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早在2000多年前,皇帝內經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祖上要求從醫要有善良,忠誠,愛心,友好,仁慈,同情心,願意幫助他人的美德。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7
回覆列表
  • 1 # 中醫蔡野平

    人有所苦謂之病,很多的疾病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放不下慾望過大,心理不重視健康用任何的養生方法都沒有特別好的效果。養生先養德,養生先養心!

  • 2 # 復新河畔

    是以志閒而少欲,(現實是金錢社會物慾橫流)。

    心安而不懼,(現實是人心浮躁,人人自危,防火防盜防生人)

    形勞而不倦,(現實是加班加點熬通宵,為了生活也是拼命的。)

    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人心不古,仗義每多屠狗輩,無情最是讀書人。城府太深,偽裝的又云淡風輕)

    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德全不危,瞭解很多養生方法,不懼怕危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醫不自醫,醫不醫家人,純粹是胡說八道的藉口,因為沒有人更瞭解自己,沒有人更對家人負責。自己學的馬馬虎虎,矇事可以。)

    學習中醫,必須當楷模。家人必須受益,朋友也能收穫,患者效果更能認可。

    所謂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

    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自己都活的病殃殃,為了工作餬口而已,也忽悠人!何談德。

    好多油嘴滑舌賣藥的,自喻養生大師早掛的,徒有虛名國醫大師把膽囊切除的。

  • 3 # 文宇1239

    這涉及生命本源以及人為什麼生病的的問題了。 因為生命是神創造的,而人所以生病是因為違背了神,有了罪惡。 就是人的思想靈魂有了許多不健康的東西,失去了道德。於是受到神的咒詛。 人就有了疾病死亡災禍等。 而疾病就是一種災禍。這種災禍起因就是人自身的許多不健康思想以及不健康的習慣行為。

    因為不健康,也就是失去中醫說的正氣。 人體內正氣缺乏,就導致免疫力下降,難以對抗疾病病菌入侵了。

    而人修德,修行,修身,就是從根本上入手。讓人身心健康,也獲得神的祝福,身體和諧,健康免疫力達到最佳狀態,就不怕疾病了。

    也如同社會,存有正氣,人們有信仰,和平,道德,善良,團結積極向上,社會就美好團結並且強大,可以抵禦任何敵人的攻擊侵犯。

    人體也是同樣。

    人的不良劣性,和惡習不良習慣,都會損害身體。 如生氣憤怒煩惱猶豫恐懼等負面情緒,會導致人體紊亂,產生毒素,淤堵等壓健康狀態。 而抽菸喝酒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也直接傷害身體的健康。 另外待人處事的乖張詭詐惡毒等,會受到神的報應的咒詛。在一定時候以疾病等的方式發作。

    所以養生先養德。 沒有德,再好的養生都是空中樓閣,因為人在做天在看,善惡有報,有因有果。 所以許多的病因,根源還是在人的不良行為心理上。

  • 4 # 相理衡真X

    嵇康在養生論一書裡提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呼吸吐納,服食養身,清虛靜泰,少私寡慾,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從而延長壽命。所以神農氏說:上品藥延年益壽,中品藥調理情志;確實是懂得了生命活動的道理,因而能利用藥物輔助人體,使之適應自然規律。可世上人不清楚這些道理,只貪圖五穀,沉溺聲色,眼晴被色彩繽紛的花花世界迷惑繚亂,耳朵極力追求頹廢淫蕩的音樂,美滋厚味煎熬他的臟腑,美酒瓊漿腐蝕他的腸胃,芬芳之品腐爛人的骨髓,狂喜暴想悖亂人的正氣,過度思慮損耗真精神,哀樂不節殘害其平和純真的情緒。以這樣渺小單薄的身軀,卻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傷殘;競然遭受內外敵對的攻擊。養生須養德,德不配位,自惹災殃…

  • 5 # 昊宸李520

    首先我個人不是從醫者,只是對這個問題胡亂說下自己的看法:

    我認為從中醫角度講,醫術和德性是有很大關係的! 人屬於自然的產物,而中醫是人對自然現象的觀察總結得出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所以中醫理論是順應自然的理論,而放眼整個上古時代自然界,花、鳥、蟲、魚、人、獸、生命體和非生命體他們都是和諧的,按一定規律的存在,整個生態環境是平衡和諧的,再看看今天的生態,與過度開採索取並存的瘟疫,疾病,地震,火災,天坑地陷這些現象並且身臨其中,這就是現代人沒有遵守大自然的法則造成的後果!

    所以作為人,首先要做到因天之序,遵守大自然的作息和規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大自然不說話,但是他總是,給予,承受,慈愛,付出,包容,人也要學習自然的這種厚德,善良,有愛,慈悲,包容,只有你的品性是順天的,仁愛的你才可以學好中醫,才能夠治好病救人命,你是醫生,要是動歪腦筋,只想著賺錢,其實你的醫術也不會有多高,內經上黃帝每次問道他的老師岐伯核心問題的時候,老師會讓他沐浴更衣齋戒,才肯傳授經驗!大德必得其壽,德性在,不僅自己能夠長壽,也能夠擁有高深河堤醫術,個人認為學習中醫過程也是一種修行,個人有個人的緣分,自己也想學中醫奈何無緣,所以你是從醫者,要珍惜,要正己,要重視每一個求醫的病人,更要慈悲,無論貧富,這樣才會修成正果!

    如果你只是想養生也要做到上面所說,是一樣的道理!還有內在品性也有內五行,都是需要調節平衡的,篇幅有限制先說到這裡。

    晨夢初醒,睡眼朦朧,拿著手機,恐妄言,求指正!

  • 6 # 非藥物免疫療法創始人

    我是中華非藥物系統療法創始人,標準的說法是,養生不如養心,養心與養德有類似但區別也大,德更多指的是道德,德行,養心指的是養境界、養心境、養心靜、養情緒、養心胸,自然也包括養德在內,但養德卻不能包括養心。

    人的境界高了,煩惱就少了,問題就沒了,快樂就多了,身體就好了,所以,為什麼說長壽的人雖各不相同,但有一個一定相同,就好快樂少煩惱,情緒對於健康的影響之大,是我們的大部分人想象不到的,真的非常非常大。

    養心也是提升健康素養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們非藥物系統療法其中的一個重點。

  • 7 # 涼茶9881

    瞭解中醫的人都知道中醫與自然是息息相關的,它是以調理人體自身正氣來對抗疾病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養生自然是中醫理論最重要的一種預防未病的積極方法和手段,這一點從黃帝內經中闡述可見一般,這裡就不再贅述。

    現在我們分析中醫所說的養生先養德這一觀點:首先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德行不夠好,將會容易做出什麼樣的事情?

    1,嫉妒,見到別人強過自己便妒火中燒,不壓過此人死不罷休。

    2,貪婪,見到什麼都行都想佔為己有,得不到死不瞑目。

    3,猖狂傲慢自私,惟我獨尊視所以人如無物,恃才傲物,語不驚人死不休。

    4,膽怯,膽小怕事毫無正義感,見到惡人退避三舍,不被打死也會被嚇死。

    5,爭名奪利,醉心名利見到功名利祿便失去本性,死也要得到金錢和地位。

    6,好色縱慾,見到美色便不顧一切,縱然掏空身體丟掉性命也要達到目的。

    以上林林總總都是德行不夠的表現,不用我多費唇舌大家也會知道生命與德行有著多麼密切的關係了吧?因為每一點的最後筆者都用了一個死字,目的不言而喻。

    中醫把人的七情六慾與疾病析的十分透徹,如: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恐傷腎,憂傷肺等等,誰能說情緒與身體健康沒有關係呢?

    所以中醫提倡養生先養德,一個人的思想行為提高了,對事物的看法與態度自然有所改變和提高,對其身心自然有著諸多好處,這還有什麼可質疑的呢。

  • 8 # 傳奇1750410

    中醫為什麼這樣說,我真的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但是,這裡面肯定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生活相混淆的問題。

    醫學是科學的分支,它是研究生命和疾病本質的。(道)德是社會人文體系中約定俗成且很模糊的準則。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問題。

    科學講究實證,不含有諸如政治、民族等屬性。而道德恰恰與科學相反,是政治、民族的組成部分。

    回到主題,如果中醫真的常說這樣的話,那就證明這部分中醫是任麻不懂,胡說八道。甚至把假命題說成“真”了,那就具備了騙子的要素。

    當然了,由於無知說出了這話,也就證明了中醫真的過氣了,自然也就否定了博大精深的假大空話。

    最後還是規勸中醫還是與時俱進吧,別總活在愚昧狀態!那樣是會被淘汰的!

  • 9 # 鄉野中醫金

    養生先養心。

    長壽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平靜,不容易生氣,情緒平和順暢。所謂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凡事不往心裡去。

    與此相對應的,焦慮,壓力大,煩燥易怒,心裡愛琢磨事情,愛生氣生悶氣的人,顯老,健康狀況不佳。容易有高血壓,心腦血管,腸胃系統疾病。

    心裡不平靜,再好的飲食,再好的藥物也難起作用。健康的身體,說白了就八個字,氣血通暢,陰陽平衡。

    情緒是怎麼樣影響一個人的健康的,人體五臟六腑之氣,有特定的執行路線,肝隨脾升,從左邊升起,膽隨胃降,從右邊降下來,一升一降形成一個圓,保持身體機能正常運轉,抵禦外邪。

    七情六慾過度,高興過頭心氣就容易緩,喜傷心。

    發怒,肝氣容易過度往上走,上頭,頭暈臉紅目赤,所謂怒髮衝冠,肝氣橫向走,就容易犯胃,氣到肚子痛,氣到吃不下飯,就是這個道理,發怒傷肝。

    憂慮多,心裡琢磨事情,把一切看得太重,氣就容易結,脾主思,思慮過多傷脾。

    悲傷肺,悲傷過度,肺氣會過度消沉,恐傷腎,恐懼會使腎氣亂,典型的,腎氣失固,嚇得尿褲子。

    另外,五臟六腑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一個臟器的受損會引起一系列的反應。比如說怒傷肝,肝鬱,肝氣犯胃又損脾胃,脾胃虛了,整個身體都容易虛。最典型的例子,多年難愈的慢性胃炎病人,幾乎都有情緒不好的情況存在。

    養生不是每天喝多少杯水吃多少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最重要是養心,心裡平靜,七情六慾適當,粗茶淡飯也健康。女性,愛生氣就容易血瘀,血瘀容易長斑,這是任何昂貴的護膚品也改變不了的。歸根結底還是要養心。

    怎麼平靜,凡事不往心裡去,一切要看淡。越在乎的東西越傷害你,看重金錢,金錢傷你,用情過深,得不到期待的回報,愛情傷你,把孩子學習性格長身體看得過重,溺愛,孩子傷你。情深人不壽,拉遠一年十年看看,你今天經歷的事情都是小事,但你過度看重了,它就能傷你。

    平靜,慈悲,行善,就是最好的養生。

  • 10 # 我家養生方

    《素部 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是說,只要思想上安定清靜,不貪慾妄想,使真氣和順,精神守一,就不會發生疾病。這種相對穩定的思想狀態是一種不偏不倚、無太過而不及的適中狀態,是人體元氣執行的最理想環境,包含著”尚中“的原理。

    話說上古時代,黃帝治理天下,伐暴徒,興百工,用賢良,一時之間能人輩出,天下歸於太平,百姓都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可是,有一天,負責文字的大臣倉頡因勞累過度,無疾而逝。黃帝有感於倉頡的逝世,覺得生老病死有太多的變數,於是下定決心尋找養生的精微之道。他輾轉多次找到了聖賢廣成子。

    黃帝問:”我聽說您道行高深,那麼我想請求您的指明教誨,如何才能長生不老呢?”

    廣成子說:“至道的精微處,深廣無邊;至道的廣大處,無窮無盡。要體察它的玄妙,你必須無視無聽,抱神守靜,如此將形神自正,心神就會清明。長此下去,不要勞動你的形體,不要動搖你的精氣,更不可思慮萬千。做到了耳無所聞、心無所知,你的元神自會守住你的形體,如果一意刻求俗理,必然會導致心身衰敗。至陰之氣重濁,至陽之氣輕浮;輕浮之清氣來源於天際,重濁之氣發始於大地。我為你指明通往上界光明的根源,那是至陽的源頭;進入幽冥之門,那是至陰一源頭。天地各有所作用和制約,陰陽也各有所依附,慎守你的心身,你就會日漸強壯。我守純一真元,使它常處於和平境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了,我的形體未嘗衰老過。"

    從黃帝與廣成子之間的對話,我們可以得知長生的奧妙:如果要長命百歲、頤養天年,就得遠離一切外界的誘惑和干擾,修身養性。也就是說養生先養德。

    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自然。其中”道“指自然執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現代社會,道德是指符合人燈精神最高標準的事情。道德代表了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用以衡量人們行為是否正當合理,與法律相輔相成,共同起到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這裡麵包含有善良,忠誠,愛心,友好,仁慈,同情心,願意幫助他人美德。但我們現在社會,道德的觀念已經很模糊了,所以大家總覺得道德這個詞很空洞,很虛,沒什麼固定標準,就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教育缺失太嚴重了。一個不懂得道德和沒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道德不像刀槍傷人肢體,它也能要人性命。

    道德雖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對人的修養和身心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11 # 走進中醫世界

    養德,說白了,就是調整緩和心態,包括言行舉止。發脾氣,爆燥,動手動腳,罵人,在中醫的角度理解氣逆,會傷害到五臟六腑,對身體不利。故而有養生先養德一說。一個人的品德好了,再加上一些有益的食療輔助,對人體的健康長壽是有很好的益處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媽媽去世了,家裡長輩要你守孝三年,你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