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圖帝

    公元前221年,年僅26歲的漢尼拔接管新迦太基軍權。這一年秦國滅掉齊國,統一六國,嬴政成秦始皇。漢尼拔在西方軍事史上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孫武。漢尼拔規劃滅亡羅馬的路線,與孫武規劃滅楚的路線相似,都是出其不意。春秋時期楚國在長江下游有一張套要塞體系,孫武所在的吳國,面對楚國的方向毫無勝算,還得防著楚國主動進犯。漢尼拔的新迦太基海軍遠不如羅馬,要是海上正面開戰,新迦太基凶多吉少。孫武的吳軍從長江下游走水路繞到淮河中游,從楚國東部來到北部,給了楚軍致命一擊。漢尼拔同樣放棄正面戰場,沿著利古里亞海岸邊北進,然後越過阿爾卑斯山到達波河流域,然後從北往南攻擊羅馬。孫武與漢尼拔的路線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從對方認為不可能的方向發起攻擊,都是以少勝多。阿爾卑斯山脈南段是法國與義大利的界山,這段山脈和中國燕山山脈相似,都是直抵大海。不過燕山山脈在渤海岸邊還有一些隘口可通行,明朝修築山海關和長城防線,徹底堵死滿清入關路線。阿爾卑斯山脈南段更為險峻,不僅厚度有兩三百公里,而且海岸邊就是懸崖,山脈中間根本沒有道路可貫通東西。公元前219年,漢尼拔出兵攻打薩貢託,圍城8個月,佔領該城。羅馬要求迦太基撤出薩貢託,並且交出漢尼拔,迦太基當作是笑話。公元前218年春天,漢尼拔率軍渡過埃布羅河,佔領埃布羅河北岸與比利牛斯山脈之間的區域,完全控制加泰羅尼亞地區。接著漢尼拔重整大軍,率領38頭大象、9千騎兵、5萬步兵翻越比利牛斯山脈。接著大軍沿著比斯開灣海岸開拔,9月渡過羅納河。一路翻山越嶺渡河,還要和沿途高盧人作戰,冬天來到到阿爾卑斯山脈腳下,還有37頭大象、8千騎兵、3.8萬步兵。眼前阿爾卑斯山脈高山仰止,地形險峻,氣候寒冷。新迦太基軍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個冬天艱難跨越阿爾卑斯山脈,進入波河流域。此時新迦太基軍兵力損失近半,總兵力只剩為2.6萬人。羅馬由執政官老西庇阿統兵北上抗敵,雙方的先鋒騎兵在波河的支流提基努斯河遭遇,新迦太基6千騎兵,羅馬4千騎兵。雙方只是象徵性對峙,損失都很少,老西庇阿連夜拔營撤退至特雷比亞河,等待主力大軍。羅馬人這一撤退,波河流域本就不服的高盧人陸續投效漢尼拔,迦太基增兵到4.1萬人。雙方在特雷比亞河再次遭遇,新迦太基有37頭大象、1.1萬騎兵、3萬步兵;羅馬總兵力4.2萬,其中騎兵4千,步兵1.8萬,亞平寧盟軍步兵2萬。特雷比亞河戰役,漢尼拔利用騎兵優勢,一舉擊潰敵軍,迦太基損失四五千人,羅馬潰不成軍,損失約3萬,老西庇阿逃到海上,失去執政官的地位。公元前217年,漢尼拔率5.5萬大軍南下。羅馬沒想到對方越打人越多,執政官弗拉米尼率三萬人倉促北上迎戰,雙方在特拉西美諾湖遭遇(今佩魯賈以西不遠)。特拉西美諾湖戰役,新迦太基損失僅4千人,羅馬3萬人覆沒,統帥羅馬執政官弗拉米尼陣亡。漢尼拔沒有繼續南下攻擊羅馬,這裡城高池闊,新迦太基的騎兵擅長野戰,攻城乏術。公元前216年,漢尼拔率軍5萬,其中騎兵一萬,步兵4萬,繞過羅馬,攻擊亞平寧半島東南部的坎尼城,這裡是羅馬的糧倉。好一個圍城打援,羅馬果然傾巢出動來援。兩個執政官保盧斯與發羅竟同時出征,總兵力8.64萬,其中騎兵6千4百,步兵8萬。此戰新迦太基損失約1.2萬,羅馬傷亡被俘超過6萬,執政官保盧斯陣亡,執政官發羅逃回羅馬。坎尼之戰,相當於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羅馬相當於趙國,一戰就葬送主力大軍。漢尼拔順勢入主坎尼,亞平寧半島南部不少城邦,包括亞平寧半島第二大城,位於羅馬城東南不遠的卡普阿(今那不勒斯以北約25公里),都向漢尼拔投降。西西里島的城邦敘拉古,從羅馬掙脫出來,投向迦太基。羅馬處在崩潰邊緣,但迦太基其他戰線,給漢尼拔拖了後腿。羅馬前執政官老西庇阿在前兩年吃了敗仗後,與弟弟一起率海軍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埃布羅河口,擊敗漢尼拔弟弟哈斯德魯巴,接著海陸並進,控制伊比利亞半島東海岸。漢尼拔面臨最大的問題,是2年前從伊比利亞半島帶出來的軍隊,越打越少,已經所剩不多。現在後方的援軍不能趕到,他以少量兵力無法控制亞平寧半島這些投誠的城邦。這些城邦與羅馬同根同源,為了活命投降,但絕不會為漢尼拔出多少力。北非迦太基的海軍,趁漢尼拔的節節勝利,北上爭奪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均已失敗告終。迦太基西部的努米比亞,分裂為東西二部,其中西努米比亞投向羅馬,迦太基臥榻自測有強敵,也再不敢大舉北上為漢尼拔減輕壓力。幾年內漢尼拔還會在亞平寧半島大殺四方,打幾個大勝仗,他曾率軍來到羅馬城下,問鼎羅馬。但伊比利亞半島和北非的戰況越發對迦太基不利,漢尼拔也無法分身去幫盟友打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意拳的崩拳和拳擊的直拳哪個更厲害?半步崩拳怎麼能打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