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寶寶輔食寡淡無味,父母們想著在輔食里加點油鹽應該沒什麼大問題,這樣寶寶可以吃得更香一些,胃口也會變好。然而,在寶寶的輔食中,油鹽醬醋這些調味品真的可以隨便加嗎?如果不可以,那寶寶輔食什麼時候能新增調味品呢?新增的量是多少才合適?
13
回覆列表
  • 1 # 小氣鬼小氣鬼

    一般來說,寶寶6個月左右母乳的餵養已經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了,這時候就需要適當的新增一些輔食了。不少媽媽在給小寶寶準備食物時總覺得沒有味道,寶寶會不喜歡吃,所以就琢磨著要不要加點調料。如果你這樣想就錯了,切忌以自己的口感去評判食物味道的濃淡或好吃與否。

    每種食物都有自己特殊的香味,而寶寶恰巧擁有非常敏感的味蕾,因此可以很好的品出天然食物的香味。而且嬰幼兒腸道和腎臟發育還未完善,過早新增調味品不僅會造成腎臟負擔,還會影響寶寶的味覺發育。

    剛出生到1歲以前的寶寶都可以不用食油,即使新增輔食,也最好只用水煮或清蒸,到了1歲以後可以給寶寶新增少量油調味。比如,給寶寶做湯時少放點芝麻油。到了1歲半左右,寶寶開始嘗試吃種類更多的正餐時,可以用營養價值高的花生油或核桃油為寶寶炒菜。

    給寶寶新增的油最好以植物油為主,可以補充寶寶成長所需的脂肪,最好不要加動物油,不僅不利於消化還可能引起消化性腹瀉。

    新增植物油的好處:

    ①提供熱量;

    ②其特殊的香味能夠刺激寶寶食慾;

    ④蔬菜中脂溶性維生素可溶解在植物油中被寶寶更好的吸收利用。

    寶寶1週歲內對鈉的需求量遠不足1g,飲食以清淡為主,輔食沒有必要新增鹽,而這些完全可以從奶類和其他輔食中攝入。1歲以後寶寶可以開始適當的在寶寶食物中新增少量的鹽,幫助調味,但注意每日食鹽量不超過2克就夠了。膳食鈉的來源除了食鹽外還包括醬油、鹹菜、味精等高鈉食品。

    過量加鹽的危害:

    ①過早新增鹽,寶寶易養成喜歡吃鹹的習慣,長期易發展成挑食;

    ②過早新增鹽,易致寶寶攝入鈉過量,導致寶寶腎臟負擔,增加成年後患高血壓的風險;

    ④高鹽飲食還容易殺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調,導致抗病能力下降。

    6個月後寶寶輔食要保證少糖。首先注意少糖並不代表少加糖,而且在選擇食物時儘量選擇含糖量較低的食物。糖只是提供熱量,並不能幫寶寶補充任何其他的營養素,除了調味對於寶寶並無太多的好處,因此在寶寶輔食中要儘量不加糖。

    加糖的危害:

    ①糖易產生飽腹感,太甜往往容易影響寶寶食慾;

    ②攝入糖過多,易致寶寶對其他口味的排斥,長此以往導致寶寶挑食偏食;

    ④寶寶飲食新增過多糖,無形中還增加了肥胖和齲齒的風險。

    醋屬於刺激性較強的調味品,1歲以前不宜給寶寶食用出,最好在寶寶2歲以後再新增。過早在寶寶飲食中新增醋往往容易降低寶寶的味覺敏感度,造成寶寶越來越重口味。如果在寶寶某些特定食物中需要新增醋,偶爾少量調味還是可以起到積極調劑作用的,不過記住少許即可。

    醋的妙用:特別是夏季,寶寶出汗較多,胃酸也相應減少,而且汗液中還會丟失相對一部分的鋅,使寶寶食慾減退。如果在烹調時少量加些醋,可增加寶寶胃酸的濃度,能起到生津開胃、幫助食物消化的作用。

    醬油

    最好1歲以後新增。在飲食中醬油常被用來改善食物的色、香、味,一定情況下能促進寶寶食慾。但注意醬油中的鹽分也較高,由此過早攝入醬油也容易導致鈉離子攝入過度,從而造成腎臟負擔,此外也會影響寶寶味覺的正常發育。因此醬油也最好在1歲以後再新增,且每次1-2滴即可。由於醬油是由黃豆發酵而成,因此初次食用後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出現過敏狀況。

    其他調味料

    除了以上多種常見調味品可以逐步新增外,像蔥、姜、蒜等常見的天然調味食品刺激性較強,也要儘量等寶寶腸胃發育比較完善時再新增。而像辛、麻、辣等刺激性超強的調味6歲前要堅決杜絕新增,這些對於寶寶的消化系統傷害性極大,嚴重者可至寶寶口腔、腸道、胃等部位出現水腫、充血甚至糜爛,潰瘍等症狀。

    給重口味寶寶支招

    1歲前寶寶調味品除了植物油外,其餘的最好都不要新增,那若是寶寶又不愛淡口味怎麼辦?其實,方法很簡單,將兩種或多種食物進行合理搭配,比如白粥中加瘦肉就有甜味了,此外像青菜、紅棗、番薯等食物都可給白粥增加甜味。媽媽們儘管發揮自己的能力,將食物進行搭配,創造出寶寶鍾愛的口感。

    媽媽小貼士:市面上有很多零食都含有過多的調味料,建議媽媽控制寶寶吃零食的量。尤其是一些垃圾小食品,對寶寶的生長髮育百害而無一利,要嚴格禁止寶寶食用。

  • 2 # 小兒初長成

    寶寶在六個月以上可以開始新增少量鹽分。

    嬰幼兒對鹽的敏感度,遠高於成人。食物中鹽含量為0.25%時,成人覺得淡,嬰幼兒吃著就鹹了。時間一久,寶寶的口味會越來越重。同時,人體對鹽的需求量有限。6個月以前,寶寶的消化、腎臟功能不健全,過多攝入鹽會加重腎臟負擔。這還是導致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高發的誘因,可能阻礙機體對鋅的吸收。

    6個月左右是味蕾發育和口味偏愛形成的關鍵期。此時要鼓勵孩子接受豐富的食物品種,感受不同食物的原味。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推薦,6個月內,嬰幼兒的鈉攝入在200毫克左右,換算成食鹽為0.5克。母乳或配方奶粉,以及嬰幼兒自身代謝的儲存,就能提供生長所需的足量鈉,不用額外新增。

    1歲左右,當爛麵條、軟飯逐漸成為寶寶的主食後,可適當加鹽,但越晚加越好,且控制在1克左右,最多不超過2克。患有心臟病、腎炎和呼吸道感染的兒童,更應限鹽。3歲前,不給寶寶吃味精。若加了味精,鹽就要減量。當然也可以選擇嬰幼兒醬油,換算方法是,每15毫升醬油相當於1克鹽。

    要想給寶寶控鹽,不妨等飯菜做好端上桌後再加鹽。此時,鹽都附著在食物表面,只要一點,就能吃出鹹味。

    寶寶能吃油嗎

    2、6個月至1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開始新增輔食了,媽媽可在為寶寶製作輔食時加一點油。比如在各種粥、糊糊或是小麵條中,最後滴入幾滴就可以了。處於這個階段的寶寶每天從食用油中獲取的熱量大概要佔到全部熱量的30%—40%,食用量以每天5—10克為宜,相當於家用小瓷勺半勺到一勺的量。

    3、1歲至3歲:這時期所有的食物基本都可以吃了,建議媽媽給孩子炒一點青菜和肉。隨著寶寶年紀的一點點增大,每天從食用油中獲取的熱量也會慢慢減少至20%—30%,專家推薦的吃油總量是每天20—25克,也就是每天兩勺的量。

    也就是說,寶寶在6個月就可以在食物中新增一點食用油,而新增的量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改變。

    寶寶能吃醬油嗎

    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適量吃一點醬油。

    1歲以內的寶寶對鹽的敏感度要高於成年人,雖然在粥里加了醬油我們不覺得鹹,可是寶寶已經感覺到鹹了,如果長期吃過鹹的食物,會給寶寶的腎臟增加負擔。

    而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適當地吃一點醬油。而且對於1歲以上的寶Bora說,吃醬油比吃鹽好。因為醬油是黃豆做的,還可以起到補鐵的作用。食鹽的化學名稱叫氯化鈉,嬰兒的腎臟和他們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遠遠沒有達到成熟階段,所以他沒有能力充分排出血液中過多的鈉,因而吃鹽過多很容易受到損害。並且,這種損害是難以恢復的。醬油則沒有這個問題,可以給寶寶調調口味。但是醬油也只能吃少量的。

    寶寶能吃醋嗎

    寶寶1歲以上可以吃新增在食物中的醋,醋有殺菌、幫助消化、幫助食物中鈣析出、保護維生素C的作用,不過,任何食物都不可多吃,醋吃多了會損傷寶寶的脾胃,適當即可。

    一歲以上的寶寶吃點醋還有不少好處呢!

    1、幫助消化,增進食慾。如果媽咪們還在煩惱寶寶的吃飯問題,不如在寶寶的食物里加一點醋。醋能刺激胃酸分泌、幫助消化,適量吃醋對一些原本胃酸分泌較少的寶寶能起到生津開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食物消化的作用,增強寶寶的食慾。

    2、提高胃腸道免疫力。食用醋中含有0.4%-0.6%的醋酸成分,可以有效地抑制多病菌的生長和繁殖,讓它們“後繼無人”。尤其是到了秋天,細菌和病毒類疾病流行,媽媽們如果在烹飪時新增適量的醋,既可以為寶寶開胃增食,又可以殺滅寶寶體內的病菌,真是一舉兩得哦。

    3、保護體內的維生素C。人體需要的維生素C,主要來源還是蔬菜和水果。不過,維生素C這種物質受不了“折騰”,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只要稍加烹飪便會破壞維生素的物質結構,使其難以為人體所吸收和利用。但若在烹飪時新增一小匙食醋,蔬菜中的維生素C就會被有效地保護起來。其次,同時,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多為酸性食物,醋也為酸性,“兩酸”結合,產生催化作用也能夠提高寶寶身體對維生素C的利用率。

    4、提高寶寶對營養成分的吸收率。醫學專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烹飪時放醋和不放醋相比,放醋的菜可提高人體營養吸收率70%。所以,媽咪要在寶寶的日常飲食中加入適量的醋,可以讓食物中的營養更充分的被寶寶的身體吸收。

    5、促進體內新陳代謝。醋能降低尿糖含量,有利尿作用,客觀上可以減輕寶寶小小的腎臟負擔。

    寶寶能吃橄欖油嗎

    橄欖油具有極佳的天然保健功效,美容功效和理想的烹呼叫途。那麼,寶寶能吃橄欖油嗎?讓我們看看吧!

    在寶寶剛新增輔食時就可以用橄欖油了,(6個月至1歲每天5ml-10ml),雞蛋黃里加入適量橄欖油既可改善蛋黃的口感,並且有助於蛋黃裡Fe元素的吸收。寶寶大一點的話在麵條、粥、土豆泥、雞蛋羹等都可以新增橄欖油(1歲至3歲每天20ml-25ml),(3歲至6歲每天25ml-30ml),2歲至6歲的寶寶可以在加在蔬菜沙拉里或炒菜裡。

    橄欖油中含高質量的油酸、亞油酸、亞麻酸,醫學研究證明,油酸和亞油酸在人體內可以轉化成DHA(俗稱腦黃金)和EPA,它們對大腦的發育和視力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了寶寶的安全,我們得選有機種植的安全橄欖油,最好是寶寶專用橄欖油,橄欖油是指從新鮮果實直接壓榨出的天然橄欖油,不經任何處理,就能直接食用的橄欖油。這種橄欖油保持了鮮果中許多營養成分,油脂質量好,其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元素(中國油橄欖書196頁表7—1由中國林科院薛益民分析資料中有具體資料),維生素K的缺乏能導致寶寶凝血障礙,除橄欖油中有維生素K以外,其它食用油中都沒有。

  • 3 # 丫丫媽媽成長記

    寶寶太小的話不建議新增調味品,畢竟輔食是給寶寶吃的而不是給大人吃的,千萬不要根據大人的口感調孩子的輔食,半歲以內儘量不沾任何調味品。

  • 4 # 豆小米媽媽說

    寶寶輔食寡淡無味是你嘗的吧?孩子是不是吃的津津有味啊!寶寶一般六個月開始新增輔食,在一歲之前寶寶的輔食無需新增調味品。寶寶輔食吃的都是食物本身的味道,孩子的味覺在逐漸發展,吃輔食的時候沒有覺著不好,反而是大人過於焦慮,嘗試寶寶輔食覺得不好吃,寶寶有提意見嗎?從科學角度來說,一歲前不要加鹽,太早對孩子的腎臟造成負擔。孩子吃的口味不要太重,要吃清淡。

  • 5 # Sylvia狂熱的旅行媽媽

    孩子一歲前都不讓吃鹽,半歲前才是寶寶的味覺敏感發育期,所以一歲前就更不能吃調味品了,寶寶的消化系統和腎臟功能都不健全,吃一些調味品增加臟器負擔,所以在一歲之前先讓寶寶嘗試各種食物的自然味道,讓寶寶感覺一下食物的本來味道,讓寶寶對食物有正確感知,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我家寶小時候不放鹽的飯真的很好吃,有蔬菜那種香甜的味道,大人吃的菜就讓調味品把菜的味道掩蓋了,所以不放鹽不放調料就顯得沒有味道,你不能以你的口味來給寶寶做菜吃,寶寶不能像大人一樣吃那麼多的鹽,那麼重的調料,孩子畢竟還小,吃什麼都不放的菜,他也吃的很香,鹽和調料還是晚點新增好,為了寶寶的健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一首最能表達愛情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