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微頭條上常看到七絕詩,五絕詩,七律詩,五律詩,還有七言五言詩的,那麼怎麼才能算是如上詩律?
2
回覆列表
  • 1 # 哈嘍我是小六

    七絕,顧名思義,七言絕句。絕句是近體詩的一類:由四句組成,五字句的稱五言絕句,七字句的稱七言絕句。七言絕句,我們舉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來看: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孤帆泊何處? 天涯一望斷人腸。

    表達了送別友人遠行時留戀悵惘的感情。全詩四句,28個字,押的是“七陽”韻,平仄按規則。因絕句允許不對仗,這首詩就沒有對仗。

    七言絕句 [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例詞參考·

    為女民兵題照 毛澤東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注: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

    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說明:此七言絕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餘不變。

    七言絕句[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

    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例詞參考·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說明:此七言絕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而近體詩與古體詩的區別可以從平仄,句法,用韻來判斷。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也稱為今體詩。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

    在句法上,古體詩每句的字數不一,每首詩的句數也可以不一樣.而近體詩只有五言和七言兩種(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超過八句的為排律或稱為長律.)

    在用韻上;古體詩每首可用一個韻,也可以用二個或二個以上的韻,也就是說可以在一首中換韻.而近體詩每首隻可以用一個韻,再長的排律也不可以換韻.古體詩可以在偶數句押韻,也可以在奇數句偶數句都押韻.近體詩只在偶數句上押韻(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體詩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而近體詩一般只可用平聲韻.

    在平仄方面,古體詩不講究.而近體詩是十分講究的.

    在律詩中,第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是尾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句形一樣,詞性相對,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實際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絕好的對聯.

    古體詩是與“近體”相對而言的詩體.

    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體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比較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寬,除七言的柏梁體句句押韻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韻,韻腳可平可仄,亦可換韻.篇幅長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齊劃一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也可雜用長短句,隨意變化,為雜言體。

  • 2 # 聖恆標

    《歲月時光》

    春光得意萬花彩,綠柳嫩草又回來。

    反反覆覆自古景,試探究竟誰人親。

    四季勤快不偷懶,按時輪迴到如今。

    善解人間多情意,歲月時光不留情。

  • 3 # 老張335536

    先請看王安石的大八點“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是一首七絕,按格律詩寫就。現古詩新作,結合當前全華人民抗擊肺炎現實與王安石”泊船瓜洲”詩和

    七絕,抗擊肺炎。

    有詩為證:

    楚漢博擊肺病間,

    川江意志太行山。

    閻羅被阻長江岸,

    宙宇澄清皓月還!

    又,網紅翁佳娜捐款支援武漢有感:

    再與王安石詩和:

    七絕,芳心可鑑!

    美豔一身蓋世間,

    紅霞萬朵滿天山。

    捐金霧散長江岸,

    濟世雲開皓月還!

  • 4 # 娛愛愛娛

    說到七律詩與五言絕句那就先介紹下,七律詩與五言絕句。

    七律:起源於南北朝時期,七言律詩的簡稱,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超過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長律一般都是五言詩。

    七言律詩,詩詞代表有,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還有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還有李商隱的《錦瑟》、《無題》,杜甫的《蜀相》等等

    五言絕句:起源於唐代,是絕句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屬於近體詩範疇。有仄起、平起二格。此體源於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民歌影響。到了唐代與近體律詩如孿生姐妹,並蒂雙花,以其嶄新的異彩出現在詩壇上。五言絕句僅二十字,便能展現出一幅幅清新的畫圖,傳達一種種真切的意境。因小見大,以少總多,在短章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是其最大特色。

    代表作有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王維的《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其他的還有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杜甫的《八陣圖》、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等

  • 5 # 隨風拂雲

    律詩每首有四聯八句,每句五字的是五言律詩,每句七字的是七言律詩。近體詩又名今體詩,分絕句和律詩二種,四句為絕句,八句為律詩,是唐代新興的詩體。

  • 6 # 梅月竹風

    所謂的七絕,是七言絕句的簡稱。七言絕句四句分二韻或三韻。根據平仄變化,又可以分為三類,古體,拗體和律體。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七言絕句起源於民間歌謠。到了唐代,定型,文學界認為,李白和王昌齡在七絕上的成就最高。七絕還要分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唐代律詩興起以後才有的,講究較為嚴格的平仄,一般作詩是嚴格按韻書押韻,分為仄起式和平起式 。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之前就有了。

    五絕是擷取五律的一半,五言四句。七絕是擷取七律的一半,七言四句。五絕和七絕一樣舉個例子。

    《西宮秋怨》【唐· 王昌齡】(七絕)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卻恨含情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華子崗》【唐· 裴迪】(五絕)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談談題外話 ,關於律詩,根據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應該是從唐代開始形成的。查《現代漢語詞典》,在【律詩】條,這樣說: 舊詩體裁之一,形成於唐初。格律較嚴,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定規。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律詩,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律詩。

    這是較為簡單的解釋。實際上要比這複雜得多。

  • 7 # 酌詞習格律

    七絕與七古都是四句,每句七字。七絕第一句和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平仄相反,詩家稱之為“對”;第二句和第三句平仄相同,詩家稱之為“粘” 。“粘對”是七絕區別於七古的基本規則要求。

    七絕詩句中的漢字按“兩兩交替”的聲律變化規則來組合,形成突出的節奏感和抑揚頓挫的聲韻美感。因此說,七絕詩句中漢字組合時出現“孤平(仄平仄)”、“孤仄(平仄平)”、“三平尾(平平平)”、“三仄尾(仄仄仄)”,會破壞七絕詩句的節奏感和聲韻美,詩家稱之為“詩病”,寫作七絕詩應規避之。其中“孤仄”實在找不到近義字詞替代而不能規避時,可放寬要求不論,這樣的七絕平仄格律是“寬格”,不含所謂的“拗救格”、“特定格”,因為“救”與“不救”都存在“孤平”,是詩家公認的格律“硬傷”。

    在中華新韻聲韻系統中,現代漢語拼音方案四聲中的第一聲(陰平)和第二聲(陽平)為平;第三聲和第四聲為仄。七絕有平仄要求,七古沒有平仄要求。

    七絕押平聲韻,韻字放在雙數句末。按首句的第二字平仄及是否押韻,平仄格律有如下四種。

    1、平起首句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韻)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押韻)

    2、平起首句入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韻)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押韻)

    3、仄起首句不入韻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韻)

    4、仄起首句入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押韻)

    七絕詩句中,“一三五(字)”,在有效規避“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條件下,才可以“不論” 。“二四六(字)”除規避了“孤平”、“孤仄”、“三平尾”、“三仄尾”的“變格”外,必須分明,不可以“因律害意”為由而不論,否則就不是七絕,而是七古了!

    除古人格律詩作品之外,在平仄押韻規則要求上,平水韻(古韻)與中華新韻(新韻)有衝突時,無論新舊韻創作,今人格律詩作品,都應該明確標示相應的聲韻系統,以免產生誤讀分歧與無謂的論爭。因為當今七絕及律詩的創作審美,推行“雙軌並行”,且主要是面向推廣普及普通話的今人大眾對話,而不是面對古人或熟悉古韻的今人專家學者及少數古韻嗜好者對話!因此,新舊韻創作應該一視同仁,不應該厚古而薄今,人為製造不平等的古韻“正統”,今人古韻作品享有古韻“不用標示聲韻系統”的特權。

    因為,古人格律詩創作時,只有古韻一種平仄押韻標準,不存在分歧;而今人創作時還存在韻部分類繁簡及古入聲字及方言與普通話聲調規範的分歧,存在以國家頒佈推廣的,面向幼兒園、學前班、小學、中學、大學、外華人漢語教育教學等普及普通話語言交流的現實需要,存在現代漢語拼音為基礎的新韻平仄押韻標準的現實。試問,古韻“正統”符合上述現實嗎?古韻“正統”能改變上述現實嗎?又如何面對上述現實?難道格律詩只能是今人專家學者與少數古韻嗜好者的專利?

    綜上所述,除古人格律詩詩作品無須標示其聲韻系統外;今人格律詩作品,只有兼顧新舊韻平仄押韻兩種標準,才不用標示聲韻系統;不能兼顧者,無論古今韻的今人格律詩作品,都有必要明確標示相應聲韻系統。各位怎麼看?

    因為,今人格律詩,面對的是與今人大眾對話的現實需要;所以,初學者創作審美七絕時,建議與時俱進,以中華新韻為統一聲韻“尺子”,按上述四種正格創作審美,熟練了再規避“詩病”前提條件下“變格”,逐步過度到詩界認可的“寬格”創作,就容易多了 ;盲目死記硬背“古入聲字表”及“古韻部表”,追捧所謂“拗救格”、“特定格”等古體詩例為基礎而張冠李戴為“格律詩”的畸形怪格,無異於邯鄲學步!

    “替對粘韻”是律絕和律詩與古體詩的分水嶺和試金石。而馬蹄韻兩平兩仄交替用字組句原理與啟功先生《詩文聲律論稿》“平仄竿”截句法,是格律詩“替對粘韻”理論基礎,是自永明體為雛形,隨時代發展,總結整理前人格律詩規律研究成果,不斷髮展完善至今的格律詩創作審美結晶,是格律詩正格平仄理論依據。

  • 8 # 老頭哥兒

    添加回答、

    什麼樣的詩可以稱之七絕?

    據詩書傳載的七絕、到現在,也有名師在前就講過,留有解書,供後人之學習。七個字的詩言絕句叫七言絕句,七言絕句在唐代詩歌中最據有詩的代表性,在唐代三百年詩歌的演變中,七絕逐步逐步定型,作品開始不斷的發展增多,風格變化不斷,不斷的進步發展成多樣化,直到現今,唐代七絕在中國詩歌歷史進展中,都是佔第一重要位置的。

    七絕在唐代詩人書寫運用中,可以用二十八字短少的詩體,就可描繪社會中的萬事,萬物,和天地風情,人景花情,春夏秋冬等等情吧,七絕都有各種表示了。七絕格律分兩大類,共四句式,七絕就是一種詩歌的體裁了。還有很多很多下解,在這就不一一說了,就說到這裡吧。因為很多詩歌愛好者的老師們,要比我們做學生的,知道要多的多,謝謝了。

  • 9 # 老街味道

    .....

    一、絕句

    五言四句的齊言詩(每句字數一樣)就是五絕,七言四句的詩是七絕。

    但是絕句中又分古體絕句和律體絕句。符合格律的絕句叫做近體絕句(律絕),不符合格律的是古體絕句(簡稱古絕句)。

    二、七律詩,五律詩,

    符合格律的詩叫做格律詩,八句的五言格律詩簡稱五律、八句的七言格律詩簡稱七律。李商隱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三、七言和五言

    無論是否符合格律,無論篇幅長短,只要每句是七個字的齊言詩就是七言詩,每句五個字的齊言詩就是五言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一首七言詩: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四、關於絕句的爭議

    很多人以為絕句都是格律詩,其實絕句出現的比格律詩要早。絕句的稱呼最早出現在南北朝的《玉臺新詠》,其中就有古絕句的說法。王力教授的《漢語詩律學》解釋到:

    五、幾首絕句的比較

    1、古絕句,

    《雜詩》唐·王維的這首就是古體五言絕句,押仄韻的都是古絕句。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2、六言絕句

    還有很多絕句是六言的,例如《田園樂》唐·王維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3、律絕句

    杜甫的七言絕句是格律詩(律絕)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六、 早於齊梁永明體的古絕句

    齊梁的永明體是早期的格律詩,下面四首絕句是南朝的樂府民歌《石城樂》,四首都是獨立成篇的絕句。《石城樂》據傳是南朝劉宋時的臧質所作,臧質(400-454年),比研究四聲的沈約(441~513年)早了幾十年。

    其一生長石城下,開窗對城樓。城中諸少年,出入見依投。其二陽春百花生,摘插環髻前。捥指蹋忘愁,相與及盛年。其三布帆百餘幅,環環在江津。執手雙淚落,何時見歡還。其四大艑載三千,漸水丈五餘。水高不得渡,與歡合生居。其五聞歡遠行去,相送方山亭。風吹黃檗藩,惡聞苦離聲。結語

    絕句就是四句的詩。五言絕句中,古絕句與律絕句的數量都非常多,但是七言絕句中,律絕句很多,七言古絕句非常少,這裡就不錄入了。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老街詩詞閒話127-你知道嗎?唐宋詩人為什麼很少寫古體七言絕句?2018-08-29 14:49》

  • 10 # 千家詩詞

    什麼樣的詩可以稱為七絕?這裡所問的似乎偏重的是詩歌的好壞與體裁的關係。

    這裡要說明的是,詩歌的好壞,和意境有關係,但和體裁是沒有關係的。要知道,不管是什麼樣的文學體裁,都僅僅是一種體裁,是沒有好壞之分,也沒有高低之別的。就拿詩詞來說吧,大體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詞。古體詩,又可以細分為古絕、歌行等。而古絕,又可以細分為五言古絕,七言古絕等。近體詩詞,包括了近體詩和詞。近體詩又分絕句和律詩。你這裡所問的七絕,全稱七言絕句,只是近體詩體裁中的一種,體裁,是沒有好壞之分的。至於七言絕句,大體有以下四種形式。

    七言絕句的四種形式:

    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押韻)

    例詩:

    竇鞏《南遊感興》

    傷心欲問前朝事,

    惟見江流去不回。

    日暮東風春草綠,

    鷓鴣飛上越王臺。

    七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押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押韻)

    例詩:

    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押韻)

    例詩: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絕仄起首句押韻

    ⊙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押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押韻)

    例詩:

    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Murano終不還!

    說明:⊙表示這個位置上的字,可平可仄。

  • 11 # 梧桐樹邊羽

    什麼樣的詩可以稱之七絕?

    以上是主問題和問題補充。簡單回答一下。

    為什麼簡單回答?因為這個問題實在太簡單了……

    五言與七言

    詩是韻文,是有節奏感的韻文。在經過漫長的演變之後,詩從兩字一句到九字一句都出現過,基於漢語音韻和節奏控制的天然基因,逐漸淘汰了過短或者過長的句子形成的詩——因為節奏感出不來。

    最終得以定型的就是五字一句和七字一句,這兩種形式靈活地結合了字詞的雙音節和單音節,非常適合節奏感的產生。這就是所謂的五言詩、七言詩。

    換句話說,“言”是字數的意思。二言詩、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八言詩乃至於九言詩這些格式都曾經在詩史上存在過,只不過最終都因為節奏感的問題被淘汰了。

    絕與律

    這是在字數上的區分,至於題主提到的“七絕詩,五絕詩,七律詩,五律詩”就是在格律上的區分了。

    中國古詩在唐朝的時候,隨著音韻學的發展,平仄格律的形成,出現了一種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詩體,即格律詩,為了區別原來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這種詩當時稱為“今體詩”。到了宋朝,人們在總結唐及唐以前的詩作,再稱它們為“今體”不大合適,就稱之為“近體詩”,這個稱呼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中國的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而在近體詩的格律中,又分為三種:絕句、律詩、排律。

    絕句是四句詩,律詩是八句詩,排律是十句以上的詩。但是這三種格式都必須嚴格遵守平仄格律。

    這其中五言的絕句簡稱為“五絕”,七言的絕句簡稱為“七絕”。

    五言的律詩簡稱為“五律”,七言的律詩簡稱為“七律”。

    排律沒有簡稱,直接稱為“五言排律”、“七言排律”,這種格式的詩不多,今人瞭解也不多,畢竟要遵守平仄格律,又要寫得很長的話難度不小。

    要清楚一點,絕句有遵守平仄的律絕,也有不遵守平仄的古絕。如果是七言絕句,又不遵守平仄格律,我們稱之為“七言古絕”,可以和其他格式的七言古詩共稱為“七古”。

    所以,“七絕”就是特指七言律絕。這個一定不要搞錯,只要看到標稱“七絕”的,一定是近體詩,而標稱“七言絕句”的,就不一定是“七絕”,有可能是“七古”。

  • 12 # 使用者60397079085

    所謂“七絕”——

    七個字為一句,共計必須是四句。

    又分兩種:一為律絕,一為古絕。

    古絕比轉簡單,故先說。不必講平仄,不必講對仗,只要押韻就行。

    律絕比較複雜一點,首先,心須講平仄。其次,必須講對仗。可以前後兩聯都用對仗,可以前一聯對仗後一聯不對仗,可以前一聯不對仗後一聯對仗,可以前後兩聯都不用對仗。再次,要押韻,一般都押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押平聲韻的第三句末字必須用仄聲字,押仄聲韻的第三句末字必須用平聲字)。

    另外,不論是古絕還是律絕,要有意境,要有情感,要有思想,要講含蓄。

    有的朋友認為:講平仄對仗不好,很麻煩。那是因為你還不熟悉它,就認為它不好。如果你熟悉它了,就會感覺它很好。平仄對仗是古詩詞藝術中精華的元素,不能拋棄,必須繼承下來。

    有的朋友喜歡講創新二字。安知創新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來進行。不能推陳,安能岀新。不掌握優秀的傳統元素,怎麼談得上創新呢?那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已。

    20191130

  • 13 # 月照瀟湘

    “什麼樣的詩可以稱之為七絕”?

    A、七絕的格律

    七言絕句屬於格律要求比較嚴格的近體詩。首先是篇幅固定。全詩四句,每句七字,總共二十八字。其次是押韻嚴格,表現為通常只押平聲韻且不能出韻。還要講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況下,以兩個音節(兩個字)為一個音步,平仄互動安排。

    根據首句頭兩字的平仄,七言絕句分為平起式和仄起式兩大類。其中平起式又分兩種:

    一、平起平收,首句押韻;

    二、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韻。

    仄起式也分兩種:

    一、仄起平收,首句押韻;

    二、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韻。

    按平仄律,七言絕句有四種標準句型:

    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了兩字是平平,稱之為平平腳);

    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了兩字是平仄,稱之為平仄腳);

    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了兩字是仄平,稱之為仄平腳);

    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了兩字是仄仄,稱之為仄仄腳)。其平仄粘對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即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調。

    B、格律對照例詩

    (一)平起首句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李白《早發白帝城》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從上面第二句第三句,我們可以看出,它們的平仄大致相同,這就是所謂絕句的“相粘”。以下以此類推。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二)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白居易《憶江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曾栽楊柳江南岸, 一別江南兩度春。

    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白樂天同志的這首七絕,平仄還是有出入的,限於篇幅暫不贅言。

    (三)仄起首句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李商隱《夜雨寄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四)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格律對照例詩: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選擇收廢紙箱這個行業,怎樣才能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