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聞道齊魯

    文明是一個相對性概念,透過比較不同區域或不同時代的社會發展狀況而定義;文化是一個動態性概念,體現在人類社會各個層面,是社會思想在社會各個層面的展現。

  • 2 # 風相伴80313660

    文明是人類物質財富與精神素養提高的集中表現。文明是人類所創造物質財富的總和,是人類智慧、道德進步的狀態。文明是科學的豐碑,是碾壓愚昧野蠻的車輪。是人類種植幸福的結果。

    文明涵蓋文化最精華部分,無地域區分具有單一性適用於全人類。文化有地域區分具有多樣性特殊性適應用於區域性群落人群。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鄒韜奮

  • 3 # 六階魔達

    簡而言之,文同紋即痕跡,人類活動的痕跡。化即可以傳承可以教化,或者說為了教化而傳承。因此文化即可以傳承教化的人類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的總和,文字和圖片是文化的重要載體。

    文明是表達和評價文化所能到達的程度,可以用社會形態表達,如原始社會文明、資本主義社會文明.,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也可以用生產力水平和科技水平表達,比如某某島嶼的人類文明還處於漁獵釆集階段,某華人類文明己達到高科技資訊化的階段.

    文比與文明是相關性很強的兩個概念

  • 4 # 清秋一族

    文化是根本,文明是現象。就像文明禮貌地背後,往往體現的是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禮就是文明的體現,而禮的背後則是仁的內涵。仁的概念就是一種文化。當禮變成了某種普世價值觀念時,就是一種文明現象。但一個人有禮,並不代表一個人必然有仁。正如有禮貌也未必就有文化一樣。所以,一個文明富裕型的國家,不代表它的文化底蘊程度就很高。但一個文化底蘊程度深厚的國家,必然會深度推動它的文明程序。毫無疑問,中國既是一個文明型國家,也是一個文化底蘊厚重的國家。

    我們說日本是一個文明型國家嗎?是的。但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化。它們的文化都是舶來品。先是學中國,後來又照搬西方,是個大雜燴。有人說日本很好的儲存了中華文化傳統,那是一種誤解。中華文化紮根在中華大地,其精髓更是唯有中國大陸儲存地最好,也最樸實。中華文化只有博大的胸懷才能繼承和發揚它的文化內涵。日本一個彈丸小國,頂多學了點皮毛,把禮的表象學去了,卻沒有傳承禮背後的本質。日本人看上去彬彬有禮,但禮貌的背後卻一點也不實在。從日本這個民族喜歡羞辱別的民族為榮這個特點可以看出,它們繼承不了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

  • 5 # 阿奇100

    首先,文明和文化,這兩個詞的意思都離不開日語。在中文中流行時間不長。

    分別翻譯自civilization和culture。

    civilization的意思,是古老的遺蹟,高大建築,世界奇蹟等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建築物。因此,紐約雙子塔樓倒塌時,西方人心裡感受到的是,civilization受到了重創。它們所理解的是——表象,一個civilization倒塌了崩潰了。因此,civilization指的就是希臘神廟,金字塔,巴比倫通天塔,長城,羅馬鬥獸場,劇院,澡堂子和廁所。

    culture是農夫馴化野生植物的過程,就是培育培養。延伸出來意思,就是逐步改變野蠻人,馴養,收養,馴化野蠻人,這在當今西方社會中普遍存在。西方人喜歡收養亞洲孤兒,這就是culture,是一種自我救贖。

    文明,翻譯意思見英語,無需贅述。中文有其自身的含義,文就是文字——特指漢字。明就是——窗外明月,給黑暗帶來一絲光亮的月亮。我們用文明二字,只會聯想——明道以文,不會聯想到雙子塔樓倒塌。

    文化,同理不用參見英語翻譯。化就是人和人比,和人比像人,和獸比就會像獸。因此,文化的意思,就是化人以文。華人用文化只是告訴自己,多和聖賢大德比較,自己才能成人。

    日語中似是而非的中文概念很多,現在的讀書人都離不開,但也不太明白。就像臺灣的龍應臺,居然用英語的形式邏輯來定義“文化”二字,真是辱沒祖先智慧,那還用中文幹什麼。講只有26個字母的英語就行了,不要用至少幾百個文幾萬個字的中文。

  • 6 # 土土伊雲

    文明是一種社會狀態,是結果。文化是一種社會過程,是動態。

    文明的文來自“字”。以字描繪與表達人對事、物的認知,使混沌的世界明朗清晰起來,知好壞,懂避禍,行善舉,懲邪惡,讓世界趨利避害走正道,乃文明。

    文化的文從“化”,乃人追逐“文明”的過程。化有形於無形,化腐朽為生機,化外在為內聚,化野蠻為文明,乃文化也。

    由此,有大家認為“文化存異,文明趨同”就理順了。文明既然是人的智慧結晶,是逼近真理、符合科學的認識產物,當然有一致而趨同的結果,而作為過程的文化則不然,她可以有無數的路徑,只要貼合追求文明的目標,路徑是可以不同的。

  • 7 # 姞雪心

    拋開西方的那些觀念,只論中文層面的意思。

    文明和文化的區別如下:文明,偏形而上,偏抽象。文化,偏形而下,偏向具體的形式、形象、物體、可具體論述的觀念等等。形而上,人類社會即文明。

    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人類有社會,可以說,人類社會的出現,就是文明的出現。

    再具體一點,大概就是,對食物的獲取、加工的不同。

    人類會種植、會畜牧、會用火來加工食物。

    所以,“火”在世界各地,不約而同地成為了人類文明的象徵物。

    由於不同的自然環境,人類在不同地區組建的文明,因為這些自然環境有了差異。

    還是以食物來看,兩種截然不同的食物獲取主流方式,一種是農耕為主,一種畜牧為主

    所以,這就像魔獸的部落和聯盟,人類的文明天生分為兩大陣營。

    農耕文明,遊牧文明。

    所以,你看,文明是一個非常大,非常抽象,高度集合的概念。

    在西方,總是有這麼一種觀念,把人類社會和自然對立。

    這就是基於遊牧文明產生的,因為遊牧文明居無定所,飽受自然災害之苦,所以,對於自然的態度更對立。

    農耕文明,以中國為代表,更講究適應、改造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從而產生了“天人合一”的社會理想。

    這點看中國古代建築就很明顯,無論用色造型上,和花草樹木、山水雲天,都是相得益彰的。

    就連中國漢語裡解釋狹義的“文明”,還不忘記營造一個,生機勃勃的“見龍在田”的希望田野形象。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易傳·乾·文言》

    這裡的龍,代表的是一種生機盎然向上的形態。

    形而下,具體的形式

    文化,簡單來說,就是把文明這個抽象的東西,變成一些具體的形式。

    還是拿我們中國的農耕文明來做代表。

    象形漢字是文化。蒹葭蒼蒼的動人詩歌是文化。風乎舞雩的舞蹈是文化。垂裳而治的服飾是文化。白牆烏瓦的建築是文化。經史子集的思想觀念也是文化。

    等等……

    衣、食、住、行、所思所想,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文明的具體寄託,這都是文化

    當然,文化和文化是有衝突的,甚至有優劣。

    比如說,西方興起的嬉皮士文化,就飽受批評。

    我們國家,有些封建文化,比如說對人體極度摧殘的裹小腳,就是非常低劣的一種文化。

    可以說,文化是在日常生活中,具備群體性傳播性的具體行為表現。

    雖然文化經常好像是一種無形的東西,比如儒家思想觀念,比如詩歌舞蹈唱歌,但是比起文明的概念,還是屬於形而下的。

    也因此,客觀地來說,“文化”本身是一箇中性詞。

    我們人人身上都會有些一些具體的“文化”特徵,比如說,使用的語言和文字,所以啊,只要是人,都可以算是有“文化”吧。

    但在實際運用中,無論是“文明”還是“文化”意義都會被窄化。

    “文明”,被窄化為遵守社會秩序的行為,比如守秩序,排隊啊,綠燈行,這背後實際上還是指向了地區。

    “文化”,則被窄化為,具備一定知識儲備,思考力強、文字或語言表達力強的人,這背後實際上還是指向了具體的形而下集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讀起來欲罷不能的恐怖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