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甲午海戰,鄧世昌在北洋艦隊失利的情況下。毅然決然的指揮軍艦撞向吉野號。可是這幾年的資料似乎推翻了這件事。
9
回覆列表
  • 1 # 觸手終結者

    據現在的文字資料顯示是鄧世昌的致遠向吉野發動了衝鋒,但這是英國學者庫勞斯說的,庫勞斯其人並沒有來過中國,也沒參與過黃海海戰,因此訊息不準!根據復原的當時陣型來看,吉野所在的第一遊擊艦隊裡致遠所在的區域很遠,也不是一個方向!要是撞擊吉野需要繞好大的一個彎,而當時的軍艦轉彎時火力極弱!裝甲也很薄!陣前轉大彎無異於自殺!所以致遠是不會衝向吉野的!並且撞沉吉野也沒有用!吉野雖然是最新的但並不是最重要的!當時聯合艦隊的旗艦是戰列艦松島號!吉野只是第一遊擊艦隊的旗艦!根據復原的陣型來看,致遠艦當時正對的位置是松島、千代、橋立所在的聯合艦隊本隊!這樣來看如果能擊沉松島,哪怕是重創迫使其退出戰鬥,這樣北洋艦隊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 2 # 海研會

    1894年9月17日爆發的甲午黃海海戰中,北洋海軍艦長鄧世昌指揮“致遠”號巡洋艦試圖撞擊日本軍艦“吉野”的故事,因為上世紀50年代著名電影《甲午風雲》的演繹和普及,成為現代華人熟知的一段甲午歷史,之後各種書籍、影視作品都對此反覆詮釋,中國學術界對這一事件也廣泛予以採信。

    然而從歷史學來說,“致遠”衝擊“吉野”事件事實上存在有很多疑點。諸如,參加甲午海戰的各艘日本軍艦均著有戰鬥報告,但沒有一艘軍艦提及此事。又如,在北洋海軍的官方報告中,事實上只是指出“致遠”艦有衝鋒敵艦的行動,但是並沒有指明“致遠”究竟要衝擊的是哪一艘日本軍艦。再次,十分值得重視的是,在甲午戰爭當時,日本以及歐洲的大量新聞報刊都對“致遠”沉沒一事進行過報道,在相關新聞報道所附帶的新聞畫中,沒有一幅是表現“致遠”衝向“吉野”的,反而驚人一致地表現的是“致遠”衝向了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分隊——由旗艦“松島”率領的本隊。

    曾被選入中國大陸歷史教科書的英國倫敦新聞畫報銅版畫,表現的是“致遠”艦衝向日本軍艦的一刻。畫家錯根據“經遠”的照片繪製了“致遠”,在“致遠”的左右,都是日本聯合艦隊本隊的三景艦。

    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

    英國倫敦新聞畫報刊載的另一幅表現“致遠”衝向日本艦隊的美術作品。畫面中央遠處艦體已經傾斜,但是仍然向近處衝來的軍艦就是“致遠”。在“致遠”的左前方,是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致遠”的右前方,則是日本聯合艦隊本隊的二號艦“千代田”號裝甲巡洋艦。

    日本軍艦“千代田”。可以和上一幅畫中“致遠”前方的日本軍艦形象進行對比。

    表現“致遠”艦沉沒情況的日本美術作品。畫面中央遠方起火燃燒的軍艦就是“致遠”,畫面近處的日本軍艦是聯合艦隊旗艦“松島”,“松島”附近的是聯合艦隊的另一艘三景艦。

    表現“致遠”艦最後航程的西方美術作品,右側艦體嚴重傾斜的軍艦就是“致遠”,在“致遠”前方遠處的軍艦是日本聯合艦隊旗艦“松島”。

    2013年開始,海軍史研究會開始集中探討這一問題,首先從“致遠”撞擊“吉野”說的源頭入手,就是尋找“致遠”撞“吉野”這種說法最早出現的地方。經蒐集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北洋海軍以及中方的早期材料裡,都幾乎沒有這樣的記載,普遍敘述的是“致遠”試圖撞擊的是“倭人最大艦”。

    最早明確指出“致遠”撞“吉野”的,實際是1895年英國出版的《佈雷塞海軍年鑑》上的一篇文章,作者W·克勞斯主要透過蒐集各類報紙材料,在文中對黃海海戰的情況加以分析。然而作者並非海戰當事人,也未說明“致遠”撞“吉野”一說的依據究竟是什麼,使得此事充滿可疑。

    日本軍艦“吉野”戰鬥報告附圖。這幅圖中標註“致遠”沉沒前的航向正指向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分隊——本隊。

    經過重新研讀中、日雙方關於黃海海戰的史料,基於中方史料可以大致得出“致遠”曾試圖衝擊日方的最大艦、旗艦,據此分析,黃海海戰中日方排水量最大的軍艦是“松島”“嚴島”“橋立”等三艘三景艦,其中“松島”正是聯合艦隊的旗艦。而基於日方史料進行分析,至關重要的是,根據日方各艦報告,“致遠”出列衝鋒時,實際上“吉野”艦位於“致遠”的艦尾遠處,處在“致遠”前方的是“松島”率領的本隊軍艦。而“吉野”艦戰鬥報告中附帶的一幅航跡圖,也明確標明瞭“致遠”最後的航向是開往“松島”等聯合艦隊本隊方向。

    綜合這些材料,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甲午黃海海戰中“致遠”衝擊的並不是“吉野”艦,而是包括“松島”在內的日本聯合艦隊本隊軍艦。

    黃海海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主要由本隊和第一遊擊隊兩個分隊組成,第一遊擊隊雖然擁有“吉野”等新型軍艦,但是總數只有4艘軍艦。本隊則擁有6艘軍艦,其中“松島”等三景艦的火力完全凌駕於“吉野”之上。“致遠”衝擊聯合艦隊本隊的英勇壯烈程度,要遠遠大於衝擊“吉野”艦。

  • 3 # 北洋海軍炮手

    如果對大東溝海戰進行復原的話,可以清楚的發現致遠艦在發動衝鋒的時候,吉野所在的第一遊擊艦隊並不在北洋海軍的正面,可以認定,致遠並沒有向吉野發動衝鋒。

    而且,根據丁汝昌的戰報和日本海軍士兵戰後出版的圖畫集,都能發現致遠向日本艦隊發動衝鋒的描述。根據對戰場的復原以及丁軍門致遠衝向“倭人最大艦”的報告,可以判定出致遠衝鋒的目標是日本旗艦松島。

  • 4 # 塗站峰

    之所以有人對鄧世昌在海戰中駕艦撞擊“吉野”提出質疑,主要是認為“致遠”艦速度不及“吉野”,以慢撞快非常盲目。還有人提出,在蒸汽動力、鐵甲戰艦及火炮為主要武器的時代,使用撞擊戰術很不科學。

    從專業的角度分析,其一,當時日艦正以優勢兵力和火力形成了對北洋艦隊旗艦“定遠”的圍攻,形勢非常危急,鄧世昌此舉達成了吸引敵艦減輕旗艦壓力的目的;其二,撞擊戰術在那個時代仍有一定的適用性,“致遠”艦艦首下方就有為實施這一戰術而設計的衝角,當時“吉野”在縱隊佇列之中不便機動,又正好處於“致遠”艦首正

    橫位置,“致遠”是以截擊態勢衝向日艦,一旦撞上可收重創敵艦之功效;其三,“吉野”具有側舵速射炮的火力優勢,正橫正是其發揚火力的最佳方位,“致遠”撞擊“吉野”,迫使其轉向,可直接降低其火力效果,有利於改變北洋艦隊的不利作戰態勢。

    由此可見,撞擊“吉野”,是鄧世昌以自己的重傷之艦、血肉之軀為險象環生的戰局作出最後一搏的英勇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乳酪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