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夜汪
-
2 # 瘋狗的輕武
TT33和54這兩肯定有關係啊,54的結構基本照搬TT33,外形也類似。但在膛線寬度、纏距、握把寬度、樣式、套筒防滑紋等細節上有一定改動。不過他們兩都是勃朗寧式的鉸鏈式槍管偏移短後坐原理,打的也都是7.62x25mm手槍彈,兩者效能半斤八兩。
(54)
(TT33)
但馬卡洛夫和這兩就沒什麼關係了。
馬卡洛夫是緊湊型手槍,而TT33他們是全尺寸手槍,馬卡洛夫是自由槍機原理,TT33是槍管短後坐原理,馬卡洛夫發射的是9x18mm手槍彈,動能只有300焦耳左右,TT33的7.62x25彈,動能500焦左右。
-
3 # 王司徒軍武百科
TT33與54式手槍有血緣關係,但馬卡洛夫手槍沒有。
上圖.TT33手槍
TT33即託卡列夫TT1930/33戰鬥手槍,從20世紀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再到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冷戰的高潮,Tokarev TT-33一直是蘇聯軍隊手中的標誌性手槍。
中國的51式手槍、54式手槍皆為蘇聯TT33的仿製品,二者基本沒什麼差別,所以它們之間確實有血緣關係,這個不必諱言。中國的54握把上的“大黑星”是光的,據說有些還採用了菱形五角星浮雕,並沒有蘇式的上面的cccp字樣。
有趣的是,菲德爾·託卡列夫在設計TT33時參考了毛瑟C96戰鬥手槍的毛瑟手槍彈,將7.63x25mm的彈藥口徑改成了7.62x25mm(託卡列夫手槍彈),但大體差異很小,所以TT33是可以發射毛瑟手槍彈的,我軍的54手槍當然也能幹這種事兒。
上圖.M1911手槍
TT33的主要設計參考物件是勃朗寧手槍,一般認為參考了M1903和M1911,尤其是後者(西方有些觀點認為TT33是緊湊版的1911),結構TT33與M1911同屬槍管短後坐原理,但是在外觀上,TT33與M1903實在是太像了,誰沒點關係都不可能。
上圖.馬卡洛夫手槍
至於馬卡洛夫手槍,一般稱之為PM手槍,這種武器40年代開始研製,1951年才成為蘇軍的制式手槍,屬於蘇聯和華約國家比較廣泛的軍警用槍,它採用了PP39 9×18mm的馬卡洛夫新型彈藥,與滿世界氾濫的9×19mm帕拉貝魯姆彈相當近似。
結構上PM手槍與TT33差異甚大,不僅僅外觀不同,原理上PM手槍採用的是傳統的自由槍機式,說白了,它不可能與TT33有直接的血緣關係。
那麼這些手槍之間真的一點血緣都沒有了嗎?當然有!王司徒說有那就得有。
上圖.M1903
籠統的說,無論是M1911還是託卡列夫TT33、馬卡洛夫PM,它們其實都參考了勃朗寧M1903的設計,1903對後世手槍設計的影響極為深遠,而且相對於那些德系、義大利系的手槍設計,勃朗寧系的手槍對蘇系手槍的影響確實比誰都大,尤其是TT33和PM。
所以,非要說有血緣的話,TT33和PM還是能扯出點二大爺關係的,但直接的血緣關係他們之間並不存在。
-
4 # 雪松127947852
我是雪松:馬卡洛夫手槍與五四式沒有血緣關係,但是與中國的五九是真有血緣關係,中國的五九式手槍就是仿造馬卡洛夫手槍製造的。託卡列夫的TT33與中國五四式手槍有血緣關係,五四式手槍即是仿造託卡列夫手槍。
-
5 # 一個很懶的傢伙
嚴格說是三種槍!馬卡洛夫是59式!致命缺點短暫使用過,連警用都不合格!TT和54大概在外觀上一樣,但因為當時的加工條件和亞洲人手型,也進行了部分改變,但都是旋轉式閉鎖,但54式少轉了幾毫米!保證了中國產發射藥裝彈的51式槍彈發射後,後座力降低但彈頭初速不變!
回覆列表
TT33手槍(託卡列夫手槍)和54式其實是一回事,54式就是TT33手槍的中國授權版。1950年中蘇條約的簽訂。中國軍工系統在1951年開始接收蘇聯方面提供的全部圖紙和整套的生產流水線,並在其幫助下培養了足夠的技術工人。所以可以說54式手槍就是TT33的高仿版。上圖對比。
可以看出,除了套管防滑槽和銘文上略有區別外,其餘都幾乎一樣 。
而馬卡洛夫(PM)手槍其從用彈、用途、甚至內部主要結構上來說,都和TT手槍是二回事。
PM手槍用的是9*18彈,TT手槍用的是7.62*25彈,前者射程較短、穿透力差但停止作用強。而後者射程長、穿透力極強但停止作用不足。簡單的說,PM可以視為防衛用手槍,而TT是標準的進攻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