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語驚人

    從時間的維度來看,柳永最先出道,北宋初期紅的發紫的詞曲創作者,一首楊柳岸曉風殘月,迷倒了一大片少女的心。成哥也特別喜歡,婉約派最牛的大咖,他說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歐陽修是蘇軾的老師,又同朝為官。蘇軾在黃州夜飲東坡、倚杖聽江、看大江東去的時候李清照剛好在孃胎裡,這事還真不是巧合,歷史就是這麼神奇。蘇軾離開黃州的那年,李格非剛給自己的女兒過週歲生日,所以從時間維度上看,李清照是後起之秀。長大之後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的李清照卻偏偏選擇了靠才華取勝。再加上家世顯赫,總要有點大小姐的脾氣,但這並不妨礙她成為一個婉約派首席代表人物,天生才華出眾,及早就榮獲了“天下第一才女”的稱謂。

    這下更不得了,到了宣和年間金兵入關之前,才女也有人比黃花廋之日,再加上中年危機面臨著更年期的襲來,終於爆出了一篇驚愕眾人的文章《詞論》,文中有言: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者。大概意思是說:“剛剛提到的這些人,也就是寫寫小詞而已,這對我來說就像拿個瓢從大海里瓢一瓢水那麼容易。就這麼容易的事還讓他們說成了詩句,語句不通還音律不齊的。”這男人要是喝點酒,往往能懟出一兩段名句,這女人喝沒喝酒不敢說,但是這更年期的女人,你最好別惹。

    玩笑歸玩笑,講真,李清照這首《詞論》主題鮮明,讀完之後,讓我想到了剛踏進初中校門的第一天,每堂課都會是一位新老師,每位老師都會花大量時間來強調他所教的這門學科是多麼重要。李老師也不例外,文中大力推廣婉約派的詞風,對於豪放派的作品及代表人物,就呵呵了。

  • 2 # 不敢喝酒的人

    文壇才女李清照,

    古往今來第一女噴子!

    過去就是沒有吐槽大會,如果有的話,李清照肯定是必請嘉賓!

    為什麼呢?因為這位女詞人實在是敢說!她曾經寫文章把當時那些出色的詩詞大家罵了個遍,卻都是一語中的,幾乎無可辯駁。

    這篇文章叫做《詞論》,在後世也爭議不小。

    她在文中說道:自南唐李璟、李煜和大臣馮延巳等人開始崇尚文學藝術,所以出現了李璟的“小樓吹徹玉笙寒”、馮延已的“吹皺一池春水”這樣傳誦一時的名句。不過其語言雖然新穎奇妙極,卻是充滿了悲哀和愁思的亡國之音。其言語中的譏諷鄙視躍然紙上。

    而後又說柳永,說他改變舊曲,創制新調,還出了《樂章集》,並在社會上贏得了很大的名聲。不過他的詞雖然合音律,其語言卻庸俗低下。實際上卻是說柳永這小子不怎麼樣,寫些淫詞大耍流氓!

    接著又炮轟張先、宋祁兄弟等人,說他們雖然常常有妙語警句,但卻不注意詞的整體美,因而顯得破碎而欠渾成,這怎能稱得上名家呢?意思是你們雖然偶然有幾句順耳的,卻沒有整體感,終究是一片稀碎,根本算不上詩詞大家。

    又說到到晏殊、歐陽修、蘇軾等,說他們都是才學極高的人,他們寫點小詞兒,應該就像吐吐沫那麼簡單的事,可他們寫的東西不過都是句子長短不齊的詩而已,還往往不合音律,缺乏音樂性,實在是不好接受。

    再說起王安石、曾鞏,說他們的文章像西漢司馬遷的《史記》那麼好,可他們寫的詩詞,卻乾脆就看不得!

    最後講到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等人,才略有認可。但她依舊吐槽說晏幾道的詞苦於無鋪陳敘事,賀鑄的詞苦於不夠典雅莊重,秦觀的詞一股小家子氣。黃庭堅小毛病多,等等。

    這個驚才絕豔的女子把那個時代的出色文人幾乎罵了個遍!

    李清照的厲害大家或許瞭解的還不夠深刻,她對於詞的音律方面掌握得非常到位,並且對細節刻畫以及意境的推動極為突出,同時代中,乃至她以後都沒有誰可以與之比肩,所以人家口出狂言也是有那個資本。

    再想想現在,古體詩詞已經沒落到何等地步了,有人還死摳著一些早就不合時宜的陳詞濫調。要是做學問搞研究也就罷了,他們偏要蹦出來說你這不行,那不對的。他們選擇性的忽略詩詞的現實處境,以維護在這個領域內的權威,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恨詩詞死的不快!

    有人說,出律了就看不下去,你以為你是李清照嗎?你能拿出一首和人家抗衡的作品出來?

    太多人喜歡咱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了,可是被這些高人噴了之後,多少人打了退堂鼓?搞學問回你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別在這兒裝,你要是真心為詩詞好,多做些鼓勵和普及知識的工作吧,少拿出那種帶著官氣,磚家式的嘴臉出來好不好?

    畢竟你不是李清照!

    我寫這個東西弄不好會捱罵的,作為一個普通的詩詞愛好者,我很為古體詩詞的普及擔憂,我是深愛我們傳統文化的人,愛之深,恨之切,雖然我人微言輕,這些話要得罪人,再一看回答問題的都是大咖,心中確實膽怯,可是我總覺得師長或是先行者有他們的歷史責任,應該有他們的思考和擔當,不管怎麼樣,我是為詩詞好,發了再說!

  • 3 # 網暈者

    黃昏我約歐陽修,

    柳永在旁酸溜溜,

    最怕偷看蘇東坡,

    抓住師傅不鬆手!

  • 4 # 司徒永聖

    永聖以為: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中,較為罕見的才女。她這個才女,絕不是那種能識文斷句,會寫幾首詩的普通意義上的才女,而是真正的大才女。她擅長書、畫精通金石之學,當然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她的詞了。她的詞獨步當時,每一篇均為佳構,足以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但由於李清照所處的時代,她一生也是顛沛流離,經歷了看似繁華、實際已經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也經歷了動亂不已、偏安江南的南宋初年。正因如此,李清照的詞也分為前期和後期。

    前期李清照生活優渥,與丈夫趙明誠志趣相投,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收集和研究,生活美滿。是以這一時期的詞,多寫其悠閒生活,描寫美滿的愛情生活,描繪美好的自然景物等。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

    後期李清照飽受流離之苦,詞昨多感懷身世、思鄉懷舊等,情調已轉悲切。如《聲聲慢•尋尋覓覓》等。

    李清照對歷代詞人的批評,主要是在其詞學裡程碑似的作品《詞論》中對前人的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從實際上來說,李清照對歷代詞人,還是褒揚多於批評的。

    李清照說南唐李璟、李煜父子的詞,“語雖奇甚”,但多屬“亡國之音哀以思”,這一論斷,今日看來應該還算是公允的。她說柳永部分詞作“詞語塵下”,對風月場上的事描寫過於直白,也是不爭的事實。說張先、宋祁等“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也是很有道理的。張先號稱“張三影”,宋祁號稱“紅杏尚書”,人們往往只記住了某首詞中的名句,而忘記了一首詞的整體評價和審美。這種忽略詞的整體藝術,而單純把一些妙句奇語拔高評價,的確是不可取的。李清照還對晏殊、歐陽修、蘇軾的一些音律不協調的詞作,提出了較為尖銳的批評。說王安石詞“令人絕倒”,說晏幾道“苦無鋪敘”、賀鑄“苦少典重”、秦少游“專注情致,而少故實”等等。

    在男權興盛的社會和同樣是男人天下的文壇,李清照一個女子,發此膽大之語,自然被視為妄自尊大,藐視前輩了,所以因此而被人詬病是太正常不過了。但安知那些詆譭她的人心裡,沒有一點羨慕嫉妒恨啊!

  • 5 # 夢瀾風

    李清照是歐陽修的粉絲,南渡失國喪偶後,曾寫多首《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這是其中一首“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扄,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分明是李清照晚年“老去無成”“憔樣凋零”的索居生活寫照。讓人唏噓不已。但李清照反對以詩寫詞,著重提到音律,因為詞律較嚴而詩律較寬,拿作詩的音律填詞,自然有許多地方“不可歌”了。批評晏元獻(殊)、歐陽永叔(修)、蘇子瞻(軾)三人“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齊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其實李清照是要稱呼蘇軾一聲師爺的,因其父親是蘇軾的弟子,她也深受蘇門豪放文風影響的,對蘇軾還是很是崇敬的,只是對其音律上的過於豪放不認可。對柳永李清照在《詞論》肯定了他對音律的把握,但是說他的詞格調不高,“庸俗低下”。我只能說,李清照對各位詩詞大家的評論一點不留情面,是其性情史然,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她對詩詞佳作的要求太高,曲高和寡,知音難求啊,為易安感嘆才高,又心傷其不晚年不易之遭遇。

  • 6 # 十覺者

    李清照曾寫過一篇《詞論》,強調了詞和詩的分野。作為婉約派代表人之一,她相當反對以詩作詞,認為詞配合詞牌對應曲調音律非常重要。在詞論中,細數各名家的詞給與了點評。

    對歐陽修、蘇軾評價: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

    翻譯:到了晏元獻(晏殊)、歐陽永叔(歐陽修)、蘇子瞻(蘇軾)這些人,他們學究天人,填這些小歌詞,應該就象是拿著葫蘆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樣容易,但是全都是不可再會雕飾的詩罷了。

    對劉永評價: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

    翻譯:有柳屯田柳永,變樂府舊聲為新聲,有《樂章集》傳世,確立了他在宋詞大家中的地位。但柳永的詞雖然非常適合於音律,但詞句卻俗不可耐。

  • 7 # 南山詩話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對歐陽修、蘇軾、柳永等人的評價主要集中在《詞論》中。《詞論》是李清照所著的一篇關於詞的專論文章,創作的年代推斷為南渡之前所作。李清照在《詞論》一文中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強調了詞與詩的分野,強調詞配合詞牌所對應的曲調演唱的重要性,並在《詞論》一文中透過對先前各家的評價中,系統的闡述了優秀詞作的標準。

    那麼,《詞論》中,李清照是如何點評各個詩詞大家的呢?我直接摘取《詞論》中的原文進行翻譯如下。

    李煜、馮延巳

    句子雖然很奇特、很優美,但是要滅亡的國家所唱出來的歌聲也帶著很深的哀傷,就不能算曲子詞中的上品了。

    柳永

    柳永的詞雖然非常適合於音律,但詞句卻俗不可耐。

    晏殊、歐陽修、蘇軾

    他們學究天人,填這些小歌詞,應該就象是拿著葫蘆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樣容易,但是實際情況並不如此,細細琢磨他們的詞,句子都嫌雕琢得不夠。而且他們的詞又往往不協音律,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詩和文章只分平仄,但詞卻要分五音(宮商角徽羽),又分五聲(陰平、陽平、上、去、入),又分六律(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還要分發音的清、濁、輕、重。

    王安石、曾鞏

    他們的文章有西漢時風格,但如果他們作詞,只怕會讓人笑倒,因為這樣的詞讀不下去。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詞別是一家,但知道的人卻不多。後來晏叔原(晏幾道)、賀方回(賀鑄)、秦少游(秦觀)、黃魯直(黃庭堅)一出,才得詞中三味。

    晏幾道

    晏幾道的詞短於鋪敘,賀鑄的詞短於用典。

    秦觀

    秦觀的詞卻致力於婉約、情深一片,詞中卻少了實際的東西,就象一個貧窮人家的美女,雖然長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時尚,但骨子裡卻始終缺乏那種與生俱來的富貴氣態。

    黃庭堅

    黃庭堅的詞內容倒是充實,卻有些小毛病,就象一塊美玉,卻有些斑點,所以價值自然要打些折扣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下《詞論》,裡面說的很清楚!當然了,這也僅是李清照一家之言,還需要大家自己分辨才好!

  • 8 # 大樹作筆

    李清照被公認為宋代成就最高的女詞人,即使放在男人堆裡也不落下風,即使歐陽修、蘇東坡、柳永等這樣的大詞人,她幾乎都沒有看得上眼的。

    李清照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

    意思是說:晏殊、歐陽修、蘇軾三個人學問是可以的,但他們寫的詞哪裡是詞啊,分明是亂打標點符號的詩。

    特別對柳永,李清照更是不留情面: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

    意思是說:柳永雖然有創新的地方,也懂音樂,但是詞語太低俗了,上不了檯面。

  • 9 # 老街味道

    問題:李清照是如何批評歐陽修、蘇軾、柳永等詩詞大家的?

    李清照生於南北宋交接的時期,前半生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自己出身好,嫁的老公也好。如果不是靖康之難北宋滅亡,李清照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生贏家。

    李清照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其擅長音律與詩詞。她的自己詞作流傳千古,獨步一時,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她也敢於用自己的觀點來審視詞的發展並且臧否他人。

    一、詞論

    下面這篇文章就是李清照的《詞論》,短短几百字卻引起了軒然大波:

    樂府聲詩並著,最盛於唐。開元、天寶間,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時新及第進士開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隱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慘沮,與同之宴所。曰:"表弟願與坐末。"眾皆不顧。既酒行樂作,歌者進,時曹元謙、念奴為冠,歌罷,眾皆諮嗟稱賞。名士忽指李曰:"請表弟歌。"眾皆哂,或有怒者。及轉喉發聲,歌一曲,眾皆泣下。羅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後鄭、衛之聲日熾,流糜之變日煩。已有《菩薩蠻》、《春光好》、《莎雞子》、《更漏子》、《浣溪沙》、《夢江南》、《漁父》等詞,不可遍舉。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獨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樓吹徹玉笙寒"、"吹皺一池春水"之詞。語雖甚奇,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也。逮至本朝,禮樂文武大備。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又有張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絳、晁次膺輩繼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蓋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玉樓春》本押平聲韻,有押去聲,又押入聲。本押仄聲韻,如押上聲則協;如押入聲,則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後晏叔原、賀方回、秦少游、黃魯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無鋪敘。賀苦少典重。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黃即尚故實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價自減半矣。多有妄評諸公……

    我們先列舉一下,她在短短的一篇文章中批評了多少人?

    1、柳屯田永: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曾任屯田員外郎 ,所以世稱柳屯田;其《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千古流傳,時人稱:凡飲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2、張子野:

    即人稱張三影的北宋詞人張先。因八十娶小妾,被蘇軾揶揄: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宋 陳師道 《後山詩話》:

    “尚書郎 張先 善著詞,有云‘雲破月來花弄影’,‘簾幕捲花影’,‘墮輕絮無影’,世稱誦之,號 張三影 。”

    3、宋子京兄弟:

    北宋詞人宋庠、宋祁(字子京)兄弟二人,宋祁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4、沈唐:

    即北宋詞人。字公述。

    5、元絳:

    北宋詞人,詞作傳世甚少。沈唐、元絳二人名氣不大。

    6、晁次膺:

    北宋詞人晁端禮。其《綠頭鴨·詠月》也是宋詞名作:晚雲收,淡天一片琉璃。爛銀盤、來從海底,皓色千里澄輝......

    7、晏元獻:

    北宋詞人晏殊,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人不知,王國維的三重境界中第一重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來自於晏殊的《蝶戀花》。

    8、歐陽永叔:

    歐陽修不用介紹了,其詞曰: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 簾幕無重數..........

    9、蘇子瞻:

    蘇軾,著名的東坡居士,也不用介紹了。其詞曰: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10、王介甫:

    北宋詞人王安石。其詞曰: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

    11、晏叔原:

    是晏殊的兒子晏幾道, 與其父晏殊合稱" 二晏 "。 其詞曰:..........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Swift雙飛。

    12、賀方回:

    即北宋詞人賀鑄,人稱賀梅子,其《青玉案》幾乎是宋代文人次韻最多的一首詞,其詞曰:..........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13、秦少游:北宋詞人秦觀,人稱山抹微雲秦學士。其詞曰: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14、黃魯直:

    山谷道人黃庭堅,與蘇軾並稱蘇黃, 與 張耒 、 晁補之 、 秦觀 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 其詞曰:..........平生個裡願懷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15、曾子固:

    曾鞏,曾鞏留下的詞作不多,以詩文見長。

    這十四個人中,除了第4、5的沈唐、元絳以外,個個如雷貫耳。其中有三位屬於後人稱道的唐宋八大家。

    三、這篇文章說了什麼?

    1、李氏君臣的亡國之音

    老街上文沒有提到幾個人物,例如”李氏君臣“,這是指南唐詞帝李煜父子和馮延巳。"小樓吹徹玉笙寒"出自於李璟的《攤破浣溪沙》;"吹皺一池春水"來自於馮延巳《謁金門》。

    李清照評價他們"亡國之音哀以思"還是非常恰當的,而且還有個小小的表揚:語雖甚奇。

    獨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樓吹徹玉笙寒"、"吹皺一池春水"之詞。語雖甚奇,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也。

    2、柳永 詞語塵下

    逮至本朝,禮樂文武大備。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

    柳永的詞語塵下“不僅僅是李清照這樣認為,與柳永同時期的人也這樣看待柳永,張舜民《畫墁錄》有如下記載:

    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宗,吏部不敢改官,三變不能堪,詣政府。晏公曰:“賢俊作曲子麼?”三變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慵拈伴伊坐。’”柳遂退。

    3、張先等人 破碎何足名家

    又有張子野、宋子京兄弟, 沈唐 、 元絳 、晁次膺輩繼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

    沈唐 、 元絳關注的不多,張先、宋祁、晁端禮都有名作傳世,作者雖然稱道他們”時有妙語“,卻有批評道”破碎何足名家“。意思是隻有那麼幾個好句子,卻沒有好的篇章,即 ”有句無篇“。

    4、晏殊、蘇軾、歐陽修皆句讀不葺之詩爾

    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何耶?

    這幾個人有兩個問題,第一是”皆句讀不葺之詩爾“,第二是”不協音律“。

    關於”句讀不葺之詩“多用於評價詩化之詞,蘇東坡從小學習詩文,一開始並不寫詞,而詩文言志的本性,在蘇東坡一開始填詞的時候就出現在他的作品中。因此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

    “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學生陳師道也說:“子瞻以詩為詞”。因此不怪人說””皆句讀不葺之詩爾“。

    關於”不協音律“,今天我們已經感受不到了,因為我們已經不知道宋詞曲調。作者的解釋是他們寫的詞是不能唱的:

    則不可歌矣。

    5、王安石曾鞏 人必絕倒

    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

    王安石、曾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中的人物,李清照對其文章評價甚高:”文章似西漢“。但接著說,他們如果作詞的話,就會被笑死,寫出來的東西不可讀。 並且給他們定了性,詞別是一家,你們根本就不懂。

    6、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

    後晏叔原、賀方回、秦少游、黃魯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無鋪敘。賀苦少典重。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黃即尚故實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價自減半矣。

    後來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這幾個人出現後,才多少知道一點”詞別是一家“,明白一點其中的奧妙。

    但是....晏幾道在鋪敘上是短板;賀鑄典雅莊重不足;秦少游重情韻少典故史實,就像窮人家的美女,雖然容貌形體”妍麗豐逸“,但氣質上少不了窮酸相;黃庭堅重視典故史實,但缺點太多,就像美玉有瑕 ,也不怎麼值錢.......

    哈,聽起來李清照是不是有點狂?雖然宋人看重詩而不看重詞,但畢竟這些人物都如同泰山北斗一樣的存在,這一段評價可以說有點驚世駭俗了。

    四、李清照自己詞風的轉變

    這篇《詞論》點評的人物中,最晚的賀鑄也在靖康之難前兩年去世,所以這篇文章應該寫於南渡之前。

    對於蘇軾等人”皆句讀不葺之詩“的發展,李清照可能預想不到。 南宋詞人高漲的報國情懷,使得以蘇軾”詩化之詞“為特徵的豪放派蓬勃發展,成為與婉約派抗衡的力量。

    南渡以後,李清照本人的詞風也有了變化,甚至有作品具有了豪放詞的特點,例如這首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漁家傲 》: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不過,李清照作品中的婉約詞風依然佔據了主流。在她後期的作品中,雖歷經磨難,情懷已變,但是風姿依舊是當年,《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結語

    在北宋詞人眼裡,東坡先生 “關西大漢,手持鐵板,唱大江東去”的調調不是真正的詞,只有柳永那種”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的歌詞才是主流。

    到了南宋,辛棄疾、張孝祥、張元乾等人的詞作,無一不是繼承和發展了蘇軾的豪放之風,把詩言志的特點加入了豪放詞之中。

    蘇東坡 “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見宋胡寅《酒邊詞序》),"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 漸漸改變了士大夫對於詞的鄙視,開始用詞而不僅僅用詩來抒寫個人襟抱負與情懷。

    對於李清照來說,創作這篇《詞論》時,還不能理解社會變革與詞這種形式的融合。但不可否認 ,相比較而言,李清照才是真正的詞人。

  • 10 # 繼往開來huangniu

    關於李清照對晏、歐、蘇詞的批評

    李清照在她的《詞論》中有一段話,的確涉及到歐陽修、蘇軾、晏殊諸人。全文如下:

    "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

    以上這段話的意思是說:

    "晏、歐、蘇諸人,學識淵博,有如天上北斗。他們寫起詞來,就像用小瓢取海水那樣,取之不盡,隨心所欲。然而寫詞卻不加修葺(葺:修建茅屋,通常指修理),以詩為詞,不注重詞的音律。"

    從人物關係來講,李清照屬於晚輩。她的父親李格非是蘇軾的學生,蘇軾又是歐陽修的學生。因此她對於歐、蘇是十分崇拜又敬重的。

    但是,李清照是千古笫一女詞人。她不僅詞貫今古,而且詞論也爍古灼今。她特別看重詞的音樂價值。

    她在《詞論》中接著說:

    "蓋詩文分平仄,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

    她又進一步舉例說:

    "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玉樓春》本押平聲韻,有押去聲,又押入聲。本押仄聲韻,如押上聲則協;如押入聲,則不可歌矣。"

    李清照特別強調詞的音樂性,因此甚至主張“詞別是一家”。

    在這種學術觀點的指導下,她便直言不諱地說出了自己對前輩詞作品的看法。

    李清照的觀點,得到了一部分後人的贊同,也認為蘇詞有“以詩為詞”、“以文為詞”的缺點。但也有人不贊成此說。他們認為蘇軾性格豪爽,思想奔放,不願為了遷就聲律而犧牲意境。例如北宋著名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說:人言“蘇詞常有不合律處,如蘇東坡詞人謂不協音律;然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

    李清照對晏、歐、蘇詞的批評意見,是詞文學創作上的學術之爭,是古人"和而不同"的高尚人格表現。

    在學術上,沒有批評,就沒有創新;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容納不同意見,鼓厲百家爭鳴,正是繁榮文學藝術的唯一正確道路。

  • 11 # 傳媒人賈璋岷

    第三明確觀點:她的理論,現在可以不贊成,但她畢竟自成一說,值得尊重,況且,她用自己的創作實踐了自己的理論。

    她的文學理論主要體現在《詞論》中。在這篇不長的論說文中,她對蘇軾等都作了點評,而這種點評,是以論點帶出來的,其論證手法可稱為“先抽象後舉例”。

    她的基本觀點如下。

    一、詞要高蹈典雅。柳永就不高雅,而是“詞語塵下”。

    二、詞要渾然天成。張先、宋祁諸家則是“有妙語而破碎”,換言之,有佳句但整體氣韻不行。

    三、協和音律。她認為要分別格律和清濁輕重,而晏殊、歐陽修、蘇軾的詞只是“句讀不葺之詩”。這一點就有點犯“眾怒”了,宋詞泰斗,不懂音律?其實,東坡、永叔等人的詞有些真的還別出一格,不協和就不協和,他們是不會因為追求協和音律,而損害意境和氣韻的。這是大家的氣魄和手筆。

    四、宜用典故。而賀鑄就是“少典重”。

    五、善用鋪敘。詞應該徐徐鋪陳,迴環往復。她認為晏幾道的詞就是“無鋪敘”。

    六、當重故實。她認為秦觀“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而黃庭堅做得較好,但從這個極端又跳到另一個極端,即“尚故實而多疵病”。

    這六大觀點,是基於一個立場,即“詞另為一家”,不應該“引詩入詞”,不應該用寫詩的原則和方式來寫詞。

    一位女詞人,把同時代的一大批優秀乃至巨匠的作家都“否定”了,也難怪後世那些各家的粉絲們都不滿意她。

    其實,她提出的六點,正是她自己的寫作經驗的總結,是我們欣賞、研讀她詞作的6把鑰匙。不信?今後讀她的詞,可以用這六個標準去試著分析一番,則可迅速進入清照女士著意營造的意境。

    同時,她對若干同樣優秀大師的點評,現在讀來,我認為都或多或少說到點子上了,不妨看作恰恰是蘇軾等人的詞家特色,也可以視作閱讀、領略諸家詞作韻蘊的一把鑰匙。

    至於,“詩”“詞”應各走各路的觀點,至今仍然在探討、在實踐。

    而我的觀點,是應該融合。現在,媒體都在大融合,不同的文學體裁,其立意、用語、造勢,等等,為什麼要那麼壁壘分明?

  • 12 # 彎眉柳葉刀e

    李清照有關對蘇軾,柳永,歐陽修的詞的批評言論表現在她自己所著述的<詞論>中,其獨特的視角,大膽的評點一直為後世所爭論,以至於見仁見智,各有偏執。

    < 詞論>作為李清照的詞學理論著作,是史上最早有關"詞"的系統性研究作品,在這裡,她率先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論證主張。

    作為傑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在<詞論>中對之前的有代表性的詞人、詞派(包括作品)進行了多方面評述,自然,這其中也涉及到了題主提到的關於李清照對柳永,蘇軾等的批評。下面我們來做一俠簡要地介紹。

    如果以時間軸為線索,<詞論>對詞派和詞人的點評大概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唐代

    詞尚屬開創階段,斯時,除溫庭筠外,幾無傑出詞人。 大行其道的“鄭衛之聲“、”流靡之變“造就了晚唐曲調靡微,內容綺豔的現象。文章以極少的筆墨精點出當時詞已背離了清新健康的民間風味而流於寵豔媚俗的萎靡之風。

    二南唐

    透過簡評南唐詞風,李清照認為以南唐李煜君臣為當時唯一完整的詞派,稱讚他們‘獨尚文雅’,詞語奇甚,卻又以‘亡國之音哀以思’,其詞若有所憾來定評價一代詞帝的思想境界和創作水準。其中雖微有批評之語,而從李清照對李煜詞風繼承的關係上,說明了她基本認可了李煜崇尚本色自然的詞學追求。

    其三,北宋時期。對於這一時期的論述,完整地反映了李清照對詞創作方面的諸多要求:文雅、協律、典重、故實、鋪敘。這些構成了她詞“別是一家“的理論基礎。其中尤以重音律為最。顧易生等《宋金元文學批評史》就認為: “李清照的‘別是一家之說’,主要在於維護詞的合樂可歌的基本特徵。是配合樂曲而作的歌詞,如不合樂而歌,則失其所以為詞。

    同時,《詞論》花費大量筆墨在同時代作家的品評上。她把北宋詞人按創作特點分成三類進行綜合評述:

    第一類是柳永及“繼出”詞人: “始有柳屯田永者……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充分肯定柳永“變舊聲作新聲”大量創作慢詞的功績的同時,批評了柳詞“詞語塵下”的固疾;

    第二類:

    晏、歐、蘇軾及王安石、曾鞏等詞人, “至晏元獻、歐陽永叔……乃知別是一家,知之者少。”她讚譽這些詞人首先是寫文章的行家裡手,以“學際天人”的身份來填詞篇“直如酌蠡水於大海”。可信手拈來,一蹴而就。同時她又指出:詩、文、詞各有不同,所需才力有長短。這些學際天人的神來之筆也難免會因為不協音律或流於淺白而成為“句讀不葺之詩”、顯然,李清照在這裡透過<詞論>為詩詞立下明顯的界碑。作為婉約派詞人,她從創作者角度出發,首先強調詞之聲學本質及內涵,須協律可歌,這樣才能贏得更廣泛群體的接受。她盛讚”柳永詞因“協音律”,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得大聲稱於世。

    當然,今天我們只能將其視作一家之言。因為雖然蘇軾確有不協律之作,但他對詞風的轉變及宋代詩文革新運動有著高於“不協律”的重要意義。晁補之就曾說過: “東坡詞,人謂多不協音律,然居士詞橫放傑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王灼也說: “東坡先生非心醉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 (《碧雞漫志》卷二)。在轉變詞風上,也確如胡寅所言“及眉山蘇氏,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婉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儼然自成一派,當仁不讓的擎起與婉約派主張相悖的豪放派大旗。 .而李清照則以婉約風格為主。即使後來也並無只倡婉約而反對豪放詞風之跡,然而,雖然蘇軾乃“學際天人”,極富創新意識,其詞“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 認為詞與詩同樣具有詠懷言志的作用,提升了詞的社會地位和表述功能。但在李清照看來: 蘇軾詞於詞的特質而言仍有所忽略,並抓住其不協音律的缺點。所以,《詞論》會對此加以批評責備。這是因著性情和情趣的差異引起的,李清照注重傳統,在詞論和創作實踐上追求唐五代以來詞的婉約細膩品質、本色自然風味,即追求詞的原生性。(當然清照詞也並不能完全實現自己的文學理論,而樹立較高的文學目標並非苛求,取法乎上能得其中。)。更彰顯李清照嚴格的詞學理想。隨之她又批評了王安石、曾鞏“文章似西漢,作為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說王、曾更擅長文章寫作,若以文為詞,就只會令人大笑不已,無關乎詞了。這其實是事實。曾鞏確不善詩詞,僅有《賞南枝》一首流傳,有文章之質實,缺乏詞的情味。王安石從總體看也有散文化的傾向,清照列舉王、曾這些不擅詞道的作家有其用意,即她並不滿意於以詩為詞、以文為詞,她主張遵循 “歌”緊扣詞為聲學,須協律可歌;

    《詞論》最末所提及的“鋪敘”、 “典重”、 “情致”、 “故實”也是傳統意義上的詞體內涵及創作方法。

    三 :北宋後期詞人

    清照主要評論了“始能知之”的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她對這些當代的第三類詞人不作隱瞞、毫不客氣地加以肯定和評介。指出每個人在詞作上的優劣得失。從以上可以看到<詞論>所透露的詞學審美理想:--體現了李清照尚故實,注重思想內容;主情致,講究形象美;詞的風格必須典重、高雅等的創作主張。這是作為婉約派詞人的李清照對詞創作方面提出的標準,顯然,她不可能完全代表其它詞派的意見和主張,也有著自身的侷限和不足。以上是我對李清照對蘇東坡,柳永,歐陽修等人有何批評的回答。希望和熱心劇友共同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練舞蹈時稱體重如果重了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