和家裡人開會,老公,婆婆,小姑子。我告訴她們從今天起,誰也不許糾正她說話,不許笑她,就當聽不見順其自然。每天晚上我開始多給她讀故事,以前就講1-2本現在講3-4本。多和她說話,慢慢說。就這樣過了一個月吧,她從說話結巴過度成說話大喘氣,每次聽她說話我都特別揪心,心裡快急死了,表情還的表現的非常有耐心慢慢聽她說。她經常說一句話,前面說幾個字然後後面幾個字半天憋的說不出來,她也著急。我只能當看不見,等她慢慢說出來。後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她說話又利索了,不結巴也不大喘氣了。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記得不能打罵!不能糾正!就當沒聽見順其自然。多給讀故事多和孩子說話。
-
5 # 愛上大V店
如果孩子不是先天的口吃,結巴,基本都是後期和身邊的小朋友學的。孩子的模仿能力最強,尤其是和身邊最好的朋友帶的世界最長,他們身上一些突出的特點就會被模仿。有句話不是說嗎,好事不出門,還是傳千里。好的學不來,壞的一學就會。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儘量淡化,不要太刻意人為的去幹擾,要不然會適得其反,孩子可能對這樣結巴的說話印象更深,覺得更好玩,反而更嚴重。努力發現孩子身邊是不是有這樣的孩子,儘量避免讓自己家的孩子和這樣的孩子呆在一起。可以和孩子做些比賽,例如計時的那種,看誰用時最短,適當給些獎勵。慢慢的孩子會改正過來的。
-
6 # 陸妍如
4歲了突然說話結巴,而且以前也沒有過,肯定排除了生理原因。注意瞭解小朋友周圍的環境,因為小朋友很喜歡模仿,如果周圍的夥伴中如果有口吃的人,她處於好玩或好奇就會去模仿對方。另外,問問孩子最近有沒有被嚇著過,因為如果孩子受到驚嚇——被嚴厲訓斥過,有沒有看過什麼恐怖的電影電視等,她會產生恐懼,焦慮的情緒。也會發生口吃的情況。
遇到這個情況,家長要保證自己情緒平穩,對孩子口吃不要表現出好笑或擔憂的情緒。鼓勵孩子正常說話,說不利索的,讓她不要著急,慢慢說,不要批評孩子說話的方式。我們家女兒在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段時間也說話故意結巴,她覺得這樣好玩,平常心對待,過一陣就好啦。
-
7 # Carnation的小晴空
這個現象並不特殊哦!我們會發現許多父母都存在這個擔憂。有口吃現象發生的寶寶,大多在2~4歲,本來說話流暢,也沒有刻意模仿口吃,有一天突然就“不會說話”了。可以說這是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屬於“暫時性口吃”!對於這個現象,家長們,大可不必過度緊張!孩子們認知事物的能力,比語言能力發展得快,所以他們知道一件事情,想表達出來,卻沒有合適的語言、或發音比較困難,精神上一緊張,就會變成口吃。因此,爸爸媽媽們不必擔憂,更不要刻意糾正、甚至責備或嘲笑孩子,讓他們更加緊張。多點耐心,讓孩子降低音量說話,有利於緩解此現象。給孩子講故事、帶孩子讀繪本、唱歌,是更好的方法。
-
8 # 小獸Time
我們家兩個娃在語言爆發期的時候會出現口吃,我覺得只要提醒他,慢慢說,不要著急,他就好一些。
對他說,思考一下再說,組織好語言,我覺得可能是因為他想說的太多,又太著急,反而會影響語言的表達。
如果您覺得是從幼兒園小朋友那邊模仿來的,我想過段時間他覺得沒意思了,也就不那麼說話了。
如果媽媽覺得特別不放心的話,也可以帶到醫院去檢查下,是不是有什麼疾病引起的!
我是覺得應該是語言爆發期導致的。而且口吃的情況會出現很多次,但是都會慢慢自己恢復的
-
9 # 伊寧玄雪
口吃是兒童在發展過程中常見的一種行為,2歲半至4歲最多。糾正口吃,先應該知道為什麼會口吃,因為知道了原因,就不會太緊張了。 口吃的原因 1、兩歲的孩子思維迅速發展,說的技能趕不上思維的速度。往往孩子想用語言表達一種思想,但找不到合適的詞藻,在“找合適詞藻的過程”中就出現了口吃。這種口吃稱之為階段性的口吃,隨著語言能力的進步,這種口吃現象會減少,終致消失,不必擔心。 2、積極的詞藻表達不了他想說的內容,他要在腦子裡“找”合適的詞藻,因而說話不流暢。 3、情緒緊張(受到強刺激,如嚴厲的批評,甚至打罵),在“追問”什麼事的時候,用重複的字或拖長音來調整自己語言的表達方式,需要時間,說出來的話就有斷續現象,也就是一種口吃。 4、模仿、逗樂,形成了不良習慣,它不是一種病。 5、由於你不願聽到孩子講出“結巴的話”(過去講話是流暢的),就很注意聽他講話,糾正他的發音,反而給孩子多聽“結巴的話”的機會,說“這種話”也多了。 6、兩三歲的兒童語言機制還不完善,當他急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時,容易出現言語流暢節奏的障礙。 7、一般來說,兩三歲兒童發生口吃現象與心理障礙沒有直接關係,請放心,並不是有了心理障礙才口吃的。 有了口吃怎麼辦呢? 1、以常心對待。如果你緊張了,說話的計算所、語調會流露出來,孩子受到暗示,也會緊張,說話就更不流利了。 2、絕對不要取笑、表示厭惡、恐嚇、甚至打罵。 3、有他在場時不要和別人議論他,不要模仿他的口吃,要保護他的自尊心。 4、對他講話要放慢,每個字說清楚,同時也要求他講得慢,不要著急。但是,當他講話有些拖長音或者重複,你就聽著,不要重複學他,等他講完,過一會兒讓他再說一遍,有了每一次的經驗,第二次再講同一句話,就會好得多。 5、讓孩子在說話之前先唱歌,這是日本育兒之神內藤壽七郎博士提倡的矯治口吃的方法。孩子在結結巴巴開始說話後,對他說:“來呀,讓我們唱那首歌!”並開始和孩子一起唱(母親和孩子一起唱也可以),隨便唱什麼,只要是他熟悉的,都可以。唱完以後,再溫和地問他:“你剛才想要說什麼?”這時候,多數情況下,孩子都不會發生口吃,會流利地說出來。內藤博士還說,這種方法曾對許多孩子作過嘗試,效果很好,孩子說話有了不口吃的體會,就會對說話產生自信,經過多次練習,就能治癒。 6、當孩子有一點改進時,就大大表揚,這可增加他說正常話的信心。
-
10 # 神一樣的碰磁坐不改名
孩子口吃很正常,有些孩子三五歲還不說話,但他(她)並不是啞巴。口吃有幾種情況,一是連舌,二是口腔中發生病變,這兩種情況需上醫院。三是模仿別人說話,孩子處於好奇心理,覺得好玩,這種情況要有耐心糾正,不要打罵,採取隔離,讓他慢慢說,千萬逼不得,越急越口吃,他說不出來,心中更急更口吃,時間長了,說話時臉紅脖子粗。說不定會一輩子口吃。那就沒法了。在這段時間,儘量少說話,教他唱歌,慢慢就正常了。
-
11 # 東方春光語言康復訓練
大家好,我叫任春光,是一名口吃語言康復老師,從事語言康復工作17年了。
口吃,俗稱結巴,專業上叫語言失調症。
首先,我來說說口吃形成的原因。
口吃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小時候和口吃人接觸,模仿最終導致口吃。
我就是小時候和我們一個鄰居模仿,最終變成一個口吃人。
所以您判斷孩子是和小朋友學習來的,我覺得很有可能。
其次,我來說說,口吃如何幹預和治療。
在實踐中,我們把口吃分為假性口吃和真性口吃兩種。
真性口吃,一般是過了7週年,語言發育完全成熟,口吃語言很穩定。
假性口吃,一般指2-6歲口吃兒童。2-6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也是語言最不穩定的時期。孩子周圍如果有口吃孩子,很容易受到影響,變成口吃。但這時的口吃,只是語言上的現象!每個孩子都有語言自我修復能力,我見過很多孩子,慢慢的就自然康復了。
最後,我負責的告訴您:
您孩子4週歲,基本上都是假象口吃,只要您和周圍環境不過分關注孩子口吃問題,大機率過上1年左右,就會自愈了。
-
12 # 口吃老師嶽帥
小孩子口吃其實可能有多重因素導致,找對原因才能更好地治療。其實每個正常人都會發生口吃,只要會說話的人都會有發生口吃的時候,人是口吃之“器”,因為每個人都是有感情,有理智、會思維的高階動物,因為都會發出刺激、接受刺激、反應刺激。
1、口吃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當人們所接受的刺激,強度上過強(突發性的),時間上過長的(長時間),數量上過多(頻繁的)時,將會出現感情激昂,發音意欲不安定,也都會在這種情況下引起高階神經中樞活動的“興奮和抑制”兩過程的一時紊亂,在行為上、言語上、心理變化上都會出現一些異常現象,在言詞上,使發音器官暫時不協調而導致口吃,這是無須懷疑的,只不過有些人多些,有些人少些罷了!
所以說,當人受到驚嚇、恐懼時會出現口吃現象。如:遇上殺人啦;突然家中起火;親人的不幸遭遇;目不忍睹的車禍時;出人意料的事物等等,都可能出現口吃現象。每個人受到家庭教育不當及社會教育不當的時候,都可能會出現口吃現象。仔細觀察正常人,有時也有不少口吃的情形,凡是在錯愕、恐怖、憤怒、興奮、緊張、著急、孤獨、傷心、難過、譏笑、吵架的場合口吃現象是屢見不鮮的。
2、模仿
模仿又分為有意模仿和無意暗示。大部分口吃患者是在幼小時,學別人的口吃學來的。每個兒童的模仿性很強,看見什麼都覺得新鮮、好奇,喜歡模仿。尤其是見到口吃病人說話時滿臉通紅,手舞足蹈,滑稽可笑,醜態百出,更喜歡模仿。此時,兒童的語言神經系統尚未定型。他們學得快,也用的快,時間一長便成了習慣,建立了暫時性的條件反射。
口吃的感染性也很強,兒童要是跟口吃病患者生活在一起,雖不去模仿,往往也會不知不覺地“感染上”口吃,這種“感染性”就是被暗示性。人類都有被暗示的本能,尤其是兒童接受暗示的傾向更大,如果經常聽到父母或周圍人的口吃,這種現象進入大腦後,就會反應在行為中表現出來。這些口吃現象並沒有疾病意義,也沒有痛苦的心情,具有一過了之的特點,若沒有心理因素摻雜進去,永遠不會成為口吃病患者。
3、年齡、生理上的原因
每一個人都必然經過幼兒期、學齡期、青春期,在這三個時期,每一個人都會有正常的口吃大量出現的現象,特別是幼兒期,已學會說話,並且能夠造詞句的年齡。這時由於是他們抑制條件反射還不夠鞏固的時期。其次是學齡期7歲左右。說話時總難免有重複、拖音、停頓、說話吃力、重複等現象,這都是正常兒童臨床常見的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若沒有心理因素的摻入,它將具有一過了之的特點,不屬於疾病意義範疇。
4、精神性、疾病影響
它是由於精神因素造成的口吃。在一些突然引起震驚、恐懼的事件之後,比如遇見某種動物,聽了某種鬼怪的故事等,都可能發生口吃,有的是受驚恐的當時就發生,有的是經過緘默階段才出現。
回覆列表
四歲的孩子結巴了,懷疑是和幼兒園小朋友學的。是有這種可能的。4歲孩子由於正處於成長階段,模仿能力特別強,家長遇到這種情況一定不要去制止,去和孩子說你又結巴了,不要說話結巴等。而是忽視他結巴的說話方式,正常地,正確地和孩子說話,和孩子一起輕鬆地讀書,聊天,要不經意地讓孩子在比較放鬆的情況下,學習正確的說話方式。時間長了,孩子自然而然就忘了結巴的說法。如果可能,可以讓孩子遠離外界刺激,孩子自然就會淡忘口吃的說法,恢復正常的說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