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季半人
-
2 # 笑容悠然
我以為教育的最終目的,首先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做人的道理,其次是學會生存的技能,最後才是學到多少文化。弟子規中也說到是,有餘力則學文。過分關注孩子的成績,實際上是本末到置的行為。
-
3 # 十八線mama
我認為未來十年,不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我要說的第一點是,題主只是說關注不關注學習成績,這跟讀書無用論,根本不是一回事,要明確一個問題,讀書並不等於學習成績。舉個例子,中國學者錢鍾書,能說他書讀得少嗎?但是他高考數學只考了15分。
我認為,會有一部分家長,他們不會更加關注孩子的成績。他們可能會更關注孩子是否能夠健康成長,更加關注孩子是否養成好的習慣等等。孩子是否學習成績出類拔萃已經不重要了,他們可能有其他突出的優點,比如優秀的人際關係能力或者投資眼光或者藝術才能等等。但是同樣,如果他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優秀的人格品質,那麼他們的學習成績也是不會很差的。
同時,也會有另一部分家長,他們可能本身學歷不高,曾經受過低學歷的苦,家庭經濟條件以及當地的經濟條件所限,沒有其他辦法來進行所謂的素質教育,也沒有能力讓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或者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培養孩子特長,更不會有機會培養孩子投資與財商,只能透過孩子優異的學習成績,透過高考獨木橋來改變命運,所以只能越來越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我認為以上兩類家長的數量都會越來越多,會呈兩極分化趨勢。
-
4 # 教育狐
作為一名家長,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學校?可中國的教育制度不夠嚴密,被某些居心不良、鼠目寸光的人鑽了空子,導致中國的大學徧重於記憶力超群的孩子。誠然,有一個好記性家長可以省很多事,可忽視了創新思維的培養孩子掌握的知識只是一潭死水——他未來為社會為家庭所作的貢獻極其甚微。孩子的能力比分數更重要!如果這個分數考查不了孩子的真實能力,家長們就不需要去重視它。如果這個分數能考查出孩子的想象力、分析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家長們就應該重視分數。未來是創新型人才的社會!懂得發現孩子潛能、挖掘孩子潛能的家長才是好家長。不要拿玫瑰和菊花相比,也不要拿牡丹和梅花相比,他們的花期不同。呵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孩子的興趣,關注孩子的成長!你會發現,孩子會一次比一次優秀!
-
5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我認為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的範圍內還是會存在的,畢竟社會的大環境決定了教育環境的特殊性,越是小地方會越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
社會的競爭壓力逐漸增大,為了能夠具有一技之長,必備的知識可以幫助孩子打牢根基、穩固能力。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習成績將不會再成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非智力因素凸顯,情商和逆商培養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多元化傾向的演變,會塑造更多的專業型人才和全才,只有更好地揚長避短、彰顯獨特,才有助於年輕人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未來十年,我回家繼續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因為這也代表了他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但是不會奉行“成績至上論”,與孩子一起成長、全面發展才是最重要的路徑。
-
6 # 我就是登寶麻麻
未來十年,不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不再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會越來越更加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
回想我們自己小時候,好像並沒有那麼認真讀書,我們的父母、老師也沒有那麼高的要求,孩子之間也沒有那麼多攀比,也沒有那麼多作業和壓力,那時讀書似乎很快樂。再反觀現在的教育,隨著對高考的重視,恨不得孩子一上小學什麼都會,學校拼成績,課業負擔重、壓力大。
也許還有些爸爸媽媽很天真地認為:孩子學得好學不好沒有太大關係,我不想給孩子太多壓力,只要孩子開心快樂就好了。其實,家長千萬不要這麼想。你覺得一個成績不好的孩子,他在學校會快樂嗎?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你讀書讀不好沒關係,爸爸媽媽一樣愛你。”但是,你覺得老師和同學也一樣會這樣想嗎?就不會看不起孩子嗎?中國的教育環境還沒有想象中公平,老師也沒有那麼高的素質,不然每年不會有那麼多學生的自殺事件。
所以,家長還是要為孩子的入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已經上學的孩子家長也一定會密切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和成績。
-
7 # 南湖邊居士
我認為:還是會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的。只不過這個學習成績已經不是現在意義上的“學習”成績了。而是綜合素質提高的“學習”成績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資料,人工智慧和“網際網路+”執行模式應用領域越來越廣,越多,及越來越多的非“著名高校”成功人士的增多,不唯文憑,不唯學歷的“選材用才”標準的普遍推行,促使學習的內容、範圍、要求也會相應改變。我把原來學習的知識叫它為“基礎理論知識”,但家長會更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這個學習的內容和範圍應包含有:創新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實驗動手能力、體質適應環境能力,新事物接受能力和基礎理論知識等。考大學已經不完全是學生們的主要目標,那時的大學會“寬進嚴出”,半數以上或大多數學生都能讀大學基本上實現。不單純唯文憑,有“真才實學”會成為大公司、高薪崗位選才用才的入門標準。我們可以設想:那時的人才競爭會更加激烈,在社會上的本科大學生會相當普遍,誰更有“真才實學”,誰就會有好的職業、高薪待遇,更能適應社會和工作崗位要求。你說,那時的家長們是不是更要關注孩子具有“真才實學”的學習成績那。
-
8 # 親媽學堂
作為一個教過一本、二本、三本的高校教師,可以很明確地告訴大家:說什麼綜合素質考核基本屬於鬼扯。因為“能力”“情商”根本沒有放到每一個人身上都適用的考試,所謂的用人單位“不看學歷看素質”只是低學歷或成績不好的人自我安慰、一廂情願的想象。
本人所在的高校是非211、985院校,每年畢業班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在備戰考研,目的就是為了進入更好的學校深造,以獲得更好的學習平臺,將來找到更好的工作。目前的就業市場裡,高收入、穩定的職位對學歷、專業、畢業院校都是有要求的,滿足這些基本要求之後,才是個人素質和能力的競爭。不看學歷只看所謂素質的用人單位,要麼建立時間不長的公司或企業,要麼是一些勞動密集型公司。本人授課的方向是影視製作,每年會有一些熱門的文化公司和欄目來招聘,雖然很多單位沒有明確要求學歷和院校等級,但都有“**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熟練掌握**軟體”、“熟悉**流程”的要求,滿足這些條件前提的潛臺詞都是“相關專業本科以上畢業”,因為那些要求不透過大學教育幾乎無法入門,就業也就無從談起。當然每個行業裡都有一些個案,在演藝圈貌似學歷看起來不是那麼重要。但如果你的孩子沒有過人的天賦,不屬於“老天爺賞飯吃”的那種人,從大機率來說,好好上學、考個好成績、好學校還是有必要的。
在我任教的十多年裡,教過成績很好的一本專業,也教過成績較低的三本專業。不客氣地說:高考分數雖然不能代表每個學生個體的綜合素質,但從大機率看,高考考卷上表現出來的十幾分甚至幾十分的差異,不是一次考試臨場發揮的結果,而是孩子從小學到高中十幾年學習能力和習慣的檢驗。
現在很多人認為成績或學歷教育不重要,大多是因為將學歷教育等同於職業教育的誤解。“教育”(Education)和“培訓”(Training)的目標不同,教育強調透過系統學習已有的科學成果,對個人分析能力和思維方法的培養;而培訓是針對某一個工作崗位,進行對完成該崗位工作技能的流程性訓練。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個人對複雜多變環境中出現問題的解決能力,這種能力是個性化、不可複製的,教育的理想產出成果是“人才”;而培訓的目標則是透過重複性訓練使被培訓者在用最短的時間和成本完成流程性工作,其理想產出成果是“勞動力”。
成為媽媽之前,作為一個師範院校的教師,我最關注的問題是:如何讓學生透過我的教學獲得一生受用的財富?當媽之後,我更多在關注:教育的意義是什麼?站在家長的角度看,我更關注孩子在我不能陪伴照顧的歲月裡該如何快樂幸福的生活。而這個目標,我自問僅僅透過所謂“開眼界”的素質教育無法達成。“唯分數論”是目前中國教育廣泛被詬病的現象,很多人認為家長過分關注成績一是剝奪了孩子的童年快樂,二是對孩子的綜合素質作用不大。但作為廣大的普通家長,將孩子送進學校學習知識獲取未來的求生技能仍是他們的最佳選擇,成績仍是相對公平的獲取教育資源重要的衡量標準。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獨立思考的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和“關注學習成績”並不矛盾。對於廣大不掌握教育資源優勢、有想實現階層突圍的家庭而言,學校教育、學習成績仍會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現在社會飛速發展,革新速度令人咋舌。教育也是如此,學習是為了考個好大學,好大學是為了找個好工作,而現在很多公司不再唯學歷論,更加看重能力和情商,是否會玩。所以未來未來十年,讓孩子長見識,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他們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會變得越重要
回覆列表
只會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成績。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殘酷,兩級分化越來越明顯,除非孩子有老本吃,否則仍然要自己打拼,試想,連要飯的都要有技巧,別的謀生手段更要具備知識儲備。對孩子自身學習的投資是最大投資,不象投資股票期貨房產,老擔心賒本,人材投資只升不會降,即使千億萬富豪,也不希望自己孩子是一頭好吃懶作飯來張囗衣來伸手的大肥#或曰白痴吧!就像大家都羨慕但又學不來的伊萬卡,從小她父親對她學習上的投資不遺餘力,誠然一般家庭達不到人家的環境和勢力,但我們有培養好自己兒女的骨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