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二夜公子

    我以前以為,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在我身上,我一直覺得,素未謀面互不瞭解的兩個人,透過手機,透過網路虛擬環境相識相知到相愛的過程,太離譜,也太膚淺。

    就是那種,隔著螢幕,你在想象TA的樣子,然後經過一些比如在遊戲裡溫暖你的小事,你把TA當男女神看待,深深愛戀瘋狂迷戀。倘若見得真人,就會產生巨大的落差,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樣。

    這就是所謂的“見光死“。

    也許有人會反駁我說,不會先爆照片嗎?

    現在科技那麼發達,亞洲四大邪術中的中國美顏相機PS真的很令人震嘆。拍什麼照片都是美顏過,精修過的,發出來的照片也是又美又白又可愛,簡直是別樣女神(男神)。很少有勇敢的直接的發不咋P過的真人照片。

    說起這個,其實,我還是挺汗顏的,我也是網戀奔現,最後開始了一段可以說挺甜蜜的異地戀。

    物件是山東小哥哥,北方人,我是廣西人,典型的南方人,小哥哥體格高高壯壯(183左右身高),也許在山東不算多高,但是在我眼裡,真的是好man的!我們起初是在遊戲結識,當然中間也有些小狗血,今年5月初大膽表白然後在一起了。

    我前面說了,我一直覺得這些網戀不咋靠譜,起碼於我而言,我是不會網戀的,透過虛擬網路喜歡一個人,很膚淺。

    事實上,最後,我打臉了,自己打臉的,不僅網戀了,還異地戀!(這倆個在我遇見他之前都曾明明白白告訴朋友絕對不會發生的。果然,話不能說太滿。)

    既然是網戀奔現,爆照是必須環節,我爆了一張畢業照,去年拍的,化了淡妝,手機那會還沒有美顏功能(我手機比較low,美顏相機?不存在的!),發給他看,他說嗯,果然很有文藝範,他頭像在那段時間換成自己的照片,別人幫拍的,我看著照片,有些胖噢,後來也影片了,看著依然是有些胖。那時候覺得,他聲音好好聽,也許也是個長得很不錯的小哥哥,見了面,雖然不算長的俊帥俊帥,但是長得也不是很差,而且聲音的真的好好聽!!

    而且人也很不錯,捨得給我花錢,沒啥脾氣,笑起來好溫暖的,我朋友看過他照片,揶揄我:“你以後不要在別個地方再發表網戀膚淺啊幼稚啥的言論了,打臉哈哈哈”。

    最後, 迴歸話題,從心理學層面上,有些人是真的會愛上從未見過面的陌生人的噢,我覺得應該是因人而異吧,網戀這種事情,隨緣,很多網戀奔現成功的栗子,現在也生活得很幸福,緣分才是妙不可言~

  • 2 # 心理師肖雪萍

    從主觀的層面來講,人們當然會覺得自己愛上了從未見過面、未有過身體接觸的網戀物件;

    但是從客觀的層面來看,人們在愛網戀物件時,大多都是愛上了自己想象出來的愛人,而不是那個現實中的人。

    但是,就算是這樣,網戀確實也是愛情的一種。

    墜入網戀的人,在愛著的時候,愛的感覺也是很真實的,很熱情的,很熾熱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許比現實中的戀愛還更讓人感覺幸福和痛苦。

    因為當人們愛上網戀物件時,會傾注很多自己的想象和感覺,由於從未和那個人在現實中相處,人們也就沒有機會體驗到對方的缺點和對方的不完美。所以他們比較容易想象到對方身上的所有優點,他們渴望的那些愛人的特質,比如溫柔的、浪漫的、陪伴的、尊重的、深層共鳴的等等。他們可以把所有自己渴望的好品質都放在網戀對方身上。因而愛到欲罷不能。

    墜入網戀的人確實也是在談戀愛,並且愛的深沉,愛的痴迷,然而他們很可能是在和自己談戀愛,他們愛上了自己,愛上了愛情,愛上了美好的幻想。

    在經典話劇《戀愛的犀牛》裡,男女主人公都在陷入熱戀,女主人公愛著那個拋棄她的男朋友,男主人公愛著女主人公。然而他們都只是在愛著自己,愛著自己的感覺,愛著自己想象出來的愛人,而不是真的愛了那個現實中的人。

    所以在全劇臨結束的時候,才有了他們各自蒙著眼睛,非常激烈地自說自話,兩個人一起說話,但是沒有人真的能聽見對方的話。這恐怕也是女主人公始終都不愛男主人公,而她所愛的男人也不能愛她的原因。

    他們雖然愛得熾熱,可是卻沒有真的愛對方。從未見過面的網戀的戀人們,也是如此。

    所以我一直說:網路只是認識異性的渠道和平臺,並不適合談戀愛。在網戀之後,一定要能來到現實生活中約會才好。

  • 3 # 趙聰的冥思錄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戀愛的定義:

    無論性別的兩個人基於一定條件和共同戀愛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對對方最真摯的仰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生伴侶的最強烈、最穩定、最專一的感情。

    可見在戀愛是一種精神表現,只要兩個人都真摯的仰慕對方,並且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的伴侶,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這兩個人在戀愛。也就是說,不管這個人是否見過面,有沒有發生過身體的接觸,我們都有可能愛上一個網戀物件。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能夠接觸到的人是有限的。社會學家羅賓·鄧巴在上世界90年代提出了鄧巴數的推斷,它是指:人類的智力允許人類能夠擁有穩定社交關係的人數是148人。也就是表明,我們在現實中能夠認識到的人的數量是有限的。我們在148個人裡找到合適的未來伴侶的機率是極低的。

    網路就是一個很好的認識更多朋友的途徑。網路上有海量的使用者,我們可以基於自己的愛好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小組。在興趣小組裡我們會結交很多有共同愛好的朋友,那麼在這些朋友中,有人和你相互吸引,最後墜入愛河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我們沒有必要醜化網戀,覺得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戀愛方式。它跟相親一樣,都是拓展自己的交往範圍,接觸陌生人的一種途徑而已。

    網戀的兩個人,要走進各自的現實生活之中才算是成功。這就像傳統的相親一樣,兩個人透過相親認識了,還是要相互交往才能確定關係。

    如果我們現在去搜索引擎上搜索網戀失敗的案例,我們可以找出一萬個。同樣,我們也會得到一萬個網戀成功的案例。這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兩個人相處的時候,能不能走到最後是一個道理。

    所以,透過網路我們確實是可以愛上另一個人的。但是,兩個人到底合不合適還要看能否在現實中接受對方了。

    以上。

  • 4 # 暖心理

    當然會的,並且很多。

    說一個簡單的例子,追星。對於真正執著於追星的粉絲來說,他們對偶像的愛,跟對物件的愛,真是不分伯仲的。為偶像自殺的,也不是個例。而往往很多的粉絲並沒有真實的在生活當中跟偶像有過碰面、有過身體接觸。

    接下來我們從心理層面來解釋為什麼會愛上虛擬世界當中的人?因為幻想與投射。首先當事人自己內心當中有一些美好的品質與意像,然後,他們會把這些美好的東西投射到愛人身上。只要沒有現實生活當中的接觸,當事人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去幻想自己的愛人,把自己可以想象到的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投射到他的身上去,幻想對方是多麼的優秀、有愛、美麗、高尚、閃閃發光。比如說中國的成語“葉公好龍”,說的就是葉公把他對於飛禽的美好想象全部投射、寄託在了龍的身上,整天對著龍的畫像左看右看,朝思暮想。終於,把龍感動了,龍跑到現實生活當中來看他,結果他卻被嚇跑了。為什麼他會被嚇跑?因為不出現的龍才能夠讓他去投射他的美好想象,真實的龍只會打破他的美好幻想。而葉公可能是靠著這種美好的幻想,才能夠對生活有所希望,有樂趣的生活。怎麼能夠接受得了幻想破滅呢?那簡直就是要他的命,當然得要落荒而逃了。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個著名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女人非常迷戀r先生,愛其一生而不可得,臨死前才寄了一封信給他。然而是真正的不可得嗎?不是的,其實她有很多次機會可以去表白,但是她沒有。因為一旦表白,就意味著幻想的破滅,所以她寧可忍受一生的孤獨,也不敢去把幻想拉進現實。

    成熟的人可以區分幻想和現實,會考慮幻想變現實的機率,會著手把幻想變成現實。而幼稚的人分不清幻想和現實,他們會生活在幻想當中,更加不敢去把幻想變成現實,他們害怕。

  • 5 # o蘿莉妹妹o

    應該會的。現在網路如此普遍,全民上網的年代。尤其網路時代,透過鍵盤打出的情話,透過美顏發出來的照片更輕容易打動人心。對方缺點脾氣都被隱瞞,現實挫折不易都不提及,在網路裡,看到的幾乎都是美好的,遠離現實油鹽醬醋的世俗生活。很多男女透過想象都把對方幻想為自己喜歡,或是對方為你變為你喜歡那類。可網路感情一旦奔現,就好比照妖鏡。太多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能修成正果畢竟是少數幸運兒。關於網戀,還是網戀有風險,且行且珍惜吧。

  • 6 # 楊寧寧和笑笑容

    會有的呀!

    因為我就是呀,網戀呢,其實剛開始愛上的不是那個人而是一種感覺,一種奇妙的感覺。可能是神秘,好奇,因為什麼都不知道所以開始不必考慮太多的去交流聊天,在對方傷心難過是可以給他安慰鼓勵,慢慢的這種感覺就會讓你成為習慣,然後想去了解這個人。

    有著強烈的好奇,所以想見面想去了解。所以會有很多人到頭來發現自己愛的不是這個人而是這種感覺。

    那麼,一般都說奔現成功看的是顏值,自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般不是因為看到真人覺得不美才會離開,而是因為在這之前你給他塑造的不是本人(也就是假照)所以在現實中給的感覺與網路中ta所愛的不一樣,所以才會離開。

    我剛開始也是,喜歡的是感覺,兩個人每天互相發著簡訊,相互鼓勵。我不知道他長什麼樣他也不知道我長什麼樣,直到第一次見面我們才知道對方原來長這樣啊,雖然和想像中的不是很相符(畢竟想像總是美好的),但是還是很喜歡他,因為現實中的他和網上的他給我的感覺是一樣的,是我喜歡的。

    所以說,會不會喜歡上網路上完全不認識的人,主要看你們是不是坦誠相待,願不願意將那份網上的情感發展為現實,在現實中同樣愛著他!

  • 7 # 往後餘生我只需要你

    我就是和我前任沒有見過面,但我不怕,畢竟愛的那麼深,分開幾個月了,喂也找過,但他沒有再找了,五年後他未娶我未嫁就結婚

  • 8 # 我是小小的小魯班

    有的,我本身就是一個例子,現實中有很多人追,但我從沒喜歡的,18歲那一年認識了一個在部隊當兵的筆友,後來媒婆介紹相親結婚了,從那以後他就是心裡的那個唯一難忘的他了,補充說明的就是我們兩從未謀面

  • 9 # 津口船伕

    呵呵,這個應該有。

    先說一個古代的,在明朝正德年間,在四川遂寧有一個官宦人家的女孩,叫黃娥,從小就聽說本地一個叫楊慎的才子,暗生情愫。後來楊慎考中狀元,娶妻生子,那個叫黃娥的漂亮女子仍舊默默的關注他,拒絕所有提親的媒人。直到25歲,那個時候可是大齡剩女,楊慎喪妻辭官後回到家鄉,在雙方父母的安排下,一見傾心,不久後結婚,後隨丈夫一起來到京城,過著快樂的生活。在嘉靖三年,楊慎因為左順門事件,被髮配到雲南。黃娥立即變賣京城的家當,陪著待罪的楊慎一直到江陵,依依不捨的分開。在以後的50多年裡,一個在雲南,一個在四川,相互守望。

    現在的社會為什麼很少聽聞這樣的事呢?主要是社會的原因。從出生起,就被告知不要太相信陌生人,小心上當受騙等負面的資訊,並且這些資訊被固化到大腦中。當你遇到這麼個人,正準備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時,社會上誰誰誰欺騙了誰誰誰,騙財騙色、透過網戀閃婚的誰誰幾個月就離婚等負面的新聞恰好的進入到你的大腦裡,這更加堅定了原來網戀之類的真的不靠譜,所以你就不會相信柏拉圖式的愛情了。

    古代的物質水平較低,人們對物質的要求較少,想想好多爺爺爺爺輩的,他們結婚往往就一個破房子,一張床而已。不像現在,要房啊,車啊,票子啊什麼的,——沒有,免談。這些思想不斷的進入到你的大腦,不斷的強化。當一段美好的愛情來臨的時候,這些想法會沖淡你的激情,沒有激情叫什麼愛情呢?

    天仙配也好,牛郎織女也好,《邊城》中翠翠未謀面的母親與父親也好,這些都是人們嚮往的愛情,說明在人的潛意識裡是渴望這種美好的,只不過被太多負面的東西層層包裹,越藏越深。

  • 10 # 小歪sl

    會,這個真的會!

    從心理的角度上說,談戀愛,你愛上的是你想出來的對方身上的東西。這麼說可能有點繞哈!

    其實就是你所愛的東西是放大了的,是你想象出來的。

    那麼這樣的話,網戀很有可能,尤其是有社交障礙的人更有可能了!

    好像有一本書就是男主人公愛上了一直和他通訊的女主人公,一直沒有見面。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的

  • 11 # 小仙子51996046

    有啊,我就在上大學的時候和我的一個網友產生了網戀,他是臺灣的不過他確實是有抑鬱症的。哦也就是說天天晚上嘛在網上聊天額就是不能見面反正有諸多的因素吧。和真實的也沒有什麼差別,但是留下都是美好的回憶。後來他讓我給他出路費他到大陸來找我。我們家的人反對這個事兒就算了。幾年前我也去了臺灣旅遊,但是他沒有來和我見面她說她受不了這種打擊。

  • 12 # 希樸羊

    愛上一個人,需要的是對方是你心靈空缺處的填充者。所謂一見鍾情,其實就是對方性格所產生的那種氣質,一下子和你的性格所產生的那種氣質吻合了。我們都在尋找那個能包容我們缺點的人,其實就是能彌補我們缺點的人。在她或他面前,你的缺點就不再是所謂缺點。這種心靈上的默契是產生深愛的根源之一。

    還有一種愛,是因為你們之間產生了肌膚之親,互相產生依賴而生出真正的愛意。或許之前你們並沒有那麼愛對方。

    但是,現實中確實存在一種有意思的愛,雖然素未謀面,但卻對對方生出了濃濃的愛意,甚至不惜代價尋找對方。人和人需要溝通,溝通了心靈,雙方才會在心理上有機會產生共鳴。比如那些早期生活在一個指責型的環境中的人,他們是多麼需要一個人表揚或讚美他們幾句,但是在他們的印象之中,就不知道被讚美是什麼滋味。他們的心理經驗就是什麼事做好了在別人眼裡都是該做的,是得不到那種讓人舒心的讚美的。但是,突然有個機會,在網上認識了一個人,特別會在聊天中找機會真誠的讚美他們。這種力量就會像久旱逢甘霖那樣,滋潤者他們的心。他們就會開始幻想對方的模樣,這個幻想也會朝著自己渴望的物件那樣去想,這就是暈輪效應吧!最後,自然的就愛上了這個沒見過面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美國定點清除葉門胡塞武裝領導人卡西姆·裡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