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誰家文字

    首先申明一點:古詩詞和文言文是兩類不同的東西,前者是藝術,後者是語言表達方式。

    讓學生學習兩者的出發點也各有不同。

    首先:古詩詞。

    古詩詞與現代詩有什麼不一樣的嗎?在我看來,讀起來都那麼心曠神怡,都那麼賞心悅目,都能勾動真切的意境,兩者都是藝術,於我們而言都是一樣的。

    學古詩詞是為了欣賞古人的藝術審美,是為了追求這份永不過時的藝術,就如同我們學彈鋼琴一樣,就如同我們學唱歌一樣。

    為的是藝術追求。並且,在藝術追求的時候,還能瞭解古代人藉助詩詞展現的文化生活,有助於我們瞭解歷史。

    讓你在面對海灘半空的明月,心懷激盪,不可自抑的時候,蹦出來的不是“哎呀,臥槽”,而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面對友人離別的時候,你可以用“西出陽關無故人”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人類文明精神建設說實話就是比較不實用,有些虛無縹緲的藝術之類的了。學習古詩詞可以認為是在進行有中國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設。

    你說有沒有必要?

    再說文言文。

    語言是文明的記載方式,文言文是古代的語言,學文言文可以讓我們瞭解老祖宗們的生活文化,瞭解歷史。

    文明就是一摞摞歷史,學習歷史能夠讓我們繼承老祖宗們的智慧,取其精華,站在巨人肩膀上瞭望世界。

    並且以史為鑑,能夠知得失,看興衰,能讓我們走少彎路,這些都是民族的寶貴財富。學習文文言文無疑是繼承民族寶貴財富的一個方式。

    你可以不精通文言文,畢竟文言文在現實生活中沒什麼特別有用的地方,只要一部分人精通就行。可你不能不懂文言文,不懂文言文意味著民族文化有缺失的風險。

    每個青少年,肩上都擔著延續中華文明的重擔。

    學文言文,讓你不至於對著自己民族的歷史一無所知。

  • 2 # 一勺小鹽鹽

    我們為什麼學古詩詞和文言文?文言文那麼枯燥,為什麼我們還要學?古詩詞那麼難,又沒有用,為什麼要學?

    1,日常溝通的需要——現代漢語源於古代文學

    比如說,我們日常中借用典故,我們誇讚一個人“文質彬彬”

    小孩子就會問“為什麼說‘文質彬彬’呀?”

    這個時候,有些媽媽自然而然會解釋,“《論語》裡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說他文質彬彬,就是說他看起來很舒服,文雅而且樸實有禮貌。”

    其實這個過程,小孩子就在學說話的過程中無意識的學習古文和古詩文。

    諸如此類,我們的日常用語中包含了太多了古代典故,詩詞,名著,溝通是人類的本能,為了溝通,我們不自覺,或者自覺的就在接觸文言文,古詩詞,一直就在學習的過程中。

    2,為了汲取知識——中國古代的經史子集

    什麼東西最值錢?“學問!”

    中國古代的經史子集流傳了幾千年,這些經過時間檢驗的文化,是老祖宗們留給我們最寶貴的東西。這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根,這些經史子集,哪怕是翻譯大家也不敢輕易說自己翻譯出來的內容可以作為教材。學習原文,就是必須的了。

    若是翻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前面沒有前人,後面沒有後人,這世界那麼大,只有我一個人,好想哭啊,嚶嚶嚶”

    原詩裡那種欲語還休,說不清又道不明的憂傷,和對國家的擔憂,頓時被翻譯毀了

    更何況,文言文和古詩詞裡,寥寥數字,情,景,意,境,相互交融。後來人大呼“添一字則繁,刪一字則簡”這種欲語還休的文字,那麼美,那麼經典,而我們恰好有天然的語言優勢——中文是我們的母語,怎麼可能放棄自己的文化強勢呢?

    3為了自身的情懷與情操——古代文學裡不只是知識,更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仔細看中外古代大家,外國懷才不遇者往往自殺,自我折磨,精神崩潰的人非常多,而中國,封建王朝的絕對統治,懷才不遇的人更多,但是,崩潰的少,自殺的也少,大多數,被流放,被囚禁,被永不錄用折磨著的人,紛紛選擇了寄情山水文章,找到了新的精神寄託,這是因為中國百家爭鳴的文化系統造成的,從春秋啟蒙開始,一代又一代的古人們不停豐富中國的各家學說,柳永被永不錄用,能坦然歸去“奉旨填詞柳三變”,文天祥被囚禁,能寫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流放的更是比比皆是,卻大多都能振奮起來尋找新的精神寄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些人的精神,心境,情懷,都掩藏在古文,古詩裡。細細讀來,別有一番滋味。

    我們要從古詩文和文言文裡,汲取的不只是一個故事,一個景,而是一種心境,一種闊達,一種中國精神!一種文化的傳承!

    4,古詩詞和文言文可能才是真正的語文

    從民國開始用白話文,至今不過百年而已,而古文呢?幾千年。

    所以,教材裡自然躲不開古文的,白話文的積澱,比起古文來說,太少太少了,細細數數現代的大家們,魯迅,巴金,矛盾,胡適.....小時候都接受過系統的古文教育!所以,中國文化的積澱,還是在古文裡。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學幼兒園,越來越多的國學經典課程,不就說明了這點嗎?

    的確,古文,古詩詞晦澀難懂,但是,老祖宗們可能做得對,先學會,當有一天閱歷到了,自然會懂。

    小時在媽媽懷裡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是故鄉”並不懂看到月亮為什麼會思念家鄉。大了在外漂泊,才懂什麼叫做“月圓人團圓”。

  • 3 # 淡如水79452844

    不學習古文化,怎麼傳承呢?這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優秀的文化,大家必須傳承下去,不管有些人怎麼說,古文化都是無價之寶

  • 4 # 段記太后餅

    中國古代詩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古代文人墨客抒發感情,表達自己政見的方式。從唐詩宋詞,明清小說,文言八股文發展至滿清時期,由於它的文章形式固定,用辭講究,文義生澀難懂,已經不被現代人所應用。

    但是現在的中小學教材裡還存在大量膾炙人口的古詩詞。旨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古詩詞具有簡潔、抒情、篇幅短小而豐富的特點。在學習中,要充分了解作者當時所處環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學生自己去補充和領悟,這就需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古詩教學給了我們一個發揮想象的空間,發展創造性思維,進行藝術再創造。學生在讀古詩時,對詩中描繪的各種形象大都見過,然後利用想象根據詩意把大腦中記憶的各種意象進行再造組合,從而在大腦中創造一個新的畫面。這樣不僅對詩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能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古詩把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詩中有理”,既閃耀著美的光彩,又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既抓住“亦畫、亦情、亦理”的特點,又引發學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昇華。因此小學古詩教學的過程其實是鑑賞美的過程。對於小學生而言,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審美體系,對於好與壞、美與醜、善與惡往往憑藉外部表象去下定論,而不能分析其內在的美和價值。透過古詩教學正好可以彌補這一點,因為古詩往往反映一種內化的、含蓄的情感,詩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詩文中,正所謂“詩以道志”。教師可以透過對古詩的講評,擴充套件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經驗,得出正確的審美標準。

      古詩教學可以汲取古詩的有益精髓,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古詩不僅體現詩人對社會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認識,更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思想結晶。它能讓學生珍惜新生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思鄉惜友之情,同時教給學生闡事明理,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它還可以培養學生在音樂、建築、繪畫等方面的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習古詩文的好處

      學習古詩文能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在學詩的同時,還可以學到很多有關歷史、地理及文化方面的各類知識能夠終生收益無窮。

      古文的名篇佳作,不僅是教育人的寶貴精神食糧,而且作為文學藝術範本,可以教會一代學子寫文賦詩,提高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語言能力。

      在心靈純淨的童年時期記誦下來的東西,如同每天的飲食,會變成營養,成為生命的一部分,長大以後在學習、工作、待人接物中能自然地運用出來。

      背誦古詩文不僅是要讓他們學習很多知識,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民族性格的薰陶。要繼承溫柔敦厚、樂兒不淫、哀而不傷的詩教,使孩子們養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剛的人格。

      學習古詩文,尤其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中國魂,字不虛設,一篇頂若干篇,優秀的文化知識潛移默化到每一個人的心中。

      古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古詩文的學習,這對感知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作用。

  • 5 # 行晉

    對待古詩詞、文言文我們得擺一個正確的態度,隨著社會的發展,白話期待了文言文成為人們的新寵,現代詩詞以簡單、易懂成功逆襲古詩詞,既然古詩詞和文言文晦澀難懂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學呢?

    首先,從大義上講,現在的國際上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體現,面對歐美的文化侵襲,我們必須繼承我們中國優秀的傳動文化,在中國上千年的歷史中,古詩詞和文言文幾乎貫穿始終,它們蘊含的傳統文化十分豐富。

    其次,從歷史來看,古詩詞和文言文對我們瞭解和研究歷史有很大的用處,有些詩詞是對歷史的補充甚至是對歷史斷層的填充。

    再次,從學校來看,古詩詞和文言文的學習能給學生帶來新的思維方式,詩詞的美是不可言說的,學習、體會詩詞的美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透過學習優秀的詩文能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簡單來說,就是讓你的孩子更加懂事和聰明,也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並不是空穴來風。

    最後,回答現代社會中文言文的作用,它們的學習是對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提高,我們不能太功利的對待我們要學的任何一門知識和技能,所有的學習都是對我們人生內涵的豐富。如果非要功利,那麼或許你可以在古文研究所找到一份工作。

  • 6 # 雲貴女蠻子

    現代人穿漢服又有什麼意義~只不過是徒有其表

    中華文化的底蘊是什麼?我覺得是涵養、是氣質!是雅、是禮!無論是涵養、氣質還是雅跟禮都不是一件照貓畫虎的衣服能承載的!

    格律詩,作為古代漢語詩歌的載體,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革中,形成了對字數、行數、平仄或輕重音、用韻都有一定的限制的格式,過於拘泥。但是它結構嚴謹,講究的平仄、押韻、對仗,是文人騷客、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字遊戲,所以才能在幾千年的歲月中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 7 # 紅旗漫卷原野

    現代人寫古詩詞,可以品味、鑑賞老祖先流傳下來的優秀詩詞佳作,傳承悠久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以古詩詞的格律形式,充分表現反映當今社會發展進步、千姿百態的自然環境和火熱美好的生產生活,會產生獨特魅力和良好的效果,既能夠受到大眾的歡迎,又可以繼續流傳後世,不至於使這樣優秀的中華文明發生斷代失傳,因此現代人堅持寫古體詩詞,具有深遠重要的意義。

  • 8 # 上海故道文化

    一,寫古風歌詞換稿費。

    二,教下一代,如果國家還設這個學科的話。

    三,吸引文藝男女青年。

    四,裝逼,讓別人不明覺厲。

  • 9 # 李讓眉

    第一、現代漢語存活年代相對較短,且目前還處於一個高速變化和更迭的程序中,自下而上的驅動力令它的方向性相對不那麼可控;而文言的語法正規化目前存續時間長,詞義和句法結構上整體變化也不大,加之詩、詞等諸多體裁都已經形成了非常明確且還在持續完善的規則體系,包括用韻、格律等——有約定邊界和穩定秩序的世界居住著更加省心,也更有發揮餘地。

    語言是詩人的武器,若要有點縱向瞻顧的持久戰野心,手持冰劍究竟不甚安全,若某天氣溫變暖,赤手空拳喪失了比賽資格,對一個有點追求的詩人來說還是件比較殘酷的事情。

    第二、文言在造境衍境、通感傳影、射典隱喻以及音韻呈現上相對現代漢語均有一定先天優勢,而且單音節語素多,表達起來簡淨,單位面積上能騰化起更多的東西來,各種倒裝組合、雙關諧音、虛詞語助也天然能令表達更加掩映宛轉,從而使文字層次更加豐富(在境與境的切換上,有時候甚至不需要憑藉五感轉換,只一個對仗便帶得過去)。而現代漢語的基礎更類口語,因此時間性大於空間性,延展騰挪是其所長,但文質厚度是其所短,縱橫同時輝照的難度也相對略高。

    舉老杜的“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為例。第一層是比喻。用雲比鬟、用玉比臂是第一段,用香霧比雲鬟,用光輝比玉臂是第二段,順便告訴你相似點在於香、溼、清、寒。透過這一節我們可以輕易看到通感——雲鬟和玉臂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而霧在視覺上呈現氣態,清輝則直接是光,弱化了可觸性,卻無疑增大了其視覺廣度。第二層是賦能。反過來用喻體來影響主體。霧是不香的,雲鬟香,從而我想象出來的霧便也香了——這個香和溼疊加起來,便有更豐富的調性。第三層是衍境。為什麼雲鬟溼,玉臂寒?不用結合前文我們也大概猜得出,作者把詩中的美人置於了明月下、風露中——而這個設定一則增重了相思不見的景境,二則也透過和夜月和寒露這種粉屑化的介質將迢隔兩地的人連結到了一起,這樣才能順理成章地誘發出下一句“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來(這個“虛”字質地上也和霧、輝這種空無質感十分搭)。

    說到這,我還不曾引入其音韻頓挫美(溼是入聲,念來如切齒送氣,恰如鬢髮吹拂,而對以寒,音韻綿長廣闊,方能呈穩這一句的迷離)。全句可以不設動詞,疊踏騰化,牽連勾結,一共只用了十個字,便穩穩站好了。這樣經濟又這樣豐密,用雙音節語素構句的現代漢語確實不易在同樣的容量內做到。

    個人以為,現代詩的使命除了在詩本身,更多還在於對這種新語言方式的探索——現代漢語的基礎是口語,是傳播,是功用性,在美學意義上和雅化程序裡,要擺脫文言,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代詩人是一邊在打磨武器,一邊在戰鬥。這種消耗,我自認能力不足,擔當不起。是以我不選擇現代漢語作詩,也算是人為其難,我為其易吧。

    第三、文言詩詞的邊界感相對比較強,一定程度上比較易於設立門檻,圈內交流的無效社交成本就能降低很多。

    文言詩詞寫得好壞雖然外行人不一定看得出來,但每句多少個字,是不是押韻,讀著是不是上口,這些還是不難判斷的——有了一個既定的門檻,我就可以輕易地告訴別人我寫的是詩,如果你寫的不是這樣的東西,那我們就不在一個創作系統裡面,各自尊重別互相冒犯就可以了。現代詩的問題在於目前的定位正規化暫時還比較模糊(音韻似乎也沒有硬性要求了)。它要從散文和口語裡掙脫出來,比目前的古詩詞從歌詞裡掙脫出來難度大。

    廢名說古詩是“用詩的語言寫散文”,新詩是“用散文的語言寫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擺脫不了散文分行,或者用中體學西詩是唯一門檻的尷尬,現代詩在自我界定上難以對外行排他,那麼在去蕪存菁上,內耗無疑便高太多了。而古詩只要作者確認好素材不是散文式,增強內容的疊代,對一個現代人來說是不難把白居易改良成李商隱的。

    我本身時間很是有限,閱讀時要我判斷一首古詩詞值不值得看,掃一眼基本便能有個大數,但要判斷一首現代詩是不是詩,好在哪裡,需要消耗我太多的時間,動用另一半腦,對我而言不太經濟。

    總體來說,用什麼語言是自己的選擇,心中有詩,那麼一切外物的難易、匹配度便都是浮雲。

    不必互相嘲諷,各自塊然獨處便好了。

  • 10 # 使用者思源Z

    我個人之愛詩寫詩,如我熱愛生活愛大自然的花花草草及田園風光一樣(偏重於精神),也等同於渴了想喝水餓了想吃飯(這是生理性的),只是自然而然融入骨子裡的東西,興之所致,有感而發,借景抒情,個人興趣愛好而已,其他都是人為附加的,比如意義。

    我個人認為,學詩寫詩既不能解決人類肚子溫飽再牛的詩人也沒袁隆平偉大;也不能造出兩彈一星航空母艦來保家衛國,所以比起詩人我更佩服科學家。

    其實這個問題魯迅早就論述過:"文學總是一種餘裕的產物”。“一首詩嚇不走孫傳芳,一炮就把孫傳芳轟走了。"

    看來,面對強敵,還是要靠實力來講話的,尤其在中美貿易戰爭陰雲籠罩下的中國,還得走科技興國實力強軍之路。

    南唐後主李煜寫詞厲害吧?可為什麼成了亡國之君?把一首"春花秋月何時了"的《虞美人》吟成絕唱,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當然,古代詩詞歌賦(包括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的精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值得全社會普及推廣傳承,也極大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尤其是央視1的詩詞大賽,對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和樹立民族文化自信起到一定推動作用;但我擔心的是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如果能在同時同步也加大科普力度,加強國防教育,也搞搞科普大賽什麼的,讓我們的孩子除了懂詩詞歌賦,更懂得科技強國的道理,雙管齊下,且不兩全其美?

    附上我旅遊時隨筆寫下的幾首趣味小詩:

    1.才迷蝴蝶蘭,又犯桃花痴;

    勸君惜年少,春去不復還。

    2.城裡套路深,好想回農村;

    果蔬新鮮摘,雞鴨現宰烹。

    3.遊樂山大佛

    樂山樂水樂大佛,信佛之人有幸福;峨眉拜佛樂山悟,從此只念阿彌陀!

    即興之作,聊博大家一笑,請方家指正!

  • 11 # 十峰

    早起有感

    錦繡佳句要井噴,

    新妝宜面迎清晨。

    輕拭眼角奈何淚,

    卻是南柯夢春歸。

  • 12 # 趙福

    @鑫爺 文【古詩詞是漢語中的藝術精華】

    筆者以為,現代人學古詩詞主要體現在:

    一.古詩詞所涉及的面比較廣,還可以學習與積累許多的古代史、哲、文等方面的知識和內容。

    二.古詩詞人們都喜歡閱讀,一卷在手,把玩終日,餘韻不斷,齒頰生味。

    三.現代的人們閱讀古詩詞,可以跨時空,與古人神遊不倦,頤養性情,其樂融融。

    四.現代人在讀了古詩詞,把古詩詞能及時運用到現實學習和生活中,比如,在人與人交流(談)中,說不定還能引經據典,出口成章,讓人覺得氣質高雅,滿腹文章,使人刮目相看。

    五.古人非常注重學習,比如:

    1.杜甫全靠他人生活;

    2.李白晚年更是窮得處處舉債;

    這兩大詩人,從來沒有把其詩詞換成稿費,養家餬口,他們覺得自己的作品不是賣弄風騷和謀利的工具,而是其自身的生命,詩詞就是詩詞,正是“紅樓一夢,橫亙天地,杜李詩篇,輝映古今。”

    所以說,古詩詞是漢語中的藝術精華,現代的人們不但要讀,更要學。

  • 13 # 胖頭魚老師聊人生

    給六年級的孩子講授古詩時,領讀到“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因為離家一年有餘,我幾乎心酸又感動得要落下淚來。可是孩子們全無感覺,只是大聲讀過,然後問我“要求背誦麼?”

    後來,我跟他們說,詩歌的美好,只有等到長大後才能懂得。

    “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總被無情惱”。“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這都是多麼美好的意境,足以令人落淚。詩歌帶給人最美妙的體驗,大概是,在一個特殊的場景,你突然生出了特殊的感動,這時就會感覺胸中有一首詩非要吐露出來不可;如果不能,只能感慨一句“真美呀”或“好傷心”,實在顯得單薄,也是一大憾事。可惜,這種美好只有等到長大後才能領悟。

    可是,如果沒有幼年的文化積累和習慣養成,長大後再想領略這份美好,怕也是不現實的吧?

    昨晚與友人聊天,她說幼讀詩歌,未解其意,但是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體會到漢語的節奏美和韻律美。這是童子功,沒有幾年的閱讀基礎是難以達成的,這完全有可能影響到一個人日後的寫作和講演。徹底吸收了詩歌的節奏和韻律,待到一定的年紀,詩中蘊藏的情感自然會浮出水面。

    所以,或許是我們搞錯了重點。問題的關鍵,不是是否要保留詩歌,而是應該怎樣教授詩歌;不是應不應該背誦詩歌,而是應該怎樣背誦詩歌。

    同事有一個四歲半的小女兒。幼兒園小班。讓她背詩,必然是艱澀困難。可是,她的母親跟我說,孩子看電視時,只要看過幾遍,就能背下所有的廣告語。連語氣聲調都拿捏惟妙惟肖。我想,這應該不是個案。

    廣告的本質就是重複,藉此營造一種“虛假熟悉”的錯覺。也許應該把這個例子遷移過來,不應該強求學生在一個小時或者一天內背誦出來,相反,應該不斷重複、不斷在他的耳邊眼前晃盪,所謂耳濡目染,大概就是這樣的概念。

    說讓小學的孩子領略詩歌的美感,這扯得有點遠。語言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與其讓他花時間模仿廣告,不如多給他一些時間,讓他在輕鬆的重複裡,自然而然地學會背誦詩歌。

    不要強迫,不要壓制,不要引起逆反心理。要引導,要陪伴,要設定情景和畫面。

    就詩歌氣氛的薰陶而言,家庭教育的效果其實是要勝過學校教育的。可惜,多數家長都忽略或者無暇顧及這一點。他們在接孩子時習慣性的問一句:“今天老師教了什麼?”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起到決定作用的不是老師教了什麼,而是父母教了什麼。

    對了,讓我把開頭的故事講完。

    孩子們問我:“這首詩要求背誦麼?”

    我說:“課本里沒有要求。如果你們喜歡,就背;不喜歡就算了。考試不會出現的。”

    兩天後,默寫。在寫了全部的字詞後,他們提醒我說還有一首詩沒寫。

    “哪首?”“《逢入京使》。”

    “不是沒有要求背誦麼?”

    “我們都背過了!”他們很大聲的說。語氣裡是完成了額外任務的驕傲。

    果然,全班只有兩個孩子寫錯。

    那一刻,在我心裡燃起的是滿滿的感動,這比一百分的卷子更讓我驕傲,因為我跟他們說的是“如果喜歡,就背”。而我知道,他們喜歡,絕大多部分的原因是來自我喜歡。

  • 14 # Hannah晗晗

    古詩詞,會給人一種很美的感受。古人說話都很講究,也很惜字,所以在每一個濃縮的字中就會體會到漢字的深層含義。並且在一首詩詞中,就會體會出那些意境,是靈魂所能觸及的,給人很大的想象空間。也許這就是詩詞的意義。

  • 15 # 許億字與閒

    首先是提升審美,古詩詞在描寫事物方面達到極高的水準,而且建立在細緻觀察,高度概括的基礎。審美是文化也是傳承。讀多古詩詞,懂得先人境界。

    其次是豐富語言,幫助你有更好表達。

    然後是情緒感染,說明你並不孤獨。

    最後是層次,出口成章不是壞人,但層次肯定不高。但懂詩詞歌賦的人,他會有更高人際追求

  • 16 # 候菊蓮

    腹有詩書氣自華。老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遺產古詩詞。現代人生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難免有時身心俱疲。所以更應該學習古詩詞,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的修養。透過學習古詩詞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 17 # 傳芳文學批評室

    現代人為什麼要學古詩?這個問題如同有人問你:“你為什麼要緬懷祖先”一樣。古詩詞是歷史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文化寶貝,我們學習它們,不是為了超越古人,而是要承傳下去。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有我們國家豐厚,這是前人留給我們的財富。是財富,就要繼承,就要一代一代傳下去。

  • 18 # 文化風向

    古詩詞不能解決溫飽,不能換來金錢,在這個唯物主義時代,現代人為什麼還要學習古詩呢?

    首先,符合現代人的攀比心理。現在人比的不是誰有錢,而是誰玩的高雅,古詩詞語言華麗,意境優美,符合一個“有文化”的人的形象,越是有錢的人,越要顯得自己有文化。

    其次,滿足一些所謂專家的虛榮心。從古至今,各路專家都在研究歷史,但當時留存下來的書籍並不多,反而是詩詞歌賦,因為民間口口相傳,遺留了很多,專家透過研究詩詞,來驗證歷史,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再次,可以透過古詩詞的意境,平復浮躁的心。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導致人心浮躁,透過研究詩中的意境,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

    最後,對古代文化的繼承。中國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正是不同時期的人對前期的人的記載,文化才能傳承至今,如果我們放棄研究前人歷史,也許後人就真的將歷史遺忘了。

  • 19 # 關有85296

    古詩詞的意義,就是文學的意義,因為古詩詞也是文學,文學的意義就是反映生活,透過鮮明的藝術形象來教育人,感染人,堅立正能量,有益於社會。

  • 20 # Anteo

    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愛好而已。

    我這麼說肯定有很多人會噴我。沒關係,我是過來人。

    我也是從格律走向自由的。不過我的格律是外語的——世界語。

    剛剛學習世界語沒多久,收到一本《世界語詩詞格律》的書。當時學習資料很少,就把這本書當作課文一樣精讀了。

    讀過之後開始模仿,寫詩歌。當然是嚴格按照書裡面的各種格律,還有韻腳安排等等。所謂輕重格就相當於古漢語裡面的平仄了。

    這樣玩了幾年。後來發現很多朋友為了拼湊韻腳,把語義搞得亂七八糟。於是我的詩歌不再押韻,但還是堅持每行有節奏,比如輕重格,重輕格,輕重輕格等等。

    直到2018年下半年,我突然意識到,人們在讀你的詩歌的時候,真的在意那些格律了嗎?根本沒有。

    所以現在我傾向於詩歌就是散文式的。省得煞費苦心去七拼八湊那些重音、輕音和音節個數。

    寫作和閱讀漢語格律詩詞的人們會不會也這麼想呢?有多少人在閱讀格律詩詞的時候,注意了平仄呢?我猜想,小孩子背古代詩歌的時候應該沒有。

    最後說明一點:格律詩詞的任何句式結構都可以應用於現代詩歌,比如動賓倒裝、名詞動詞化、省略連線詞等等。修辭方面就更不用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喜歡什麼樣的小說,分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