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枚明粉
-
2 # 六必觀
想了很久,還是難以取捨到底說哪幾個,也說不出好在哪裡,想起來的就寫出來吧
1:御前議事
2:胡宗憲讓譚綸離開
3:楊金水讓李玄喝三杯酒
4:沈一石將死
5:高瀚文,海瑞,王用汲第二次省裡議事
6:海瑞審鄭,王
7:嘉靖審瘋掉的楊金水
8:嘉靖撤呂方,斥嚴嵩,盯徐階
9:嘉靖讓徐階批銀子修道觀
10:嘉靖讀海瑞奏書
11:嘉靖海瑞對峙
12:呂方讓楊金水不要再裝
13:嘉靖安排後事
-
3 # 布夫舟
1.海瑞在浙江干得如魚得水,天不怕,地不怕,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胡宗憲卻對他說:你能折騰出風浪,是因為朝廷上面的人想讓你折騰。
海瑞一直是一把鋒利的劍,但是隻有朝廷鬥爭的時候,才會有人拿出來用一用。所以,他一生也是非常孤獨的。
2.嚴世蕃等人毀了堤壩,淹了好幾個縣城,但是嘉靖還是壓下來。胡宗憲無奈找趙貞吉借糧食,他對胡宗憲說的一番話,“死十萬人,百萬人也是個數字”。
3.齊大柱結婚的時候,海瑞給了幾個銅錢;海瑞生病了時候,家裡就剩下一床被子。當初海瑞在指點高翰文,讓他進京以後一言不發,以保全性命。高翰文非常感激,說以後要去拜訪海瑞。海瑞說你會的那些東西,我又不會,我們還是遙寄相思吧。我覺得很多事情海瑞是懂的,他非常懂得大明官場的運作,但是他還是選擇了堅持自己的理想。
4.胡宗憲連夜趕去京城給皇帝報告浙江的事情,彙報到一半的時候,快暈倒了。這個時候嘉靖才知道他沒吃飯,於是賞賜給胡宗憲一晚蓮子粥。作為對比,胡宗憲去去他老師嚴嵩那裡的時候,嚴嵩就先問他有沒有吃飯,得知沒有之後,立刻讓人熱點飯過來。胡宗憲告別嚴嵩的時候,說了句“白頭師弟見面難”,並且嚴嵩此時情不自禁的撫摸胡宗憲的頭髮。二人師徒之情真的是深厚。
5.嘉靖為了保護呂芳,於是他找個理由把呂芳放到南京去了,其實就是讓呂芳徹底的遠離朝堂。呂芳當然不會再和北京有所聯絡,嘉靖也肯定懂,但是他還是問了黃錦呂芳有沒有寫信過來。並且,情不自禁的說了一句他把我們都忘了。
-
4 # 季我努學社
我心目中大陸歷史題材電視劇有四部高峰難以超越:
有關近現代史的兩部:
《走向共和》
《北平無戰事》
有關古代史的兩部:
《大宋提刑官》
《大明王朝1566》
最後一個《大明王朝1566》的名氣相對小得多,這劇,到底有多好看呢?
責任地講: 看完此劇,再也不瞧不上其他古裝片。
《大明王朝1566》在國內播得不溫不火,多半是由於“曲高和寡”,劇中的演員、臺詞、佈景、道具每個方面都堪稱中國產歷史劇的巔峰水平。本劇許多情節都是出自編劇導演的發揮和虛構,角色性格塑造上也不完全和歷史記載相同,但與許多中國產劇的 “虛構” 不同的是,本劇的虛構和發揮絕對是良心虛構和合理髮揮,真正做到了“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本期圖文之後會拿一些小片段來分析,大家就會知道,幾乎每句漫不經心的臺詞背後,都有話說一半的深刻凝練之美。每個表情動作之中,均暗藏著每個人悠遠豐富的內心世界。看完全劇,你會發現,你挑不出哪個演員演技不好。
中國編劇界大神——劉和平
據此劇總編劇劉和平透露,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號召內閣成員集體觀看《大明王朝1566》,當作中國政治的教科書。這待遇在國內影視劇界真是獨一份兒。
下面是幾個值得反覆琢磨的精彩片段:
第一集一開始內閣和司禮監一起開財政會議。(這段文戲堪稱中國大陸影視作品中的典範之作,諸位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百度觀看兩遍,看一遍很多細節是捕捉不到的)嚴世藩:呂公公,奸臣已經自己跳出來了,高拱是一個,還有張居正。高 拱:奸字怎麼寫,是一個女字加一個幹字。我高拱現在還是一個糟糠之妻,小閣老,就在昨天,你已經娶了第九房姨太太呀。這個奸字,恐怕還加不到我高拱的頭上。
結果嘉靖帝出面後一句輕飄飄卻暗藏力挺的 “好漢才娶九妻嘛”,為“嚴黨”扳回一分,令朝堂氛圍為之一變。
之後徹查浙江貪腐大案,嘉靖讓呂芳看著海瑞重審鄭、何二人的供詞時說:“百姓家常說的一句話‘幫忙幫忙越幫越忙’,第一次呈上來的供詞你不給朕看,瞞著朕跑去找嚴嵩找徐階,還捧上了一罈四十年的陳釀去勸酒,這杯酒也是你能勸得的?當時聽到你去勸酒,朕就想起了太祖高皇帝宴請功臣時說的兩句話。知道太祖爺當時說的兩句什麼話嗎?你不知道,可是嚴嵩和徐階他們知道,兩個大學士,《太祖實錄》他們不知讀了多少遍了,早就爛熟在肚子裡了。端起酒杯的時候,早就想起了太祖高皇帝說的那兩句話——‘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有些家你能替朕當,有些家朕交給嚴嵩和徐階他們當,可大明朝最後的家還得朕來當!”
不少筆記材料都記載嘉靖皇帝是英斷之主,嘉靖啊嘉靖,真不愧是搞平衡玩權術的一代宗師!從中窺探出的中國傳統政治的道道,真是令人齒寒。
浙江巡撫趙貞吉出場,不肯借糧與胡宗憲,趙本人非貪非庸,但站在他的立場上他也有自己的“苦衷”於是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死十萬人是個數字,死百萬人也是個數字,你我都擋不住啊。”
好在(有時候)墨寫的謊言終究掩蓋不住血寫的事實。
嚴嵩和嚴世藩的父子對話嚴世藩:皇上離不開爹。嚴 嵩:是大明朝離不開你爹!大明朝離不開你爹!二十年了,我不光是殺人、罷人,還會用人。國庫要我用的人去攢銀子,邊關要我用的人去打仗,跟皇上過不去的要我用的人去對付。
李贄曾經評價海瑞(之流):“可以經風霜,不可以任棟樑。”這裡面有多少深意,大家自己琢磨好了。
嚴黨人為製造水災,妄圖推行所謂“國策”——“改稻為桑”榨取民脂民膏,其黨羽竟然如此囂張:
而站在嚴黨對立面的歷史上的“忠臣”們有什麼對策呢?
張居正在面對嚴黨“改稻為桑”為自己撈好處的所謂“國策”,提出釜底抽薪的辦法:
到這個時候了,臣等的意思也該跟王爺說明白了。嚴黨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其實早已是土崩魚爛。之所以能夠維持,全靠逢迎聖意。宮裡需求無厭,他們又層層貪剝,才落下這麼大的虧空。王爺本知道,他們這一次想在浙江改稻為桑也是為了補虧空想出的法子。但這麼大的事,連胡宗憲都知道一年內絕不可施行。可他們等不得,底下的人又認準了是個發財的機會,才竟然幹出了毀堤淹田這般傷天害理的事。反正剜的是百姓的肉,其實剜的也就是我大明朝的肉,來補他們的瘡!這麼明白的事,朝廷上下竟然視若無睹!好不容易出了個胡宗憲苦心孤詣出來說話,其實也是為了他們好,他們都視若仇讎!連一個胡宗憲都容不下,這也是他們的氣數盡了。王爺,長痛不如短痛,這一次乾脆讓浙江亂了,就當做我大明朝身上爛了一塊肉。這塊肉一爛,嚴黨那個膿瘡也就是該擠的時候了!
為了扳倒“奸黨”(且不論嚴黨究竟奸不奸)這個偉大光榮正確的目標,一切手段都是可以採取的,當下的一切也都是可以犧牲的。《大明王朝1566》的主題曲《治世民為天》中有這樣一句 “從來治世民為天”,真是是這樣嗎?
這一截圖值得仔細玩味。
我們來看看王慶祥飾演的胡宗憲的身邊: 一邊是一手遮天的恩師和知己嚴嵩,一邊是積極倒嚴的王爺兼儲君裕王,面前還有需要跪拜的當朝聖上嘉靖,小心翼翼地“回皇上”。而更微妙的是,他身邊環伺的三股勢力,都對其他兩方的意圖心知肚明。三面重壓之下,胡宗憲之舉步維艱可想而知。
而全劇中這樣蘊含深意的構圖俯仰皆是,諸君留心一二必然會讚歎不已。
最後,真心實意向大家安利《大明王朝1566》,有空一定要看看哦~~
-
5 # 朝文社
作為一部公認的經典良心古裝劇,《大明王朝1566》最震撼人心之處,不止是環環相扣的情節與精細刻骨的演技,更是其背後深藏的直面歷史的勇氣。
比如下面三句,《大明王朝1566》裡的重要臺詞,都以精彩的方式,帶出真實的明朝歷史思考。
臺詞1:海瑞罵藩王
海瑞:一個親王一年就要供祿米五萬石,鈔兩萬五千貫,錦緞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絹五百匹,紗羅一千匹,冬布一千匹,夏布還要一千匹,其它各種開支更是不勝繁舉。你們算過沒有,一個親王耗費國帑便如此之巨,那麼多的皇室宗親,耗費的國帑又是多少?
《大明王朝1566》的重要線索劇情,就是“清流”大戰“嚴黨”,在家歇班的男主角海瑞,也是因此被牽進來,做了浙江貪墨大案的陪審官員。但海瑞瞧過了“嚴黨”貪汙腐敗的犯罪事實,卻是一聲冷笑:你們禍害再大?有大明朝的藩王們禍害大?
然後,就有了海瑞這一通慷慨激昂的怒喝,帶出了一個把明王朝拖得疲憊不堪的累贅:明朝宗室藩王。
早在明朝開國時,明太祖朱元璋,就為大明朝的“龍子龍孫”們,設計了優厚的待遇。藩王朱棣造反成功後,對其他藩王更是胡蘿蔔加大棒,只要藩王們安心混吃等死不造反,給錢給糧都沒商量。於是藩王們除了吃喝玩樂,就是拼命生孩子。宗室人數每三十年就翻一倍,16世紀時人數就逼近十萬——全是隻吃飯不幹活,都靠國家養。
明朝嘉靖八年時,戶部尚書梁材就上奏哭窮,明初山西省供養藩王,每年不過一萬石糧食,這時卻要八十七萬石。三十二年後,即嘉靖四十年時,山西一省養活藩王的糧食支出,更是瘋漲到每年三百萬石,漲幅觸目驚心。
明末天災的苦難裡,依然驕奢淫逸的藩王們,自然成了農民軍眼中的“肥肉”,鉅額的財富全被農民軍抄刮乾淨。本該“鞏衛皇室”的藩王們,就以他們上百年如一日的混吃等死,給明朝亡國來了個“神助攻”。
臺詞2:衣冠禽獸鄭泌昌
鄭泌昌:文官的衣服上繡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繡的是獸,披上了這身皮,我們哪一個不是衣冠禽獸?
《大明王朝1566》裡“刁官”眾多,若論最叫觀眾恨得牙癢的人物,浙江巡撫鄭泌昌算一個。
這位奸臣嚴嵩家的鐵桿打手,賣力給嚴家“改稻為桑”的坑爹國策奔走,不惜炸燬堤壩,害得萬千百姓流離失所。但作惡時卻相當心安理得,一句“我們哪一個不是衣冠禽獸”,滿幅恬不知恥的嘴臉,不知叫多少觀眾看到火大!
但這這句話說的,卻是實打實的大實話:大明朝的吏治,就已經墮落到這地步了!
以《明史》等史料的形容,此時的大明官場,簡直是“奔競成俗,賄賂公行”。嘉靖帝登基前,還只是偷偷摸摸的腐敗現象,到了嘉靖年間,卻成了司空見慣的“明規則”。朝堂的大小官職,都可以明碼標價。每年吏部選官,成了花多少錢給多大的官。甚至就連發往邊關的軍餉軍糧,起運之前,一多半就入了首輔嚴嵩家的府庫。剩下的被沿途官員層層扒皮,到了前線就剩不下幾顆糧。這樣關乎國計民生的錢糧,都是這麼輕鬆貪。
為什麼嘉靖年間,這號稱雄兵百萬的大明朝,會落到北邊被韃靼暴揍,東南被倭寇花樣吊打的地步?就是這越演越烈的腐敗,近乎摧毀明王朝的戰鬥力。
就是這滿朝心安理得的“衣冠禽獸”,以多年如一日的蠅營狗苟,把大明王朝,活活坑到了這個地步。
臺詞3:國之利器海剛峰。
張居正:留下海瑞,就是為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留下國之利器。
《大明王朝1566》的結尾劇集,嘉靖皇帝病入膏肓,上奏摺抨擊嘉靖帝弊政的海瑞,也身陷牢獄之中。風口浪尖的裕王朱載垕(未來的隆慶帝),更在為大明朝的弊政罵娘。卻是身旁的張居正,冷靜的以這句話,澆滅了裕王滿腦袋的怒火:罵娘不靠譜,先保住海瑞的命才靠譜!
身為明代清正廉潔的楷模人物,海瑞在明代以後的各類野史筆記裡,卻常見各種“有道德沒能力”的形象,但張居正的這一聲評語,給是給海瑞徹底正名:海瑞,是能力卓越的“國之重器”!
在剛正不阿的官場生涯裡,海瑞的每個工作崗位,都是過硬的業績。隆慶年間就任應天巡撫後,他更是出手不凡,到任只兩個月,不但安撫了十三萬災民,更打通了八十里蘇松河道。這是海瑞之前,明朝諸如夏元吉等能臣,想做卻未能做成的事業。即使是曾被海瑞嚴辦,被勒令退田的明代學者何良俊,都是心悅誠服:非海公肯擔當,安能了此一大事哉!
他掀起了老首輔徐階全家折騰吐血的“退田”風波,卻亦在踐行大明朝的救國國策“一條鞭法”。深思熟慮的海瑞,更膽修改了“一條鞭法”的細節,最大程度減免百姓地丁收入,嚴查貪佔土地。終於惹得江南官紳炸鍋,但歷史,卻早給了他公正的評語:年穀豐登,吳民總賴,樂利無窮!
正是他以不計榮辱的擔當,才為大明朝“隆萬中興”的輝煌,艱難打開了突破口。
但是,也正因如此,“國之重器”海瑞,身後也遭盡了髒水。諸如他“逼死女兒”“逼死妻子”之類的傳言,其實都來自明末之後江南士紳文人的小說筆記,在歷史上並沒有任何實證。這是歷代慷慨擔當的改革家,幾乎都有的遭遇。但類似低劣的謠傳,卻至今令不少“專家”照單全收。不得不說,可嘆可笑。
-
6 # 楊角風發作
大明王朝每一集,每一句臺詞,每一個畫面都很經典,都讓人印象深刻,楊角風今天單獨拎出第二集來,挨個截圖給大家分析,為什麼給人印象深刻?
浙江淳安關於“改稻為桑”國策的執行情況,從國策制定到現在的真正強硬推行,這中間其實有四個月的時間。
也可以得知,這四個月時間內,杭州知府馬寧遠也確實做了一些工作,只是最終收效頗微,最終不得不選擇了踏苗的方式來強迫老百姓改稻為桑。
那麼面對戚繼光的突然到來,馬寧遠一肚子的火沒處撒,跑到浙直總督胡宗憲處告狀,胡宗憲又是什麼態度呢?
一、回杭
有了戚繼光這麼一鬧,馬寧遠有點惱火了,因為“改稻為桑”的國策是朝廷下達的,一個武官為什麼敢來阻止朝廷政策的執行?
從一個側面也反饋出大明朝文貴武賤的觀念,一個三品將軍在一個四品知府眼中,卻成了莽夫的代表,就差也給戚繼光扣一個通倭的罪名了!
其實馬寧遠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現在的問題已經演化成群體性事件了,此時不放人,老百姓就會跟著去杭州。他想的是安個通倭的罪名一網打盡,其實上面並不一定這樣想,上面不這樣想,下面的老百姓也不這樣想,甚至還想找官府要損失:
畫面一轉,到了織造局……
此時一個小插曲出現,太監李玄對大美女芸娘動手動腳,誰不知道芸娘是楊金水的人?
從而暗示,李玄跟楊金水的關係不一般,而且他以後跟這個女人還有戲,只不過是死亡的一齣戲!
這時候楊金水走到胡宗憲身邊,示意他一起去看絲綢,只是被胡宗憲拒絕了。
有必要詳細地講一下這些人的身份,胡宗憲是嚴黨的人,是嚴嵩提拔的,現在任浙江巡撫、浙直總督、兵部尚書三個職務於一身,軍政一把手。鄭泌昌和何茂才,一個類似於常務副省長,一個類似於公檢法書記,外加前線的杭州市長兼市委書記馬寧遠。
只有一個楊金水不是嚴黨的人,他代表的是司禮監,是內宮,同樣也可以代表嘉靖帝。
楊金水不讓胡宗憲離開,從這個時間點上看,很可能就是楊金水刻意把胡宗憲叫過來,以便馬寧遠執行強行“踏苗”的舉動。這個行為跟後來的鄭泌昌和何茂才,調後來的杭州知府高翰文去沈一石那,以便對老百姓的糧船開槍,情況類似。
只是胡宗憲表現的非常有底氣:
“賣絲綢,不歸我拍板!”
從而暗示,絲綢能不能織出來,能不能賣出去,不關我事,我只負責管好我的老百姓。而楊金水更擔心的是絲綢能不能從海上運出去,畢竟那時候還有倭寇。
二、賣貨
布政使鄭泌昌為了能賣出絲綢,也是夠拼了,連比劃再形容的,連黑人老外都看呆了。
不過實在想不明白,既然是賣到西洋,為什麼搞了兩個黑人老外過來呢?白人還給當翻譯?
不過後來那個黑人老外問胡宗憲,芸娘賣不賣?可以知道,他們其實就是西方正在進行的黑奴交易受害者。作為受害者,他們此時搖身一變,反而成了施害者,也想打起買賣黃色人種的主意,結果被胡宗憲一口給頂了回去。
楊金水透過一頓什麼貴人一天要換四件衣服,而且還不被人看出來,需要仔細看才知道換了四件,從花骨朵,到蝴蝶吃花粉,再到紛紛飄零的花瓣,從而也展示出中國絲綢的魅力。
不過這幾個西洋老外顯然對我們的美女感興趣,不過想不明白的是白人老外沒提買賣女子的事,倒是兩個黑人提出來了:
不過還好,這次談判,一共談好了五十萬匹絲綢,摺合成銀子就是七百五十萬兩的生意。有了這些錢,國庫的虧空能填上一半多,不過願望總是美好的,真正落地還有多少,沒有人知道。
同時馬寧遠也到了織造局門口,結果被剛才那個調戲芸孃的李玄攔住了,即使說老百姓要造反了,也不如楊金水看絲綢重要,何其悲哉,簡直不把老百姓放在眼裡啊。
急得馬寧遠都給一個太監打包票了,也是夠悲催的,豈不知不久後倆人就要同時赴黃泉了……
最後李玄低聲對胡宗憲親兵隊長來一句:
“出事可是你的!”
三、抱怨
等胡宗憲跟馬寧遠到達總督衙門口時,黑壓壓地老百姓跪倒了一地,每每看到這個場景,楊角風心中一陣寒意……
譚綸站在了衙門口,他的身後有個牌子,上面寫著“海不揚波”,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四個字出自明朝梅鼎祚的《玉合記·枯海》:
“吾聞太平之世,海不揚波,安有今日。”
梅鼎祚:
“嘉靖間進士,官給事中,以忤嚴嵩出知紹興府……”
由此可見,這個人非嚴黨,而且曾經“忤”嚴嵩,也就是不順服,不服從嚴嵩的意思,從這一點來看,這個總督府,其實並不跟嚴嵩一條心哦。
是不是這裡就暗示胡宗憲此時不屬嚴黨?不得而知!
不過這四個字的謎底,是不是有一個“海瑞”的意思?
最終胡宗憲選擇了走後門,堂堂的一省大員,竟然為了老百姓走了後門……
結果一進門,杭州知府馬寧遠就不高興了,先抱怨了一番:
馬寧遠專門用了我們一詞,表明在場的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不能違反“改稻為桑”的國策!
鄭泌昌的話更是把“我們”擴張到了宮裡,四個月過去了,朝廷總在催,內閣也在問,楊公公剛談下來生意,呂公公那還不好交代,秋後一算賬,大家都玩兒完。
此時胡宗憲看出來有問題,於是讓譚綸外面站著去……
何茂才也添油加醋,把“刁民”的事也扯出來,表面上是抱怨,其實一方面說給譚綸聽,一方面說給楊公公聽,另一方面也說給胡宗憲聽。
四、表態
其實大家主要針對的就是譚綸,畢竟在場的人大家的意志都是一致的,除了楊公公外,都是嚴嵩的人。
改稻為桑國策也是為了增加收入,彌補嚴黨把持的內閣造成的國庫虧空,唯獨譚綸是清流派,也就是裕王的人,他的目的就是倒嚴,倒嚴就是讓浙江的改稻為桑做不成!
所有何茂才越說越激動,就差指著譚綸的鼻子罵了:
他們就是想合夥給譚綸扣個跟朝廷作對的罪名,最好把他弄走,這樣他們再做起事來就不用這麼瞻前顧後了。如果譚綸不在,估計他們根本等不到四個月後才開始“踏苗”!
而胡宗憲一看譚綸要被“群毆”,把這個責任攬到了自己頭上……
同時反擊鄭泌昌和何茂才,你們光讓改,糧食的事落實的怎麼樣了?
同時也向譚綸表明了態度,我是浙直總督,我做事是有原則的,後來他也多次跟其他人講過,不管別人怎麼說,他都會這樣乾的。
而且表明態度,自己也是堅決支援國策,不能犯政治錯誤,同時也告訴其他人,支援歸支援,但是沒有後勤保障,為了國策,逼反了百姓,最後掉腦袋的是我!
同時也表明了一個基本理論,那就是胡宗憲更接地氣,雖然內閣提出的國策沒有什麼大毛病,只是細節他們根本沒有考慮,而且那些清流,為了倒嚴而倒嚴,表面上是為了老百姓,其實巴不得浙江起大火。
唯獨胡宗憲,我既不為清流服務,也不為嚴黨服務,也不為裕王服務,我服務的是浙江百姓!
不過他說的話也給別人水淹良田留下了口實,也讓其他人繞過他做小動作埋下了伏筆……
那麼接下來又發生了哪些事呢?胡宗憲又為何陷入了困境呢?老百姓又何去何從?我們下回再講!
-
7 # 歷史答人
《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看完之後,其中有一個情節應該是在我腦海之中印象最深的,這個情節發生在第五集。這部電視劇敘述節奏不快,到了第五集這部電視劇的男主海瑞還沒有出現。基本上還是介紹了整部電視劇的大背景,以及引出了前半個故事的發生背景。電視劇一開始其實就是寫到大明王朝國庫空虛,嚴黨準備在浙江實行“改稻為桑”的國策。而這個時候又恰恰在浙江發生了水災,時任杭州知府馬寧遠帶著淳安知縣常伯熙和建德知縣張知良準備掘開新安江九縣堤壩的閘門,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胡宗憲以及民眾的反對與反抗。最後被迫在淳安縣和建德縣分洪,這樣子淳安和建德就遭受了重災。
因為怕事情鬧大,所以嚴世蕃把杭州知府淳安建德兩縣的知縣都被拉出來頂了罪。雖然毀堤淹田的事情眾所周知,但是嘉靖帝卻意外沒有看到有人反映這件事情。而毀堤淹田這件事情,確有重大到足以改變朝廷的整個局勢。後面將要發生的事情,就是我印象最深的那件事。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去到裕王府商議毀堤淹田後續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內閣廷議浙江大水以及改稻為桑的打算,內閣決議讓絲綢大戶去買百姓的田,百姓賣田的錢可以幫助他們度過這一年,這也就是以改兼賑。第二個事情就是胡宗憲要去找戶部借糧。這個時候裕王就問張居正能否給胡宗憲調糧。張居正獻出了一非常殘忍的計謀,那就是把淳安建德兩縣的百姓逼得造反,這樣子逼迫嘉靖帝徹查嚴黨,從而實現倒嚴的目的。顯然裕王有些動心,但是依舊沒有下定決心。看得出來,裕王身邊其他人也基本上認可了這個方法。這個時候閆妮主演的李妃就出面勸解了,他直陳大明朝不是嚴家的大明朝,更不是嚴黨底下那些貪官豪強的大明朝,嚴黨魚肉百姓,裕王是皇儲,卻不能意氣用事。還有剛誕下的世子都是將來的皇帝,是大明朝所有百姓的君父,沒有君父看著子民受難卻袖手旁觀的,胡宗憲尚且知道愛護自己任地的百姓,裕王和忠臣們,更不應該熟視無睹。這一席話讓裕王以及這些清流們馬上重新審視了這個問題。當時我看到這個情節,第一感覺就是兩縣百姓的生命,在謀政者看來,簡直猶如草芥,螻蟻一般。且不說貪官和清官,好官和壞官的區別,它們都能夠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一切代價,真正能夠設身處地為老百姓思考的人,最後卻是一個女流之輩。
-
8 # 清風楊柳
《大明王朝1566》我看了一遍過後,令我至今難忘,真是良心經典好看的電視劇,每一個人物都刻畫得非常深刻,我就談談令我感觸良多的一點:
沈一石之死
沈一石在劇中是一個商人,中國古代商人的身份地位是最低微的,分為四個等級:士農工商,他喝白水,穿粗布衣,彈古琴,他在商場和政治鬥爭練就了一身本領,作為商人的老道,在官場中又圓滑,宛如狐狸,處變不驚,這一角色的塑造,很是成功,令人印象深刻,最後他也知道自己難逃一劫。
在沈一石的臨終信,是這樣寫道:
我大明擁有四海,倘使朝廷節用以愛人,使民以時,各級官員清廉自守,開絲綢、瓷器、茶葉通商之路,僅此三項即可富甲天下,何至於今日之國庫虧空!上下揮霍無度,便掠之於民;民變在即,便掠之於商。沈某今日之結局皆意料中事。然以沈某數十年倍受盤剝所剩之家財果能填補國庫之虧空否?諸公見此賬目必將大失所望也!茲附上簡明賬目一頁於後,望諸公覽後另想良策,為前方籌募軍餉,或可減罪於朝廷。否則,沈某先行一步,俟諸公鋃鐺於九泉,此日不遠!
他在錦衣衛趕來之前,他在房子之前擊鼓,他一把大火燒燬了自己的房子,也燒燬了自己。對於他死前那首詩,可以看出他其實內心裡還是很喜歡芸孃的,但是他又把芸娘送給了楊金水。
最後附上那首詩,一起感受這個浙江首商的一生…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歸邙山!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後,君復傷!一曲《廣陵散》,再奏待芸娘!
回覆列表
先談花錢:“南倭北虜”都在,花錢很大,財政空虛。
再談增加收入:製造局(國營紡織公司)多做絲綢,浙江軍隊剿滅倭寇,打通上路。
做絲綢是為了供應軍需,但問題來了,蠶絲怎麼來?
好解決,養蠶。問題來了,怎麼養?
好解決,種桑樹。問題來了,怎麼種?
好解決,在田裡種,把稻田改為桑田。問題來了?怎麼改。
觀中央毛線,地方具體執行,因地制宜,大明中央政府不為遙度(不能被鍋),達康書記也是如此。
後面的一些列故事也就圍繞這個展開。“改稻為桑”是國策。
引入一個常識“政治史是古代史的核心,一級結構命題,政治史避不開權力鬥爭史”。這部戲的幾大情節就開始了:
第一:權力鬥爭。
A.皇權。小弟:司禮監、錦衣衛、外派機構織造局。
B.嚴嵩父子(老閣老)。小弟:鄭必昌、何茂才等。
胡宗憲是學生有獨立人格也有節操,屬於有忠誠度的學生。尊重自己導師,也尊於國家,也明辨是非。(很感人。一直想研究他。)
C.清流:儲君,李妃、徐階、張居正、高拱、趙世貞。
海瑞:理想主義者,堅持洪武法制,一個孤獨的靈魂。今天山區裡考到名校的學生往往就有這種感覺,士井之氣、精英規則都不動,只有樸實。
還有個翰林去個瘦馬,適合寫檔案,不適合在眾多下棋人中間做棋子。
三方各種公事,私貨。合與不合,精彩風塵。就一個事件就夠毀所有。也夠成所有。
第二:做事。
暴力毀田?杭州知府被殺
趴開河?堵口;
低價買田,賑買一體?被攔住
汙衊勾結倭寇?證明沒有。
最後桑樹中下,倭寇被廢。
衝鋒陷陣是你們,撤退掩護也是你們
第三:老百姓。
念一句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好好看懂第一集的御前財政會議。這電視劇你就看懂了一半。你說映像深刻不?
推薦一本正典:劉澤華《中國的王權主義》。
ps:以後讀了明代最高財政會議的史料,再給大家寫個真實版的御前財政會議。