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嘻嘻的皇額娘
-
2 # 葡小妞育兒
首先,接納這個調皮愛動的孩子。
很多家長對於調皮的孩子都是忍無可忍,粗暴對待!
教育孩子的核心是愛!
不管是調皮的,乖巧的,家長都不要貼上標籤後,嚴厲管教或是放任不管,這樣都是不對的!
過於調皮的孩子,多半是家長過度寵溺或是放任不管造成的!
調皮的孩子,家長多引導他。
讓他旺盛的精力有地方宣洩。
愛動的孩子,家長引導他跑,跳,游泳多鍛鍊他的運動能力。
這個過程是需要循序漸進的,給孩子一個運動成長計劃,讓愛動的他身體得到鍛鍊!增強體魄!
鬼點子多的孩子,引導他把他的創意發揮出來,和他一起進行嘗試,這時候,家長需要做的是陪著孩子,按照他的點子來。
尊重他的想法,讓他體驗對錯!
孩子3到6歲是關鍵期。
這個時間段是給孩子建立規則的時候,給孩子確立基本的行為規則,培養孩子的性格。
培養孩子學會忍耐,拒絕誘惑,感受挫折,
對孩子進行一對一的教育,家裡要形成一個氛圍。
在家裡有一個人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其他人保持沉默,有什麼問題,先等當前的事結束了再和之前教育孩子的人說。
這樣保持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是專注,不受打擾的,是正式的。
要讓孩子記住對他的教育!
調皮搗蛋的孩子,經常惹禍,讓家長鬧心!
比如在幼兒園,學校愛打別的孩子,家長往往不分青紅皂白,回來給打一頓。
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學習的樣子。
孩子打了人,家長再打孩子!孩子得不到任何教育,只會感受到家長恃強凌弱,然後他學著家長的樣子去打別的孩子,這是他從家長那裡得到的解決問題和宣洩情緒的方法。
所以要想孩子不搗蛋,家長要從自己做起,注重教育的方式。
多引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暗示,引導孩子改正錯誤,糾正孩子的行為習慣。
才不會為孩子的調皮搗蛋鬧心不已。
-
3 # 喵喵學前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一定的目的,凡是能夠滿足他的目的的行為都會被保留下來。通常,12歲之前的孩子有四種行為目的:吸引注意、爭取權利、報復、自暴自棄。孩子一般會採取建設性的方式來到大目的,但當建設性的行為無法達成目的時,他就會採取破壞性的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滿足了行為目的的行為都會被保留下來,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反應判斷孩子不良行為的目的,並根據孩子不同的行為目的,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當父母覺得厭煩和受到騷擾時,孩子是為了獲得注意;當父母感到生氣、憤怒世,孩子是在爭取權利;當父母感覺受到傷害時,孩子是為了報復;當父母感到失望、想放棄時,孩子是在自暴自棄。
對於孩子的種種不當行為,父母習慣的傳統模式,恰恰導致孩子偏差行為的形成,父母首先應該改變或停止傳統的處理模式: 提醒、安撫甚至生氣、恐嚇,因為這隻能暫時的停止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孩子好的行為上,鼓勵、關注、肯定孩子的良好表現,關鍵在於“給予注意”而不是“獲得注意”,以意料之外的方式迴應孩子。
對於吸引注意的孩子,父母的應對方式是“忽視”他,但是當他有良好的表現時,“給予注意”,重要的是父母主動給予,而不是“得到”。既當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父母要鼓勵肯定他,當孩子哭鬧時可以先嚐試忽視他。
父母要正確區分孩子的行為是負面情緒還是吸引注意。如果孩子是在吸引注意,父母首先要停頓一下,深呼吸,處理一下自己“煩”的情緒,同事忽略孩子的不正當行為,然後轉移注意力或引起孩子幫忙的興趣。如果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父母要用傾聽的態度技巧的應對,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瞭解,幫助孩子學習更好的表達。
孩子“愛折騰”父母感覺不勝其煩,那麼孩子的行為就受到了父母的注意。當父母瞭解了孩子的行為目的 後,面對孩子的調皮、耍賴等時,父母要調節情緒,讓孩子明白這樣並不能活動父母的關注,孩子的“愛折騰”也就會隨著時間逐漸減少。
-
4 # 只吃不做的小妞
蠟筆小新雖然愛折騰,但是他也是一個自主獨立,有個性,有創新思維的孩子,而且社交能力還很強,這樣的孩子我覺得挺好的
回覆列表
在孩子3-7歲的過程中, 有一種孩子本身屬於多血質的外向性格。
1、就像家裡來了客人,孩子也不怕人,和誰都自來熟。在客人身邊上躥下跳,雖然客人會尷尬,但為了緩解家長的壓力,還會客氣的道出誇獎孩子活躍的說詞。
2、對於家長而言,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讓孩子安靜下來,有時會愛於面子批評兩句,但孩子卻用哭喊來對待。這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總會讓客人感覺管教不嚴的刻板印象...
3、其實孩子“太折騰的”這種外在表現,屬於孩子情感上的一種宣洩。大多是證明孩子是缺乏對生活體驗的,家庭生活相對比較單調,孩子很少接觸外界的事物。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增長階段,對新鮮事物極其好奇與敏感,伴隨精力旺盛的特徵,正在多角度的體驗生活帶來的資訊。也會極其渴望得到所有人的關注,來顯示自己存在的價值。
4、那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呢?
玩伴
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增加外出的頻率,給孩子尋找一些適合的玩伴,或者在家中開一些主題趴、燒烤聚會、踏青活動等都可以,主要就是讓孩子與同齡人多交流,多體驗,從而降低缺少玩伴所產生的孤獨感。
改變
父母長期的遷就或者嚴厲是成因,就需要改變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呵斥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除了穩定孩子的情緒以外,還需多關注孩子的表現慾望。如幼兒園、小學有文藝節目的表現機會,儘量在家提供對孩子能力的支援與認可,幫助孩子取得成功的出演。
滿足
既然孩子喜歡錶現,那就讓孩子多表現,當孩子來訪前給孩子安排好如何接待大人,簡單的問好、端水果、擺碗筷、表演小節目等,凡是讓孩子感受到被客人重視的方式都可以。最後,以誇獎孩子有禮貌的方式結束表現機會。
5、如果孩子還想繼續表現,或者一時半會兒收不住,那家長就要進行制止,讓孩子明白這種場合是需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待客人走後,再向孩子解釋,並需要與孩子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