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年史學家

    哥薩克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民族,而是一個軍事團體,對於哥薩克的起源,一直有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哥薩克汗國起源於金帳汗國,即哥薩克人是韃靼人的後代,也有人認為哥薩克人具有著與斯拉夫人一樣高貴的基因,也有人認為哥薩克人是罪犯和身份低微的人的後代。16-17世紀,在哥薩克形成的過程中,羅斯公國的農奴和破產的農民以及手工業者的加入使得哥薩克人的隊伍更加壯大。哥薩克騎兵最早出現於16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形成了頓河、庫班、臺列等11個主要軍事分支。1570年,頓河哥薩克作為一個軍事團體被俄國政府正式承認,從而開啟了與俄國數百年的分合史。

    哥薩克騎兵作為莫斯科公國的僱傭兵,參與了莫斯科公國的早期擴張運動,為莫斯科公國的強大和俄羅斯的形成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由於沙皇俄國政府對哥薩克騎兵一直是利用而不尊重的態度,因此在17、18世紀先後爆發了多次大規模的哥薩克騎兵的起義,但都被沙皇殘酷鎮壓,哥薩克武裝起義還把哥薩克騎兵與烏克蘭的歷史緊密聯絡在一起。

    哥薩克騎兵一方面協助擴張了俄羅斯的領土,另一方面哥薩克起義又動搖了沙皇的統治,因此哥薩克騎兵在18世紀後出現了分化,與沙皇俄國若即若離。蘇聯建立後,許多哥薩克騎兵參與了協約國對蘇聯新生政權的作戰,哥薩克騎兵十分仇恨蘇聯,甚至拿蘇軍士兵的俘虜作為騎兵訓練的活靶子。二戰中,哥薩克騎兵有協助蘇軍作戰,參加反法西斯戰爭的,也有與納粹同流合汙的。特別是著名的哥薩克人考諾諾夫少校的叛變,讓斯大林非常震怒。二戰結束後,斯大林對哥薩克人採取了嚴厲的報復措施。

    近些年來,哥薩克研究逐漸成為俄羅斯歷史研究中的一個熱點,甚至出現了專門的哥薩克學。

  • 2 # 牛魔王135513364

    一群頓河流域的自由農民,但有強烈的遊牧民族特點,是一個群體,鄙視普通的農民,不用交稅負,必須服兵役,沙皇一聲令下,自備武器馬匹,各個村子的適齡哥薩克男人彙集,組成一個個連隊,是不是和木蘭從軍很像,可汗大點兵。頓河馬高大,速度與耐力表現都很優秀,哥薩克的衝鋒,場面絕對壯觀,八騎一排,身披大氅,滿山遍野,這是一戰時美國的一個飛行員在空中觀看的景象。哥薩克深受韃靼人的影響,和波蘭翼騎兵及歐洲重騎兵不同,不喜歡正面硬槓,其行為也和韃靼人一樣,野蠻殘忍,嗜殺成性,哥薩克馬刀師從車臣山民,寬刃,鋒利,配重合理,輕易能把人一劈兩段,但這些哥薩克下了戰馬回到村子,就變成老實巴交的農民,憨厚老實,接受沙皇和哥薩克貴族的統治,他們一代一代人沿襲這種模式,直到十月革命,相當多的哥薩克們頑固的站在白匪的陣營,這也是蘇聯後來不待見哥薩克的原因。

  • 3 # 草原之子

    哥薩克是(Kozacy,Козаκи)個特殊的群體,詞源於突厥語,含義是“自由自在的人”或“勇敢的人”。哥薩克人與俄羅斯和烏克蘭民族內部具有獨特歷史和文化的一個地方性群體。13世紀開始,一些斯拉夫人為了逃避蒙古帝國中欽察汗國的統治而流落到俄羅斯南部地區,包括頓河流域、第聶伯河下游和伏爾加河流域。15、16世紀時,大批城市貧民與不願成為俄羅斯的烏拉爾農民遷徙到欽察汗國被推翻之後的俄南地區。這些人被稱為“哥薩克”,即突厥語中的“自由人”。在16世紀,哥薩克人有6大群∶札波羅熱群(Zaporozhian,主要在聶伯河以西)、頓河群、格雷班群(Greben,在高加索)、葉克群(Yaik,在烏拉河中游)、窩瓦河群和聶伯河群。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就是描述哥薩克人悲壯歷史的鉅著。哥薩克人世世代代遊牧在東歐的大草原,從波羅的海到黑海都有他們的身影。哥薩克以英勇善戰著稱。在東歐的歷史上,哥薩克人組成的騎兵,是獨立的武裝力量,並不單獨服從於任何政權。哥薩克一度為波蘭立陶宛聯邦效力,在克里米亞汗國與俄羅斯的領土戰爭期間,哥薩克早年效力於克里米亞汗國,後期效力於沙俄。區別于波蘭翼騎兵,哥薩克人大部分是輕騎兵。目前調查仍有約700萬人自認為是俄羅斯哥薩克人。

  • 4 # 深度工場

    哥薩克是什麼人?幾百年以前,在俄羅斯南部和烏克蘭地區基本上都是廣闊的牧場,那時卡爾梅克蒙古人和一些突厥部落在這裡長期遊牧。

    而當時的俄羅斯還是農奴制度,就是農民被束縛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於地主,處於社會最低層。在俄羅斯當農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就連地主吃喝玩樂欠了債務,按規定都要由農奴來償還。

    地主可以任意毆打,拷問和鞭打農奴,還有權利干涉農奴的家庭生活。這讓很多心懷自由,不堪忍受的年輕人想逃離出去。可是,當時沙俄規定地主有權追捕逃亡期未滿5年的農民,收容逃亡農民者要受罰款處分,窩藏逃亡農民者要被追究。

    因此,這些農奴當中最桀驁不馴,最嚮往自由自在的一群人就不斷的逃向俄羅斯南部大草原,與在哪裡的卡爾梅克蒙古人和突厥人混在一起,這些人在一起混居時間長了就被稱為哥薩克,意思就是自由自在的人。早期也曾經稱一些韃靼部落為哥薩克。

    這些白人、蒙古人和突厥人的混血人群,因為生活在大草原上主要以放牧,種植和打獵為生。因此,哥薩克們成為了歐洲最好的輕騎兵之一,其作戰模式基本上就是蒙古-突厥模式,善於快速奔襲,偷襲和搶掠。

    很快沙皇就發現這些哥薩克是很不錯的兵源,就開始透過給予其一些特權、榮譽稱號和拉攏哥薩克社團領導控制哥薩克,讓其成為當時俄羅斯最重要的武裝力量之一,到世界各地打仗。到現在俄羅斯還有700萬哥薩克,他們同時宣誓效忠俄羅斯和普京,並且組成了幾十萬人的民兵隊伍,隨時可以開赴戰場。

  • 5 # 人文悟宇

    哥薩克的組成比較複雜,其中包括斯拉夫人、韃靼人、高加索人和喬治亞人等,當然斯拉夫的俄羅斯人佔多數。

    所以,他們並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民族,而只是一個聚集在一起的族群。

    13世紀開始,陸續有城市裡的平民和農奴逃難到南俄草原,特別是在金帳汗國滅亡後,15和16世紀,收到地主貴族和沙皇政府的壓迫,遷移人群更多,這時候,哥薩克一詞就出現了,來形容這批人,意思是“自由的人”或者“勇敢的人”。

    哥薩克騎兵

    在16世紀,哥薩克人有6大群∶札波羅熱群(Zaporozhian,主要在第聶伯河以西)、頓河群、格雷班群(Greben,在高加索)、葉克群(Yaik,在烏拉河中游)、窩瓦河群和第聶伯河群。

    哥薩克人是俄羅斯滅掉西伯利亞韃靼人的主要力量。

    從蒙古金帳汗國分離出來的西伯利亞汗國在1460年-1598年是西西伯利亞的主要主人。然而,1579年,俄羅斯猶太裔富商斯特羅加諾夫家族,勾結權貴,取得租約,招募了哥薩克葉爾馬克等800多人,進攻西伯利亞汗國。

    西伯利亞汗國版圖示意

    隨後歷125年左右,俄羅斯逐漸東擴,佔領了貝加爾湖地區、勘察加半島直至阿拉斯加。看下面俄羅斯的擴張示意圖。

    哥薩克這支在內憂外患中拚殺出來的驍勇之師在沙俄統治者的扶持和利用下,在西起黑海、亞速海,東至黑龍江、太平洋,橫貫歐亞大陸一萬餘公里的廣袤疆土上迅速拓展著,到20世紀初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5300萬俄畝土地(約合5780萬公頃),440萬哥薩克,轄區總人口超過1000萬的龐大的軍事集團。

    這個軍事集團的存在就是為了戰爭。例如,頓河哥薩克從1552年參加伊凡四世奪取喀山戰役到1920年作為軍事組織被解散的368年間,僅大規模的戰爭戰役就參加了24次,平均每15.3年一次,其中最長的一次戰爭打了26年。

    當然,哥薩克軍事集團最終還是遭到了蘇聯正規軍的鎮壓,到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徹底消失。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哥薩克騎兵又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斯大林格勒攻防戰中建立重大戰功。

    另外一個著名的哥薩克人物是普加喬夫,在1773年帶領80個哥薩克人發動了農民起義,雖然最後失敗,但嚴重動搖了俄國的農奴制度。

    普加喬夫

    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描述了十月革命前後頓河哥薩克的生活。

  • 6 # 歷史研習社

    近代以來,每當我們談及俄國曆史,總有一群特殊的人群能夠引起我們的注意,那邊是俄羅斯歷史上有名的哥薩克人。他們不屬於俄羅斯人的正規部隊,卻在俄羅斯的擴張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那麼,這群人是從何而來的呢? 圖/哥薩克人

    自由的人

    15-16世紀,俄羅斯人剛剛擺脫蒙古人的統治,開始走上了向外擴張的道路。然而,在蒙古統治下逐漸產生的農奴制卻並沒有因為俄羅斯民族的獨立而有削弱,反而有逐漸加強的趨勢。在此期間,大批農民和莊園農奴逃到這些國家未開墾的南部地區(俄羅斯、烏克蘭南部和東南部邊界,主要在第聶伯河、頓河和雅伊克河及其支流地區,因為這裡曾經是蒙古人統治的核心區域,蒙古人被征服或驅逐後這裡的土地逐漸荒蕪)。從 15 世紀下半期開始,那些逃跑的農民和莊園農奴,開始稱自己為哥薩克——在突厥語中意為“自由的人”。 圖/哥薩克人的活動區

    這群自由的人正如他們的名字一般遊離於政府統治的邊緣地帶,同時沾染了濃厚的遊牧民族習性。哥薩克居住的地區處於俄國、立陶宛、波蘭、土耳其相鄰的地域,地處東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世界的交界處。對於哥薩克來說,這是他們更易於生存的地方,在權力的夾縫中,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存活下來。

    職業的戰士

    南方肥沃的土地是哥薩克生活的主要來源。在他們的耕作下,這片土地成為俄國重要的糧倉(後來二戰時期德國與蘇聯對斯大林格勒的爭奪就是為了這片重要的糧食基地)。因為處於俄羅斯政府的統治邊緣,他們享有一定的經濟社會條件,稅收優惠,同時擁有巨大的土地資源,其土地份額要比俄國其他族群多幾倍,甚至數十倍。因為出征打仗,哥薩克常把土地租給山民和外來人耕種,自己則成為大地主。這就讓哥薩克騎兵得以專職進行軍事征伐,成為具有強大軍事實力的集團。 圖/豐饒的南俄草原

    俄羅斯人對於這群“邊緣人”一直保持著曖昧態度,他們既希望這些處在西南邊界的人成為自己牽制波蘭、土耳其等國的戰略棋子,同樣需要借用其武力開拓東方的邊疆(從十六世紀開始,哥薩克人就成為沙皇俄國在遠東擴張的重要力量,他們的足跡從西西伯利亞汗國一直擴充套件到黑龍江流域),所以,俄國政府始終將哥薩克人當做沙皇俄國的輔助軍事力量使用,有時甚至將其用作戰爭的主力。

    圖/為俄羅斯而戰的哥薩克騎兵

    哥薩克人是俄國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發展的產物,他們既是俄羅斯政府治下的逃難者,又是俄羅斯軍隊的輔助者,這種若即若離的特殊同盟關係一直延續到了蘇聯時代,在當代社會仍然留有印記。

    圖/ 俄羅斯部隊中的哥薩克傘兵

    參考文獻:1蘇聯大百科全書,1973年

    2. 哥薩克的起源與社會屬性分析,俄羅斯研究,2012年

  • 7 # 紅雨說歷史

    筒帽,斗篷,馬褲,馬靴,小高領,緊口上衣,體格健壯,八字鬍,加上馬刀,一副英姿颯爽的哥薩特士兵形象映入眼簾。騎兵是他們的部隊主要形式。哥薩克人分佈在頓河,庫班河等流域,是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獨特的歷史,文化群體,歐羅巴人種。

    公元15世紀到17世紀,由於沙俄封建的殘酷壓迫,大批的農民和工商業者流亡頓河,他們取名“哥薩克”,就是“自由自在的人”。哥薩特慢慢有了軍事力量以騎兵為主,和周邊戰爭,驍勇善戰。封建主忌憚他們的力量,又不能消滅他們,採取僱傭他們從軍的方法。他們的騎兵後來成為俄國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耳其為什麼對俄羅斯充滿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