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過年的氛圍越來越淡了,所以想問問大家對過年的記憶~
12
回覆列表
  • 1 # Dong波及

    四者兼顧吧,民以食為天,所以要吃好,其次上有片瓦遮衣體,房子好貴。再有就是有合適的服裝才能參加不同場合的應酬。目前為止我喜歡‘行’有了‘行’就不愁吃穿。

  • 2 # 河北國科

    窗外響起了鞭炮聲,抬頭看到滿天絢爛的煙花在漆黑的夜空中綻放,今天是大年初一,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突然爆發,大家都選擇宅在家裡。小時候天天掰著手指頭盼望著過年,那時候的年味特別濃。那時候除夕會和大伯家二伯家一起圍著打火鍋,初一我們一群孩子跑到奶奶房裡討壓歲錢,初二大姑和細娘她們會回來串門——現在都變了,曾經特別重要的日子不再那麼重要,曾經一定要看的春晚不再看。奶奶和大伯如今都不在了,大姑長期臥病在床出不了門。還有長大的我們把工作的地方當作新家,老家的長輩們變成老人。童年覺得的一切美好變得很遙遠,現在普遍感嘆沒有年味,甚至是可過可不過。

    小時候的年味很濃,其實從小年夜開始,就算過年了。但真正的熱鬧卻是從除夕當天開始。大年三十的早上起來就幫著父輩貼對聯、年畫、福字,貼春聯有講究,大廳貼“大展宏圖”,長輩房貼“多福多壽”,臥室貼“幸福美滿”,樓梯間貼“上落平安”,庫房貼“金銀滿地”,雞舍貼“六畜興旺”,基本上是不能亂的。

    貼完後,然後便是拜神。跟長輩用托盤裝上食物(整雞、豬肉)和美酒,滿懷虔誠地去孝敬祖宗。燒寶、撒酒、拜拜、放鞭炮。小時候總有種錯覺,拜過神的雞肉特別好吃。

    拜神回來一家人吃個熱熱鬧鬧的團年飯,我們除夕不吃餃子,吃大餐,晚上的菜特別豐盛,雞鴨鵝魚缺一不可,“年年有餘”。還有大伯親自買五花肉回來炸的扣肉。吃飯的時候,面對著一桌樸素豐盛的菜餚,我們先是何其默契地各自端起一手中的果汁,碰了一下。一齊說道“新年快樂!堂哥對著我們洋洋灑灑講了自己今年的生意狀況,澎湃豪邁,蕩氣迴腸。

    我們大快朵頤以後,就用不知道什麼葉子煲水洗澡,長輩們說這能洗去全身所有的晦氣,洗完出來全身自帶一股草藥的清香。一切完畢,剩下的就是守歲了,大伯堂哥他們圍著火爐聊天,孩子們的我們圍成一桌打麻將,打撲克,最主要的是看聯歡晚會。

    初一一早,男女老少人人都會從裡到外換上新衣服,新到都是第一次穿。先是給先人叩頭,上香,跪拜,磕頭。然後我堂哥家幾十米長的爆竹盤在門前平地上,我爸負責點燃,隔壁鄰居家也跟著鞭炮齊名,響聲震天。放完鞭炮就是向長輩們討紅包了,這個時候,人人嘴裡像抹了蜜糖,恭喜發財不絕於耳。

    年初一早晨拜完年拿了利是以後吃特別早的中飯,然後就可以去玩了。最難忘的是放鞭炮,因為窮,買不起,玩的鞭炮是從全村的人家裡撿的因為質量原因沒有炸開的,拔去引線倒出火藥,有時能攢起一堆,然後拿從家裡偷拿的火柴點上,大家一邊羨慕點的人的膽量一邊享受這份刺激。

    以上就是我對小時候過年的全部記憶。以前過年,簡單的快樂著。那時候的年:有期待(好吃的,幾毛壓歲錢);有玩的(不用幹活,不用寫作業,不用想著賺錢,兩耳不聞窗外事)。雖然說現在年味越來越不濃,但春節還是給了大家一個念想和盼頭,就在這段時間大家都會往家裡奔,和分別了許久的家人團聚。好吃的雖然天天都有,可是與家人團聚才是主題。

    看著漫天的煙花出了神的我,想起那時候在鄉下的小村子裡,有大人張羅年夜飯的熱鬧,菜還在鍋裡翻滾著,遠處傳來的鞭炮聲喜喜慶慶,這樣的人間煙火或許就是歲月的意義

  • 3 # 榕城阿慶

    最想體驗下東南沿海地區的年俗。比如潮汕地區的拜老爺,從火炭上踩過去,從荊棘床上滾過去等。還有福建地區的拜媽祖等活動。(注:都只是在電視上見過,具體名稱可能有誤)。感覺沿海地區對風俗文化的繼承是最好的,所以挺想去體驗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款創界的外觀,大家覺得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