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漠雲瀟
-
2 # 開胃音樂
受眾問題,以前只要是有點錢的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都會拼了老命的讓小孩子學習古典音樂,再加上正好莫扎特有這個天賦,貝多芬有一些天賦加上彌補不足的毅力,才造就了音樂巨匠,而今天呢?歐洲的先不說,中國的小孩子哪怕是喜歡古典,在家彈彈協奏曲,家長聽了也會皺眉頭,“彈的什麼啊,一點也不好聽,給我彈個甜蜜蜜來聽聽唄”再有天賦也會被壓的對古典沒興趣吧。
再來說說歐美,在今天的所有地球人眼裡,莫扎特跟貝多芬幾乎是跨越不了的兩座高峰。大家都在模仿莫扎特的話要怎麼超越莫扎特?沒有莫扎特的靈感,沒有貝多芬的毅力,拿什麼去比?在這個時代想走自己的獨特路線,不模仿前人,那就許願下輩子能擁有堪比莫扎特的天賦吧。
-
3 # 遙遠的橋999
這百年來,創作或演奏天賦極高,遠高於莫扎特貝多芬等人有的是。沒必要太抱殘守缺,那些作古了的幾位音樂人(如 貝多芬和莫扎特,肖邦,李斯特,帕格尼尼,老柴,等)所創作的曲目,無論從作品質量,藝術高度,美感,傳播面,影響力,等各方面來看,都是極其有限的。有為數不多的人,包括一小部分所謂專業人士,過於神化他們了。可能囿於守舊保守的觀念認知,見識少,坐井觀天,拒絕接受新事物,新風格。音樂領域,這百年來,是大師輩出的年代。無論數量還是質量,製作水準,都全面超越百年以前,過去幾千年的全世界產生作品的總和。
-
4 # 勿相忘66
人類的文化都是鞍馬型的發展形態,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一次文藝復興運動,出幾個幾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人才,這些年全世界可能都不具備出現文化復興的條件,科技到是在突飛猛進的發展
-
5 # urna風之度0
莫扎特因童年太順,基本都在情緒層這種淺層的思想情感。
音樂及演奏的再分類。
1.感覺之樂。如練手指頭的曲子。
2.知覺之樂。就是聲音的立體化、技法的多維化的技巧技法。表現的都是他人技法。如《詼諧曲》(技巧強於情緒)。像李斯特喜歡炫技。
3.情緒之樂。如喜怒哀樂等。公共情緒如《卡門》《藍色多瑙河》,個人情緒如《土耳其進行曲》。莫扎特因童年太順,基本都在情緒層這種淺層的思想情感。
4.情感之樂。愛與恨等情感。如《獻給愛麗絲》。
5.情懷之樂。這是深深的情感,個人層面的鄉愁、塊壘、抱負,國家層面的憂國憂民等。如《童年的回憶》等。
6,思想之樂。對世界的深沉思考。如《命運》《二泉》《波蘭舞曲》等。
7.當下之樂。以上的音樂都是別人“彼時”的情感思想,不是自己當下的思想情感。即:情感思想與演奏是分工為二,人曲二分的。只有當下的喜怒哀樂的抒發,才是真正的“認識你自己”,才找到“自我”。中國古譜記錄不精確,但給了演奏者有一些當下的自由。五線譜則不行,相當精確,抑制當下的自己。
8.自由之樂。即形意一體,怒則樂重,憂則樂滯,逸則樂靈,以意御樂,人樂一體,天人合一。
-
6 # 飛行聲音
不是,有天才音樂家。現代的嚴肅音樂家的作品很多不是國內大眾能接受的,所以對現代嚴肅音樂家很多人瞭解的不多,比如國內就有很多嚴肅音樂的作曲家作品就很好。我們普通人的聽覺欣賞能力大都停留在上個世紀,印象派和新古典主義和新浪漫主義,比如很多電影配樂等,對於先鋒派等等現代作曲家作品比較難理解和接受,所以知道的很少,但是在莫扎特和貝多芬之後20世紀有很多偉大作曲家。
-
7 # 大漠神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以來,早期資產階級文化產生,出現了許多傑出藝術家。其後的啟蒙運動狂飆突進,以更大的力度衝擊封建主義,資產階級開始崛起,產生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家,如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他們的思想激勵著藝術家衝破桎梏,創造富有朝氣,洋溢著新時代氣息的音樂作品。
當代社會,資產階級雖然還是統治階級,議會民主制度成熟,資本主義藉助科技進步促進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又藉助福利制度,給人民讓渡一部分利益,使社會階級矛盾趨緩。這時的資產階級思想保守,很少進行社會變革,失去旺盛活力。誘導人們崇奉享樂主義,平庸和庸俗世俗化成為人們思想和行為方式的主流。使思想文化創新失去推動力,因而難以產生出偉大的思想家,也就難以產生偉大的音樂家和偉大的音樂作品。
-
8 # 消炎藥兒
和科學不一樣,科學的發展是逐漸逼近最終的答案,可能非常漫長,但肯定是越發展越偉大,科學家當然也越來越偉大(沒準本世紀能實現向外星球移民)。
藝術不但帶有地域性,而且具有時代性,這時候人們舉出莫扎特、貝多芬的例子,企圖推翻古典音樂地域性、時代性的說法,因此總是在問,還會有莫扎特、貝多芬一樣(永恆)的古典音樂巨匠嗎?
如果把莫扎特、貝多芬看做演奏家,答案基本確定,有,而且比他們更牛的演奏家比比皆是。因為樂器發展了,音樂廳擴建了,音樂教育科學了,演奏技術不成問題(暫且不論合理運用技術的問題)。
如果把莫扎特、貝多芬看做作曲家,答案也基本確定,沒有。因為今天無人會模仿莫扎特、貝多芬的古典音樂風格寫作,這就是地域性、時代性。(雖然有人說德奧古典音樂是古典音樂源泉,那麼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法國呢?)
這是藝術的規則,抄襲可恥(嚴重抄襲違法),模仿僅僅是學習的一種手段,不能當成創作。何況,聽古典音樂的人也是很少數,不構成對作曲家寫作古典音樂作品的動力。
如果把莫扎特、貝多芬看做天才,肯定有很多音樂創作天才。例如當今電影配樂大師漢斯·季默、阿蘭·門肯、拉明·賈瓦迪、馬克斯·裡赫特、莫里康內……太多了。
回覆列表
就如同地球是如何行成的,散落的塵埃飄在宇宙,經過漫長的時間積累,所有的塵埃都在向它們認為的核心聚攏、圍繞、包裹,一層層緊密的包裹。
貝多芬、莫扎特等古典音樂巨匠就是被包裹的核心,無數的音樂人在向其學習致敬,一圈一圈越來越龐大,音樂星球就此產生。
又如同玉石的行成,外皮都包出漿來了,那些巨匠的古典音樂被隱藏起來,內芯晶瑩剔透,而我們看到和聽到的只是皮毛俏色,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幾百年後,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也會被包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