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指動濟南

    如果給魯菜名菜排座次,蔥燒海參排第一位是不會有人提出不同意見的。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中唯一上榜的魯菜就是蔥燒海參。

    家常作法如下:

    1、海參發好去嘴洗淨,冷水入鍋煮5分鐘撈出待用。大蔥切段,青蒜切段。

    2、油鍋燒開,放入蔥段,炸成金黃色盛出,同時蔥油留用

    3、油鍋燒開,放入蔥段 、海參、鹽、白糖、料酒、醬油、雞湯(視家庭情況,可不用),燒開後小火煨煮3分鐘,用澱粉勾芡,燒透收汁,淋入蔥油即可。

  • 2 # 置身黑白的精彩

    韭菜海腸——魯菜貴為八大菜系之首,離不開老福山菜,而老福山菜又以海腸聞名。

    很多老一輩的名廚都認為,魯菜之所以發揚光大,貴為八大菜系之首,與煙臺有著莫大的關係

    老福山膠東菜,老福山大師傅為魯菜的發揚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筆者為何下此定論,不外乎兩點。

    第一,蔥燒海參、三不沾、清蒸加吉魚等無一不是魯菜之代表,而這些菜品均為膠東菜。

    第二,清末民初,北京八大樓名揚四海,全部因魯菜而知名;而八大樓的大師傅皆來自福山!

    而膠東菜聞名天下的鮮香,全靠一個秘訣,那就是——海腸

    作為日常家庭都能消費的海腸,既不是名貴珍餚,也不是稀缺難覓。

    為何會在膠東菜乃魯菜中佔有如此地位?

    中國烹飪大師紀驍峰先生曾說:為什麼清末民初時北京八大樓皆魯菜有名?那些大師傅皆來自山東福山(今煙臺)。據說每位大師傅的腰間都拴一個小皮囊,裡面裝的就是曬乾碾碎的海腸粉,做菜時捏進一小撮,比現在的味精可提味多了。

    海腸,學名單環刺螠。古代登州北部地區的黃海、渤海沿岸,是中國海腸的主產區,也是最大產區。

    這裡出產的海腸自古以來作為“登州海域特產”久負盛名。

    明萬曆《福山縣誌》中就有關於海腸的記載,說明早在400多年前當地人就已經開始食用之。

    《福山縣誌》關於海腸的記載也比其他縣、州志記載得更早、更多、更詳細。關於海產品的記載,多數都只列品名而已,唯獨對海腸有比較詳細的記述。

    海腸最早作為古時漁家一道常食用的爽口美食,廣為人們所喜愛。偶然的發現,讓海腸登上了歷史舞臺

    這是一個美麗且有趣的故事。

    漁民家未吃完的海腸,丟在灶臺之上。自然風乾後的海腸碎裂乾燥,無法再進行加工。

    勤勞簡樸的漁民不願將其丟棄,遂取之丟進熬製的蛤湯中。

    奇蹟出現了,出鍋後的蛤湯竟然更加鮮美,讓原本就鮮美的蛤湯有一種更加美妙的味道。

    古時人們愛分享,隨之而來的是所有的漁民都開始使用海腸提鮮!

    海腸粉便成為了漁民最重要的調味秘籍。

    無論是做任何菜品,或蒸煮或爆炒,出鍋之前,捏一小撮海腸粉,味道會瞬間變得鮮美無比,香氣四溢!

    膠東菜也因此走上歷史舞臺,隨著人們不斷的提升烹飪技藝,佐以海腸粉這一天賜調味佳品;成為魯菜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時至今日,膠東菜不斷髮揚,菜品也日趨豐富,技藝也更加精進。

    但是,海腸粉這一曾經極其重要的調味品卻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民國時期,曾有其他菜系的大師傅說過:說如果他們那兒有海腸的話,肯定能把魯菜從第一的寶座上趕下來。表達了他對於魯菜作為八大菜系之首的不服氣,也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海腸的“鮮”味。

    雖然海腸粉已不再是大師傅們腰間的法寶,也沒有廣泛應用於尋常百姓家。

    但是關於這道絕美調味品的傳說和故事,依然流傳著。

    而我們也依舊品嚐到這美味的佳餚。

    韭菜海腸,這一膠東家常菜,是無數老煙臺人最好的口兒。

    香醋熗鍋,佐以韭菜蒜蓉,快炒出鍋,剎時間鮮香四溢,口感爽脆,且有溫補肝腎、壯陽固精的作用。

    勤勞創新的煙臺人,請盡情享受大自然的饋贈吧!

    舌尖上的中國,有太多太多絕美上佳的美食,小小的海腸可能微不足道。

    但是,每一個煙臺人該記得,海腸曾經的地位和貢獻

    而舌尖上的煙臺即在膠東菜,即在海腸!

    而海腸無論汆炒或是炭烤,都是風味上佳,引得國內外遊客讚歎不已。

  • 3 # 吳情

    魯菜的特色:選料精細、刀法細膩,注重實惠,花色多樣,善用蔥姜鹽。魯菜講究調味純正,口味偏於鹹鮮,具有鮮、嫩、香、脆的特色。

    魯菜的代表菜品:糖醋魚、蔥爆羊肉、蔥扒海參、炒雞絲 、辣味過江雞 、百花大蝦 ·什錦蜂窩豆腐 、紅扒魚肚 、扒栗子白菜 等等!

    魯菜的三大菜系菜:

    紅燒大蝦 是山東膠東風味名菜。膠東半島海岸線長,海味珍饈眾多,對蝦就是其中之一。據郝懿行《海錯》一書中記載,渤海“海中有蝦,長尺許,大如小兒臂,漁者網得之,兩兩而合,日干或醃漬,貨之謂對蝦”。對蝦每年春秋兩季往返於渤海和黃海之間。對蝦以其肉厚、味鮮、色美、營養豐富而馳名中外。據分析,每百克對蝦,含蛋白質20.6克,脂肪0.7克,鈣35毫克,磷150毫克,還含有維生素A等營養成分。“紅燒大蝦”歷來是魯菜中膾灸人口的名菜佳餚,其色澤之美、口味之佳,久為人們所稱道。

    罈子肉是濟南名菜,始於清代。據傳首先創制該菜的是濟南鳳集樓飯店,大約在一百多年前,該店廚師用豬肋條肉加調味和香料,放入瓷壇中慢火煨煮而成,色澤紅潤,湯濃肉爛,肥而不膩,口味清香,人們食後,感到非常適口,該菜由此著名。因肉用瓷壇燉成,故名“罈子肉”。

    糖醋鯉魚是山東濟南傳統名菜。濟南北臨黃河,黃河鯉魚不僅肥嫩鮮美,而且金鱗赤尾,形態可愛,是宴會上的佳餚。《濟南府志》上早有“黃河之鯉,南陽之蟹,且入食譜”的記載。

    四喜丸子,為中國的一道名菜,為魯菜的代表菜之一。 四喜丸子其實最為普通,不過是五花豬肉、冬菇等材料拌在一起做成的肉丸子,吃起來感覺也並不像菜名那樣讓人喜悅。淮揚菜裡面也有一道類似的菜,叫“紅燒獅子頭”。不過“四喜丸子”討了名稱的好,因象徵著華人最為重視的“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四件喜事,而成了魯菜中的一大名菜。山東人的性格里面,既有孔孟儒家的仁禮,又有水泊梁山的仗義。朋友啊,別小瞧魯菜,品嚐正宗的魯菜,你會品嚐出這兩種歷史文化底蘊滴!

    蜜汁梨球是一道美味食品。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解酒的作用;用於熱病傷陰或陰虛所致的乾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於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症。

  • 4 # 羅生堂

    魯菜是山東菜的簡稱,山東菜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主要分為海派和陸派,海派以膠東半島為主,擅長烹製海鮮,陸派主要以濟南菜,孔府菜為主,再細一些還可以再劃分出來,就不多說了,魯菜既然是中國四大菜系之一,那麼就一定有傳世之做的,就像四川菜有宮保雞丁,魚香肉絲,廣東菜有燒鵝,煲仔飯,淮揚菜有煮乾絲,獅子頭這些耳熟能詳的菜一樣,山東菜裡的經典也不少,最有名氣的也是老少皆知的便是蔥燒海參,九轉大腸,糖醋鯉魚,油燜大蝦,鍋塌豆腐等等,非常多的經典。

    其中蔥燒海參是魯菜之領頭羊,此菜代表著魯菜爐火純青的巔峰之做,烹製方法也是頗為繁雜,海參的漲發就一個技術活兒,發好後用湯汁煨好,這邊再來煉蔥油,然後再燒製,因為海參不怎麼吸味,所以對湯汁的調製和最後勾芡的技巧要求非常之高。

    九轉大腸更是麻煩的離譜,大腸層層疊疊的套起來先煮熟,然後下油鍋炸,再放調料燒,最後撒砂仁粉,味道鹹鮮酸甜帶著香料的氣息,是魯菜中難得一見的複合味道的菜品,堪稱經典。

    糖醋鯉魚也是經典的大酸甜口味,魚裹上濃糊後猛油炸至表面酥脆,從油鍋中一撈出來,便澆上旁邊炒好的熱糖醋汁,一股熱氣憑空而起,帶來極為酸甜的氣息,夾一塊酥脆酸甜,實在是大美。

  • 5 # 常州柳成蔭

    魯菜在全國有什麼聞名的菜

    常州/柳成蔭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發型菜系(相對於淮揚、川、粵等影響型菜系而言),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

    2500年前山東的儒家學派奠定了中國飲食注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1600年《齊民要術》總結的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調技法的框架;明清時期大量山東廚師和菜品進入宮廷,使魯菜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的風格特點進一步得到昇華。

    經典菜品有一品豆腐、蔥燒海參、三絲魚翅、白扒四寶、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油爆雙脆、扒原殼鮑魚、油燜大蝦、醋椒魚、糟熘魚片、溫熗鱖魚片、芫爆魷魚卷、清湯銀耳、木樨肉(木須肉)、膠東四大溫拌、糖醋里脊、紅燒大蝦、招遠蒸丸、清蒸加吉魚、蔥椒魚、糖醬雞塊、油潑豆莛、詩禮銀杏、奶湯蒲菜、烏魚蛋湯、鍋燒鴨、香酥雞、黃魚豆腐羹、拔絲山藥、蜜汁梨球、砂鍋散丹、布袋雞、芙蓉雞片、氽芙蓉黃管、油潑豆莛、陽關三疊、雨前蝦仁、烏雲託月、黃燜雞塊、鍋塌黃魚、奶湯鯽魚、燒二冬、泰山三美湯、清湯西施舌、賽螃蟹、燴兩雞絲、象眼鴿蛋、雲片猴頭菇、油爆魚芹、酥炸全蠍、西瓜雞等。

    試舉幾道魯菜中的名菜:

    一、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原名為紅燒大腸,是山東省濟南市傳統名菜。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將豬大腸經水焯後油炸,再灌入十多種作料,用微火爆制而成。成菜後,酸、甜、香、辣、鹹五味俱全,色澤紅潤,質地軟嫩。

    相傳,九轉大腸是清朝光緒初年,濟南九華樓酒店創制的菜品。開始名為紅燒大腸,後經過多次改進,紅燒大腸味道進一步提高。

    許多名人在該店設宴時均備“紅燒大腸”一菜。一些文人雅士食後,感到此菜確實與眾不同,別有滋味,為取悅店家喜“九”之癖,並稱贊廚師製作此菜像道家“九鍊金丹”一樣精工細作,便將其更名為“九轉大腸”。

    二、糖醋黃河鯉魚

    糖醋鯉魚是用鯉魚製作的一道山東濟南傳統名菜,為魯菜的代表菜品之一,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酸甜可口,香鮮味美。

    《詩經》載:豈食其魚,必河之鯉。《濟南府志》上早有“黃河之鯉,南陽之蟹,且入食譜”的記載。據這些史料推測,說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黃河鯉魚就已經成為膾炙人口的名食了。

    據說此菜最早起源於濟南濼口,後逐漸流傳至山西、河南等地。在河南時,形成了糖醋熘魚、鯉魚焙面等菜品。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時期,鯉魚焙面在市場上已流行。魚肉色澤棗紅,軟嫩鮮香;焙面細如髮絲,蓬鬆酥脆。

    三、蔥燒海參

    蔥燒海參是中華特色美食,魯菜經典名菜。從山東源入,以水發海參和大蔥為主料,海參清鮮,柔軟香滑,蔥段香濃,食後無餘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蔥香味醇,營養豐富,滋肺補腎。

    蔥燒海參是山東省經典的傳統名菜,中華特色美食,屬於魯菜系。從山東源入,以水發海參和大蔥為主料,海參清鮮,柔軟香滑,蔥段香濃,食後無餘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蔥香味醇,營養豐富,滋肺補腎。

    蔥燒海參以水發海參和大蔥為主料,海參清鮮,柔軟香滑,蔥段香濃,蔥香味醇,營養豐富,食後無餘汁。

    海參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藥材。據《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海參,味甘鹹,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現代研究表明,海參具有提高記憶力、延緩性腺衰老,防止動脈硬化、糖尿病以及抗腫瘤等作用。

    海參可分為刺參、烏參、光參和梅花參等多種,山東沿海所產的刺參為海參上品。海參之所以名貴,還另有一個原因,就是海參生於淺海礁石的沙泥海底,喜在海草繁茂的地方生長,在採撈時需人工潛水逐個捕撈,費力而且得之很少,故物以稀為貴。

    四、詩禮銀杏

    詩禮銀杏是一道地方傳統名菜,屬於魯菜-孔府菜。在魯菜中,用白果做的詩禮銀杏是孔府最上等名菜之一。此菜清香甜美,柔韌筋道,可解酒止咳。

    此菜清香甜美,柔韌筋道,可解酒止咳,是孔府宴中的獨具特色的菜。成菜色如琥珀,清新淡鮮,酥爛甘馥,十分宜人,是孔府中的名餚珍品。

    五、一品豆腐

    一品豆腐是一道經典的特色名菜,屬於孔府菜。此次白細鮮嫩,營養豐富而為人所喜食。馮驥才先生曾說過養育龍種,豆腐有功。

    豆腐還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B2、C等物質,豆腐是植物性食物中含蛋白質最高的一種。不但含量超過牛奶,而且蛋白質很容易被人體吸收。

    豆腐潔白如玉,柔軟細嫩,適口清爽,調味從心,可葷可素,不僅可以單獨成菜,還可以獨立成席。

    六、爆炒腰花

    爆炒腰花是山東省特色傳統名菜,屬於魯菜。是以豬腰、荸薺等為主料的家常菜。其特點是鮮嫩,味道醇厚,滑潤不膩。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爆炒腰花製作的難度為臊味是否去除乾淨,口感是否鮮嫩帶脆。配菜和佐料因地而異,口味也隨之有偏甜、酸、鹹、辣之分。

    清湯西施舌

    紅燒大蝦

    白扒四寶

    燒二冬

    酥炸全蠍

    鍋燒鴨

    布袋雞

    賽螃蟹

    〖作者簡介〗柳成蔭,美食作家,江蘇泰興人,平時以灶臺作宣紙、菜刀作狼毫、醬醋茶油作墨汁,創作自己的美食作品。在全國各大報刊、雜誌發表各類文學作品百餘萬字,散文集《故鄉情》即將與讀者見面。

  • 6 # 魯三勺

    魯菜中有名的菜有很多,像是九轉大腸、糖醋鯉魚、宮保雞丁、四喜丸子等等,有濟南風味也有膠東風味更有孔府菜。。。。。

    魯菜中的隨便每一道都是有名的,如果非要選一道最有名氣的話,我覺得當屬糖醋鯉魚,因為糖醋鯉魚"作為魯菜中的傳統名菜之一的黃河鯉魚,其味道不僅又酸又甜,而且蒜味相當濃郁,魚肉酥美。而且還在吃完魚後會將魚頭、魚尾和盤子裡剩下的調料湯,直接作成另一道菜叫做叫“划水”或者叫做“頭尾湯”如果這道菜裡選的“魚”不是濟南的黃河鯉魚的話很難做出原汁原味來的。

  • 7 # 詹姆斯邦叔

    山東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菜品上自然講究,基本上山東菜都是大菜,像是一品豆腐,水晶肘子,蔥燒海參,幹扒三絲,四喜丸子,松鼠魚等每個菜從做法,擺盤等都非常的講究。山東菜對上菜的順序到菜品對於賓客的擺設都有深刻的禮儀要求。山東菜在做菜之前更是講究湯,基本天不亮先熬湯,湯用完則不再做菜,對高湯清湯的熬製更是講究至極,山東菜有句話:無湯不成席!對於熬湯大家可以自己百度。總之,山東菜脫不開山東的好客之道,禮儀之道,深受儒家文化影響!所以山東菜當之無愧的華夏第一菜品!

  • 8 # 丹哥尋味

    每逢小長假,朋友圈中滿是曬親情、曬美景、曬美食。各種遷移中帶給大家新的體驗,自然少不了美食這一重要角色。很多人以為東北菜都是大鍋燉菜,那可是片面的理解。整個東北地區受魯菜的影響,在宋代以後就成為“北食”的代表。其中最富內涵的當屬孔府菜了,體現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食道精神。

    魯菜特點以鹹鮮為主,突出食材本味:原料質地優良,以鹽提鮮,以湯壯鮮,調味講求鹹鮮純正。熘魚片是典型代表。烹製海鮮有著獨到之處:對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製堪稱一絕,不論參、翅、蝦、蟹,經當地廚師的妙手烹製,都可成為美味佳餚。紅燒海參實屬經典。豐滿實惠、風格大氣:在飲食上大盤大碗豐盛實惠,受孔子禮食思想的影響,講究排場和飲食禮節。正規筵席有所謂的"魚翅席"、"海參席"、"燕翅席"等,都能體現出魯菜典雅大氣的一面。魯菜的經典還有九轉大腸、松鼠魚、糖醋鯉魚等等,在市肆廣泛流行,同時也得到老百姓的認可。

    魯菜的一招一式,從味道到口感都一絲不苟,扮相樸實,沒有什麼花招子,有很多人偏偏喜歡他的淳樸。

  • 9 # 貴州美味學院

    當然有啊!而且還不少呢,很多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菜餚,而且味道很棒!

    1、糖醋鯉魚糖醋鯉魚是用鯉魚製作的一道山東濟南傳統名菜,為魯菜的代表菜品之一 ,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酸甜可口,香鮮味美。2、九轉大腸九轉大腸原名為紅燒大腸,是山東省濟南市傳統名菜。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將豬大腸經水焯後油炸,再灌入十多種作料,用微火爆制而成。成菜後,酸、甜、香、辣、鹹五味俱全,色澤紅潤,質地軟嫩。3、紅燒大蝦紅燒大蝦是山東膠東風味名菜,製作材料有大對蝦、白糖、雞湯等。色澤紅潤油亮,蝦肉鮮嫩,滋味鮮美。歷來是魯菜中膾炙人口的名菜佳餚,其色澤之美、口味之佳,久為人們所稱道。4、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經典的中國傳統名菜之一,由四個色、香、味俱佳的肉丸組成,寓人生福、祿、壽、喜四大喜事。常用於喜宴、壽宴等宴席中的壓軸菜,以取其吉祥之意。5、德州扒雞德州扒雞是中國山東傳統名吃,魯菜經典。德州扒雞製作技藝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德州扒雞就被列為山東貢品送入宮中供帝后及皇族們享用。6、蔥燒海參蔥燒海參是中華特色美食,以水發海參和大蔥為主料,海參清鮮,柔軟香滑,蔥段香濃,食後無餘汁。是“古今八珍”之一,蔥香味醇,營養豐富,滋肺補腎。

  • 10 # 葭月的十七

    魯菜作為八大菜系之一,而且是唯一的自發型菜系,歷史悠久不說,且技法上也非常豐富及難度高,是一門見功力的菜系,所以它肯定有著不少聞名全國的菜餚。

    我總結一下魯菜的傳統名菜:

    第一道 德州扒雞

    第二道 紅燒大蝦

    歷來是魯菜中膾炙人口的名菜佳餚,其色澤之美、口味之佳,久為人們所稱道。紅燒大蝦,既要入味,卻又不能搶了海鮮本來的鮮味。所以,選料就成了首要的問題。老抽自是不能放的。我們要的是紅油明亮,而非黑黢黢的大蝦;八角這一類香氣重的調料更是要不得。第三道 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原名為紅燒大腸,是傳統名菜。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將豬大腸經水焯後油炸,再灌入十多種作料,用微火炮製而成。成菜後,酸、甜、香、辣、鹹五味俱全,色澤紅潤,質地軟嫩。

    第四道 蜜汁梨球

    此菜美味可口,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解酒的作用;用於熱病傷陰或陰虛所致的乾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於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症。

    第五道 清湯柳葉燕菜

    清湯柳葉燕菜是一道集美味、營養於一身的特色名菜,以燕窩,火腿,鴿蛋等製作而成。具有色白如雪,鴿蛋形似柳葉,湯清澈晶瑩,口味鮮醇的特色。

    第六道 四喜丸子

    由四個色、香、味俱佳的肉丸組成,寓人生福、祿、壽、喜四大喜事。常用於喜宴、壽宴等宴席中的壓軸菜,以取其吉祥之意。

    第七道 罈子肉

    罈子肉是傳統特色菜餚,始於清代。其特點是色澤紅潤,湯濃肉爛,肥而不膩,口味清香,該菜由此著名。因肉用磁壇燉成,故名“罈子肉”。

    第八道 糖醋鯉魚

    糖醋鯉魚是用鯉魚製作的一道山東濟南傳統名菜,為魯菜的代表菜品之一,色澤金黃,外焦內嫩,酸甜可口,香鮮味美。

    第九道 一品豆腐

    此菜白細鮮嫩,營養豐富而為人所喜食。馮驥才先生曾說過養育龍種,豆腐有功。豆腐潔白如玉,柔軟細嫩,適口清爽,調味從心,可葷可素,不僅可以單獨成菜,還可以獨立成席。

    第十道 油爆雙脆

    烹飪以爆菜油爆為主油。正宗的油爆雙脆的做法極難,對火候的要求極為苛刻,欠一秒鐘則不熟,過一秒鐘則不脆,是中餐裡製作難度最大的菜餚之一。

  • 11 # 蔥油餅不帶蔥

    中國那麼大,我要去看看,光是看怎麼可以,一定要吃遍全天下,小蔥帶你吃天下!

    如果說川菜以麻辣為主,那麼魯菜以清香、鮮嫩、味純著稱。一菜一味,百菜不重,用高湯調菜是濟南菜的一大特色。具體說來,爆炒腰花、糖醋鯉魚、九轉大腸等菜品皆是口口相傳。除了濟南名菜,還有一些老濟南風味美食也不要錯過,甜沫、酥鍋、老濟南打滷麵等也盡體現了濟南特色。

    看都看了,接下來,不吃怎麼可以!

    鍋貼

    濟南著名的風味小吃之一。以豬肉餡為常品,配以濟南四季的特色時蔬。濟南鍋貼與其他各地不同之處在於兩端留口,微微露出餡料。吃的時候,皮有脆有綿,餡亦爛亦酥,香氣撲鼻,回味無窮。

    把子肉

    把子肉是經典的魯菜之一,尤以濟南把子肉最為著名。把子肉有肥肉但肥而不膩,由濃油赤醬熬製卻並不鹹,剛好用來下飯。而一口飯一口肉的搭配就恰好把米香肉香統統帶出來。濟南的把子肉強調醬油的重要作用不放鹽。是選取有肥有瘦的豬肉,切成長條,用麻繩捆成一把,煮好,再放在醬油中燉。把子肉的精彩便是有肥肉的存在才能產生出肥而不膩的上佳口感。

    糖醋鯉魚

    濟南的傳統名菜。濟南北臨黃河,黃河鯉魚不僅肥嫩鮮美,而且金鱗赤尾,形態可愛,是宴會上的佳餚。製作時將著名的洛口老醋加糖製成糖醋汁,澆在炸過的魚身上,香味撲鼻,外脆裡嫩。

    罈子肉

    罈子肉是一道地道的濟南名菜。始於清代。據傳首先創制該菜的是濟南鳳集樓飯店。大約一百多年前,該店廚師用豬肋條肉加調味和香料,放人磁壇中慢火煨煮而成。其特點是色澤紅潤,湯濃肉爛,肥而不膩,口味清香。因肉用罈子燉成,故名“罈子肉”。

    炒合菜

    一種將韭黃、肉絲、粉絲、豆芽菜、嫩菠菜混炒的菜餚,在中國北方是一種十分講究的菜品,共有兩個特點:節令性強,立春日必不可少。吃炒合菜需要春餅卷食,方能品出味道。

    酥鍋

    酥鍋是魯菜中的名菜,濟南的酥鍋入選“到山東不可不品嚐的100種美食”之一 。如果在家招待客人,隨意挑選幾樣愛吃的酥菜拼一下,就是一盤風味獨特的美食,“魚酥肉爛、酸鹹甜香、形態晶瑩、色似琥珀”,這16個字型現的正是濟南酥鍋的色香味形。酥菜如此快捷方便加之易學好做而使得頗受青睞。當春節臨近時,濟南的家家戶戶一般會打上一鍋酥鍋以備過節,對很多老濟南人來說,酥鍋的味道,就是過年的味道。

    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是魯菜最知名的一道菜。首先需要把豬大腸洗刷後,加香料用開水煮至硬酥,取出切段,加醬油、糖、香料等調味,入油鍋中炸,反覆巢狀,再加調料和香料烹製而成。因此菜味道獨特,別有滋味,並贊廚師製作此菜像道家“九鍊金丹”一樣精工細作,便將其稱為“九轉大腸”。

    黃河鯉魚

    黃河流經濟南,河中極品“黃河鯉魚”自然是濟南的一道特色名菜。黃河鯉魚鱗色鮮亮,個頭較大,肉質厚嫩。在濟南餐館,通常喜歡將黃河鯉魚做成糖醋口味,而且蒜香濃郁。而且依據當地習慣,吃完魚後,會另將魚頭、魚尾和盤中剩下的調味料做成湯,叫做“頭尾湯”或者叫“划水”,鮮美滋補,有益健康。

    煎餅卷大蔥

    煎餅卷大蔥是山東省的傳統名吃,魯菜中的代表食物。由麵粉和大蔥製成。洗淨蘸上大醬用剛烙好的煎餅卷著吃,辛香辣伴著甜醬的味道。顏色金黃、地域風味十足,口感筋道、咀嚼鮮香開胃,粗細搭配、膳食營養豐富。

    油旋

    油旋是濟南名小吃。外形似螺旋,表面油潤金黃,故此得名。一股濃郁的蔥油香氣會從中空的旋紋當中慢慢散發開來。吃油旋多是趁熱吃,如若配上一碗雞絲餛飩,可謂物美價廉,妙不可言的組合。油旋有圓形和橢圓形兩種。更有精細者,在油旋成熟後捅一空洞,磕入一個雞蛋,再入爐烘烤一會,雞蛋與油旋成為一體,食之更美。

    這裡所羅列的只是濟南飲食文化的一小部分,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要想真正領略濟南的風土人情,那還是親自來一趟吧!

    寫在最後:旅行中一定記得帶一把傘,很多人不喜歡帶或者覺得到地方可以買,可其實很多景點是沒有雨傘或者太陽傘賣的,即使有價格也是很貴,所以一定記得帶傘哦!

  • 12 # 地球味兒

    魯菜有名,但全國有名的菜真不多。

    魯菜是一個組合菜系,有內陸的濟南菜、孔府菜和沿海的膠東菜,經典菜也不少,例如清湯燕窩、奶湯蒲菜、蔥燒海參、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油爆雙脆、鍋燒肘子等。

    魯菜雖然是八大菜系之一,但是作為知名程度來說的話,確實不如湘菜、川菜來的知名,大概是因為川菜、湘菜的辣度重,口味重,吃法新奇,在商業化的今天,迅速流通到了全國各地,滿大街經常見的川菜館,湘菜館,還有眾多作為單品的店,例如火鍋。

    魯菜館雖然少見,但有部分魯菜還是伴隨著商業化流通到了全國,只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一道魯菜,例如黃燜雞米飯。

    黃燜雞米飯,起源於濟南,屬魯菜中的一種。

    黃燜雞主材是雞腿肉,配上青椒、香菇等燜制而成,湯鮮味美,香氣濃郁。現在,黃燜雞米飯作為一款優秀的單品已經輸出到了全國各地,各個城市均可見黃燜雞米飯的加盟店。

    這是魯菜成功走出去的一例。其它稍微出名的魯菜還有像四喜丸子、木須肉、糖醋鯉魚等,在外地的菜館也經常見。

    考考你,你知道木須肉是哪三種食材做的嗎?

  • 13 # 美食小夫子

    美食魯菜經典九轉大腸菜譜詳解----專業廚師收藏

    親們,大家好。看圖片美不美,太誘人了,太美味了好像聞到香味了。這就是魯菜的絕技能將大腸烹製成這樣的美食。

    首先豬大腸剪去油汙,洗去粘液;用鹽、醋、白酒、薑蓉搓洗大腸內外浸泡10分鐘,然後清水沖洗,如此五次方為佳品,大腸百中透紅,臭味全無,肉質細膩緊緻。(最為重要)。

    大腸心細頭插入一根筷子 ,將沒有筷子的大腸翻入有筷子的大腸上,如此三層,最後將肥厚的大腸頭翻入。

    涼水下鍋慢火焯水,再涼水下鍋加姜一塊、白酒少許,中火煮1.5小時,在水中涼涼撈出。切棋子塊備用。

    鍋下底油下大腸塊煎至大腸塊切口兩側微焦,下薑末4克、黃酒10克,白糖12克,醬油15克、陳醋6克、鹽3克、高湯30克、紅曲粉0.2克、砂仁粉0.2克、陳皮粉0.1克。大火燒開轉中小火燒製8分鐘,醬汁已濃稠開大火收汁,醬汁收緊後下好乾紅葡萄酒20克燒香,下蒜末、香油。

    裝盤,小蝶加水煮糖山楂、黃瓜條作為配菜。

    九轉大腸特點,集甜、鹹、酸、苦、醬香、酒香與一佳餚,味厚重香醇,回味悠長。

  • 14 # 健康生活的阿呆

    不管怎麼排,魯菜當然是當然還是第一。

    魯菜是唯一的自發菜系,幾乎所有的刀法烹飪方法調味法宴席配菜餐桌禮儀都是來源於魯菜,幾乎所有的刀法烹飪方法調味法宴席配菜餐桌禮儀都是來源於魯菜,其它菜系都有一些借鑑於魯菜,可以說只要蔥姜爆鍋的吊高湯的都源自魯菜,魯菜很多,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一般人也吃不到正宗魯菜,魯菜不同於山東菜館裡的山東家常菜,可以說中國北方其他菜都是魯菜支脈,南方菜都有借鑑魯菜的地方,就像宮保雞丁、北京烤鴨、京醬肉絲、糖醋鯉魚、黃燜雞是魯菜,很多人不知道而已。

    很少有魯菜館名字裡有魯菜兩字,像便宜坊、泰興樓、老牌坊、堯舜酒家、金春禧、會仙樓、頤升園、聚豐德、食萃樓、同和居、東興樓、儒宴、靜雅、品海樓、四雲樓、品味居、鐘鼎嘍、華美軒、東萊海上、雅軒、寶瑞、四季長安、井岡山、豐澤園、全聚德、梅林居、小城故事、泰盛飯莊、春江飯店、上好人家、微山湖魚館、聚豐德、米香居、旭日升、堂三彩、老城根、湖上人家、城南往事、萬福園……稍微有點檔次的魯菜館都會起一個儒雅的店名,不像其它菜系喜歡店名中寫出來什麼菜系的粵菜館川菜館蜀源湘菜館…

    經典菜品有一品豆腐、蔥燒海參、三絲魚翅、白扒四寶、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油爆雙脆、扒原殼鮑魚、油燜大蝦、醋椒魚、糟熘魚片、溫熗鱖魚片、芫爆魷魚卷、清湯銀耳、木樨肉(木須肉)、膠東四大溫拌、糖醋里脊、紅燒大蝦、招遠蒸丸、清蒸加吉魚、蔥椒魚、糖醬雞塊、油潑豆莛、詩禮銀杏、奶湯蒲菜、烏魚蛋湯、鍋燒鴨、香酥雞、黃魚豆腐羹、拔絲山藥、蜜汁梨球、砂鍋散丹、布袋雞、芙蓉雞片、氽芙蓉黃管、油潑豆莛、陽關三疊、雨前蝦仁、烏雲託月、黃燜雞塊、鍋塌黃魚、奶湯鯽魚、燒二冬、泰山三美湯、清湯西施舌、賽螃蟹、燴兩雞絲、象眼鴿蛋、雲片猴頭菇、油爆魚芹、酥炸全蠍、西瓜雞等。

  • 15 # 七妹下廚房

    魯菜,自古以來就是官家菜,其中又以孔府菜最經典,是官家菜中的官家菜——宮廷菜。孔府菜做工精巧細緻、調味講究、器皿獨特、烹調技法出神入化,擅長以燒、炒、煨、炸等基礎技巧來烹飪各種菜品,這些做法既能保證食材的原汁原味,又能將食材調教得軟爛鮮香。其中最經典的一道菜,是做豆腐。

    關於豆腐的起源,民間傳說和史料記載還是比較統一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淮南王劉安”,據說劉安召集了一批方士,想煉製長生不老藥,在日復一日的鍊金過程中,其中一人不小心把滷水點到豆漿裡,“煉”出了豆腐,後世便將淮南王稱為“豆腐神”。

    李時珍接著向世人介紹,說:“豆腐,能寬中益氣、和脾胃、消脹滿,下大腸濁氣,清熱散血”。能得到醫學界大V的推薦,可見豆腐營養極高。豆腐富含蛋白質、植物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能夠為人一天生活所需提供足夠的熱量。它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千百年來,老饕們都把豆腐叫做“植物肉”。

    按說豆腐平平無奇,有什麼好做的呢?孔府菜裡面這道一品豆腐,卻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口腹之慾,還豐富了人們的視覺享受。想做好一品豆腐,原材料的最佳選擇是口感細膩柔軟,且富有彈性的內酯豆腐。配料有乾貝、海參、口蘑、冬筍、荸薺、火腿、五花肉,和蝦仁,這些配料焯好之後加料酒和鹽醃漬,去除腥味的同時讓食材更加入味。

    接著,把豆腐去皮,並在豆腐中間挖洞,填入準備好的餡料,再用片去的豆腐皮當作蓋子蓋在餡上,最後把火腿切片放入裝有豆腐的砂鍋四周,然後加入高湯及調料,慢火燒1小時扣入缽內,剩下的原湯燒開加入芡粉勾芡,澆在成型的豆腐上,一道傳統的一品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剛出鍋的一品豆腐,色澤金黃誘人,夾起一塊來咬開,細膩的口感令人沉醉。豆腐芯如同上好的羊脂玉,並且入口就能感覺到豆腐彈性十足,豆腐本身和食材的鮮味攜同芡汁的濃郁回甜,整個人都能融化在這道菜品上。

  • 16 # 九零文字

    魯菜將就色香味俱全,火候把握很重要,一般需要製作的時間長,製作成本也高,價格高等待時間長,消費也會比較高,也是魯菜館比較少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膚色偏黑的人應該穿亮色衣服還是暗色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